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晏几道

合集下载

晏殊与晏几道

晏殊与晏几道

晏殊与晏几道晏殊,字叔同,抚州临川人,7岁就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皇帝召见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真宗要赏赐他,让他有着进士的身份。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诚实,因为这样,(皇帝)经常称赞他。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次年,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

七年,随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宫,赐绯衣银鱼,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太常寺丞。

尔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

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

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

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倚为股肱。

乾兴元年(1022),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

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

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

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

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

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

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

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晏殊晏几道的诗歌异同

晏殊晏几道的诗歌异同

晏殊晏几道的诗歌异同【原创实用版】目录1.晏殊和晏几道的背景介绍2.晏殊和晏几道的诗歌风格异同3.晏殊和晏几道的诗歌主题和内容比较4.晏殊和晏几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一、晏殊和晏几道的背景介绍晏殊(991-1055)和晏几道(1038-1110)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父子关系。

晏殊字叔原,号醉翁,生于江南扬州,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之一。

晏几道,字元献,号静翁,是晏殊的儿子,也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两人均以诗词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二、晏殊和晏几道的诗歌风格异同1.风格同:晏殊和晏几道的诗歌风格均以婉约清新、含蓄委婉见长,善于运用细腻的描绘手法和生动的意象,表达对生活、爱情、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2.风格异:晏殊的诗歌多以豪放、奔放、激昂为特点,善于抒发自己的抱负和壮志。

而晏几道的诗歌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尤其擅长表现离别、相思之情。

三、晏殊和晏几道的诗歌主题和内容比较1.主题同:晏殊和晏几道的诗歌主题多关注生活、爱情、自然等方面,诗中融入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2.主题异:晏殊的诗歌主题多涉及壮志凌云、抒发抱负,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而晏几道的诗歌主题则主要以离别、相思为主,诗中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四、晏殊和晏几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晏殊和晏几道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特别是晏几道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作品,被誉为婉约词的代表,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晏殊和晏几道在诗歌创作方面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各自独特的风格。

晏殊与晏几道词风比较

晏殊与晏几道词风比较

晏殊与晏几道词风比较(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晏殊与晏几道词风比较晏殊与晏几道词风比较晏几道父子在北宋词坛上影响深远,同时在小令创作上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们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晏殊与晏几道之间的关系

晏殊与晏几道之间的关系

晏殊与晏几道之间的关系
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

晏几道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

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

晏几道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细胞,7岁就能写文章,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进士。

晏几道著有《小山词》一卷,存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

他的小令词在宋初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有“神童”之称。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少年游晏几道原文及译文_晏几道简介

少年游晏几道原文及译文_晏几道简介

少年游晏几道原文及译文_晏几道简介《少年游》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牌名》而晏几道以这首《少年游·离多最是》而出名。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少年游晏几道原文及译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少年游晏几道原文及译文《少年游》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牌名》,有不少著名诗人以此创作了杰出的作品,晏几道作为北宋有名的大词人,自然也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又以这首《少年游·离多最是》最为有名,流传后世千百年,一直传唱不休。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词的上半片先是将离别比喻成为了水一分为二的流去,虽然一个向西,一个向东,但是百转千回之后,总是会重逢的,如果是两个人的情感稍微淡薄一些,那就像是天上的云彩一样,但是最少还能在梦中相逢,上半片讲述了晏几道对于分离的体会,虽然离别了,但是只要不是死别,总是会有再相会的一天,但是情感淡薄一点的话就只好模仿着神女襄王一样“魂梦与君同”了。

这里通过“流水”“行云”“终解”“犹到”两两对比,层次递进。

在上片作者以一种“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的心态来等待着重逢。

虽然晏几道一向不觉得别人会欺骗自己,但是终归不是傻子,在长久的等待之后终于意识到了那人对于自己并没有什么感情,不禁感叹道“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人的情意就连无情的云水都不如,别说是流水的有朝一日再重逢,就连行云的梦中会也做不到,不禁悲叹人情怎能如此淡薄。

之后晏几道“细想从来”,仔细想了一下这漫长的一生,断肠之处也有过不少,但是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这么痛彻心扉的,这样简洁的内心独白更是将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表现的淋漓尽致。

晏几道简介古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少,而父子两人都能在诗词上有着杰出成就的却不是那么多,而晏几道和他的父亲晏殊就是这样有名的父子诗人。

晏几道他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诗词风格和他的父亲近似,但是成就又要在父亲之上。

晏几道的出生算是比较好的了,父亲晏殊身居高位,而且才华出众在词坛也有很高的地位,当时晏殊已经是47岁了,算是老来得子,所以非常宠溺他,而且晏几道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聪明才智,他7岁能文,14岁中进士,而且几个哥哥也是先后步入仕途,晏几道可以每天都写写诗词,吃喝玩乐,根本不用担心生活,可以说是一个逍遥自在的富家子。

古代诗人名人晏几道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晏几道人物介绍PPT

诗词特点
语言深婉细腻
晏几道词往往用语较重,感情色彩强烈。例如“拼”字的运用 就是晏几道词的突出用语。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拼。 (《丑奴儿》)、就中懊恼难拼处(《风入松》) 、才听便拼 衣袖湿(《浣溪沙》)。这些词句用“拼”,或表达感情的无 法控制,或表达主人公为情不惜一切的决心,或表达情感的绝 难割舍。这个“拼”字,成了《小山词》表达情感极致的一个 非常形象的字眼,也是晏几道苦恋情结形象写照。词人的十分 用情、为卿而狂的心态和情态在这一“拼”中和盘托出、栩栩 如生。
诗词特点
情感曲折跌宕
以梦写情,是词人言情曲折跌宕的重要表现形式。晏几道可以说是一 个以梦写情的高手。一部《小山词》,“梦”字随处可见。据统计, 词集中有57首都写了梦境,占他全部词作约四分之一。梦境,成了词 人的一个强有力的抒写情感的方式。无论是以梦来追忆往事前尘,还 是借以表达人生如梦之感,也无论以梦来抒写思相思怀人之情,或是 将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愿望以梦托之,不外乎都是一种郁结之下的情感 渲泄方式。
相关资料
人物评价
陈匪石的《声执》中评到:“晏殊,欧阳修,张先,凭借对小令的出色掌 握而声名鹊起,但真正起到中坚作用,绝对非晏几道莫属。” 王灼的《碧鸡漫志》称赞道:“晏几道就像金陵王、谢氏子弟一样,天然 地富有灵气,旁人是学习不来的。”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则指出:“北宋晏几道的词作多描写言情之事, 这方面超过了晏殊、欧阳修,但是这不免就会涉及到污浊之事,有失文人 格调。但其中措辞的婉妙,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
相关资料
轶事典故
大观元年(1107年),权倾天下的奸相蔡京在重九、冬至日, 几次派人请晏几道写词。晏几道无奈之下,写了两首《鹧鸪 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晓日迎长岁岁 同,太平箫鼓间歌钟”,竟然没有一句言及蔡京。一个绝佳的 拍高官马屁以求升官的机会就这样流逝了。不识时务的晏几道 终其一生,也仅做到通判这类小官。

晏殊和晏几道是不是一个人他们的事迹

晏殊和晏几道是不是一个人他们的事迹

晏殊和晏几道是不是一个人他们的事迹是父子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7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

赐同进士出身。

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

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

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

谥元献。

《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

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他一生显贵,宜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

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含蕴着人类永恒的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

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

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

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

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

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

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婉约派词人及其代表作品

婉约派词人及其代表作品

婉约派词人及其代表作品婉约派词人简介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声声慢·寻寻觅觅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5)武陵春·春晚6)夏日绝句7)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8)点绛唇·蹴罢秋千9)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0)点绛唇·寂寞深闺2、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

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后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1)鹊桥仙·纤云弄巧2)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3)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4)踏莎行·郴州旅舍5)望海潮·洛阳怀古6)满庭芳·山抹微云7)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8)满庭芳·碧水惊秋9)满庭芳·晓色云开10)八六子·倚危亭3、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晏几道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是什么派】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人,官职做到了当时的宰相。

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当然晏殊最大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他的词作上,他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

那么晏殊到底是什么派别的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晏殊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

性刚简,自奉清俭。

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晏殊富闲雅而有情思,他的词句主要有这几个特点:一,感时伤别,春秋各异。

晏殊词就题材内容来说,未脱传统婉约词樊篱,即伤春悲秋、相思别离。

但相同的题材,晏殊表现出了对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

其次,晏殊词具有文士气。

三,晏殊词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

四,内向的独省与外向的同乐。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词人自己为主人公的词作,和词中的主人公身上明显寄托了词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由此可见,晏殊的词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并且委婉含蓄。

多表达伤春悲秋,相思别离的感慨,所以晏殊以他词作的风格论是属于婉约派的。

值得注意的的是在晏殊的词中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也没有柳永式的纯粹个人的'儿女情感的情感的抒发,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晏殊也被奉为北宋婉约词宗师。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

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

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
负盛名。

表达情感直率。

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和晏几道是什么关系】
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晏殊是晏几道的父亲,晏几道是晏殊第七个儿子。

晏几道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子哥,自小就是锦衣玉食的待遇。

直到晏几道的父亲晏殊过世后,晏家的政敌方才出来打压。

晏几道的生活越来越糟糕,知道不出人头地就没有出路后。

晏几道发奋图强,潜心六艺,不仅学术百家,而且文才出众。

虽然晏几道晚年过的很凄凉,但他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无不是文学史上的瑰宝。

【晏殊的】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他从小就是一个“神童”14岁就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了。

那么关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从小就是一个“神童”14岁就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了。

那么关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其中一个故事也就是他14随时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14岁的晏殊被地方官以“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不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的。

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考试。

事情也十分凑巧,科考题目居然是他以前做过的。

这样他就顺利高中了,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复试的时候,把情况如实告诉了皇帝,并且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目。

皇帝与大臣商议后,出了一道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答卷非常优秀,又得到了皇帝的褒奖。

【官场时光】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

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

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

时值赵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

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

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

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

庆历四
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

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

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

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

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

仁宗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

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

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