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血液粘度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

【 中图分类号】 54 1 R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0 6 1 9 2 L )4 02 - 1 10 — 9 (OO O - 1 1 0 5
高血压是导致血 液高粘滞 的原因之 一 , 有学 者认 为高血压患者 血 管 硬 化 管 腔 内 径 变 窄 。但 血 液 粘 度 异 常 对 高 血 压 的 形 成 更 为 重 要 。上述观点指 出因果交替规律在高血 压形成 中起关键性 作用 , 血 液流变学异常和高血压乃同一机制所致 , 随病情 发展血液粘 度增加 引 发 血 压 进 一 步 升 高 ; 血 压 损 害 血 管 结 构 功 能 , 血 浆 外 漏 , 液 高 使 血 浓缩引起血液粘度更高 , 血流缓慢 , 织灌注 量减少 , 组 高血压并 发症 发生 , 高血压和血液粘度相互影响 , 为 因果 , 互 产生恶性 循环。高血 压 的 发 生 、 展 与 高 血 脂 有 关 。 大 量 研 究 资 料 表 明 , 多 高 血 压 病 发 许 人 伴 有 脂 质 代 谢 紊 乱 , 中胆 固 醇 和 甘 油 三 酯 含 量 较 正 常 人 显 著 增 血 高 。本 报 告 3 0例 高 血 压 患 者 中 血 液 粘 度 、 脂 与 健 康 组 对 照 差 异 0 血 有显著性 , 其他研究资料相吻合。 与 因此对 高血 压病患 者每年 进行血 流变 、 血脂 检查 , 据 结果 结合 临床 根 进行综 合分析 , 在降压治 疗基础 上及 时采用 改 善血 流 变血 脂 的治疗 措 施 , 使血流变、 血脂得以改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 预后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 表 1 正 常组 与异 常组 血流 变学 及 血脂 检测 结果 比较
医 学 信 息
21年4 第2卷 第4 0O 月 3 期
深静脉血栓护理质控指标

深静脉血栓护理质控指标为了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和处理能力,控制科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神经内科成立了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小组。
该小组的组长是XXX,副组长是XXX,成员包括XXX、XXX、XXX和XXX。
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工作职责,明确分工。
根据小组人员结构特点分工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科内深静脉血栓管理工作。
同时,负责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指导工作。
2.规范深静脉血栓评估及上报工作。
加强研究深静脉血栓评估,重视深静脉血栓预防工作。
鼓励深静脉血栓上报,指导科内深静脉血栓评估、预防措施及上报工作。
规范深静脉血栓上报流程,副组长每月底统计科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报护理部。
根据上报数据、案例,整理分析,通过干预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3.强化XXX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提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加强组员自身研究,跟进深静脉血栓护理新理念并及时分享和更新。
提高护士收集案例意识,对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成功案例进行全员分享。
该小组的职责包括:1.对全科护士有针对性的举办深静脉血栓预防知识讲座及培训。
2.做好科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指导、监督。
3.管理小组留取相关资料,积极进行与深静脉血栓相关的经验总结工作。
4.对科室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进行检查,包括评估深静脉血栓预防、处理措施的可行性、落实情况及预防,以及深静脉血栓的记录情况。
5.小组成员应做到:督查护士对患者评估分值是否正确,评估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指导护士针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落实工作。
若发生深静脉血栓小组成员及时督查相应措施并记录落实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
6.协助护理部积极推广已得到证实的深静脉血栓护理方法。
7.护士长每天查看深静脉血栓病人,起到指导、监督、促进作用。
8.每月统计深静脉血栓情况,至少每季度年全面总结分析一次,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并有工作纪录。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其两种重要的临床表现形式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血流变)

高粘度血症与血液高粘滞综合症两者关系密切,两者 共同点是血液粘度异常增高;
3、亚健康:血液粘度的增高使血液循环速度减缓,新陈 代谢功能降低,导致人体处于 “即无疾病又无精力” 的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轻预防重治疗” 是对 健康认识的误区,通过改善血流变,可促使亚健康状 态转向健康状态。因此 ,血液流变学对人体亚健康状 态也起着重要的揭示和指导作用。
4、目前,尚没有能替代物理检测血液粘度的更好方法
2、测试速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根据国际血流变学标准化委员会建议: 测量含有大颗粒分子物流体(全血)的粘度时,须快速完成测
.量,以避免大颗粒分子物(红细胞)的聚集沉降现象所导致液 体分层造成的测量失准。 因此,全血粘度测试速度的快慢绝非只是影响了工作效率,它 会直接影响到仪器测试精度及重复性的优劣。
1、层流: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并不是一种整 体的运动,而是分为许多层次进行运 动,各层之间的速度是不同的 。
2、粘性:由于层流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任意两 接触面上就会产生磨擦力,流体具有 内摩擦力的这种性质称为粘性。
3、粘度(η ) :粘度是量度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流 体粘度越大,流动性越小。(mPa.s)
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临床应用
杨军京 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前言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及其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 体内血液粘度异常改变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病理 反映,也是了解健康状态的重要信息 在预防医学、老年医学、亚健康等领域越来越 显示出重要的意义
血液流变学研究意义
1、生理意义:血液粘度增高与降低,直接关系着人体
血常规各指标计划参考材料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血惯例各指标计划参照资料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1 / 19 -! 血惯例各指标参照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 (RBC) [ 正常参照值 ] 男: 4.0 ~5.5 ×10 的 12 次方 /L(400 万-550 万个 /mm3)。 女: 3.5 ~5.0 ×10 的 12 次方 /L(350 万-500 万个 /mm3)。 重生儿: ×10 的 12 次方 /L(600 万-700 万个 /mm3)。
[ 临床意义 ]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损坏增加:急性大出血、 严重的组织伤害及血细胞的损坏等③合成阻碍:缺铁, 维生素 B12 的缺少等 红细胞增加常有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加症、 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 (HB 或 HGB) [ 正 常 参 考 值 ] 男 : 120 ~ 160g/L(12-16g/dL) 。 女 : 110 ~
150g/L(11-15g/dL) 。 小孩: 120~140g/L(12-14g/dL) 。 [ 临床意义 ] 血红蛋白减少常见于种 贫血,如急性、 慢性重生阻碍性贫血 、缺
铁性贫血 等。 血红蛋白增加常有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加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 (WBC) [ 正常参照值 ] 成人: 4~10 ×10 的 9 次方 /L(4000-10000/mm3) 。 重生儿: 15~20 ×10 的 9 次方 /L(15000-20000/mm3) 。 [ 临床意义 ]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常见于强烈运动、进食后、妊娠、重生儿。此外采血部位 不一样,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别,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均匀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尿毒症、白血病、组织伤害、急 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 重生阻碍性贫血 、某些传得病、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放
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 正常参照值 ] 血惯例各指标计划参照资料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2 / 19 -! 白细胞分类( DC)英文缩写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摘要】三氧大自血治疗是一种针对高黏血症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旨在观察其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
通过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的介绍,探讨了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对高黏血症的疗效评价。
提出了相关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以保障患者安全。
结论部分对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的优势进行评价,并总结了护理工作的经验。
展望部分展示了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高黏血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
本文将对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的实际应用提供有益信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效果观察、护理、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效果评价、护理工作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黏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血液黏稠度高于正常水平,导致血液流动受阻,易造成血栓形成。
患者常表现为疲劳、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输液稀释血液、抗凝治疗和血液透析等,但效果有限且容易导致并发症。
医用三氧大自血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通过将患者自身血液经过特殊处理,去除多余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后再输回体内,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动情况。
这种治疗方法在一些研究中已经显示出显著的效果,在高黏血症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观察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的效果,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上的高黏血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高黏血症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通过对比实验方法和结果,评估三氧大自血在高黏血症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高黏血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预防的研究,为高黏血症患者的全面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采集血标本溅洒事故的演练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采集血标本溅洒事故的演练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第一篇:采集标本过程中出现不慎撒漏的应急预案采集标本过程中出现不慎撒漏的应急预案预案程序1.倾洒的标本按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办法进行处置。
2、诚恳与病人沟通解释,征求病人同意,重新采集。
3、按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分析原因,改进工作。
处理流程正确处理倾洒标本→与病人沟通解释→重新按标准采集→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科室讨论、提出整改意见.第二篇:标本采集应急预案1标本采集的应急预案和程序一、发现血标本采集错误时1.若血标本未送至输血科,及时找出血标本,并毁弃。
2.若血标本已送至输血科,立即电话通知输血科,勿进行交叉配血,并由护士至输血科将错误血标本收回,毁弃。
3.血标本毁弃后,值班护士重新遵医嘱,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经两人核对后抽取血标本,在医嘱单上签全名。
4.由护士将血标本送至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核队无误后,交予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并在标本送检本上登记患者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及标本到达时间,送检护士签全名。
5.主动上报护士长、值班医生,及时上报不良事件表至护理部,组织讨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程序:发现血标本错误——回收血标本并毁弃——两人核对后重新抽取血标本——将血标本送输血科——核对无误后登记患者信息——上报护理部二、采集血标本溅洒时1.从标本管中溅洒出来的血标本不能再放回标本管内作为标本送检。
2.立即对被污染物,如体表、衣物、台面、地面等,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3.重新选取标本管,为患者解释重新抽取标本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谅解。
4.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重新抽取血标本,并及时送至检验科。
程序:血标本溅洒——勿重新回收送检――消毒处理被污染物――为患者解释重新抽取血标本的原因――取得患者谅解――重新抽取血标本――及时送检三、血标本溶血或凝血时1.找出血标本被检验科拒收的原因,若需重新留取血标本,护士重新打印标本标签,再次留取血标本。
凝血与纤溶

抗凝系统
➢ 细胞抗凝
➢ VEC的抗凝作用 ➢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肝脏
➢ 体液抗凝(起主要作用)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 蛋白C系统 ➢ TFPI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 肝素
细胞抗凝机制
单核-巨噬细胞 肝细胞
吞噬 清除
凝血过程有关的物质和 产物
血管收缩
内皮细胞
血液粘稠
vWF
PLT黏附聚集
止血
止血 止血
暴露内皮下胶原 TF释出
TXA2 5-HT
释放
激活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止血 止血
血管壁的相关检查
常用筛选试验如下:
➢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P) ➢ 出血时间(BT) ➢ 血块收缩试验(CRT)
两
个
正
方
常
面
出
凝
血
机 能
四 个
因
素
凝血机制
一一、、血血管管壁壁的的作作用用
血血管管的的止止血血作作用用表表现现为为:: ①①血血管管的的收收缩缩 ②②血血小小板板的的激激活活 ③③凝凝血血系系统统的的激激活活 ④④局局部部血血粘粘度度的的增增高高
两
个
正
方
常
面
出
凝
血
机 能
四 个
因
素
凝血机制
抗凝机制 血管壁 血小板 凝血系统 抗凝及纤溶系统
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
➢ 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14个
,按罗马字命名的有12个, 以及高分子量激肽原 (HMWK),激肽释放酶原 (PK)
➢ 大多数由肝脏产生,其中II
、VII、IX、X合成依赖于 Vitk,称Vitk依赖因子
粘度与黏度的区别与理解

粘度与黏度的区别与理解:专业技术知识点与专业数值分析一、引言在物理和工程领域,粘度和黏度是两个经常使用的概念,它们都描述了物质流动时的特性。
然而,这两个术语在使用时经常被混淆。
本报告将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点和专业数值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粘度与黏度的区别。
二、粘度与黏度的概念1.粘度:粘度是衡量流体在剪切力作用下的流动性。
它通常用于描述液体在层流状态下的流动行为。
粘度的单位常用泊(P)或厘泊(cp)表示。
2.黏度:黏度是衡量流体在法向力作用下的流动性。
它通常用于描述液体在湍流状态下的流动行为。
黏度的单位常用斯托克斯(St)表示。
三、专业技术知识点1.粘度与黏度的关系:在一定的剪切速率下,液体的粘度会发生变化,而黏度则不会。
因此,粘度和黏度是两种不同的流动特性。
2.测量方法:粘度和黏度的测量方法不同。
粘度的测量通常采用转筒法或落球法,而黏度的测量则采用圆管法。
3.应用领域:粘度和黏度在工程和科学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石油工业中,粘度是确定油品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在流体力学中,黏度是评估流体湍流程度的重要指标。
四、专业数值分析1.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液体的粘度和黏度。
常用的数值模拟软件包括ANSYS、FLUENT等。
2.数据处理:对于实验或实地测量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粘度和黏度值。
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方法。
五、结论粘度和黏度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流体在不同流动状态下的特性。
通过理解粘度和黏度的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和科学实验中。
同时,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点和专业数值分析,我们可以更精确地测量和计算液体的粘度和黏度,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血液粘度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血细胞、分子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
一定内磨擦力,这种内磨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
一旦血液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
维蛋白、血小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而更加阻碍血液的正
常流动。由此可引起一系列与供血不足相关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大量研究证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
高血压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先天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
心力衰竭、高山病、糖尿病、高血脂症、恶性肿瘤、烧伤、休克及慢性肝肾疾病,均与血液
粘度升高有关。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常见症状,如头痛、头沉、头胀、眩晕、胸闷、麻木、刺痛、无力、阵
发性视力模糊、复视、短暂失语、听力下降、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共济失调、腹胀、
恶心呕吐及情绪低落或急躁不安等,也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关;而且这些症状不少是随着血液
粘度升高而出现,随着血液粘度的降低而缓解。因此,血液粘度测定对上述症状的出现与消
失有提示及判断作用。
血液粘度测定的另一个意义是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有些学者在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中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粘度明显升高,而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粘度,不
升高或反而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液粘度,尤其是高切粘度显著升高,而重症心绞痛
患者的血液粘度升高不明显,二者存在着一定差异。
可见,对血液粘度的检测,虽难以作为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指标,但其对多种疾病的预防、发
展监测、疗效观察、愈后评估等却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血流变分析仪在医疗单位的使用已经很常见了,尤其在健康体检中。如果能够通过一点血液
就能知道未来可能存在的潜在疾病威胁,提前采取措施,老百姓都是非常乐意的。而且海力
孚血流变分析仪非常省试剂,售后服务也好,在基层单位中口碑非常好。
如果检测结果是血液粘稠,这样的病人要做到日常饮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饮食,多
吃些鱼类、新鲜蔬菜、水果、豆类、豆制品、黑木耳等。茶叶有抗血凝作用,常饮茶对健康
有益。药物可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片、维生素C、潘生丁片、中成药复方丹参片等。上述药
物有改善血管壁功能,可抑制血小板聚积和粘附,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增加血液流速。
最后关于血液粘度检测标本的采集,海力孚给出以下的建议:
(1)采血时间一般为早晨。空腹。采血前避免剧烈活动。
(2)必须加抗凝剂(以肝素为宜,浓度为20单位/ML)
(3)采血部位一般为前肘静脉。
(4)尽量不用压脉带。如用压脉带,应在针头进入血管后放松压脉带5秒以上再行抽取,
针头以大为好,抽动注射器活塞用力不宜过大,以免剪切红细胞。
(5)采血量5ML,注入试管后立即混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