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答题方法
虚实结合(上课实用)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一、虚和实的概念:
1、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它可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 娇· 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 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二、命题方式:
请从“虚与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请指出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三、答题步骤:
(1)分析实写内容,简要描述(诗中实写……或……是实写)。
(2)分析虚写内容,简要描述(诗中虚写……或……是虚写)。
(3)点出此手法的艺术效果或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
四、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三句实写: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 对的蝴蝶不停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 这些都是眼前之景。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 这是想象之景。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 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⑤情感
侧面
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 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诗以抒怀。 翻译 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 只能看到鸥鹭无拘无束无人管束,自在的在南北之间飞翔。 赏析 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 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 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 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匠心。诗人采 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弛、波痕相接也难以做到, 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 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愿望。
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公式

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公式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公式是一种在应对问题或答题时常用的方法。
这种答题公式的核心在于结合虚实两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回答全面准确。
首先,虚实结合要充分考虑问题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需要回答问题的事物或现象。
这需要我们对相关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例如,如果要回答关于某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并了解该国的经济数据、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政策变化等实际情况。
其次,虚实结合也要兼顾虚拟和理论上的因素。
虚拟因素是指我们在回答问题时需要进行推理和假设的情况,例如尚未发生的事件、可能的未来趋势等。
理论因素是指我们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因素。
这些因素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在回答问题时,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公式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确保对问题的要求和内容有清楚的理解。
2. 收集实际情况:通过查询资料、阅读文献或采取其他途径,收集涉及问题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
3. 运用理论和模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模型等应用到问题中,用以分析和解释实际情况。
4. 虚拟推理: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假设性情况等,并加以推理和论证。
5. 综合论述:将实际情况和理论模型及虚拟推理相结合,综合回答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论述或结论。
通过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公式,我们可以在回答问题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同时融入虚拟推理和理论模型的内容,从而提供全面准确的答案。
这种答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以客观、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并提升我们的分析和论述能力。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明确虚实结合的概念:虚实结合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虚写和实写两种手法相结合,达到表现主题、刻画人物、营造意境等目的。
分析虚写和实写的内容:在文学作品中,虚写通常指通过想象、夸张、比喻等手法,对人物、事件等进行虚构和加工;实写则是指对人物、事件等进行真实、具体的描写。
找出虚实结合的例子:在文学作品中,虚实结合的例子很多,例如通过虚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通过实写来刻画人物的细节。
分析虚实结合的效果:虚实结合可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刻画人物、营造意境等。
同时,虚实结合也可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例如,在某篇小说中,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奋斗,但最终却没有实现。
作者通过虚写的手法,将主人公的梦想描绘得非常美好,但实际上却无法实现。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格式

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格式
虚实结合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经典表达法,它以虚拟和现实相互交织的方式凸显出文学作品的主旨。
它不仅能给文学作品增添神采、加强文学主题,而且可以把虚幻装置得更逼真、更有张力、更有节奏感。
虚实结合的作用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把写作的张力和思想的凝聚力相结合,以达到创作的最优效果。
2、虚实结合的作用
(1)首先,虚实结合可以使文学作品更有说服力。
通过虚实结合,作者可以把文学作品中的想象、假设和事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文章逻辑性更强,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层面。
(2)另外,虚实结合也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张力和时间感,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叙述和描写的紧张关系中,虚实结合尤其重要。
虚实结合的作用可以使文学作品的情节更加紧凑,并营造出一种气氛,为文章增添更多的艺术意境。
(3)此外,虚实结合还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深度,这是因为虚实结合可以表达作者情感的真实体验,更好地展示作者思想的内涵。
通过虚实结合,作者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意义。
3、总结
综上所述,虚实结合的作用是文学创作中一种经典表达法,它可以给文学作品增添神采、加强文学主题,并营造出一种气氛,使
文章更有说服力、更有张力、更有时间感。
虚实结合能够把文学作品中的想象、假设和事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文章更加紧凑,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层面,让读者体会到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意义。
因此,虚实结合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运用可以帮助文学作家完成更高水平的创作,也可以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
高考古诗复习——虚实结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已逝之景之境)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 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 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 好祝愿。
五、布置作业(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
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日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 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 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 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 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 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已然为实,未然为虚。
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链接课本,总结规律。 那“虚”在诗歌中又有哪几 种常见的形式呢,大家能结 合具体的诗歌谈谈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列缺
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 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 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神仙鬼怪的世界、梦境)忽魂 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虚实结合答题分析

答案:
《孟子》的寓言《齐人有一妻一妾》讲的是齐 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 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后面一句表现的是介子 推的刚烈与洁身自好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 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 无奈的超脱。
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 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 身被事务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 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望江东而目光被阻隔的感受, 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思念江东却不能回去的 愁情。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却没人能帮忙传送。 虚写纵然有大雁捎带书信,但江水阻隔,千里迢 迢,应是错过节令了。流露浓浓的愁绪及深深的 无奈。
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 八、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 身在此山中。”回答问题 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 :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 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 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 ”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 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 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 同”让读者去想像。从而说明不同角度看问题,能得 让读者去想像。 从而说明不同角度看问题, 到不同的判断。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到不同的判断。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 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 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裂的痛苦 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 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是一种考试答题方法,要求考生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和虚构情节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这种答题格式在一些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中常常被使用,例如文学、心理学等。
通过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考生可以更好地展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以故事、情景等虚构的方式来呈现答案。
这种答题格式常常被用于分析问题、解释现象、提供观点或建议等。
在应用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时,考生需要首先理解问题的要求和背景。
然后,考生可以通过设想一个虚构的情节或故事来回答问题。
这个情节或故事应该与问题有关,能够更好地展示考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例如,假设考题是:“请使用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回答下面这个问题:手机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物品,对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考生可以从现实中观察到的事实出发,描述现代人离不开手机的现象,然后通过虚构一个情节,来说明手机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考生可以设想主人公通过手机完成工作、学习、与亲友交流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有以下几个优势:1. 创造力展示:通过虚构情节或故事,考生可以更好地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考生可以在虚构的情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独特而有说服力的答案。
2. 分析能力展示:在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中,考生需要分析问题,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解释。
通过虚构的情节或故事,考生可以更好地展示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
3. 与实际情况结合: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要求考生以虚构的情节为框架,但又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样,答案既能够站得住脚,又能够富有创意和说服力。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在一些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中被广泛应用。
它要求考生以创造性思维回答问题,并通过虚构的情节或故事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使用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考生可以更好地在考试中展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提高答题的质量和说服力。
表现手法答题模板

表现手法答题模板
一、分析表现手法
1.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使主题更加鲜明。
2. 衬托:通过衬托,突出主要事物,使主题更加鲜明。
3. 象征:通过象征,暗示某种意义或情感,使主题更加含蓄而深刻。
4. 描写:通过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意图。
5. 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具体特点,增强读者的感性认识。
6. 反复:通过反复,强调某种情感或意义,使主题更加突出。
7.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含蓄。
8. 抑扬结合:通过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变化。
9. 以小见大:通过小事情反映大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10. 虚实结合:通过虚构与现实的结合,增强艺术效果,使主题更加丰富多样。
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在答题时,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
首先,要明确指出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分析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最后,要说明这种表现手法对主题的影响。
三、总结答题思路
在答题时,需要先明确指出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这种表现手法对主题的影响。
同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洁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实结合 表达技巧题作答方法
江苏高考试题示例
08年《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09年《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 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10年《送魏二》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4 分 11年《春日忆李白》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 分 12年《梦江南》
随堂检测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本诗颈联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 ,尾联虽平实, 却也令人回味无穷,请谈谈尾联的妙处。
尾联诗人想象邹明府在灵州深居简出,不理凡尘 俗世,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邹明府清远脱俗、 宁静致远的形象更加丰满。
例题讲解
手法的运用 手法 •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 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 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表达的情感
运用后的效果
• 后两句诗人想象友人难以成眠,即使暂时入梦, 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不了愁 绪。拓展பைடு நூலகம்诗歌的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 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彼此惆怅的别情。
随堂检测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 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 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词的上片是如何表达词人思想感情的?请从虚 实结合的角度加以赏析。
温故知新 • 判断依据 实写:眼前真实存在的人、事、物、景 虚写:遥想、遥知、应、念. . . . . . • 虚写内容 神仙鬼怪世界、梦境 、未来之境 已逝之景之境、由此及彼. . . . . . • 常用手法 联想 想象. . . . . .
例题讲解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4分)
例题讲解
联想的手法及运用
• 上片词人在黄鹤楼上遥望北方失地, 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与眼前 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丰富了诗 歌的内容。表现了词人对外敌入侵践 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和对统治阶层奢侈 误国的隐隐痛心。 表达的情感 运用后的效果
方法小结
虚实结合手法的作用
• 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境界 • 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突出中心 • 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 使……形象更加丰满 • 使……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
例题讲解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 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 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全词以时间为序,虚实结合,请结合上片内容 加以赏析。 (4分)
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词人对 往事的回忆,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意境,抒 发了词人暮春伤别之情。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