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合集下载

5-2-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xtt

5-2-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xtt

4.传统节日基本定型,增添娱乐性。
明代元宵观灯图
此图描绘了明代元宵节 观灯的场面,其中有杂技、 弹奏等表演,气氛欢快。
中秋佳节图
杨柳青午画,描绘了中 秋节日的活动,展现了 清代的民俗民风。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进步思潮: 1.批判皇权,要求个性解放、平
等和民主; 2.重商观念
1.社会习俗:普遍追求奢侈享乐 世俗文化: 2.服务性行业兴盛、 3.世俗文学艺术(小说、戏曲) 4.传统节日定型
明清之际的社会状况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明:废丞相 清:设军机处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江南) 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控制加强 明:八股取士 清:文字狱
传统理学阻碍社会进步
1、反抗权威,追求个性解放, 一、进步思潮: 主张自由
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意识,对 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
明清这些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 流思想原因:
1.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使得早期民主 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他们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框架,因此 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 3.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压制了早 期民主思想完整体系的形成。
兴的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 日益提高,还会导致社会哪些变化? 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二、世俗文化:
1.社会习俗变化: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
传统价值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明清出现新观念。 如陆认为一个地方奢侈程度和富 裕程度成正比;顾认为奢侈风气 有助于就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黄宗羲:
2、批判专制皇权,主张平等民主
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 “民权宣言”

八下历史《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PPT课件

八下历史《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PPT课件

社会风俗变迁
(二)世俗文化繁荣
《三国演义》《水浒传》 1.古典小说 的蓬勃发展 四大名著: 《西游记》《红楼梦》 2.戏曲的发展——京剧与昆曲
变化:由传统的主张节俭变为以讲求奢华为主要特征, 如陆认为一个地方的奢侈程度和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 顾认为奢侈风气有助于就业,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评价:这种奢侈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商品经济的 繁荣,但与现代奢侈观不一样,是生产消费经济 活跃的表现。
二、明清世俗文化的发展
——古典小说的高峰
著作 名称 作者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你知道被誉为《四大名著》的是哪四部作品吗?
一、明清进步思潮的出现
1.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社会根源)
①政治上: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 ②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2)阶级: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业阶
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 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③特点: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 完美的艺术程式,发挥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 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在小 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
昆曲——特点、代表作品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批判皇权,要求个性解 (一)进步思潮: 放、平等和民主 “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观念受到挑战
以贾宝玉和 描写北宋 罗贯中 施耐庵 描写了唐 吴承恩 林黛玉的爱 曹雪芹 叙述东汉末 末农民起 僧、孙悟 年和三国时 成书 情悲剧为主 期的政治和 义,歌颂 明中期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清前期 空等师徒 军事斗争 农民的斗 四人历经 线描写了贾、 时间 争精神。 艰难险阻 史、王、薛 四大家族由 到西天取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经的故事; 盛转衰的过 程;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进步思潮 与 世俗文化
背景: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主张平等民主
批判专制皇权 ①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政 治背景)。 反对重农抑商 ②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 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 追求个性解放 的进步思潮。(思想背景)
⑤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奢侈享乐成为普遍追求 阅读P15关于陆楫的资料,说说上述高消 费的主张比起传统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尝试评价这种奢侈观。
世俗文化
(1).古典小说异军突起,成为文学的主流
看图片,猜书名
四大名著一览表
书名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 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 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4)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的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曲
中文名 外文名 起源时间 发源地 代表作品 文化价值 昆曲 Kunqu Opera 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 苏州昆山 牡丹亭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 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 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 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 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 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 “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 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 “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工农皆本”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
说一说,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 到了怎样的挑战,并分析导致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

新教材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新教材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为什么在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创作的成熟 阶段?
答:第一,市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第一自然 段)。 3、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①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 镇的繁荣,带动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②主要娱乐形式:观赏戏曲。 ③影响: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明金陵万卷楼本《三国演义》插图
清《水浒传》人物像——李逵
++
《西游记》插图
《清彩绘红楼梦图咏》之黛玉
明清小说一览表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价值
主要内容 叙述东汉末年和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时期的政治 和军事斗争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义,歌颂农民的斗 争精神。 反映了人民蔑视 封建统治和敢于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斗争的精神。 《红楼梦》 曹雪芹 高 鹗 鞭挞了封建礼教和 封建制度的罪恶,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 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我国最早的一部 长篇历史小说
我国第一部以 农民起义为题 材的长篇小说 是一部具有浓郁 浪漫主义气息的 长篇神话小说 是我国古代最 优秀的长篇小 说,具有高度 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
清朝
从四大名著看明清时期文化的时代特点。
答:(1)小说取代了诗、词、散曲而 成为文学的主流。 (2)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3)小说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 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 的历史趋势。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二、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1.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 利 益,掀起一股要求 、 和 ,带 有 的进步思潮。明代思想家 对 皇权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2. 时期以后, 、 、 的观念受到挑战。 3.商业的发展,使 成为城市中最富裕的 阶层,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4. 时期,伴随 程度的日渐加深, 成为社会风尚,社会上普遍追求 。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1)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1)

(诗词)
3.元代著名的戏剧家是谁?代表作是什么? (关汉卿《窦娥冤》) 4.明清时期文学上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1.古典小说异军突起。
《 红 楼 梦 》 《 西 游 记 》 《 三 国 演 义 》 《 水 浒 传 》
著作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作者
明代元宵观灯图
此图描绘了明代元宵节 观灯的场面,其中有杂技、 弹奏等表演,气氛欢快。
中秋佳节图
杨柳青午画,描绘了中 秋节日的活动,展现了 清代的民俗民风。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进步思潮:批判皇权,要求个说 京剧的形成 《三国演义》《水浒传》 四大名著: 《西游记》《红楼梦》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一、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社会状况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明:废丞相 清:设军机处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江南)
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控制加强 明:八股取士 清:文字狱
传统理学阻碍社会进步
背景: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 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 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 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黑脸-----正直铁面无私(包拯、张飞)
白脸-----阴险奸诈(曹操)
(3)昆曲
4.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1)概况:
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2)特征: ①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增加了多姿多彩的娱乐性内 容,赋予了传统节日以新的生命。 ②士庶男女穿梭其间,各得其乐。 (3)举例: 城隍爷出巡活动,抬神游街,万人空巷.锣鼓喧天, 路人尽情观赏舞龙、高跷、技击等娱乐活动。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专制;西学东渐
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
1.明朝晚期“异端”思想家李贽
李贽(1527-1602 年),号卓吾,福建泉州 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 具个性的思想家。他26岁 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 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 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 员,经历坎坷。1580年辞 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 书。 最终以“惑世诬民” 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 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
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
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 方面概括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历史背景。
一、进步思潮
背景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统治阶级极端腐败 经济:商品经济活跃,
四、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课堂总结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二、世俗文化
四大名著
昆剧和京剧
一、进步思潮
追求个性解放
主张平等民主 批判专制皇权 反对重农抑商
上述材料反映的黄宗羲的哪些思想?
3、“重农抑商”观念受到挑战
资料1 明代小说:徽州“以商贾为第一业,科举反 在次之” 资料2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 资料3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 国之司命也。” 资料4 雍正时山西巡抚奏折上说,山西“子孙后秀 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李贽的“异端”思想:
资料1.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贽认为……不能“以孔 子之是非为是非”。 资料2.李贽宣称,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乃是 自然禀赋,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 性得到自由发展。 李贽的言论会有什么影响? 影响:李贽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 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代表了工商业者的利益, 具有民主色彩,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打击了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

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课件-(共26张PPT)

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课件-(共26张PPT)

她的性格多愁善感、多才多艺,有人形 象地描绘了她是一个“左手拿着药罐子, 右手提着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真
令人感叹。你知道她是谁吗? 林 黛 玉
三、昆曲与京剧
1.形成原因 (1)市镇经济繁荣,市民阶级壮大;
(2)各种休闲娱乐、服务性行业兴 盛。
2.百戏之祖——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 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明中后 期,起源于江苏昆山,独领中 国剧坛近 300年,被誉为“百戏 之祖”。代表作汤显祖的《牡 丹亭》。
沈容圃绘《同光名伶十三绝》
清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京剧名家
再见
二、明清小说
1.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
(1)、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2)、书坊、刊刻印刷业的迅速发展
2.四大古典名著
四大名著 作 者 时间 主要内容 价 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叙述东汉末年、 元末 三国时期的政治 我 国 最 早 一 部 明初 和军事斗争 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描写北宋末年农 我 国 第 一 部 以 元末 民起义,歌颂农 农 民 起 义 为 题 明初 民的斗争精神 材的长篇小说
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
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
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
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武 松
有人对《西游记》总结道:阳光灿 烂 猪八戒 ,百变猴头 孙悟空 ,憨厚老 成 沙悟净 ,阿弥陀佛 唐三藏 。漫漫西
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 。若问是谁谱 此画,淮安才子 吴承恩 。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
待访录·原君》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天生豪杰,必有所任, 如人主于其臣,授之官而与 以职。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 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 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明代后期 李贽及其“异端”思想: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 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 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 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 已。 ——《续焚书》
“异端”思想:挑战孔孟学说的正统 影响:李贽的言论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 追求自由的意识,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 地位、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李贽认为, 的 “异端”思想? 冲击。 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图一孙悟空大闹天宫
图二
黛玉葬花
(1)两幅图反映哪两部作品内容?作者分别是谁? (2)针对图一主人公,作者歌颂一种什么精神? (3)针对图二的著作,作者描写了哪两个贵族青 年的爱情悲剧? (4)这两幅作品共同反映了什么时代什么体裁的 作品?同一时期,同一体裁的作品还有哪些?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的艺术特征---写意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舞台行动的写意─表演丰富性
三、世俗文化
1、晚明时期,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
2、古典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3、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 4、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使城市居民生 活丰富多彩 5、戏曲的发展——京剧产生
6、中国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一、进步思潮的出现
1、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 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 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 的思想家。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 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 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1580年 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 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 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最早一部 长篇小说 我国第一部以 农民起义为题 材的长篇小说 一部具有浓郁 浪漫主义气息 长篇神话小说 我国古典小说 高峰,具有高 度思想性和艺 术性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二、世俗文学勃兴
2、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市井人物堂堂正 正地登上艺术殿堂。
三、世俗生活丰富多彩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

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李贽 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中存在着一种 怎样的思潮?
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 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背景(原因):
①政治:明清之际,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统治阶级 极端腐败; ②思想:文化专制,正统礼教遭到怀疑; ③经济:明清时,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 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 的进步思潮。
昆曲发源地江苏昆山 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代表曲目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 《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王实甫《西厢记》等
资料:西汉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 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 导思想 。至宋代儒家发展出一流派程朱理学, 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 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明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 权威。
二、经济领域新思潮: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受到 挑战 ——代表思想家:明末清初黄宗羲、王夫之
阅读课本P15资料1、2、3,回答: 根据上述资料,说说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受到了怎样的挑战? 资料1:人们认为经商是谋生的最佳手段,走 仕途反而不如经商。 资料2:黄宗羲等人认为商业和农业一样重要 (工商皆本) 资料3:王夫之充分肯定商人阶层在整个国家 中的地位。
一、政治领域新思潮 ——早期启蒙性质
2.批判君主专制,民主意识萌生
观点:
——代表思想家:明末清初黄宗羲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 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亦 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他的《明夷待访录》被称 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资料2:明嘉靖以后,统治者虽一再颁布禁令, 但富商大贾不顾礼制的约束,他们凭借雄厚的资 产,在穿着方面极尽奢华,“绮靡之服,金珠之饰” 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一、社会风俗的变迁
1.商业的发展使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他们成为 城市中最富裕的阶层,社会地位也在逐渐提高。 (传统中有关商人衣食住行方面的种种限制被打破) 2.晚明时期,伴随商业化程度的日渐加深,拜金逐 利成为社会风尚。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
二、世俗文学勃兴
1、古典小说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 学的主流
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
作者
时间






元末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 明初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 国时期的政治和军 事斗争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 义,歌颂农民的斗 争精神。 反映了人民蔑视 封建统治和敢于 斗争的精神。 鞭挞了封建礼教和 封建制度的罪恶,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 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一、政治领域新思潮 ——早期启蒙性质 1.要求冲破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代表思想家:明朝后期李贽
观点:
儒家经典记载的孔孟言行非“万世之至 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人人皆可为圣”、“圣人不曾高, 众人不曾低”
当时的个性解放思潮在很多领域都有反映,如: 杜丽娘是明代后期戏剧家汤显 祖创作的《牡丹亭》中的女主 角。她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 受父母和私塾老师的严厉管教, 连在衣裙上绣点鲜艳的花鸟都 要受到干涉。杜丽娘感到自己 犹如生活在铁笼里一般。一日, 她梦见自己与心爱的人一起游 园,压抑的人性开始复苏。杜 丽娘决定冲破家庭的束缚,追 求爱情和幸福。
一、社会风俗的变迁
资料1:服饰在封建社会不仅仅具有穿着打扮的实 用价值,还是一个人社会地位、贵贱尊卑的标志。明 王朝对庶民冠服的规定十分严厉,如有违制或僭越会 遭到严惩。除官民界限外,还有良贱之别。明代视商 贾为下贱,如对商人的服饰限制:农可衣绸纱、绢布, 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得衣绸纱。 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1.各种服务性兴业日益兴盛, 茶馆、酒楼、戏院大大增多; 2.人们都以观赏戏曲为主要娱 乐形式。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3.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增加了多 姿多彩的娱乐性内容,赋予了 传统节日以新的生命。
同光十三绝
这十三绝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 三位奠基人,又都是技艺非凡的表演艺术家。该画绘有老 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
3.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普通市民、村妇也不 例外,衣食住用,无不奇夸。文人士大夫也以言行 举止新奇怪诞、惊世骇俗为时尚。
资料3: “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 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 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叭有钱, 打手势好看。” “如今人敬的是有钱,蒯文通无钱 也说不过潼关。实言,人为铜钱, 游遍世间;实言,求人一文,跟后 擦前。” (明· 朱载堉《山坡羊· 钱是好 汉》)
资料4: “至贱如长班,至积如教坊, 其妇外出,莫不首戴珠箍, 身被文绣,一切白泽麒麟、 飞鱼、坐蟒,靡不有之,且 乘坐肩舆,揭帘露面,与阁 部公卿,交错于康逵,前驱 既不呵止,大老亦不诘责。” ——(明)沈德符《万历野 获编》
阅读课本P15资料,回答:
上述资料中的高消费主张比起传统观念 发生了什么变化?尝试评价这种奢侈观。 传统观念主张节俭,反对奢侈。而到了 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观念。如陆楫认 为,一个地方的奢侈程度和富裕程度是 成正比的;顾公燮认为,奢侈风气有助 于就业,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