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公司治理博弈分析

合集下载

外部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博弈与平衡

外部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博弈与平衡

外部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博弈与平衡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变。

外部治理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博弈与平衡日益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外部治理指的是关注企业行为的外在机制和趋势,如政策法规、社会责任、投资者利益等;而公司治理结构则是企业为应对这些外在因素而采取的一系列内部组织架构和规则。

本文旨在探讨外部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互关系、博弈和平衡。

外部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互关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层面的政策法规、社会责任、投资者利益等因素。

这些外在因素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成长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这些外在因素,就有可能面临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金融风险等各种不利因素。

而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内部组织架构和规则,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外在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公司的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是确保公司运营稳定、健康和可持续。

因此,外部治理和公司治理结构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博弈与平衡外部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博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平衡。

外部治理要求企业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而公司治理结构则要求企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

企业面对政策法规、社会责任、投资者利益等外部因素时,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治理结构以适应外部变化。

例如,随着政策法规的变化,企业可能会修改董事会成员的任期与席位比例;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企业可能会增加环保管理层岗位,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同时,公司治理结构也会对外部治理产生影响。

一种典型的例子是,监管机构可以制定政策规定股东大会必须有至少一名独立董事。

这样的政策要求可以增强股东大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利和影响力。

这也是博弈中的一种平衡。

外部治理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平衡需要深思熟虑,需要企业依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策略和体系。

基于博弈分析的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研究

基于博弈分析的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研究

基于博弈分析的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博弈分析的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博弈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决策工具,可以为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博弈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中的应用价值,然后分析了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博弈行为及其对企业集团公司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基于博弈分析的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优化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期望为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的改进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企业集团公司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博弈分析,作为一种决策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领域。

其核心在于分析在多个决策主体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各主体如何制定策略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

博弈论主要包括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大类,前者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协议和合作,后者则侧重于参与者在不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下的策略选择。

在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中,博弈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分析股东、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决策互动。

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既有合作的可能,也有竞争的成分,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治理效果和绩效。

因此,运用博弈论来分析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有助于深入理解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他们如何制定策略以实现自身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博弈论来研究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以及控制权分配等方面。

例如,(请替换为具体学者姓名)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股权结构下股东之间的策略选择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请替换为具体学者姓名)则重点研究了董事会规模、独立性和监事会等特征如何影响董事与经理之间的博弈均衡。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更为复杂的公司治理问题,如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博弈、信息不对称下的决策行为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治理模式的影响等。

公司治理博弈研究

公司治理博弈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以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及监管部门为利益主体,充分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构建了四个模型对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微观机理进行解析,这些模型包括: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博弈模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博弈模型;大股东、小股东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董事会、经理层与监事会之间的博弈模型。

通过对以上四个模型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公司治理过程中,要降低监督成本和增大奖惩力度。

具体地说,就是要降低董事会的检查成本,增大处罚力度,加大对董事会查处经理层舞弊行为的奖励;加大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处罚力度,将监管部门的利益与其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监管成果紧密联系起来;降低监事会的检查成本,增大处罚力度,加大对监事会查处董事会跟经理层舞弊行为的奖励,监事会的薪酬的制定跟审核完全由股东大会决定。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结构以上四个方面的博弈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完善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进一步健全独立董事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的结构;强化监事会的监督检查职能;改革和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外部治理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监控制度。

关键词:公司治理;利益主体;博弈分析中文摘要 (1)第一章我国公司治理现状 (2)第一节中国公司治理的组织架构 (2)第二节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 (3)第三节中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4)第二章公司治理的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5)第一节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博弈分析 (5)第二节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博弈分析 (5)第三节大股东、小股东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6)第四节董事会、经理层与监事会之间的博弈分析 (6)第三章政策建议 (7)第一节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的结构 (7)第二节强化监事会的监督检查职能 (9)第三节改革和优化激励约束机制 (10)第四节建立、完善外部治理机制 (11)第五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监控制度 (11)第一章我国公司治理现状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及新《公司法》的实施,我国现阶段的公司治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公司治理结构及相关法规制度逐步完善了起来。

博弈论视野下的社会福利

博弈论视野下的社会福利

---------------------------------------------------------------最新资料推荐------------------------------------------------------博弈论视野下的社会福利博弈论视野下的社会福利博弈论视野下的社会福利作者:柯华庆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58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才能实现,而社会保障制度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

例如国家要不要对失业的人们或者弱势群体进行基本的生活保障?怎么保障?社会保障的实际效果又怎样?这一类的福利政策和制度设计关乎民生,也关乎国家的稳定与长远发展。

社会福利博弈按照米事亚(R. Mishra) 的定义,福利国家是指国家承担提供福利的责任并且通过立法和其他宪法手段建立机制机构和程序来提供服务和其他形式的福利以满足基本需要。

在具体的操作上由政府代表国家提供福利。

表面看来,福利的提供主体是政府,实际上,政府只是一个中介机构,真正提供福利的是国民,其基本途径来自于税收。

经济自由主义者对于社会福利最有力的批判来自于提供社会福利的后果。

他们会说,享受社会福利政策的人们会偷懒:一方面,本来能够工作的人也不愿意工作了;另一方面,对富人来说,税收过高会降低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因为多挣的钱给了享有福利却不愿工作的穷人。

1/ 11这样的结果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财富减少、社会弥漫着懒汉思想。

这确实是有些福利国家存在的现象。

对此我们可以提供著名的社会福利博弈模型加以说明。

我们把政府面对失业者时的博弈称为社会福利博弈。

在福利国家,政府对那些失业者进行救济,例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免费培训以便再就业,培训对于再就业找到更好工作有帮助。

如此会出现三种情况:(1)政府救济,失业者找工作,对于社会来说是最好的选择;(2)政府救济,但失业者不工作,政府的投资没有回报,失业者享受其他纳税人提供的福利;(3)政府不救济,没有经过培训的失业者找不到工作、即便找到工作给社会带来的利益也比较少,这可以理解为政府没有履行其职责。

公司治理结构的博弈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的博弈分析
所谓 公 司治 理结 构( op rtg vra c) C roae o en nc,是指 一组联 结井 规范 所有 者 ( 东 ) 股 .经营 者 ( 董事台、经理) 、使用者 ( 工)相互 权利和利益关系豹 制度安排,进而解决公司内部 职 不同权 力主体 之 间的监督、 激励 和风 险分配 等 问题。 现代公 司制 产权关系 的基 本特征 就是所 有权 与 经营 权 的分 离 。 当所有 者 亲 自经 营 自己的 资产 时 ,他 为 了自 己的利 益 当然 会尽 心尽 力,而企 业经 营者 作为代理 人经 营 时, 由于 其能力 不足 或失职 造成 的损 失主要 由所 有 者即股 东承担, 经营 者就 很有可 能牺牲 股东 的利益 ,追 求 自己的最 犬化效 用, 由此 引起所有 者利益 的损失称 为代 理成 本。要减 少这 种代 理成本 ,就 需要设 置 一个恰 当机制, 激威和 约束经营 者,使 其为股 东的 种盏 而行 动。 本 文将专 门从所有 者对 经营 者监督 方面展 开博 弈分 析。
博弈行为描述
1 股 权 结 构 分 析
圈 1
经济 系统 的 一切 参与 者. 不论是 不是决 策者 ,按 决策权集 中程度 增加 的顺序 , 用水平轴 来表示 。 垂直轴 表示 全 部 决策权 和 一定百分 数的 个人有 这种 权 利 的百分 比。通过 “ 洛伦兹 曲 线 ( 图 1,得 出三 种 不 同 类 型 的决 策 权 结 构 :( ) 曲线 A: 完全 集 中的 决 策 权结 构 。 见 ) ’1 ( ) 曲线 B 完全分 散 的 决策 权 结构 ( ) 曲线 c: 所有 的 人都 具有 某 些权 力—
维普资讯
的权 力集 中在这种经 济 系统 的 1% 的成 员手 中。 0

垄断市场与社会福利的博弈分析

垄断市场与社会福利的博弈分析

垄断市场与社会福利的博弈分析市场竞争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然而,垄断市场的存在也是不可忽视的现象。

垄断市场指的是市场上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主导供应的情况,这使得这些企业能够控制价格和产量,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运作。

垄断市场既存在利弊,对社会福利有复杂的影响。

垄断市场的出现往往与企业在生产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势有关。

这些企业在市场中独占了生产和销售,形成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对市场价格和供给有着较大的操纵能力。

一方面,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压低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销量和利润;另一方面,垄断企业也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追求高额利润。

然而,这种高度的市场控制权往往会对社会福利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垄断市场往往会导致价格过高。

由于缺乏竞争,垄断企业可以通过限制供应或提高价格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使得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相同的产品或服务,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从而对社会福利造成损害。

高价格还可能导致经济不公平,使得弱势群体难以承受高昂的生活成本,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其次,垄断市场也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在缺乏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垄断企业可能不再追求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因为他们没有必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进行不断的研发和改进。

这会导致产品市场上的选择性稀缺,消费者只能选择这一家垄断企业提供的产品,而无法享受到多样化的选择。

同时,垄断企业也没有动力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进一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社会福利。

然而,垄断市场并非完全没有积极影响。

垄断企业由于其市场的控制能力,往往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来实现效益的提升。

在一些行业中,垄断企业可能拥有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提高生产效率。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利润增长,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惠的价格。

此外,垄断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也使得它们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资本积累能力。

垄断企业通过大量的投资和创新研发,往往能够推动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技术革新和市场领先地位的垄断企业往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国家的技术实力和经济竞争力,从而对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社会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

社会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

社会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在现代社会中,福利和资源的分配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

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情况不同,但福利和资源分配是每个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社会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

一、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社会福利是指社会对贫困、疾病、老龄化等社会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社会公平和公正,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资源分配则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以满足社会各种需求。

二、博弈分析的基本概念博弈分析是指通过不同的策略和决策来达到一个预期的结果。

在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方面,博弈分析通常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较量,以及对不同资源分配策略的评估。

例如,资源分配是一个重要的博弈过程。

假设有100个资源需要分配给10个人使用,如何分配是一个涉及到各方利益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更具有竞争力的人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然而这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

博弈分析也可以涉及设置更具竞争性的游戏规则来鼓励各方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以达到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三、社会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相关者: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方,例如政府、企业、个人等。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这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

2. 规则设置:设置合理和公平的规则,可以确保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例如,通过竞争性的招标过程,可以确保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并赋予更多人获得资源的机会。

3. 博弈策略选择:参与博弈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基于不同的目标和利益选择不同的策略。

例如,在哪些领域投资、如何选择征税方式等。

通过选择最佳策略,可以实现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网络游戏中,经常会涉及到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博弈分析。

例如,不同的游戏类型、不同的定价策略,以及不同的游戏规则,都会影响玩家的利益。

博弈分析视角下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结合

博弈分析视角下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结合
慎” 的期 望得益 大于0 因此独立 董事选择 “ , 一般谨 慎” 可取 是
博弈的问题是这样 的: 董事会 欲越权 为 自己谋私利 , 独立
的 , 时董事会 不用害怕被发现 , 此 其越权 的概率趋 向P 均衡 , 点 是董 事会 分别 以P 和 1 P*的概率 选 择 “ 权 ” “ -t 越 和 不越 权” 。此时 , 独立董事选 择“ 一般谨慎” 谨慎” 和“ 的期望得益都
要进行博弈分析 , 首先要确定参加博弈 的主体 。 安然事件
后 , 国重 视 内部 治 理 机 制 的建 立 , 调 经 营者 的信 息 披 露 责 美 强
任 。《 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 要求完全 由独立 董事组成 的审 计委员会对财务报 告 、 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 , 司治理 与内 公 部控制交叉区域扩大。本 文只讨论董事会 和独立董事 的博弈
这个博弈的前提是 : 双方应 同时做 出策略选择 , 而不能让 对方预先知道或猜到 自己的策略 ,即应该以随机的方式选择
文中提到 : 从博弈 理论分析 , 内部 控制制度设计 、 实施 和修
订是一个博弈过程 , 博弈各方力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 。 经营者与 所有者博弈 , 营者建立和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 、 经 组织 结构 , 让 所有者充分 了解其努力程度 ,以降低 经营者报 酬逆 向调整的
权, 则独事会 , 而
董事会有越权行为 , 则其要 承担一定 的责任 , 其负效用为一 。 D
双方 的博弈模型如下所示 ,这是一个非对称的非零和博
弈。
P 和1 P 的概率随机选择“ : 一: 一般谨慎” 谨慎” 双方都 和“ 时,
不能通过改变策略或概率来改善 自己的期望得益 ,因此构成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 这是该博弈 中唯一 的纳什均衡 。 这种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 实就是 一种 “ 其 激励的悖论” 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公司治理博弈分析樊 博(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摘 要:在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条件下,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相关方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往往不一致:企业股东要确保企业在管理者的治理下达到其价值的最大化,而管理者在治理企业时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二者之间的冲突需要引入一整套制度性的安排来解决权利的监督与制衡问题。

引入第三方利益来权衡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他们之间的冲突。

文章将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关方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福利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博弈分析。

关键词:公司治理;社会福利;博弈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4-0125-021 公司治理的背景介绍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至纽约的西部铁路上,两列火车迎头相撞,造成近20人伤亡。

事件发生后,舆论哗然,对铁路公司老板的管理工作进行了猛烈抨击。

为了平息公众的怒气,在马萨诸塞州议会的推动下,这个铁路公司不得不进行管理改革:老板交出了企业管理权,只拿红利,另聘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员担任企业领导。

自该事件发生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开始分离。

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相关方分别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这些利益之间存在冲突,企业所有者(股东)和职业经理人(管理者)都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努力着。

而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的同时,非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三方利益,以社会福利代替)也需要被尊重、被保护。

本文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考察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效益,将能够重新认识公司治理的性质及方式。

2 公司治理中的利益冲突企业管理者一般有其自身的利益或目的,因此常把股东的最大化目标放在其他管理目标之后。

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为:管理者不持有企业的股份,他的努力所带来的企业盈利的增加不能为自己所有,但却要承担这些努力的全部成本;另一方面,管理者花钱的成本由全体股东承担,而花钱的好处却由管理者自身来享受。

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可能采取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最大化;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直接反映的是股东的利益,与管理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因而,管理者与股东的主要矛盾就是管理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股东则希望以最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

面对上述冲突的存在,股东与管理者都会想尽办法去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在非完全市场下,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未必能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就公司治理而言,只需要考虑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可以忽略个人利益。

3 社会福利下的公司治理博弈分析对于股东而言,面临的选择是是否对管理者进行约束监督。

不进行约束监督,管理者可能更倾向于享受公司提供的各项方便而不能尽心经营公司;而进行约束监督则需要花费成本,股东将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管理者也面临着两种选择:倾向于享受公司的便利和倾向于尽心经营公司。

假定模型中只有两方参与:公司股东和公司管理者。

公司股东进行约束监督和不进行约束监督;公司管理者可以选择的行为有尽心经营公司和不尽心经营公司两种,且假定两个参与方都是“经济人”,彼此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即公司股东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管理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两者博弈的社会收益见表1。

其中,URE代表股东不约束时管理者尽心经营公司的效益,URUE代表股东不约束时管理者不尽心经营公司的效益,ARE 代表股东约束后管理者尽心经营公司的效益,ARUE代表股东约束后管理者不尽心经营公司的效益,RC表示股东的约束成本,URUC代表管理者不尽心经营公司时防备股东检查的防备成本,P表示公司管理者尽心经营公司的概率。

表1 公司股东和公司管理者的博弈公司股东约束不约束尽心经营ARE-RC URE公司管理者不尽心经营ARUE-RC-URUC URUE-URUC 股东选择约束时,期望社会福利为:E R(welfare)=P(ARE-RC)+(1-P)(ARUE-RC-URUC)(1)而股东选择不约束时,期望社会福利为:E UR(welfare)=P・URE+(1-P)(URUE-URUC)(2)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下,股东是否选择对公司管理者进行约束由E R(welfare)和E UR(welfare)的大小决定:倘若约束时的期望社会福利E R(welfare)大于不约束时的期望社会福利E UR(welfare),那么股东应该选择对公司管理者进行约束;反之,倘若约束时的期望社会福利E R(welfare)小于不约束时的期望社会福利E UR(welfare),那么股东就不应该选择对公司管理者进行约束,而应该无为而治。

然而何以使得股东能站在社会福利而不是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去考虑是否对公司管理者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这就需要社会福利追求者,也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对股东进行管制,假定管制成本为C R,那么从增加社会福利角度来看,政府进行管制的必要条件是股东约束时的净社会福利(股东选择约束时的社会福利与不约束时社会福利之差)与政府管制股东约束管理者的成本之差大于0,即:E R(welfare)-E UR(welfare)-C R>0 (3)(下转第127页)作为日后工程评定工程质量的依据。

3.4 设计变更及技术核定的控制施工中无论是哪一方提出变更图纸,必须履行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制度。

无论是何种变更,都必须经原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履行同设计图纸一样的程序。

3.5 质量检查及验收质量检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照施工规范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原材料、构配件、中间工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起到质量把关的作用。

当工程需要部分或全部交工时,要进行验收。

验收要按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

验收和检查都包括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资料两大部分。

3.6 质量分析、质量评定质量分析是根据质量检查的结果,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分析质量实际达到的水平与规定标准的差距,分析质量原因和发展趋势,拿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

质量评定分为分项工程质量检查与评定、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及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4 结束语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关系着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使这一问题在实践中得以切实解决,才能推动我国建设事业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1]徐慧东.目标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编辑:李敏)Discussion on the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Chen WeiAbstract: The article on the building for many years management experience, on the structure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to undertake discussing, first elabor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features, analysis of tall building quality management must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s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n make the relevant management measures.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analysis; quality inspection; structure construction(上接第124页)6 我国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建设我国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明确、凝聚、积淀的企业文化,经分析,该现状一是部分由于我国互联网企业业务规模的迅速膨胀,使得公司整日忙于业务而无暇顾及管理机制及文化理念的梳理;二是员工的高速流动将使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瓶颈;三是这些企业的员工比较年轻有个性,个人价值取向和预期与企业文化及管理运行机制间要经历一个磨合匹配的过程。

我国互联网企业应当树立既与业务模式相适应又与员工的主流需求相适的企业价值观,让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员工朝着企业希望的发展方向前进;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1]白露,靳燕芳.IT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5):88~90.(编辑:李敏)The Moment of China’s Internet Companies Management MethodZou Huihua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China’s Internet companie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market,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China’s Internet companies, last discussed the lack of Internet corpo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causes and improve the strategy.Key words: Internet companies; VIE architecture; intrapreneurship(上接第125页)参考文献:[1]刘彦文,张晓红.公司治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陈钊.信息与激励经济学.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编辑:李敏)Social Welf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Game Analysis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Fan BoAbstract: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separation conditions,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takeholders in the pursuit of profit target is often inconsistent: corporate shareholders to ensure that enterprise managers in the management to reach its maximum value, and managers in the management company will pursue their own interests of the two,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need to introduce a set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to solve the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of right. Introduction of the third party interests to trade-off between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 interests, with help from the macroscopic angle to rediscover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m.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takeholders as a whole, from a social welfare perspective on the game analysis.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social welfare; game theo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