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3. 声音的产生原因:振动;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B超、声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动器、声呐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如振动器实验、声呐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人耳为什么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产生原因:振动应用:B超、声呐等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听到过但不知道是什么声音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其产生原因;2. 请查阅资料,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医疗、海洋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3. 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次声波和超声波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 医院里常用B超检查身体情况,关于B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人耳听不见的次声波B. 是一种人耳可以听见的超声波C. 其频率应在20000赫兹以下D. 医生利用它可以获取信息【答案】D【解析】AB、B超是一种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不是次声波,故AB错误;C.、B超是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兹,关于C错误;D、医生利用它可以获取信息,从而用来检查身体中的疾病,故D正确。
故选D.点睛:B超是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兹,是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 “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 声音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频率B. 声音的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C. 声音的频率高于人的发声的频率D. 声音的频率低于人的发声的频率【答案】A【解析】“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
思路分析:“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频率。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超声波的应用。
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B. 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C.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D. 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正确B.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正确;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正确;D.人们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超声波与次声波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人能够区分声音频率范围进行解答.4. 关于超声和次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B. 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C. 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见的声音D. 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答案】B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超声和次声5. 以下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 大象的“声音”交流B. 站在天坛中的圜丘坛上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C. 监测地震D. 外科医生利用仪器对结石病人进行碎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2)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3)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往往伴有次声波产生.(4)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B、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C、火山喷发、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往往会伴有次声波产生.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合题意.【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及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6. 如图,关于声音的四幅图片的说明,正确的是()A. 图片a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B. 图片b表明月球上的宇航员能直接交谈C. 图片c所示的隔音墙表明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D. 图片d表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A. 蝙蝠在空中能利用超声波来“导航”。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范围是两者的共 同部分,即10 kHz到20 kHz.(2)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 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则声波 从潜艇A传播到潜艇B的时间为5 s,潜艇B与潜艇A 的距离s1=1 500 m/s×5 s=7 500 m.(3)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在月球上不能用 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 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 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 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
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 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 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 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 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
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
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 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 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 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_1_0______kHz到___2_0____kHz.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但我们看到蝴蝶翅膀 振动,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 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_低__于_____(填“低于”或“高 于”)20 Hz.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发生 6.3级地震时,600多千米之外的城市也有不少市民 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就与这种声波有关,我们 将这种声波称为___次_____声波.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件

第四节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可听声波和不可听声波 超声波 次声波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可听声波声音叫作可听声波. 它的频率 范围通常在20~20 000Hz 之间. (1)每个人听觉的频率范围不同,有些年轻人可以听到 频率低于20 Hz 的声音,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大,听 觉的频率范围越小.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析: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常伴有“次声波”的 产生,题中所讲的现象就是因为这些动物感 受到了次声波.
课堂小结
可 听 声 波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超声波
应用
声音
次声波
各种声音的 频率范围
应用与危害
的是提高声音的响度的.
●人、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并不完
全相同,发声频率范围要小于听觉频率范围.
感悟新知
知1-讲
例 1 [模拟·泰州] 根据如图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 的声音 B.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 15 Hz 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D. 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例2 [模拟·南通] 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 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 手术过程中, 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 波具有的特点是( A ) A. 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B. 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C. 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D. 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感悟新知
知2-讲
解析: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振动频率高、穿透能 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1课3练》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含答案)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B.向 频 率 较 低 声 波 范 围 转 移
C.范 围 逐 渐 变 小
D.范 围 逐 渐 变 大
5.物理学中把振动 频 率 低 于
Hz范 围 的 声 音 叫
,该 声 波 具 有 的 特 点 是
的能力强.
6.声 呐 是 海 事 部 门 常 用 的 仪 器 .它 是 利 用
波 的 定 向 性 好 ,在 水 中 传 播 距 离 远 等 特
8 年 级 物 理 (上 )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知 道 人 耳 能 听 到 的 声 音 的 频 率 范 围 . 2.知 道 超 声 波 的 特 点 和 用 途 . 3.知 道 次 声 波 的 特 点 、危 害 和 利 用 .
开 心 预 习 梳 理 ,轻 松 搞 定 基 础 。
1.对一条尚未拉紧的橡皮条,轻 轻 拨 动 一 下,你
仿哪种动物的功能吗? 声呐测距的原理是什么?
19.用 声 呐 测 定 某 海 底 深 度 时,从 发 出 到 收 到 信 号 共 需 5.6s,已 知 声 波 在 水 中 的 速 度 为 1500m/s.求 该 处 海 底 深 度 .
13
四 、人 耳 听 不 见 的 声 音
1.能 不能 2.利用超声波. 3.20 20000 4.C 5.20 次声波 绕障碍物 6.超声 7.A 8.次 远 9.B 10.严重危害 控制 11.不 探伤(测) 造影 12.声呐 13.B 超 声呐 超声波清洗器 14.B 15.B 16.D 17.B 18.蝙蝠.声音来回传播要时间. 19.4200m
C.超 声 波 响 度 比 次 声 波 要 大
D.上 述 结 论 都 正 确
16.下列各个动物中,能听到次声波的是( ).
A.蝙 蝠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昆虫飞行时它们的翅膀都要振动,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蝴蝶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仅振动5~6次,而蜜蜂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动达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A.能感觉到蝴蝶飞过B.能感到蜜蜂飞过C.都能感觉到它们飞过D.都不能感觉到它们飞3.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4.下图中声现象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B.C.D.5.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医院利用次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是否正常发育C.声呐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次声波的电子设备D.利用次声波可以监测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6.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
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7.在一次地震救援中,声波生命探测仪检测到一种波的存在,它的频率大约是Hz。
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 ~ 20 000 Hz。
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属于次声波B.在1 s内,振动约100次C.它属于超声波D.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8.下面关于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B.超声波人耳也能听到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9.次声波武器,是指能发射20赫兹以下声波的大功率武器装置。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辅导练习新版苏科版202106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要点透视】1.声能传递信息。
如:医生用听诊器来了解病人的病情;用B超来了解人体内的情况;工人用机器的噪声来判断故障的地点;船上的声纳系统可以知道海的深度和鱼群的位置等。
2.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声波碰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蝙蝠能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科学家们利用它发明了声呐。
3.声能传递能量。
如:超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清洁牙齿;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等。
【典例精析】例1.如图1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一样的是___图和__图;响度一样的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_图.图1精析:由图1可知,甲、乙两个波形的疏密程度一样,说明它们的振动频率一样,故音调一样;乙、丙两个波形的高度一样,说明它们的振幅一样,故响度一样。
此题是对新课标“了解乐音的特性〞目标的落实。
答案:甲乙;乙丙【双基训练】1.可以利用次声波的是〔〕A.声呐B.台风预报C.海啸预报D.遥测核爆炸2.如下现象不属于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飞行时的定向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C.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D.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声3.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不可以测定的是( )A.两山之间的距离B.鱼群的位置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D.海底深度4.如图2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C.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5.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展诊病,听诊器能〔〕A.改变发声休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6.如下事实不能明显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振动的喇叭可以“吹〞灭蜡烛火焰B.汽车从马路上开过,马路旁居民窗户嗡嗡作响C.美妙的音乐能陶冶人的心灵D.利用超声波来击碎体内结石7.分析在空气中发声的音叉,我们发现:当音叉叉股向外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局部空气___________ (形成密部),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局部空气又变___________ (形成疏部),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_____________相间的波动,〔如图3〕并由近与远地向四周传播,我们称为这种波动叫声波。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三)次声波。
播放《犬笛》片段:
驯犬员一吹犬笛,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
设问:①影片中的犬笛发出的是一种什么声波?为什么能穿越高山、森林,传得很远很远?
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
人耳能不能听见?
学生分组讨论:
引出结论:
互
动
追
疑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017年月日备月日授
课型
新
第一课时
任课教师
任教班级
初二班
教学
目标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学
重点
1.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2.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教学
难点
1.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2.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教学工具及媒体
7联系课文,讨论次声波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次声波可以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手段
作业布置
课时作业本
教学反思
1超声波的特点是:方向性___________,穿透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2声呐是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装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超是利用超声波的___________特点制成的,它可以观察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