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_图文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_图文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_图文第一单元草原放歌- 1 -- 2 -- 3 -- 4 -第二单元丝路驼铃课题:丝路驼铃(1)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年级:初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钢琴、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目标:(一) 对我国西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联系相关学科,探索“丝绸路上”的音乐文化。

(二)能用明朗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背唱《青春舞曲》,知道王洛宾的主要作品和贡献;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梦驼铃》。

(三)聆听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敦煌》、《打起手鼓唱起歌》和合奏《玛依拉》,感受其音乐情绪和风格,体验“花儿”的艺术特征;分辨冬不拉等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四)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用手鼓、铃鼓或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等歌曲即兴伴奏,试用演奏、舞蹈等形式表演。

尝试创作、表演一段表现梦的音乐;试以《渭城曲》前两句即兴编唱,并相互评价。

(五)能用竖笛(或口琴)演奏《玛依拉》,学习“si”的第二种指法。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学习用具。

二.欣赏歌曲《新疆好》:1.导入:丝绸之路北道过玉门关,南道过阳关,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新疆,提问;这里有哪些少数民族?又有哪些特产呢?回答: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

有香喷喷的羊肉串,美丽的壁毯,死角刺绣的小帽“朵帕”,哈密瓜,葡萄干,奶茶等。

提问:新疆还有哪些特产呢?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歌曲《新疆好》。

2.欣赏歌曲。

回答:新疆还有许多矿产资源。

三、欣赏歌曲《玛依拉》:1.提问:新疆有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喜爱赛马摔交的是什么民族?回答: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有位美丽的姑娘玛依拉,我们来听听她的歌。

2.听歌曲《玛依拉》的两段。

刚才,我们不仅聆听了玛依拉动听悦耳的歌声,还观看了优美欢快的新疆舞蹈。

3.提问歌曲的特点:由几个音组成,结束在哪个音上?七个音组成,大调式。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一、教材概述1.教材名称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2.适用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

3.教材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学会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增强音乐修养,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能够识别常见乐器和乐曲,并知道其代表作品。

•理解不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元素。

2.能力目标•提高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作能力。

•提高集体表演和个人演奏的技能。

3.情感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正确的音乐态度。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识别常见乐器和乐曲,了解其代表作品。

•理解不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基本的音乐元素。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提高集体表演和个人演奏的技能。

五、教学建议•多听多看多读:学生要多听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多看看音乐周边的事情,多读一些音乐书籍,才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

•积极参与:学生要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多去听音乐会,多跟着老师演奏,提高自己的技能。

•多交流:学生要多和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音乐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

六、具体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音乐基础(1)第一课乐理基础•了解音高和节拍。

•学会用数字表示节拍。

•学会用谱号表示音高。

•了解常见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如四分之一音符、八分之一休止符等。

(2)第二课声音的基础知识•了解声音的来源和发生过程。

•了解音响系统组成和原理。

•了解声音特性:音高、音量、音色等。

(3)第三课乐器的分类和特点•了解主要乐器的分类。

•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

•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2.第二单元中外乐曲鉴赏(1)第四课中国旋律•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

•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回顾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2)第五课欧美古典音乐•了解欧美古典音乐的特点。

•学习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

•了解常见的古典乐器和作曲家。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全面掌握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了解乐理基础、曲式结构等基本概念,能够读谱、写谱,唱出一部分简单歌曲。

2.能够分析乐曲特点,理解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

3.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表现力,加强其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包括以下单元:1.音乐基础知识1.音符和节奏的基础知识、英语乐理基础、简谱基础和乐曲写作基础。

2.学习一部分简单歌曲的演唱。

2.音乐欣赏1.能够欣赏风格迥异、内涵丰富的音乐作品,理解其基本结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

2.分析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

3.唱游与健康1.学习一些健康的唱游活动。

2.了解如何保护嗓子,避免声带损伤。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1.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技巧。

2.听课剖析:通过聆听乐曲、分析音乐作品内涵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问题解答:在课堂上提出概念性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

4.观摩展示:让学生观摩演出,增强表现力。

5.唱游训练:通过唱歌训练和健康保护知识的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习惯。

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按照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的内容顺序,将全册内容分为12个单元,每个单元3课时,共计36课时。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单元名称课时数第一单元音乐的本质与魅力 3第二单元音乐的生动描绘 3第三单元音乐与情感 3第四单元音乐的基本元素 3第五单元小调与大调 3第六单元音乐的节奏和律动 3第七单元音乐与形式 3第八单元音乐与文化传承 3第九单元声音的魔术 3第十单元声音的改编与处理 3第十一单元音乐的创作与演奏 3第十二单元唱游与健康 3教学评价本教案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考试成绩: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2.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参与度、表现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其表现。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一、教材分析1.教材名称: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适用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3.教材内容: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基础知识、乐器演奏、音乐鉴赏和音乐创作等。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元素第二章纯乐器和键盘乐器第三章弦乐器和管乐器第四章打击乐器第五章音乐的二元性以及音高第六章节奏的基础知识第七章乐谱基础知识第八章音乐作品欣赏第九章音乐创作4.教材特点:本教材针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乐器演奏基础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乐器演奏能力。

同时,教材也注重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此外,本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绝对音高、扩展音域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掌握运用乐谱刻画出音乐音高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如何使用乐谱记录表述音高,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知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发现和体验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音乐的绝对音高和扩展音域的基本概念。

(2)掌握使用乐谱记录表述音高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掌握乐谱上的符号和意义。

(2)帮助学生理解音高的概念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音乐知识点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

2.实践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启发式问题解决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小星星”,让学生感性认识音高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听之前听后会有不同的感受。

2.讲授(30分钟)教师进行讲解,介绍绝对音高、扩展音域等基本知识,同时展示乐谱及其符号解析,让学生初步了解乐谱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基础理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音高的识别和简谱的阅读。

3.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音乐术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难点:音高的识别和简谱的阅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

2. 通过听、唱、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学生能正确识别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等,并能熟练阅读简谱。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民族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各民族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2. 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3. 民族乐器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及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难点:对民族乐器的识别和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

2. 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民族音乐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欣赏曲目,让学生课后欣赏和了解。

第三章:流行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流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2. 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流行音乐的代表性作品及特点。

2. 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和形式。

3. 流行乐器的介绍。

苏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篇一:苏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上册共6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草原放歌- 1 -- 2 -- 3 -- 4 -- 5 -【篇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希望与你同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采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希望与你同行,体会歌曲的情感。

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新集体的温暖,唱出真情、唱出活力、唱出对绚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童声合唱《蕉旦多美好》这首歌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在聆听时展开想象,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使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和崭新的中学生活。

在朗诵、绘画、律动等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氛围,使新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加深师生感情。

设计理念教法:讲授法视听感受法律动表演。

学法:感受法,回忆联想,小组讨论法,朗诵律动教学流程一、师生相互问好,同学们做自我介绍。

(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向学生问好,同学们给予回应并纷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特长。

有的同学为音乐课规划了美好的蓝图,说出了心中的希望。

中学的第一节课就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教授歌曲《希望与你同行》1、聆听歌曲,向周围同学表示亲切地问候。

2、配乐朗诵歌词3、学唱歌曲。

(1)提问歌曲的调号、拍号的意义。

(2)歌曲演唱的顺序。

(3)歌曲的难点:4、介绍简单的音符柏关知识点。

5、分组讨论排练,用不同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

如:配合朗诵、小组表演唱、将歌曲旋律作为背景音乐配合短小的情景故事。

三、欣赏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1、童年的回忆:【情感导入】(聆听《校园的早晨》那欢快的旋律,闭上双眼细细体会:“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纯真的童年时光在小学校园里度过,一定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快快告诉大家。

)2、踏进中学校园【情感准备】介绍中学和学生生活。

3、欣赏歌曲【情感体验】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情感体验学习状态欣赏全曲欣赏的同时选出你感觉最美好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整体的初步印象聆听联想配乐朗诵根据钢琴伴奏朗诵歌词从歌词角度体验歌曲的情感声情并茂介绍童声合唱欣赏童声合唱的图片从演唱形式中体验歌曲的情感欣赏感受再一次欣赏全曲体态律动以律动的形式感受音乐体验创造4、多彩的校园生活:【情感反馈】以《校园多美好的音乐旋律作为原形,进行改编。

桑塔·露琪亚-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桑塔·露琪亚-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桑塔·露琪亚-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桑塔·露琪亚音乐风格的基本特征和艺术内涵;2.能够缓慢、流畅、有感情地演奏桑塔·露琪亚作品;3.能够通过练习和反复演奏,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桑塔·露琪亚音乐风格特征;2.桑塔·露琪亚作品演奏技巧。

三、教学内容1. 桑塔·露琪亚音乐风格特征桑塔·露琪亚(Santana)是拉丁文化与摇滚音乐相结合的代表性人物,以无法言传的强烈感性和热情表现、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独具特色的音乐表演方式和奇妙动听的演奏技巧著称于世。

他的音乐作品风格多元,表现出极富情感、鲜明而多彩的人文精神,深植于美洲大陆、印度文化和拉丁文化之根基。

桑塔·露琪亚音乐风格的基本特征包括:•南美音乐元素:Santana以南美音乐为基础,融合了来自古巴,墨西哥和巴西等地区的音乐风格,如萨尔萨、探戈、拉丁爵士爵士乐等,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特色。

•传统艺术与流行音乐的结合:Santana是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南美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乐曲融合,创造出了非常富有魅力的音乐风格。

•合作与互动:Santana擅长和其他音乐家或音乐组合合作,通过和其他音乐家的合作,不断搜索新的声音风格和音乐元素。

•en即兴创作和演奏技巧:Santana擅长即兴创作和演奏,他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尤其是在吉他演奏方面。

2. 桑塔·露琪亚作品演奏技巧具体演奏技巧可根据具体曲目进行练习。

例如,选取《Oye Como Va》一曲进行练习。

Oye Como Va1.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曲节奏鲜明,非常适合强调出巴萨诺瓦节奏的特点。

练习时可以通过大量跟拍的方式来提高节奏感。

2.音符演奏要清晰:Santana习惯用抹弦来演奏音符,因此演练时要细节把握,让音符尽量清晰。

3.非弦击法的运用:非弦击法是Santana乐曲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演奏技巧,通过左手掌,拇指或者两者的组合敲打吉他颈部,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增强音乐感染力。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是适用于初中八年级音乐教育的一套教材,由苏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涵盖了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欣赏方面的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包括了多种音乐形式与风格,如歌曲、器乐、古典和现代等。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旨在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音乐表演技巧和演唱技巧。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形式和特点。

4.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5.提高学生课堂表现和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歌唱技巧的训练和演唱表现的提高。

2.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欣赏技巧的培养。

3.音乐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掌握。

难点1.复杂的音乐形式和曲式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2.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整体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声音表达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介绍了音乐元素中的声音形态和韵律节奏以及歌曲表演技巧的训练。

学习内容1.音乐元素中的声音形态和韵律节奏。

2.歌曲表演技巧的训练和演唱。

3.曲式结构和旋律风格。

1.声音形态和韵律节奏的掌握和运用。

2.歌曲演唱表现的提高。

3.旋律风格的分析与欣赏。

教学难点1.旋律节奏的整体把握和表现。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第二单元:古代音乐与管弦乐本单元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和传统器乐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传统器乐和配乐形式。

学习内容1.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2.传统器乐和配乐形式的欣赏和分析。

3.中国管弦乐和民乐的表现技巧和音乐形式。

学习重点1.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传统器乐和配乐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3.管弦乐和民乐的表现技巧和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1.传统器乐和配乐形式的细致分析和多重叠奏间的协调表现。

2.音色的表现和和声的处理。

第三单元:交响乐的魅力本单元介绍了交响乐的历史和演奏技巧,引导学生感知和欣赏交响乐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丝路驼铃( 1) 课 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 级:初一年级 课 时: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钢琴、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目标: ( 一 ) 对我国西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联系相关 学科,探 索 “丝绸路上 ”的音乐文化。 (二)能用明朗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背唱《青春舞曲》 ,知道王洛宾的 主要作品 和贡献;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梦驼铃》 。 (三)聆听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敦煌》、《打起手鼓唱起歌》和合奏《玛依 拉》,感 受其音乐情绪和风格, 体验 “花儿 ”的艺术特征; 分辨冬不拉等新疆少数民族乐器; (四)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用手鼓、铃鼓或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 等歌曲即 兴伴奏,试用演奏、舞蹈等形式表演。尝试创作、表演一段表现梦的音乐;试以 《渭城曲》前两句即兴编唱,并相互评价。 (五)能用竖笛(或口琴)演奏《玛依拉》 ,学习 “si ”的第二种指法。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学习用具。
二.欣赏歌曲《新疆好》 : 1.导入:丝绸之路北道过玉门关,南道过阳关,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新疆, 提问;这里有哪些少数民族?又有哪些特产呢? 回答: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有香喷喷的羊肉串,美丽 的壁毯,死角刺绣的小帽 “朵帕 ”,哈密瓜,葡萄干,奶茶等。 提问:新疆还有哪些特产呢?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歌曲《新疆好》 。 2.欣赏歌曲。回答:新疆还有许多矿产资源。 三、欣赏歌曲《玛依拉》 : 1.提问:新疆有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喜爱赛马摔交的是什么民族? 回答: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有位美丽的姑娘玛依拉,我们来听听她的歌。 2.听歌曲《玛依拉》的两段。 刚才,我们不仅聆听了玛依拉动听悦耳的歌声,还观看了优美欢快的新疆舞蹈。 3.提问歌曲的特点: 由几个音组成,结束在哪个音上?
为上下结构,单乐段,五声羽调式。曲调短小、节奏整齐、
结构紧凑。
A 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气氛。
B 介绍中国民族管弦乐的特点、风格特征等。
C 请同学将《清凉的泉水》与前几首欣赏曲目在风格、情 绪上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D 再听录音请学生设计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丝路驼铃
歌曲:《青藏高 结合速度、力
原》等
度、变化音记
欣赏:《拉萨谣》 号,有表情地演

唱《青藏高原》

歌曲:《美丽的 体会歌曲情感
草原我的家》欣
赏:《天堂》《嘎
达梅林》
力度记号与旋 律线的关系
以草原为主题 进行音乐活动
地域文化与 民歌的关系
音乐与诗画的 联系。
本单元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草原”为主题,通过演唱、欣赏以 草原为主题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 特点,以此来了解地域文化、人民生活与民歌的联系。分为 2 课时,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不同教学内容的搭配和衔接。 (一)教学内容:
2.随录音哼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3.学生讨论:对刚才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 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歌曲演唱有什么特 点?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调号,反复记号,变化音记号以及 变换拍子等等。
4.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结合讨论的问题 再次聆听,提示注意变化音及变换拍子,进一步感受歌曲 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5.学生听录音学唱(或跟琴学唱)《青藏高原》,边唱边 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教 学 内 容、 过 程 安 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二)欣赏 1.《拉萨谣》由何训田作曲,朱哲琴演唱。五声宫调式, 两段体,结构十分精练、简洁。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第 二乐句是由第一乐句唤头合尾而来。第二乐段句幅溶缩, 具有结尾饿性质,节奏变化大,多次重复同一乐句,与第 一段形成对比。她的演唱追求藏歌的 “原职汁原味,”又 凭借她的天独厚的嗓音条件,艺术地加以创造发挥,加上 何训田时代而又民族化的配器,魅力四射,国内外听众都 为其塑造的雪域高原的神音天斓所折服、惊叹。 A 聆听《拉萨谣》,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 的情绪,如:忧伤、欢快等。并请学生哼唱乐曲主题。 B 聆听马头琴独奏曲《清凉的泉水》,并在音色、表现手 法、风格上与前者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首乐曲的 内涵。 C 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了解作曲家。 1.《拉萨谣》 A 聆听录音,《拉萨谣》表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B《拉萨谣》的旋律有何特点(舒展、紧凑)?音色如何? (明亮、 暗淡)?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 计、 总结性评价设计)
学生通过课堂实践进行另一创造形式活动,在欣赏后感受其音 乐风格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其排比和类比的歌词创作手法, 写一首诗并选择背景音乐,配乐朗诵。这种形式要坚持以音乐 为主线,避免上成作文课。
感受与鉴赏
音 乐表 现
音 乐创 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 第二课
内容
教学准备
目标
本课切入点 是最重要的 环节。 以草原的故 事或用诗句 图片音乐等 为教学切入 点,尽量做到 让学生参与 介绍。教师给 予鼓励补充。 实践参与演 唱加深印象。 力度记号由 学生回答讲 解,错了纠正 效果更好。 本 首曲子最的 难点是变换 拍子,如何解 决?教师要 引导提示学 生自己注意 并解决。 聆听、欣赏。 教师引导、 提 示
教 学 内 容、 过 程 安 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要引导
1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 欣赏:《天堂》《噶达 学生理解词
梅林》、 3 音乐活动: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以草原为主题 曲结合的歌
的艺术作品。 4 听乐、吟诗赏画:了解音乐与姐妹艺的密切 关系。
曲的深刻内 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想
1.学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体会歌曲中幽幽思乡之情。 象和联想
2.通过欣赏《天堂》和《噶达梅林》,了解中国民族音乐 不同的旋律特点、表现手法以及风格特征。
学生参与讨 论
3.借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
实践练习
音乐鉴赏。
四四与二四
教学过程:
拍变化拍
2.欣赏
点。
(1)《天堂》
体会和感受
A 简介腾格尔的生平、创作特征和艺术歌曲的概念等。
歌曲丰富的
B 播放录音,请同学描绘出歌曲的意境。 C 再放录音,请同学细心聆听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烘托作 用以及与歌词的完美融合,并说出来。
表现力。谈谈 自己的感受 体验感受
D 请同学跟着录音哼唱主旋律并记熟。
(2)《清凉的泉水》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第一
C 再次聆听录音,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评价:学生互评、师生共评。 学生转入下一内容学习: 播放马头琴独奏曲《清凉的泉水》的录音,学生安静地聆 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五.下课: 1.总结本课 2.礼仪歌曲播放
体验讨论 文学与教学 结合,增强学 生语言表达 能力。 炼个人与集 体的配合。 内容的讨论 实践参与 体验感受
1. 唱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分小组讨论,
(1)播放录音, 请同学们体会歌曲意境, 并与《青藏高原》 展示介绍。
相比较,说说二者表现的情绪有何不同?
(2)老师范唱,引导学生注意切分音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
难点的提示
以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调动学生全
(3)让学生跟琴唱谱,然后填上歌词唱熟歌曲。
体参与实践
(4)采取多种形式演唱这首歌曲, 如领唱、 对唱、 齐唱等。 的意识是重
第一单元草原放歌 第二单元 丝路驼铃 第三单元《西南风情》教案 第四单元《江河大地》教案 第五单元《樱花》教案 第六单元 欧美揽胜--意大利音乐风情
课题
草原放歌
课型
综合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价值观)
教学重 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唱歌、欣赏、音乐活动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栏目 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 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 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学习歌曲《青藏高原》,启发学生体验 在愉悦的音乐中焕发着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歌唱 欣赏的同时,结合节奏和各种演唱的创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通过欣赏草原为主题的声乐、器乐、 散文、绘画等作品,使学生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审美 特征。提高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想象和评价的 能力。 1.通过不同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青藏高原》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体会歌曲 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律、语言上比较西藏民歌 《青藏高原》与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异同。
1 唱歌:《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 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天堂》《嘎达梅林》。 (二)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等。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后对 歌曲演唱的力度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感想体会。
2.通过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天堂》《嘎达梅林》、以及 诗词的意境美,了解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 3.通过欣赏歌曲《拉萨谣》《嘎达梅林》,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4.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艺术形式的与草原有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 术在塑造草原题材时的审美特征。
段辽阔、悠长;中段旋律跳荡欢快,情绪兴奋活跃;段落 结尾出现骏马奔驰远去的形象;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
化再现,表达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心声。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歌,原有五百多段词,后 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了四段,又由作曲家桑桐选择其中
三段配上钢琴伴奏,并作了艺术处理。歌曲曲调深沉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