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木兰花·美人书字翻译赏析
欧阳修的诗词《木兰花》赏析

欧阳修的诗词《木兰花》赏析《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赏析这是一首写闺中思妇离愁别恨的词。
上片侧重从思妇情思追踪行人角度抒情;下片变换视角,侧重从思妇自身处境的角度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
全篇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
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
扩展阅读:欧阳修的诗文欧阳修倡导的诗*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
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
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
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
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
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扩展阅读:欧阳修的其他成就经学方面,欧阳修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

《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译文] 无情人不会像多情人那样痛苦,我一寸心竟化作相思愁绪千丝万缕。
[出自] 晏殊《木兰花》《玉楼春》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释]1.长亭:秦汉时每隔十里建一亭,故称十里长亭,供行人休憩饯别之处。
2.容易:轻易、随便。
3.一寸:指心、心绪。
4.穷:穷尽、终了。
译文1:离别的道路上已见杨柳青青、芳草萋萋。
青春年华最容易抛人而去。
好梦惊醒时,楼头正响起五更的钟声,三月的雨使花底落红点点,惹人离愁难禁。
无情人不会像多情人那样痛苦,我一寸心竟化作相思愁绪千丝万缕。
天涯地角虽然遥远,也终有到头的时候,只有这相思呵,竟无穷无尽、无时无处不在。
译文2:绿杨挺拔,芳草凄凄,相送在大道边上的长亭。
少年郎不知别离之苦,把和恋人的分别看得那么轻。
楼头的五更钟声惊醒了闺中的.相思之梦,三月淅沥的春雨更勾引起那花下的离愁。
无情不像多情有那么多痛苦,一寸相思可以化成千丝万缕情思悠悠。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个穷尽,只有人间的相思永无尽头。
译文3:在长满绿杨、遍生芳草的长亭路边,情郎竟轻易地离我远去。
从此以后我独卧楼中,长夜难眠,忍受煎熬数着那五更的钟声,徘徊花下,看三月的春雨浇洒着花枝,更增添无限的离愁别绪。
无情的郎君倒不如我这多情女子更加痛苦,一寸芳心,化成了情丝千万缕。
天有涯,地有角,总会寻到边际,惟有这相思之情,绵绵不断,永远也没有尽头。
赏析: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晏殊《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

晏殊《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晏殊《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晏殊《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殊《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译文] 我劝你不要再孤独的做一个清醒明白的人了,大家都在花前喝个烂醉如泥才是最好的。
[出自] 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注释: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春梦:喻好景不长。
闻琴:据《史记》载: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文君闻琴而知其心,夜奔相如,遂结为恩爱夫妻。
解佩:据刘向《列仙传》载:郑交甫行汉水之滨,遇二美女而悦之,二女便解下玉佩相赠。
独醒人;出自《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译文1:小燕大雁相继飞,莺儿知何去。
春又尽。
细想一生所经历,千头万绪梦一回。
心中有分寸。
即使春梦长,能有多少天。
醒后似秋云,随风飘去无处寻。
文君相如琴为媒,江妃交甫赠玉佩。
相亲相爱似仙侣。
恩爱绝、缘分尽,挽断罗衣亦无益。
世人糊涂君莫醒,花间酒宴度光阴。
心中有分寸。
译文2: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也归去。
这些可爱的鸟儿,个个与我分离。
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真是千头万绪。
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像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踪迹。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游女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文甫解佩相赠。
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留不住她们的倩影。
举世昏醉,我又何必独自清醒?姑且也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赏析:本词写美景不长,春去难归的无奈及人去难留,只好借酒浇愁的心情。
晏殊《木兰花》翻译赏析

晏殊《木兰花》翻译赏析晏殊《木兰花》翻译赏析《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是晏殊的一首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木兰花》翻译赏析,欢迎参考和阅读,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原文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池塘水绿风微暖。
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
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释①玉真:晏殊家歌妓名。
②重头:一首词前后阕字句平仄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如《木兰花》便是。
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③入破: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
④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⑤点检:检查,细数。
翻译:池塘水泛着新绿,风儿满是暖意,记得与佳人初次相遇,她的歌声如泉水叮咚,舞曲动感强烈,穿着红衣旋转,看得我眼花潦乱。
在锦帘玉钩栏杆下,在散发着花香的石阶畔,我醉态蒙蒙珑珑,不知至夕阳天色已晚。
回想当初同赏花的伴,屈指来算,如今在世还不足一半。
评点本篇为追怀旧日生活之作,全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词人人生如梦、好景不长的凄然感慨。
上片回忆,词人以感伤的心情描写了当年与友人聚会观看歌女歌舞的情景,渲染欢歌醉舞的热烈气氛。
“池塘水绿风微暖”点出此时为春天,在微风送暖的春日,词人漫步园中,看着眼前池塘中绿波荡漾的情景,恍惚回到了过去,想起了与玉真初次相见的情景,并由此引出词人对一个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升平场景的回忆。
“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写玉真跳舞的迷人状态。
此二句为本词中脍炙人口的工丽俊语,也是晏殊词中的名句。
“重头”是指一首词上下二片句式音韵完全相同,回环和覆叠是“重头”的典型特点,故此处的“歌韵”分外“琤琮”,更为动人心弦。
入破是唐宋大曲的乐曲阶段名称。
当乐曲演奏至“入破”阶段时,乐曲节奏急促,故言“舞腰红乱旋”。
此二句中“响琤琮”写听觉感受,“红乱旋”写视觉感受,虽未直接点评歌舞情态,但赞美之意顿出。
下片抒写世事无常、不胜今昔的深沉感慨,悲凉沉郁。
【诗歌鉴赏】宋祁《木兰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宋祁《木兰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宋祁《木兰花》原文东城渐渐觉得很美了,?起皱的波浪向客人致意。
在青杨的烟雾中,黎明寒冷而明亮,红色的杏树枝在春天发出嘈杂的声音。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琦《玉兰》札记、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调同“玉楼春”。
2.(Hú)波纹:形容波纹像起皱的纱线一样薄。
?起皱:起皱的纱线,起皱的纱线。
棹桨,指的是船。
3、春意:春天的气象。
闹:浓盛。
4.浮动寿命:指浮动且不确定的短寿命。
5、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
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6.拿酒:拿起酒杯。
7、晚照:夕阳的余晖。
宋琦译《木兰花》漫步东城感受到风光越来越好,船儿行驶在波纹骤起的水面上。
拂晓的轻寒笼罩着如烟的杨柳,惟见那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
生活总是充满怨恨、痛苦和娱乐。
谁爱护女儿,却以迷人的微笑轻视美丽?我为你拿着一盏酒灯,劝说金色的夕阳,在花丛中为聚会留下一丝夕阳。
宋祁《木兰花》赏析木兰花?东城变得越来越美了。
这是宋朝作家、历史学家、诗人宋琦的诗作。
这个词赞扬了明媚的春天,表达了及时娱乐的兴趣。
上坎描绘了春天的壮丽景色。
“东城”句总是说春天越来越好;“皱纹”一句是献给泉水的柔软;“青杨烟”与“红杏枝”相映成趣,层层叠叠;“小寒之光”与“春之喧哗”交相辉映,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
夏侃表达了他热爱春天、追求幸福的心情。
“浮生”一词指出了珍惜岁月的意义;“给你”这两句话显然是忧郁和怨恨。
事实上,它们依附于春天,有一种强烈而美丽的感觉。
整个词被自由地缩回和整理,语言华丽而不轻浮,言语直白而不拘泥,对时间的怀念和美好生活的珍宝被写得充满魅力。
这是当时词界的一部名著。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个词的第一部电影是《游湖颂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早春图景;下一部电影与上一部电影鲜明的色彩和鲜明的意境相反。
《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木兰花宋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 [1] 。
昔年多病厌芳尊 [2] ,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1]鸾鉴:明镜的美称。
《异苑》:“罽宾王有鸾,三年不鸣。
夫人曰:‘闻鸾见影则鸣。
’乃悬镜照之,冲霄一奋而绝。
”故后世称镜为鸾镜。
[2]芳尊:美酒。
尊:酒杯。
译文:流年易逝呵!三春风光转瞬又将阑珊!只听得莺语历乱,啭鸣于城墙杂树间,城下春波陡涨拍着河岸;绿杨团烟,芳草连天,无情地将岁月迎来送去,怎样才能略挽住年华呢?一想到此,泪盈满眶,愁肠寸断呵! 我心底深深感到自己是衰老了,暮年多可悲;镜中当年青春年少的音容早已不知不觉转换成老朽之形态。
往昔薄愁多病怕借酒浇愁有伤身心,而今除了手把一樽以谋醉乡倒卧还有什么良方?我是只怕杯酒易尽而仍浇不灭心头的忧伤!评析:此词作于晚年贬所。
莺啼草长的良辰美景,一与作者的逐客身世、迟暮心情相触发,便觉得格外的凄断,所谓以美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感者也。
“莺语乱”三字未经人道,其佳处在于著一“乱”字,不止写出黄莺啼声的缭乱,更写出作者内心的缭乱。
“绿杨”句亦奇崛。
人孰不乐春,斯人独以衰年而厌春,此境非少年人所解。
歇拍“昔年”二句,谓昔年因身体原因,不能多饮。
而今心情牢落,已顾不得养生。
反嫌芳尊酒浅,希望在醉乡中暂时忘却痛苦。
这是翻进转折的笔法,悲凉的意蕴便显得更深、更耐寻味。
作者简介: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忠懿王俶之子。
少补牙门将。
归宋,为右屯卫将军。
咸平三年(1000)召试,改文职,为太仆少卿。
累迁翰林学士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明道二年(1033),坐擅议宗庙,又与后家通婚,落同平章事。
以崇信军节度使归镇。
博学能文,词风清丽。
有《典懿集》,存词两阕。
【木兰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木兰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木兰花
晏几道木兰花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赏析】
这首词抒写伤春惜花之悲情。
上片写东风无情,践踏粉红。
以“东风无情”总领词人伤春根由。
词人运用移情化的拟人手法赋以“东风”意象辣手摧花的’无情品格,它将“艳粉娇红”之繁花吹得满地狼藉,繁华美景转瞬消逝,怎不触目伤情?“碧楼”二句点出抒情主人公藏身碧楼,透过珠帘看见东风吹得落花残影纷纷飘坠,遂又生出对珠帘的恼怨,恼怨珠帘遮不住落花残影,又像去年今日惹起了伤春愁绪。
一怨东风,二怨珠帘,实为惜花人的痴语,伤心人的至性,借恼怨传达沉痛的悲愁。
下片惜花。
“谁知”二句词意顿折,从上片恼怨东风忽反笔转作自恼自怨:“错管”二字乃讲词人不忍心落花狼藉,任人践踏,遂登山临水管起了暮春残花之事。
上述三层恼怨,顿挫曲折,将词人自己逼进“疑无路”的境地,于是“此时”二句又作顿转,以“金盏直须深”的痛饮求醉,在落花残尽之前陪落花再陶醉几番!表面上自解自慰,说伤春惜花费泪无益,不如痛饮美酒,恣赏落花,语极旷达,实际上却极为沉痛,较之惋惜更深一层。
全词语辞深婉清劲,更显沉痛悲怆之愁怀。
1/ 1。
《花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花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花木兰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翻译: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木兰花·美人书字翻译赏析
《木兰花·美人书字》作者为宋朝诗人李邴。
其古诗全文如下:沉吟不语晴窗畔,小字银钩题欲遍。
云情散乱未成篇,花骨欹斜终带软。
重重说尽情和怨,珍重提携常在眼。
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
【赏析】
这首小词,像是为一组流动的景面所作的绝妙的解说词、画外音,格调工丽细软,情意绵绵。
上片写“美人书字”的环境、情状。
“晴窗”,点出了风日晴和、窗明几净;“沉吟不语”,是说美人专注凝神;“小字银钩”,形容美人所写字体细巧、笔势遒劲。
“银钩”一词多指草书,《晋书·索靖传》载《草书状》:“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
”唐代白居易有诗云:“写了吟看满卷愁,浅红笺纸小银钩。
”(《写新诗寄微之偶题卷后》)“题欲遍”则是写美人之意,似乎想把笺纸都写满。
下面稍起波澜、微带折转地推出“云情散乱未成篇,花骨欹斜终带软”之句,是写:由于翻滚如云的散乱情思的干扰,美人所写之字未能成篇;出于同样的原因,字体形状也变得秀媚有余、骨力逐渐不足而带出了娇软之态。
下片所述则是另一组镜头,是美人书写之字传递到阅者手中之后的情景。
从“重重说尽情和怨,珍重提携常在眼”可知美人所写原是
一封信笺,信中一层一层地倾泻柔情蜜意与相思不见的幽怨,其中又有珍重这份情意、切莫相弃的嘱托,以及虽形相隔而心如常见的誓言,显得悱恻缠绵。
尾句一反上述的格调,以阅信人信笺在握、思念美人心驰神往之际突发奇想作结:“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
”“纤纤”,是叠音形容词,用以形容细小、尖细之物,在这里可指信笺中的银钩小字,也可代指写出银钩小字的美人的纤纤素手,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有“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诗句;“象管”,指笔,唐代罗隐有诗云:“蛮笺象管夜深时,曾赋陈宫第一诗。
”(《清溪江令公宅诗》)如此,尾联之意可知:抚摸着沾濡了美人纤纤玉手的剩芳余泽的信笺,从心底升起一种惆怅,这种暂时的亲近,徒自唤起更深的思恋和忧伤;反而无端地羡慕起那支美人常常用来写字的镂金雕玉的红色笔管,它偏能与美人朝夕厮守、形影不离。
这是阅信男子的内心独白,从侧面以曲笔衬出写字美人的秀丽可爱,以及二人之间感情的真挚和谐。
该词笔法轻巧空灵,如真似幻;不写景而景真,不摹人而声态毕现;绰约多姿,别具一番风采。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