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喻和暗喻
诗歌中的明喻暗喻借喻

诗歌中的明喻暗喻借喻
诗歌中的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明喻是指通过直接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用明确的比喻词将两个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在诗歌中,明喻可以用来增强诗歌的形象感和生动性,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暗喻是指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用比喻词代替明确的比喻词,以更加含蓄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在诗歌中,暗喻可以让诗歌更加含蓄、深刻,让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借喻是指通过借用事物的特征或形象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在诗歌中,借喻可以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比喻的形象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总之,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们在诗歌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修辞手法能够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含蓄和深刻,让读者通过比喻的形象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暗喻和明喻的区别

明喻和暗喻的差异?
1、明喻,指本体、喻体和比方词三个要素都呈现。
办法为“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从西边出来一贯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如同是天空着了火。
这个比方句把“云”比作“火”,本体是“云”,喻体是“火”,比方词是“如同”。
比方句的三要素都呈现了。
2、暗喻,指本体和喻体呈现,比方词不呈现,比方词被“是”、“成了”、“变成”等词语所替代。
办法为“甲是乙”。
例如: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光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个比方句,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本体是“小兴安岭”,喻体是“大花园”和“宝库”,没有比方词,直接把“小兴安岭”说成是什么,而不是像什么。
3、借喻,指本体和比方词都不呈现,只呈现喻体。
借用喻体替代本体。
办法为“甲代乙”。
例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比方句把“大榕树”比作“鸟的天堂”。
本体“大榕树”和比方词都没有呈现,只呈现了喻体“鸟的天堂”。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古诗中的比喻

古诗中的比喻
古诗中的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情感或意念。
在古诗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多种类型。
1. 明喻:明喻是直接将一物比作另一物,在古诗中常常使用“如”、“似”、“若”等比喻词来连接本体和喻体。
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将“愁”比作“江水”,表现出愁绪之多。
2. 暗喻:暗喻是通过暗示或类比的方式将一物比作另一物,常常使用“是”、“为”、“成”等比喻词来连接本体和喻体。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里将“酒意”比作“雨后的海棠”,暗示酒意未消。
3. 借喻:借喻是通过借用他物的形象来表达本体的意念或情感,通常不出现本体,直接以喻体代替。
例如,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里借用“铜雀”的形象来比喻“曹操的野心”,表达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4. 博喻:博喻是用多个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常常使用“如”、“若”、“似”等比喻词来连接本体和多个喻体。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里使用多个自然景物作为喻体,表达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总之,古诗中的比喻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含蓄,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明喻、暗喻、借喻

顽皮的学生像猴子。
借代的例子
1. 他發現失火,連忙收拾細軟(易帶貴重的物品)逃命。
2. 她肚裏有墨水兒(學問),所以大家都非常尊敬她。 3.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蘇軾《水調歌
頭》)
4.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重要時刻)。(諸葛亮《出師
一、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分 Nhomakorabea本体
比喻词
喻体
明喻
出现
像,好像,似、 好似、如,犹如 、 仿佛,像....一样
出现
暗喻
出现
是,变为,变成 、 出现 成为 、成了
借喻 不出现
无
出现
练一练(区分明喻、暗喻、借喻)
1. 远处山坡的小道,像地图上绿的省分里一条黄 线。
2. 征服者是狼,被征服者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 3. 伊太太顶着一脑袋乱棉花进来了。 4. 夫妇是树,儿女是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
5. 旌旗十万斩阎罗。 「旌旗」代指革命部队;阎罗比喻反动统治。
6.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鳞」代指鱼。
7.凡是願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 「一草一木」代指任何東西 8.“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虱 子! 你像虱子。 9.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 「白衣天使」借代护士。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11.深秋了,丛林里片片枯黄的飘雪,在空中迎风飘 荡。
表》)
5.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荒涼之地)。(諸葛亮《出
師表》)
6. 你在棋上怎麼出息,到底不是飯碗(職業)。(阿城
《棋王》)
7. 凡是願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任何東西)。
明喻、暗喻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
【例】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合珍君》)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例】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刘和珍君》)。
明喻、暗喻、借喻例句

明喻、暗喻、借喻例句一、明喻句:1.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2.那对叶像一片玻璃片一产透明、清亮。
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4.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检察院缩小了一半。
5.他牵着一头毛色像黑缎子似的黑牤牛往回走了。
6.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7.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8.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9.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10.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11.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12.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
13.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
14.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15.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16.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
17.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
18.感叹号像一支催人奋进的鼓槌,等待我们去擂响时代最强音。
1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0.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二、借喻句1.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幼苗= 儿童)2.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
(蓬草= 凌乱的头发)3.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
(胡子= 榕树的根)4.星空中银盘高挂。
(银盘= 月亮)5.飞跃的羚羊,勇夺奥运铜牌。
(飞跃的羚羊= 田径好手)6.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以「厚障壁」来比喻感情距离.)9.明月是圆盘,月光是圆盘里倒出来的银水。
11.一柄弯刀搁在夜空上。
12.荷叶上的明珠晶莹通透,在上面翻滚着。
13.深秋了,丛林里片片枯黄的飘雪,在空中迎风飘荡。
14.天上的银盘。
明喻句与暗喻句

比喻有三种类型 ·明喻 ·暗喻 ·借喻
BUT!我们今天讲的是
明喻 暗喻!
明喻的定义
本体+喻词+喻体=明喻 E G~(例子)
1.那个人瘦的像根火柴,不知道是不是营养不良呢?
NEXT TO
本体 、喻词、喻体
刚才的例子来讲解一下:
那个人瘦的像根火柴,不知道是不是营养不良呢?
本体(被形容的) 喻词(像、如、仿佛等...)
喻体(形容那件物体的词)
本体 喻词 喻体 那个人 像 火柴
测验时间:
1. 他像一个苹果,身子涨涨的。
这是明喻句嘛?
继续
暗喻
本体+击词+喻体 本体和喻体不多说了
那么 击词 是什么呢?
next to
击词 意涵
击词就是一种通常都会用的词...
击词:(是、成为....)
例子:
老师是负责教导培养学生的
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的表达形式
( 1 ) 名词型 ( noun metaphors ) Time is money. Life is a journey.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 William Shakespeare ) 整个世界是座舞台,男男女女,演员而已。
军民关系犹如鱼水关系。 The army is to the people what fish is to
water. 读书对于精神如同食物对于身体一样。 Food is to the body what reading is to mind.
5. 用as…,so表示比喻关系
1. As blood vessel is to a man’s body,so is railway to transportation.
At once,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hang’an Roads became roaring oceans.
1). 她漂亮的长发从肩头垂下,好似一条黑 色的瀑布。
Her beautiful long hair fell down over her shoulders like a black waterfall.
2).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Learning is like rowing upstream; you either struggle forward or drop behind.
我同她一样,都不喜欢玩扑克。
I am no more fond of playing poker than he is.
他既不是画家,也不是作家。 He is no more a writer than a painter.
他和我都读不懂西班牙语。 He’s no more able to read Spanish than I am.
2. 正如狮子是万兽之王,鹰就是禽之首。 As the lion is king of beasts,so is the eagle
king of birds.
6. 用no more\less…than…表示比 喻关系
她不善于游泳,如同你不善于游泳一样。
He is no more skilful at swimming than you are.
(2)一 人p…Th伤张uort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oig翻的nrg看河apt并流hhos研上sies读,pli这…akge些…efs照loaw片ndi,nsg仿tuo佛dny漂ains流gad在thc一euirr条re让译n文t 句型提炼
1) Sb/Sth does sth like sth. 某人/某物做某事, 好像/好似…一样。 Doing sth is like (doing) sth else.做某事仿佛 (做)另一件事一样。
The cracks are everywhere on the riverbed as if they were shouting protests against man’s greed in exploiting natural resources.
4. 用what引导
D.A之于B犹如C之于D A is to B what C is to D
暗喻
Metaphor,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 of speech, points out resemblance but with no acknowledging word.
(Britannica Book of English Usage)
4. 我的车跑得和火车一样快 My car runs as fast as the train.
5.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3. 用as if或as though表示比喻关系
…his arms and legs moved unexpectedly, as if attached to unseen wires.
2. 用as…as…
1. 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 他健壮如牛 2. 这件事已经一清二楚了 (像你脸上的鼻子一样清楚) The whole event is as plain as the nose in
your face.
3. Jim和他兄弟Billy很像 Jim looks like his brother Billy.
明喻和暗喻
引导方式
1. 用like\as\表示比喻关系 The water of the pool was too dirty,and
what was more,the swimmers were packed like sardines .
原他句深: 色的眼睛里闪着光,好似擦亮了的玻璃. (1) His dark eyes shone like polished gl译a文ss.
我对西班牙语和希腊语同样都不懂。 I know no more Spanish than I know Greek.
7. 用and结构表示比喻关系
1. A word and a stone let go cannot be called back.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 岁月不待人 (时间和潮水一样不会等人)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他手臂和双腿冷不防地移动着,就好像
是连着看不见的电线似的。
译文
句型提炼
2) Sb./Sth. does sth., as if … 某人/某物做某事就好像是……
1). 她看上去似乎是冰做的。
She looked as if she were made of ice.
2). 河床上遍布裂缝,像是在大声抗 议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时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