七年级美文阅读(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节选)》原文

瓦尔登湖(节选)亨利·梭罗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不足称道。
偶尔一去之人、没有隐居湖畔的人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
但这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而驰名远近,值得大书特书。
这是一个清亮、深碧的湖,长约半英里,周边长1.75英里,面积约61.5英亩,是一个松林和橡树林环抱滋润的、终年不涸的湖泊,湖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无踪迹可寻,湖水的上涨和退落缘于雨水和蒸发。
四周的峰峦从湖旁笔立起,有40英尺到80英尺,高度不等,但在东南面上升到100英尺,而到了东边更跃升到150英尺之高,距湖岸线四分之一英里及三分之一英里之间——山上林木葱郁。
我们康科德所有的湖泊起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远眺而现的,另一种是近观而见的,它更接近本色。
第一种根据风云变幻,借助天光而成。
在晴朗的夏天,从略微远处望去,特别是在波涛起伏之时,呈现一片蔚蓝;但从极远处望去,湖泊呈现一片蓝灰;在风暴之下,则显露一片蓝黑。
据说海水的颜色变化与天气无关,它们可能今天是蔚蓝,明天是深绿。
在我们这里湖泊池塘中,当白雪覆盖大地,水和冰几乎都呈现绿草的颜色。
有人声称蓝“乃纯水之本色,无论它是流水,还是冰晶”。
但从船上俯瞰我们的河流,它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
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
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
但有时在阳光的映衬下,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
有人认为这是青翠山林的渲染,但铁路那边黄沙地带的湖水也是鲜绿一片,况且,春天,树叶才嫩芽初吐,何以解释?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就是这里的湖水何以有霓虹之色的缘故。
而且这个地方,当春天降临以后,冰层被水底反射上来的太阳热能、还有地上传来的太阳热能所融解,呈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模样,而湖中还是寒光熠熠的三尺坚冰;像我们其他湖泊一样,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
瓦尔登湖(节选)

瓦尔登湖(节选)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描绘了梭罗在瓦尔登湖旁的小屋中度过两年多的生活,生动地展示了他对自然、哲学和社会的思考与观察。
瓦尔登湖的故事始于1845年春天,当时梭罗对周围社会的极度不满和对自然的强烈向往促使他离开城市生活,前往瓦尔登湖边的森林中建造了一间木屋,展开了他的新生活。
整个故事被按照四个季节进行划分,展示了梭罗在不同季节里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在瓦尔登湖的小屋中,梭罗过着简朴的生活,独自一人度过了两年多的时间。
他种植蔬菜、精心照料自己的农田,捕捞湖鱼以满足自己的食物需求。
与此他也度过了一段内省和思考的时光,他思考生活的真义,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社会的问题。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度过的日子远离了城市的嘈杂和繁忙,他追求的是一种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方式。
他在湖边散步,航行湖中,观察鸟类和动物,欣赏自然界的美丽。
他深入了解动植物的性质,学习了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基本知识,进一步研究了哲学和文学。
他通过近距离与大自然的接触,达到了身心灵的和谐。
梭罗的《瓦尔登湖》不仅仅是一部记录他自己经历的故事,也是一部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呼吁。
他指责现代社会过于追求物质财富,追逐虚荣和权力,以至于忽略了更重要的精神价值。
他倡导简朴生活,通过回归自然来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真理。
梭罗的《瓦尔登湖》以生动鲜明的语言和细腻的观察力,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
它是一篇哲学性的作品,使我们反思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我们追求的目标。
它也提醒我们,尽管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我们仍然需要与自然、与内心的对话,以实现真正的幸福与意义。
《瓦尔登湖》是一部值得阅读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梭罗的亲身经历,揭示了现代社会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种向内寻找的方向。
它让我们明白,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应该花时间与自然亲近,思考我们的目标和幸福,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瓦尔登湖》阅读笔记

《瓦尔登湖》阅读笔记提起《瓦尔登湖》,我就想起那段沉浸其中的美妙时光。
当初,朋友跟我提起这本书,说它如何如何宁静,如何如何能让人的心沉静下来。
我将信将疑,心想,一本书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可当我真正翻开它,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窝在沙发的角落里,手里捧着《瓦尔登湖》。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带动着窗帘微微摆动。
我从第一页开始读,梭罗的文字就像那轻柔的风,慢慢拂过我的心间。
他写瓦尔登湖的湖水,那细致的描述简直让我身临其境。
他说:“瓦尔登湖的水是如此的清澈,浅处的湖底清晰可见,连小小的鹅卵石都粒粒可数。
有时候,湖水会呈现出一种蓝汪汪的色彩,仿佛是天空把自己的一部分灵魂注入了其中。
” 我仿佛能看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阳光洒在上面,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那些小鹅卵石,圆润光滑,安静地躺在湖底,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还有他描写湖边的树林,“树林里,树木高大而挺拔,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天幕。
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
” 我能感觉到自己就站在那树林里,脚下是柔软的草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
鸟儿的歌声此起彼伏,让整个树林都充满了生机。
书中关于他自己在湖边生活的点滴,更是让我心生向往。
他自己搭建木屋,自己种植作物,那种与自然亲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让我这个久居城市的人羡慕不已。
他说:“我亲手种下的豆子,看着它们一点点发芽、生长,那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
” 我能想象他每天早早起来,来到田间,看着那些嫩绿的芽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他对于时间的感悟也让我深有感触。
他说:“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
其实,时间就像那湖水,静静地流淌,我们应该学会停下脚步,去感受它的节奏。
” 想想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奔波,却很少有时间停下来,看看周围的风景,听听内心的声音。
读着读着,我仿佛也来到了瓦尔登湖,和梭罗一起感受着四季的更替。
《瓦尔登湖》(精选10篇)

《瓦尔登湖》(精选10篇)《瓦尔登湖》篇1一、整体把握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漂亮的湖光水色,抒发了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类文明进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解读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写景方面,一是抒情、谈论方面,一是叙事方面(叙述与瓦尔登有关的传奇故事和眼前发生的事)。
1.写景方面,主要描写湖光水色、游鱼玩耍。
依次写了“一个安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一个安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有远景全景和近景小景两种景致。
远观全景,用了一个精彩的比方──“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近观小景,也用了一个精彩的比方──“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聚,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净而漂亮的,像玻璃中的细眼”。
两个比方都生动而贴切,尤其是后一个,感觉很新奇,这是静心观看、细心揣摩的结果。
其间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些小生命的自由欢快的活动,有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虫带水生光、鸭子整理羽毛、鱼儿在空中画出圆弧线、鱼儿捉虫子、水蝎在水面上滑行……还有水的波纹、水的漩涡等。
这些都是湖上最有特征的景物。
“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主要写小鲈鱼的玩耍场面。
玩耍的环境:湖面“特别地安静”,“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阴暗颜色”,湖水“这样透亮、好像无底”。
用“阴暗”一词,说明对景物颜色特别敏感。
玩耍的鲈鱼“成亿万”,身长五英寸或三英寸,身色是“华丽的铜色”,动作是“回旋、飞行”,有时“跳动得比以前更高,半条鱼身已跳出水面”。
这段的几个比方特别精彩:“我似乎坐了轻气球而飘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回旋、飞行,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有时候那被它们激荡的水波,似乎有一阵微风吹过,或者像有一阵温柔的小雨点落下”,“它们慌张起来,突然尾巴横扫,激起水花,似乎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树枝鞭挞了水波,立即它们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每个比方都是一种情景,一幅动态的画面,这些画面有声有色,形象感特别强。
瓦尔登湖课文原文及名句

瓦尔登湖课文原文及名句瓦尔登湖课文原文及名句《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课文原文及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瓦尔登湖原文在瓦尔登湖中,捉到过梭鱼,有一条重七磅,且不去说那另外的一条,用非常的速度把一卷钓丝拉走了,渔夫因为没有看到它,估计它稳稳当当有八磅的重量,此外,还捉到过鲈鱼,鳘鱼,有些重两磅,还有银鱼,鳊鱼(学名LeueiscusPulchellus),极少量的鲤鱼,两条鳗鱼,有一条有四磅重,——我对于鱼的重量写得这样详细,因为它们的价值一般是根据重量来决定的,至于鳗鱼,除了这两条我就没有听说过另外的,——此外,我还隐约记得一条五英寸长的小鱼,两侧是银色的,背脊却呈青色,性质上近于鲦鱼,我提起这条鱼,主要是为了把事实和寓言连接起来。
总之是,这个湖里,鱼并不多。
梭鱼也不很多,但它夸耀的是梭鱼。
有一次我躺卧在冰上面,至少看到了三种不同的梭鱼,一种扁而长的,钢灰色,像一般从河里捉起来的一样;一种是金晃晃的,有绿色的闪光,在很深的深水中;最后一种金色的,形态跟上一种相近,但身体两侧有棕黑色或黑色斑点,中间还夹着一些淡淡的血红色斑点,很像鲑鱼。
但学名reticulatus(网形)用不上,被称为guttatus(斑斓)才对。
这些都是很结实的鱼,重量比外貌上看来要重得多。
银鱼、鳘鱼,还有鲈鱼,所有在这个湖中的水族,确实都比一般的河流和多数的别的湖沼中的鱼类,来得更清洁,更漂亮,更结实,因为这里的湖水更纯洁,你可以很容易地把它们区别出来。
也许有许多鱼学家可以用它们来培育出一些新品种。
此外还有清洁的青蛙和乌龟,少数的淡菜;麝香鼠和貂鼠也留下过它们的足迹;偶尔还有从烂泥中钻出来旅行经过的甲鱼。
有一次,当我在黎明中把我的船推离湖岸时,有一只夜里躲在船底下的大甲鱼给我惊拢得不安了。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优秀文章范文(三篇)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优秀文章范文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
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
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
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份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已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些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书中,他描写到,他的工具仅有一个斧头,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坚实得足以避风挡雨的小木屋。
原来,找着住的地方,是那么简单。
随后,这间木屋的前后填充了他自种的蔬果地。
原来,填饱肚子,是那么简单。
再后,他不定期地用这些收成去和村民物物交换,原本空旷的屋子由此装点得颇具姿彩。
原来,构筑起一个心灵的港湾,还是那么简单。
这一点,正是梭罗与陶渊明不相似的地方。
陶渊明如此沉浸于对生活的幻境。
他的清高孤傲,落落寡合,不是世间每一个人能够企及的。
但之我见,这其间,却缺少一种源于心境底部的朴素与淡泊。
而梭罗则不然,他明确自己简朴的生活所需,并用自己的双手却为自己尽可能简单地创造出这些。
瓦尔登湖(节选)

瓦尔登湖(节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瓦尔登湖(Walden)是美国文学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全名为《瓦尔登湖:或生活在树林中》(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书中描写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的思考,强调了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对瓦尔登湖的描写是如此的生动与真实。
他将瓦尔登湖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苍翠的树木,湖边生机勃勃,鸟语花香。
而他在这里的生活也是如此的平淡与自在,他感叹瓦尔登湖的宁静、湖边小屋的幸福与自由,让人不禁向往。
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经历,使梭罗更加深刻地触及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本质。
他推崇简朴、俭约的生活方式,主张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他深信只有在与自然的密切接触中,人才能够真正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在这本书中,梭罗以瓦尔登湖为中心,探讨了自然、社会、生活与灵魂之间的关系。
他提出对社会的批判,并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呼吁人们返璞归真,过上简朴而自由的生活。
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人,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瓦尔登湖》,我们可以感受到梭罗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瓦尔登湖不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充满哲学意蕴的精神家园。
梭罗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与满足,启发了无数读者去探寻内心深处的快乐与幸福。
瓦尔登湖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也象征着自由与平静的内心。
梭罗在这里找到了灵感与启迪,书写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
瓦尔登湖也启发了无数读者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思索,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
《瓦尔登湖》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梭罗以瓦尔登湖为舞台,展现出了他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后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理解。
他的思想、他的行为方式,皆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瓦尔登湖》阅读笔记

《瓦尔登湖》阅读笔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像《瓦尔登湖》这样的书,对我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我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了这本《瓦尔登湖》,书的封面已经有了些许磨损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被翻阅的故事。
我轻轻翻开书页,一股陈旧的纸张气息扑鼻而来,瞬间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亨利·戴维·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宁静而深邃,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心灵疲惫的人们准备的一处避风港。
他在书中描述的那些细节,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就置身于湖边,与他一同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
梭罗在书中详细地讲述了他搭建小木屋的过程。
他精心挑选木材,每一根都要经过他的仔细审视,确保其质地和长度都符合要求。
他用自己的双手,一锤一钉地将木屋搭建起来。
他说:“我宁愿坐在一只大南瓜上,由我一个人占有它,也不愿意挤在天鹅绒的垫子上。
我宁愿坐一辆牛车,自由自在来去,也不愿意坐什么花哨的游览车去天堂,一路上呼吸着污浊的空气。
” 这种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让我深受触动。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总是在追求那些所谓的奢华和舒适,却往往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他还写到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的耕种生活。
他种下豆子,然后耐心地等待它们发芽、生长。
他会仔细观察每一株豆子的生长情况,记录下它们的变化。
他写道:“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尝试种植的一些小植物,每次看到它们长出新的叶子或者开出花朵,那种喜悦真的是无法言表。
而梭罗对于耕种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明白了只有真正用心去付出,才能收获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书中对于瓦尔登湖四季景色的描写,更是让我陶醉其中。
春天,湖边的冰层开始融化,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湖边的树木也开始抽出嫩绿的新芽,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尔登湖·春天(节选)
亨利·大卫·梭罗(美)
春天的第一只麻雀!新的一年开始了,梦想又恢复了生机!还没有完全光秃的湿润的田野上,隐约传来了嘹亮的叫声,这是蓝色鸣鸟、北美歌雀和红翼鸫的欢乐的歌声,似乎冬天最后的雪还在飘落!在这时,历史、年表、传统和所有的文字启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溪在歌唱,表达春天来临时的快乐。
泽鹰掠过草地,寻找刚刚醒来分泌黏液第一批小动物。
山谷里到处洋溢着冰雪融化的声音,湖中的冰飞速融化。
小草像一团春火一样燃遍了山坡——“春雨带来了一片彩绿”,似乎大地发出内热,迎接太阳的归来,火的色彩不是黄色的,而是绿色的——这是永恒的青春的象征,而草叶皮则像一条条长长的绿缎带,从草地流向夏天,是的,霜冻使得它耽搁了片刻,但是它很快又继续前进,让去年枯草下的嫩枝出来,让里面的生命诞生。
它逐渐成长,如同小溪渗出土地。
它和小溪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因为在6月的生长期里,小溪枯竭了,草叶皮就成了它们的通道,年复一年,牛羊在这常年碧绿的小溪里饮水,而割草人则早早地跑来割草,准备过冬。
所以,即使人类的生命灭绝,永恒的绿色叶片依旧会生长。
瓦尔登湖在飞速解冻。
在湖的西北两边,有一条两杆宽的运河,而东边的更宽。
一大片的冰块脱落了。
我听见北美歌雀在岸边的灌木丛中歌唱——欧里、欧里、欧里——叽扑、叽扑、叽扑——喳、喳、喳——维丝、维丝、维丝。
它也在破冰呢!冰块边缘的曲线多么美丽!它和岸边的冰块和应着,不过更规则!因为最近的这段时间天气很冷,所以冰块特别坚硬,冰块上湖水流淌着,扬起水波,就像宫殿里的地板。
但是风朝东面刮去,掠过浑浊的冰面,在对岸活水的水面吹起水波。
这缎带似的湖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耀光芒,多么灿烂,光滑的湖面上到处洋溢着幸福,生机盎然,似乎它表达了水里的鱼和岸边细沙的幸福——这是鱼鳞上闪耀的银光,似乎整个湖就是一条蹦跳的鱼。
这就是冬天和春天的区别。
瓦尔登湖恢复了生机。
但是我说过,这个春天,湖面结冻时,更显得稳重。
从狂风暴雨的冬天,转变成晴朗而温暖的时刻,从黑暗和疲劳的时刻,转变成明亮而清朗的时刻,这都是万物歌唱,使人难忘的转折。
最后,所有的一切似乎突然变化了。
阳光照射进我的屋子里,尽管黄昏即将来临,冬日的浮云依旧遮蔽了天空,屋檐下还滴着冻雨。
我朝窗外眺望,看啊!昨天还是冰冷的灰色冰
块,现在却躺在清澈的湖泊上,如同夏日的傍晚一样恬静、充满生机,它的胸膛折射着夏日傍晚时天空的颜色,但是头顶上却没有这种景色,似乎它与遥远的地平线已经沟通灵魂了。
选自《瓦尔登湖》(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理由:
不得不赞叹梭罗笔下景物的神奇。
这初春,似乎更显出活泼和欢快的情感,正如一句诗“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以一只不起眼的麻雀开讲,多而不乱的景物秩序井然地跳入我们的眼帘。
这田野的润泽、鸟儿的欢鸣、泽鹰的敏捷、雪水的融化、小草的蓬勃、小溪的无处不在,构成的不仅仅是一幅春景图,更是一幅大自然的青春图。
鸟雀的鸣声给冰伴奏,更是给春伴奏,为这个生机与活力的世界伴奏。
无限的希望开始了。
作者运用的比喻和对比更是精妙,有谁能把草儿比作缎带,又有谁能把幸福与湖水相联?每一句话,都是一个鲜活的场景,都是充满无限朝气的!仿佛进入这大森林,与梭罗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用心去读的话,能读到很多文章以外的东西。
打开《瓦尔登湖》,在里边,蕴含着四季。
打开春天的章节,这里边蕴含着最美的诗情。
聆听大自然的苏醒,聆听生灵们谱写的生命的歌唱。
梭罗的寥寥数语就囊括了整个初春,读着这么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不禁热泪盈眶!
常州外国语学校
七(13)班
汪可馨
指导老师:郑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