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研究(李金鲜 完整版 可复制)

合集下载

成汉镇墓俑

成汉镇墓俑

成汉镇墓俑成汉镇墓俑——见证雄踞四川一方的政权(下)成汉俑。

图中绿线区域内为历史上的成汉版图。

三星堆青铜人像。

金堂成汉墓发现的凸眼镇墓俑。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文/贾丽图/凉山州博物馆提供“成汉”后期,也是“汉王”李寿在位的最后几年,“成汉”交好后赵,在赵石虎“入侵中原、平分天下”的诱惑下,李寿大造船只、整修兵甲,编制七万军士欲与后赵联军。

眼看着华夏大地上其他强族的崛起,以及周围无数政权的混战,李寿的臣子心腹,先于他而感受到了唇亡齿寒的威胁。

在群臣的极力阻拦下,李寿最终作罢,士兵徒众高呼万岁、流泪叩首。

一桓温伐蜀凉山重回东晋版图成汉汉兴六年(343),李寿去世,“太子”李势即位,改元“太和”。

与其父辈相比,李势的政权来得太容易了,好像这“皇帝”天生就该是他的。

正因如此,李势似乎从没好好琢磨过,怎么样当一个“好皇帝”。

他骄狂贪吝、不理政事,更滥用刑罚、残害朝臣,一时间“成汉”上下人人自危。

与此同时,东晋朝廷内部,也有一位野心家在韬光养晦,步步为营。

他叫桓温,是东晋明帝的驸马,年纪轻轻便崭露头角,最早提出趁“成汉”衰微时西征伐蜀,受到东晋朝堂的一致反对。

成汉太和四年(347),桓温先斩后奏,率一万军士轻装急行,长驱直入。

蜀地险阻,在没有任何援兵的情形下,桓温的西征不被看好。

只有其挚友,名士刘惔认为此战志在必得,且刘惔看清了桓温的野心,称攻下蜀地后,只怕东晋朝廷再难控制桓温。

果然,晚年的桓温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欲夺帝位,但那早已和“成汉”无关。

只看当时的“成汉”一盘散沙,李势昼夜寻欢作乐,桓温部队几乎未受太大的阻拦,就三战三胜抵达彭模(今四川彭山),直逼成都。

慌乱中,李势集结所有兵力,在笮桥(位于成都西南)做最后的抵抗。

这是“成汉”与东晋之间的一场硬仗,双方均死伤惨烈,桓温破釜沉舟得以险胜,李势则连夜出逃,并向桓温送上降表。

最终,李势被桓温赦免,封为“归义侯”,十四年后病逝于建康(今南京),一方政权也葬送在了他的手里。

人教部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件】

人教部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件】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的思考》
【探究1】结合以上材料,归纳概括中华文明 起源的特征
1.从南到北,分布广泛; 2.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3.自成一系(本土性) 4.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多元:分布广泛, 各具特色 一体:相互融合、 相互影响
03 远古的传说
炎帝(神农氏)像
传说炎帝姓姜,他制作耒耜(lěi sì), 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炎帝还 发明了陶器。最广为传颂的事迹是炎帝 为了治病救人,遍尝百草,发现了许多 治病的药物,最终因误服毒草而逝。
那么你打算怎么治理水患呢?
禹立,勤劳天下,日 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 ,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 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 海,以利黔首。
良渚文化(长江)
生产生活状况 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
新石器时代 早期 种水稻、养蚕缫丝
彩陶、种粟
玉器、祭坛、积石冢 黑陶,胎壁薄如蛋壳, 被称为“蛋壳陶”
玉器、祭坛、神庙等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 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 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 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 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
异是而众大同多,民渐化族合在以成不一族断之交形,往后、世所交谓流诸夏过是也程。中逐渐
融合形成。
——梁启超《饮冰
室从合材集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
大力推荐”,“让”指“让 出帝位”。
尧年老的时候在征得各 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后,便 推出了舜做他的继承人。舜 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 把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材料 研读
演变为 华 炎 其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

两汉经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两汉经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什么是经学我们要研究经学及其对后来者的影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经学。

经学的历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孔子所在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春秋末年,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仕途受挫之后无奈返回鲁国,开始编订整理传统文献,这便是六经(关于六经是否是孔子所做,存在争议),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在此之后,儒生们就以六经为准研习儒家思想。

到了战国时代,儒墨两家并称显学,但是儒家的影响更大,六经已经被人们公认为经典。

但是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大量经书典籍失传,后来说的儒家经典,一般指后人经过口耳相传整理得到的儒学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所谓经学,就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当中的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的道理的学问。

经学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两汉时期是经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经学最昌盛的时代。

经学产生于西汉,而随后在汉代统治下共400多年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统治者对教育不同的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经学是怎么样逐渐演变的,期间发生了哪些标志性事件。

二、两汉经学的演变过程(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建立之初,随着秦朝专任法家治国的失败,儒、道两家的学说又开始活跃起来。

但是,由于当时外戚、功臣等的大力提倡,还由于道家“黄老之学”的“文武兼备”、“刑德并用”、“以法为符”、“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思想更有利于稳定汉初的政治形式并恢复汉初残败的社会经济,所以道家应时而成了汉初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潮。

汉初几十年道家政治的实行,的确使凋敝不堪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愿意像汉文帝、汉景帝那样“恭俭无为”、“贵柔守雌”了,他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武帝不仅要独揽大权,而且还要试图消除郡国力量过于强大这个内忧与匈奴侵边这个外患以建立“大一统”的汉帝国。

《家礼辑览》与朝鲜时代学者金沙溪的解经之法

《家礼辑览》与朝鲜时代学者金沙溪的解经之法

《家礼辑览》与朝鲜时代学者金沙溪的解经之法□彭林摘要:本文运用文本解读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金沙溪《家礼辑览》一书,指出其从小学、注疏学、历史文献学等角度,疏通《家礼》的文字、条例、仪节,训解名物,考镜源流,阐发经义。

本文对《家礼》疑误之处提出商榷,进一步指出金沙溪此书虽间有讹谬,但瑕不掩瑜,其解经成就,堪称朝鲜时代礼家之典范。

关键词:《家礼》金沙溪朝鲜时代《家礼辑览》《仪礼》中图分类号:K892.98doi:10.19326/ki.2095-9257.2020.01.008中国南宋时期出现的《家礼》,以冠、婚、丧、祭四礼为主体,旨在齐一士庶阶层的礼仪。

高丽朝末期,安瑚(1243—1306)曾经两次出使元朝,从中国购得《家礼》一书,此书旧题朱子撰,故旋即引起朝野重视,注家蜂起。

《家礼》篇幅不大,而处处涉及中国的名物制度以及繁复的仪节,其传入风俗与传统颇不同于中华的异域之后,对方如何接受和消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兴趣。

一、《家礼》传释为何不易中国学术有汉、宋之别,大致而言,汉学重训诂,以“五经”为主;宋学重义理,以“四书”为主,二者判然有别。

自刘敞作《七经小传》,学界由是蔑视训诂。

王应麟《困学纪闻》弓I:“陆务观曰’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胤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①宋儒视汉儒如土境。

程颐说:“经所以载道也,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乃无用之糟粕耳。

”②“善学者,要不为文字所梏。

故文义虽解错,而道理可通行者不害也。

”③王安石废罢《仪礼》,所撰《周官新义》决不用郑注。

中国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以宋明理学为主流。

有趣的是,礼乐虽创自周公,而周人即有“礼不下庶人”之藩篱,礼仅盛行于贵族层面。

宋儒重义理,但又热衷周代之礼,并竭力将礼推向庶民阶层,于是而有切于民生日用的礼书出现。

宋代陶瓷艺术的尚清意识研究

宋代陶瓷艺术的尚清意识研究

点逐 步流 行开 来 。 在 《 世说新 语 中,我们也看 到 了很 多与 “ ”有关的 、 清 把 “ ”作为审 美和评价标 准的词 汇 ,如清新 、清远 、清畅 、 清 清 高 、清真 、清识 、清鉴 、清流 、清妍等等 。冰清 玉洁是华 夏 文 化 中对 玉文化 的最高评价 , 文人清流 则代表 了士 人的一种风
中国传 统哲学和美学 中就 已经产生 了明确 的 “ 尚清意识 ”] _ 1 。以 品鉴 ,形容人的品质特征 。
老 子 为 代 表 的 道 家 学 派 认 为 ,“ ”是 以 “ ” 无 ”的形 式 出 清 道 、“ 现 的 :“ 得 一 以 清 ” 道 生 一 ,一 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万 物 , 天 ;“
相统一之追求 ,于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都极具意义和启发 。
中国传统 造物 艺术 中古朴 而睿智 的天 人合一 观念一 直深 德之 象也 。 意思是说 ,水性 不混 杂就清 澈 ,不搅动就 平衡 , ”
刻 影 响 着 后 世 。在 艺 术 文 化 尤 为 繁 荣 的 宋 代 ,也 有 这 样 一 群 闭塞而不流 动 , 也不 能澄清 , 是 自然的现 象 。 庄子看 来 , 这 】在 人 在 陶 瓷 艺 术 创 作 中传 承 和 发 扬 着 这 种 造 物 精 神 ,他 们 是 工 “ ”是水 不混 杂 、能流 动时呈现 的状态 和特性 ,是一 种 自然 清 匠 ,是 文 人 ,也 是 艺 术 家 。 他 们 崇 尚 天 人 合 一 、 天 工 与 清 新 现 象 。他把 “ ”看作 是 自然界 中实实在 在的事 物存 在的状 清
人 为 的 审 美 对 象 。 通 过 作 者 的 一 番 描 述 ,仿 佛 “ ” 也 成 为 清 “ 之 性 ,不 杂 则 清 ,莫 动 则 平 ;郁 闭 而 不 流 ,亦 不 能 清 ;天 了诗的品性 。从 此 ,用 “ 水 清” 来评价 人为审 美对象 特性 的观

汉代诗歌生意识研究

汉代诗歌生意识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体谓结构是体词或体词性成分作谓语的主谓结构,也是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结构,我们记作X·NP。

全面研究X·NP对于我们学习,掌握和传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都有重要意义。

但到目前为止,已有的研究成果仍然不够全面和系统。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更为全面的考察。

体谓结构是一种特殊的主谓结构。

一方面,它具备主谓结构的“万能”性;另一方面,它在成句时又受到各种限制。

而这又是由它的句法特征和句法性质所决定的。

传统上认为X·NP只有一种语义搭配类型。

我们从分别考察X和NP的语义类型入手,应用理论计算与实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最终得出它所有的语义搭配类型。

此外,我们还对NP的语义特征作了概括。

多数体谓结构属于主位-述位的话语结构。

从表述类型、语气、语体等不同的角度,可以将体谓结构分为不同的语用类别。

它具有指称-陈述功能、信息功能、篇章功能等语用功能。

关键词:体词谓语;句法限制;语义类型;话语结构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 is a ubiquitous structure in modern Chinese with nominal words or components acting as its predicate, which is formalized as X·NP.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 is, in nature, a branch of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zes. For one thing, it is featured by the universal characters of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for another, it is limited in terms of forming a sentence. All of these is determined by the features and nature of its syntax.Traditionally, there is only one semantic allocation type admitted in X·NP. Using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evalu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with illustration, however, this paper inspects respectively the syntactic types of X and NP, and hence all the semantic types.Most of the 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s belong to the pragmatic structure of topic theme-rheme. 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pragmatic catego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such as expression type, mood and style and is featured by the reference-statement function, information function, text function and so on.Key words: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restrictive conditions;semantic types;discourses。

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礼仪

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礼仪

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礼仪
尹钊;朱权龙;金光
【期刊名称】《东方收藏》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很红火——《大军师司马懿》,里面反映了很多汉代的风俗习惯,其中表现最多的应该是礼仪。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尹钊;朱权龙;金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9.4
【相关文献】
1.对汉代弓射技艺的研究——从汉画像石资料看汉代弓箭练习的各种动作 [J], 刘朴
2.从汉代画像石(砖)看汉代女子的经济活动 [J], 徐海晶
3.汉画像石中所体现的汉代礼仪和饮食文化 [J], 杨琼
4.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礼仪 [J], 尹钊;朱权龙;金光;
5.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的牛耕技术 [J], 徐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椁底板惊现字迹和符号《五色食胜》或揭开六博棋面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椁底板惊现字迹和符号《五色食胜》或揭开六博棋面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椁底板惊现字迹和符号《五色食胜》或揭开六博棋面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有了新消息!此前,不少吃货满怀疑惑,海昏侯墓出土的《五色食胜》是描述西汉时期的饮食吗?目前,已有了新答案!经考古人员研究,《五色食胜》或为首次发现的六博棋行棋资料。

而且,记者了解到,海昏侯墓已进入“椁室拆解”的最后阶段,考古人员在椁底板发现了很多字迹和符号。

新发现:椁底板现字迹和符号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海昏侯墓主椁室开始拆解,目前已经进行到了第三层椁墓的提取和拆解,拆解完了第三层,底下还有枕木和木炭。

令人惊奇的是,考古人员在主椁室的东北角和西北角一共提取出来了5块椁木,并发现椁木背后留有字迹和符号。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告诉记者,“在我们发掘椁室时已经看到椁木上面有字,但现在发现椁底板上也存在着文字,还有一些符号。

至于这些字是什么意思,还有待于研究,它应该是标注椁底板的信息,比如放在椁室的哪个方位,有多长,在哪里做的等。

”随后,考古人员对椁木上的字进行拓取,拓取出其中的六个字,经过初步辨认为“邓长公木三尺”。

杨军表示,椁木上的字具体意思还有待研究,看上去是个“邓”字,有可能是一个姓氏,也有可能表示一个方位,因为“邓”和“东”字有可能是通转。

据了解,拆解工作还将持续两个月时间。

拆解椁室的过程当中,考古人员对每一层、每一块椁木都进行了编号,并进行绘图、记录、拍照、扫描,完成这些工作后,再进行拆解。

拆解完成后,考古人员还会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墓葬底部进行发掘或解剖。

被拆解出来的椁木,考古人员会陆续对其进行脱水、防虫、防病害等保护。

等到墓葬底部发掘工作结束后,所有经过保护的椁木会按照编号一层层复原到原来位置。

《五色食胜》或为首次发现的六博棋行棋资料此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竹书《五色食胜》。

近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对竹书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研究。

《考古》杂志2016年第7期发表的《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发掘简报曾介绍说:“《五色食胜》记述的是以五种颜色代表相应食物,类比于‘五行’相生相克的方术类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30035论文题目: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研究The Research on the Consciousnessof Advocating "Qing" of the Power Clansin Han Dynasty作者姓名:李金鲜指导教师:崔向东教授专业名称: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秦汉史学院年级:政治与历史学院2012级完成日期:2015年5月渤海大学研究生学院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渤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进行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文作者授权渤海大学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内打“√”)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研究中文摘要豪族是汉代极其重要的社会阶层,是联系国家与社会的纽带。

豪族的精神世界是豪族研究的三大重要领域之一,而尚“清”意识是豪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豪族儒学化和士族化过程中形成的。

本文以思想与社会的互动为视角,对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的形成过程、日常表现及尚“清”意识与“浊”的现实之冲突进行了考察。

从剖析“清”的本义出发,进而探讨“清”概念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豪族在儒学化和士族化过程中,其精神世界由尚武向崇文再向尚“清”演变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的守清贫、赡宗族,家风中的清慎、清劲、清忠,为政中的忠清直亮、廉洁不贪、推行清化,是豪族尚“清”意识的重要表现。

随着豪族儒学化和士族化的完成,尚“清”已经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

因此,他们常常表现出一种“清”的特质。

在颓败的社会局势和浊恶的政治空气中,豪族尚“清”意识受到了浊流势力的抵制,二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

豪族不仅坚决抵制社会上的奢侈、伪孝之风,还进行政治斗争。

由于浊流势力强大,清流豪族惨遭两次“党锢”之祸。

伴随着新思潮与新觉醒,汉代豪族的精神世界发生了由尊儒向崇道的转变,其尚“清”意识也由政治和伦理道德范畴转向审美范畴。

这一时期,尚“清”意识并未因其获得审美范畴的意义而丧失其道德伦理和政治范畴的地位。

实际上,甘守清贫、为政清廉的官吏在魏晋以后的中国亦不乏其人。

关键词: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精神世界;“清”流;“浊”流IThe Research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Advocating "Qing"of the Power Clans in Han DynastyABSTRACTThe power clans were regarded as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stratum in Han Dynasty. They were the link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power clans is one of the three main research fields of the research of the power clans,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advocating "Qing" of the power clan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spiritual world in Han Dynasty. It wa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theirs becoming Confucianists and tycoon schol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houghts and the society, the thesis studied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expression form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advocating "Qing" of the power clans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consciousness of upholding "Qing" and the fact of "Zhuo" in Han Dynasty.The author firstly analyzed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Qing", and then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ing" concept, finally explained the power clans’spiritual world which transformed from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violence to valuing knowledge, then to treasuring "Q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irs becoming Confucianists and tycoon scholars. They persis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d to their clans family in daily life. Cautiousness, uprightness and loyalty were their traditions. They were loyal, uncorrupted and responsible for education in political behaviors. All of these were performance of their consciousness of advocating "Qing".With the completion of theirs becoming Confucianists and tycoon scholars, the behavior of advocating "Qing" was becoming their spiritual pursuits solidly. Therefore, they often showed the qualities of "Qing". In the deteriorating social situation and turbid political atmosphere, the consciousness of advocating "Qing" of the power clans in Han Dynasty suffered the resistance from their hostile forces. Both parties conflicted with each other inevitably. The power clans not only resisted the luxury community, fake filial piety, but also fight with these phenomena. However, due to the powerful hostile forces, the power clans suffered brutally "party forbiddance" scourge twice. Along with the new thoughts and new awakening,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power clans transformedIIfrom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onfucianism to valuing Taoist. Their treasuring "Qing" consciousness also changed from Political Ethics type to Aesthetic type.During this period, with the consciousness of advocating "Qing" becoming significant in Aesthetic Category, it didn’t lose its status of ethical and political category. In fact, there were many uncorrupted government officials who persisted in poverty from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o the present in China.KEY WORDS:Han Dynasty; the power clans; the consciousness of advocating "Qing"; the spiritual world; "Qing"; "Zhuo"III目录引言 (1)(一)选题意义 (1)(二)学术史回顾 (1)(三)概念界定 (3)(四)研究方法 (5)一、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的渊源与演变 (7)(一)“清”的本义 (7)(二)“清”概念的发展过程 (8)(三)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的演变 (10)二、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的表现 (17)(一)豪族日常生活中的“清” (17)1.甘守清贫 (17)2.清德——赈赡宗族和乡里 (18)(二)豪族家风中的“清” (18)1.清慎的家风 (19)2.清劲的家风 (19)3.清忠的家风 (20)(三)豪族重清名 (20)1.豪族重清名的原因 (20)2.博得清名的方式 (21)(四)豪族为政中的“清” (23)1.忠清直亮 (23)2.廉洁不贪 (24)3.推行清化 (24)三、汉代豪族尚“清”意识与“浊”的现实之冲突 (26)(一)汉代“浊”的现实 (26)(二)尚“清”豪族与浊流势力的冲突 (27)1.抵制“浊”的社会风气 (28)2.政治上的斗争 (29)(三)冲突结果——汉代豪族尚“清”意识的转变 (33)1.由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转变 (33)2.由汉末清议向魏晋清谈的转变 (33)3.由汉赋的华丽向魏晋南朝文学的“清”美转变 (34)结语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4)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5)IVCONTENTSIntroduction (1)1.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2.The Status of the Research (1)3.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s (3)4.The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 (5)Chapter Ⅰ The Origin and Change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Qing" (7)1.1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Qing" (7)1.2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ing" (8)1.3 The Change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Power Clans’ Valuing "Qing" (10)ChapterⅡThe Performance of "Qing" in the Power Clans’ Daily Life (17)2.1The Performance of "Qing" in the Power Clans’ Daily Life (17)2.1.1.Persisting in Poverty (17)2.1.2 Devoting to Clans (18)2.2 The Performance of "Qing" in Family Traditions (18)2.2.1.Cautiousness (19)2.2.2 Uprightness (19)2.2.3 Loyalty (20)2.3 Valuing the Fame of "Qing" (20)2.3.1 The Causes of Valuing the Fame of "Qing" (20)2.3.2 The Methods of Obtaining the Fame of "Qing" (21)2.4The Performance of "Qing" in Political Behaviors (23)2.4.1 Loyalty (23)2.4.2 Uncorrupted Political Behaviors (24)2.4.3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24)Chapter Ⅲ The Conflicts between Upholding "Qing" and the Fact of "Zhuo" (26)3.1 The Fact of "Zhuo" (26)3.2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Power Clans Who Upholding "Qing" and the Force of"Zhuo" (27)3.2.1 Fighting with the Social Atmosphere of "Zhuo" (28)3.2.2 Political Struggles (29)V3.3 The Results of Conflicts—The Changes of Valuing "Qing" of the Power Clans (33)3.3.1 Change from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onfucianism to Valuing Taoist (33)3.3.2 Change from Talking Affairs of Country to Debating Taoism (33)3.3.3 Change from Gorgeous Ode to Graceful Literature (34)Conclusion (38)Reference (39)Acknowledgement (44)Academic achievement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eriod (45)VI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一)选题意义豪族是汉代极其重要的社会阶层,是联系国家与社会的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