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听不到的声音
《第一章 四、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2. 掌握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3. 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教学难点: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及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模拟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实验器材。
3. 准备常见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及危害案例。
4. 准备适当数量的练习题,以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超声和次声的特点、范围以及危害,学会利用超声波检测人体健康,增强安全意识。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小实验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存在和危害。
设计:通过播放一段无声视频,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声音并尝试制造出来。
2. 讲授新课:通过PPT展示超声和次声的特点、范围以及危害,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设计:利用超声波检测人体健康的相关实验,让学生了解超声波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学生实验:学生利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感受超声波的强度和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设计:利用小型超声波发生器,让学生亲身感受超声波的传播特点和能量强度。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防范超声和次声的危害。
同时,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提出几个与超声和次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嘈杂环境中听到声音?”、“如何防范工业机器人的潜在危害?”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
5.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设计: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所学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3. 声音的产生原因:振动;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B超、声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动器、声呐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如振动器实验、声呐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人耳为什么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产生原因:振动应用:B超、声呐等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听到过但不知道是什么声音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其产生原因;2. 请查阅资料,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医疗、海洋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3. 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次声波和超声波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世界上有好多声音是我们的耳朵根本听不到的呀?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了这个神奇的知识,我当时就惊呆了!你们能想象吗?就像我们在一个大大的房间里,明明还有很多东西存在,可我们就是看不到。
声音也是这样,明明有好多声音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耳朵却没办法捕捉到。
老师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有范围的,大概在20 赫兹到20000 赫兹之间。
低于20 赫兹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 赫兹的声音叫超声波。
这就好像是一个声音的“门禁系统”,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我们的耳朵“放进来”。
你们说,次声波是不是很神秘?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次声波的例子。
比如说,大象之间就能发出次声波来交流。
哎呀,我就在想,大象是不是在悄悄地说着什么秘密,而我们人类却一点儿都不知道?这就好像我们在玩捉迷藏,大象藏在了我们找不到的地方,偷偷地说着话,多有趣啊!还有地震、火山爆发的时候也会产生次声波。
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在给我们发出一些特殊的“信号”,只是我们接收不到吗?再来说说超声波。
蝙蝠就能发出超声波来“看”路,它们在黑黑的夜里飞来飞去,一点儿都不会撞到东西。
这难道不像是它们有了一双超级神奇的“眼睛”吗?还有医院里的B 超检查,也是利用了超声波。
这多厉害呀,不用开刀,就能知道我们身体里面的情况。
我下课的时候还跟同桌讨论呢,我说:“你说要是我们能听到所有的声音,那世界得有多吵闹啊?”同桌摇摇头说:“那估计我们的脑袋都要被吵炸啦!”可不是嘛,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只能听到一部分声音,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才刚刚好。
所以呀,同学们,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和未知,还有好多好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呢!我们可不能满足于现在知道的一点点知识,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发现更多的秘密!你们说是不是?。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举例:介绍声纳在海洋探测、超声波在医疗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难点分析:学生容易误认为声音是物体本身产生的,而忽视振动这一关键因素。
(2)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
难点分析: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理解较困难,容易混淆。
3. 简洁明了
(1)使用简洁的语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合理安排布局:合理规划板书布局,突出重点知识点,避免混乱,便于学生查找和复习。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知识点。在教学策略上,我设计了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上,我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实物教具:使用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等实物教具,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能力。
5. 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讨论问题,让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参考教案1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
(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
(2)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难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导语二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
[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做一做]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你先闭上眼睛仔细听,当听见声音就兴起手,直到听不见声音就放下手臂,另一些同学根据你的动作记录相应的声音频率的数值,这就是你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
以同样方式测一测其他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点拨]师: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像蝙蝠、海豚、飞蛾能听见超声波;而大象、鲸能听见次声波。
[小结归纳](板书)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范文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认识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存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1.人耳听觉频率范围。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1.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形成原理。
2.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耳能听到多高的声音吗?2.学生回答: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3.提问:那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吗?4.学生回答:听不到。
二、探究人耳听觉频率范围1.讲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3.分组讨论: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1.实验一:探究次声波的特性a.准备实验器材:音叉、泡沫、蜡烛等。
b.实验步骤:将音叉振动,观察泡沫和蜡烛的反应。
c.实验现象:泡沫和蜡烛没有明显反应。
d.分析实验结果:次声波能量较小,不足以使泡沫和蜡烛产生反应。
2.实验二:探究超声波的特性a.准备实验器材:超声波发生器、水、塑料片等。
b.实验步骤:将超声波发生器放入水中,观察塑料片的振动情况。
c.实验现象:塑料片产生明显振动。
d.分析实验结果:超声波能量较大,可以使塑料片产生振动。
2.学生讨论: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清洗、次声波探测等。
五、课后作业1.复习教材,理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及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2.举例说明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及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一章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基本概念,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及声音的传播特性,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兴趣。
二、作业内容1. 概念梳理学生需在家通过书籍、网络或询问家长等途径,搜集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总结它们的概念特征及用途。
2. 实践操作制作一个简易的声波演示器,例如使用PVC管、水杯和橡皮膜等材料制作一个次声波模拟器,通过改变不同材料和配置,感受声音的变化。
完成一份实验报告,记录制作过程及声波演示器的使用感受,并分析其原理。
3. 理论应用结合课程内容,完成一篇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阐述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观看与声音传播相关的科普视频或纪录片,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启发。
三、作业要求概念梳理要求:准确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特性及人耳的听觉范围。
案例需真实可靠,并附有简要的解释说明。
实践操作要求:材料简单易得,制作过程需详细记录。
演示器需能明显展示声波的传播或变化现象。
实验报告需包括材料清单、制作步骤、使用感受及原理分析。
理论应用要求:短文需结合课程内容,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观看视频或纪录片后,需有个人感悟的体现。
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的详实程度、短文的逻辑性和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性思维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认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原理及应用,激发其对物理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课件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0
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B)
A.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B.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
C.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 的声音
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传播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1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周 围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 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B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 比较所听到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 退,直至听不到声音为止,比较 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 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 要特点和应用有哪些?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4
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
• 方向性好; • 穿透力强; • 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5
应 用 声呐
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 远特点制成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 以测绘海底形状。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
小资料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
1、可听声: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 通常在20至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 叫做可听声。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 超声波。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 波。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3
自学导航
•6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利用超声波 的多普勒效应 制成速度测定 器,交警在高 速公路上测定 车辆的速度。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7
超声波诊断仪(B超)
超声波可 以成像。医
院利用B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易传递信息
预防和监测地震、台风等地质灾害
本节课你 学到了什 么?
课堂小结
超声波: 高于20000Hz
1、声音
可听声:
20Hz---20000Hz
次声波: 低于20Hz 2.超声波 的特点 及应用:
方向性好 穿透能力强
声呐 B超 碎结石
声能易于集中
3. 次声的危害、 特点、应用:
2、穿透能力强
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方向性好
回声
声呐
方向性好
超声波诊断仪(B超)
检查、治疗疾病
穿透能力强,能够成像
超声波焊接器
声能易于集中
超波清洗器
声能易于集中
超声波体外碎石 超声波还能 使物体振动, 就能使结石粉 碎。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利用超声波 的多普勒效应 制成速度测定 器,交警在高 速公路上测定 车辆的速度。
7、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 问他带来的狗:“2+2=?”狗立 即叫了四声。观众马上会为聪明的 狗所倾倒,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雷电、台风、地震、 海啸等
1、如图所示,是三种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 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 小是 ,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是 。
2、 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 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 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 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 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 声波, 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次声波
核爆炸
次声
导弹发射
火山
次声
地震
风 暴 与 海 啸
次声波的危害: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 重危害,使人产生恐惧、呕心、神经 错乱,甚至五脏破裂。强度大的次声 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造成破 坏。
次声波的特点:
1、在传播过程中能绕过障碍物前进,不 易被障碍物阻挡。因此,它总是向四面 八方传播开去,能量很难集中。 2、传播过程中很难被媒质吸收,因而损 失的能量少,可以传得很远。
5、 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 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 C ) 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 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 D.狗听到无线电波
6、 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 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 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 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 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 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 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D )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他没有眼睛也能正常飞行?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 但人能否听见声音不仅跟声音的响度有关, 还与声音音调的有关: 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一、超声波的发现
1、超声波的发现与蝙蝠有关。 有人注意到,蝙蝠即使在黑暗中 飞行,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为了 揭开这个谜,人们就对蝙蝠的飞 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蝙蝠是 靠发出与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
3、现代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叫做“ 水母耳”海上报警器,用来接收_ 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科研人员还 设计制造一种模仿蝙蝠的___声波声 音,放在农田或粮仓里播放,老鼠听到 后会惊恐不安,甚至相互残杀。
4、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C )
A声呐的应用
B胎儿的B超图像
C超市里对塑料袋 D摩托车上消声器 进行封口的焊接器
信息快递:
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supersonic wave)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
超声波的特点:
1、方向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