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3. 声音的产生原因:振动;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B超、声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动器、声呐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如振动器实验、声呐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人耳为什么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产生原因:振动应用:B超、声呐等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听到过但不知道是什么声音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其产生原因;2. 请查阅资料,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医疗、海洋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3. 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次声波和超声波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WHAT · WHY · H OW
为什么人能听见蜜蜂嗡嗡,确听不见蝴 蝶飞舞呢? 除了歌唱家、音乐家之外,还有哪些人 的工作与声音有关?
课堂小结
1、声音 超声波: 高于20000Hz 可听声: 20Hz---20000Hz 次声波: 低于20Hz 声呐 B超 碎结石
方向性好 2.超声波 的特点 穿透能力强
4、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 C ) A、海的深度 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 离 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很长的钢管长度
5、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有时候正常
人听不到,猫却能听到,这是由于 ( D ) A、声音的振幅太小 B、声音的振幅太大 C、声音的频率太小 D、声音的频率太大
2、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声音具有
能量的是( c ) A、声音能把人的耳朵振聋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C、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情愉快 D、说话时,声带的振动能够引起 周围空气的振动
3、地震是地球上某个部位发生的剧烈
振动,人们却听不到这种振动的声音, 这是由于( ) C A、声音不够响 B、声音音调太高 C、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Hz D、声音是噪音而不是乐音
次声波 的危害
核爆炸
次声
导弹发射
火山
次声
地震
风 暴 与 海 啸
次声波 ·特征:
产生: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 及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 台风、雷电等,都会产生次声波。 危害:使人产生恐惧、恶心、神经紊乱,甚 至…… 次声的特点:能传很远且容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 入 监控: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 段,次声武器。
1.方向性好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举例:介绍声纳在海洋探测、超声波在医疗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难点分析:学生容易误认为声音是物体本身产生的,而忽视振动这一关键因素。
(2)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
难点分析: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理解较困难,容易混淆。
3. 简洁明了
(1)使用简洁的语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合理安排布局:合理规划板书布局,突出重点知识点,避免混乱,便于学生查找和复习。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知识点。在教学策略上,我设计了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上,我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实物教具:使用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等实物教具,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能力。
5. 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讨论问题,让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5、通过对声音的学习,你能不能归纳一下:人耳要能听到声音需要有哪些条件?
四、课后反思
批注/记录
3、阅读课本,填出下列常见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蝙蝠_____________海豚_____________猫_______________
人类_____________狗_______________大象_____________
4、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它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人耳虽然听不到次声波,但它时刻都在我们身边,次声波可以传播得很
(远/近),很(容易/难)绕过障碍物,而且。
二、教学过程
课堂精讲:
(一)什么是可听声、超声波、次声波
1.活动:将我们的手在空中来回摆动。我们能听到声音吗?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手在振动,它发声吗?为什么听不到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中“人和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我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_________,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________。
3.哪些动物擅长发出或接收超声波、哪些动物擅长发出或接收次声波?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交流小结
①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较慢
次声波的特点
②不易被障碍物遮挡 ③破坏力强,能量大
④传播距离远(有的能绕地球2-3圈)
利用次声波的特点,次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
传递能量
大风中高楼摆动;次声波武器等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危害
传递信息
预测自然灾害;动物(如大象)交流等
晕船;晕车;坐飞机感觉疲倦;使人不舒服,甚至更严重。
声呐探测海深
声呐探测鱼群
在医疗领域,人们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发明了 超声诊断仪。这种诊断仪通过探头发射的超声波进 入人体,并从体内组织结构产生的回声中提取信息 组成图像。例如,利用B型超声诊断仪(简称B超)可 以观察母体内的胎儿,如图所示。
在工业领域,超声波探伤仪能利用超声波在 物体中的传播、反射和衰减等物理特性,快速、 精确地进行工件内部缺陷的检测、定位、评估和 诊断。例如,可以用它探测铁轨内部是否存在裂 纹、气孔和杂质等。
视频欣赏—超声波与次声波
PART TWO
超声波
蝙蝠多在夜幕降临后活动,在黑暗中捕食飞虫。有人曾将蝙蝠的 眼睛蒙住,发现它仍可以在布满纵横交错细线的空间里穿梭自如。
蝙蝠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本领? 原来,它不是靠眼睛看清目标,而是靠发射超声波和接 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进行目标定位的。
回忆
回声的概念是什么?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 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距发声体至少17m。再次计算这个17m, 并和现学的蝙蝠回声定位原理结合。你是否会理解的更透彻。
次声弹
次声波的危害
较强的次声波会对人体产生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弱甚 至内脏破裂。强度更大的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造 成破坏。
例如, 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有些人 县至晕车、晕船、晕机,大风时住在十几层以上楼房中的人有 恶心的感觉,等等,这都是车船行驶和大风高楼摆动产生了次 声波的缘故.
《1课3练》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含答案)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B.向 频 率 较 低 声 波 范 围 转 移
C.范 围 逐 渐 变 小
D.范 围 逐 渐 变 大
5.物理学中把振动 频 率 低 于
Hz范 围 的 声 音 叫
,该 声 波 具 有 的 特 点 是
的能力强.
6.声 呐 是 海 事 部 门 常 用 的 仪 器 .它 是 利 用
波 的 定 向 性 好 ,在 水 中 传 播 距 离 远 等 特
8 年 级 物 理 (上 )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知 道 人 耳 能 听 到 的 声 音 的 频 率 范 围 . 2.知 道 超 声 波 的 特 点 和 用 途 . 3.知 道 次 声 波 的 特 点 、危 害 和 利 用 .
开 心 预 习 梳 理 ,轻 松 搞 定 基 础 。
1.对一条尚未拉紧的橡皮条,轻 轻 拨 动 一 下,你
仿哪种动物的功能吗? 声呐测距的原理是什么?
19.用 声 呐 测 定 某 海 底 深 度 时,从 发 出 到 收 到 信 号 共 需 5.6s,已 知 声 波 在 水 中 的 速 度 为 1500m/s.求 该 处 海 底 深 度 .
13
四 、人 耳 听 不 见 的 声 音
1.能 不能 2.利用超声波. 3.20 20000 4.C 5.20 次声波 绕障碍物 6.超声 7.A 8.次 远 9.B 10.严重危害 控制 11.不 探伤(测) 造影 12.声呐 13.B 超 声呐 超声波清洗器 14.B 15.B 16.D 17.B 18.蝙蝠.声音来回传播要时间. 19.4200m
C.超 声 波 响 度 比 次 声 波 要 大
D.上 述 结 论 都 正 确
16.下列各个动物中,能听到次声波的是( ).
A.蝙 蝠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以及声音的频率范围。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人耳无法听到的声音,并了解声音的频率范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2.能力目标:–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了解和验证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了解和验证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教学难点: - 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人耳听到和听不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听到的声音有哪些?为什么有些声音听不到?–引入新课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知识讲解与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了解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验证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3.实验操作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人耳在不同频率下的听觉反应。
–学生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人耳听到和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4.知识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学生以笔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和总结。
5.拓展应用(15分钟)–分组讨论:如果给人耳一段时间,逐渐适应一种超出其听觉范围的声音,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学生回答后,与一起比较归纳总结,引发学生思考有关听力保护的重要性。
6.课堂练习(10分钟)–在课堂上布置相应的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人耳听到和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并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验证了这一点。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三、研究超声波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集中。
1、声呐: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装置。利用它发出的超声波碰到水下物体的所形成的回声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确定位置,可测绘海底
形状;
2、B型超声波诊断仪:利用超声波成像的特点制成;
3、超声波清洗:
4、超声波焊接器:
5、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四、研究次声波
次声波潜伏在人的周围,能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次声波的产生:
次声波的特点:
传播距离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
次声波能使人产生恐慌、恶心、神经错乱,强次声会造成成人的五脏破裂,损坏机器设备和建筑物。
利用次声波可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频率高于20000HZ与低于20HZ的声音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高于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波。
导入新课
放录音
提出问题
实验
数据交流
组织讨论
学生语言表述
二、比较动物与人的听觉范围
每个人的听觉范围是不同的。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范围在不断地缩小,低音升高,高音降低。
动物与人的听觉范围也是不同的。通常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大。
3、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知道动物与人的听觉范围是不同的;了解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4、会通过媒体收集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及危害的信息;
5、拓宽视野,激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关注科技发展,培养探究兴趣,能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教学重点
1、自然界中除可听声以外,还有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和次声;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20HZ—20000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1、声音 超声波: 高于20000Hz 可听声: 20Hz---20000Hz 次声波: 低于20Hz 声呐 B超 碎结石
方向性好 2.超声波 的特点 穿透能力强
及应用:
声能易于集中
3. 次声的危害: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
巩固练习
1、想一想,人耳不能听到声音的原因可能是 声源振动频率低于 20Hz或高于20000Hz (1) __________________; 响度小 (2)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传声的介质 (3)__________________.
9.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 相同) ( A ) • A、各种频率的声速相同 • B、超声波的声速最大 • C、次声波的声速最大 • D、只有在人耳能辨别的声音频率范围内 的声速才相同
• 器材: 声源(音叉、闹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较材料(棉布、海绵、纸…)
• 方案:
1.距离声源相同距离,比较听到声 音的响度.
★2.逐渐远离声源,直至恰好听不见,
测量距声源的距离进行比较.
超声波 的应用
超声波的三个显著特点:
• 1.方向性好 • 2.穿透能力强 • 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方向性好
• 回声
声呐 方向性好
• 7、超声波雷达也叫声呐,可以用来探测 海洋深度,探测时是如何工作的?
如: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为1500m/s, 从海面发出超声到接受到回声的时间t为4s, 海深则为:
2、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声音具有能 量的是( c ) A、声音能把人的耳朵振聋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C、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情愉快 D、说话时,声带的振动能够引起 周围空气的振动
3、地震是地球上某个部位发生的剧烈 振动,人们却听不到这种振动的声音, 这是由于( ) C • A、声音不够响 • B、声音音调太高 • C、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Hz • D、声音是噪音而不是乐音
4、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 C ) A、海的深度 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 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很长的钢管长度
5、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有时候正常人 听不到,猫却能听到,这是由于 ( D ) A、声音的振幅太小 B、声音的振幅太大 C、声音的频率太小 D、声音的频率太大
6、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 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 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 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 是( C ) A甲昆虫 B乙昆虫 C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想一想:
是否所有的声音都能被我们 听到?
1、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20Hz ~20 000Hz 2、什么是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3、什么是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生活.物理.社会
• 1.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 2.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1500m/s 4s 3000m 2
超声波诊断仪(B超)
检查、治疗疾病
穿透能力强,能够成像
探测金属内部缺陷
穿透能力强
超声波清洗器
声能易于集中
超声波焊接器
声能易于集中
次声波 的危害
核爆炸
次声
导弹发射
打雷
风 暴 与 海 啸
火山
次声
地震
次声
次声的特点和危害:
1、次声的特点: 能传很远且容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 2、次声的危害: 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
7.下列事例中,属于次声波的应用的是(B ) • 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 • 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 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 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8.关于超声和次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B. 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 C. 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 的声音 D. 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进行传 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