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应用观察

合集下载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内直接用 眼不易观察 的缺点 , 有放大术区 , 图象清晰和多方
位视角的优点 , 需切开皮肤 、 肉等 , 中周 围组织干扰 无 肌 术
轻, 术后鼻内外反应均较轻 , 患者创 伤轻 、 出血少 、 后不遗 术 留疤痕, 减轻了患者 的痛苦 , 手术效果明显 , 成功率高 , 值得
临床推广。
骨 面约 1 l 5m 大 小 。用 小 号 圆凿 或 电钻从 上 颌 骨 5 mm 1 m X
囊 长期积脓隐患 , 又能恢复排泪功能【 。 3 但鼻外泪囊鼻腔吻 】 合 术存 在手术时间长 , 断内眦韧带 , 切 术毕后对位缝合 , 缝 合 不佳影响美观 、 泪小管的虹吸作用等缺点 , 其失败原因也 较多, 多见于鼻 内因素影响 , 如钩突肥大 、 筛泡肥大 、 中鼻 甲 肥 大 、 痕粘连 、 瘢 鼻中隔偏 曲、 肉芽组织增生 阻塞鼻泪管等 ; 由于泪囊 内壁与中鼻道前部仅有一骨相隔 , 故经鼻 内入路
术 器 械 、 光 源 、 自动 鼻 窦 电动 骨 钻 。 麻下 , 冷 全 局 取平 卧头 后
囊炎虽操作简便但设备昂贵 , 效果欠佳 。 泪囊鼻腔吻合术对 于慢性 泪囊 炎 、 泪囊粘 液囊肿 、 泪道阻塞患者 , 既可解除泪
仰位。以 1 %丁卡 因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局部鼻腔黏膜 , 2 %利多卡 因加少许 。 肾上腺素行筛前 神经及 中鼻道人 口前 方骨膜下浸 润麻 醉 ,鼻内镜下在 中鼻 甲附着处前端 1 . 0— 1 .c 5 m处切开黏膜深达骨质 ,用镰刀作循 泪囊长轴方 向一 致成“” 骨粘膜切 口, I型 前后分离骨粘膜 , 向后达钩突前沿 基部 , 向前分离 , 暴露鼻腔外侧上颌骨额 突及 泪骨骨 面 , 使
最便捷 。
此研究 中对 2 无效眼患者观察分析 ,其手术无效可能 与患者鼻息 肉复发致 泪囊粘膜与鼻腔粘膜吻合 处组织增生 有关【 5; 4 ]。总之 , 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克服了鼻腔 — 鼻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通过鼻内镜下的手术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时,不同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会对手术的临床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症状及原因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鼻泪管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泪囊区域的持续性肿胀、分泌物的堵塞、眼睑的红肿和局部的疼痛等。

慢性泪囊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泪囊及泪道的慢性感染或慢性炎症,导致泪液不能正常排出,从而造成眼部症状的出现。

目前,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而在手术治疗中,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通过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通道,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技术及其优势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通过鼻内镜进入鼻腔进行操作,无需外部切口。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鼻腔内发现并清除泪囊区域的炎症组织,然后将泪囊与鼻腔相连接,并使用黏膜瓣进行吻合,从而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通道。

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优势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小、恢复期快、术后疼痛轻等,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对于手术中使用的不同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其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三、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常见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游离黏膜瓣、泪道黏膜瓣及局部黏膜瓣。

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手术的临床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1. 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处理方式,其主要优势是操作简便,对手术器械的要求较低。

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鼻腔内取下一小片黏膜组织,并用作手术中的吻合材料。

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局部损伤,可能会造成鼻腔内的黏膜组织缺损,导致术后的愈合不良或者并发症的发生。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 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的临床研究
孙绍萍 ( 山东省栖霞市人 民医院, 山东 栖霞 250 ) 630
[ 要] 目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摘 的: 先用单纯西医治疗处理组 5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然后再用 中药熏蒸处理组。结果: 处理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 8,5 54%和 6 4 经统计学分析, 12%,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 ) .5 。结论 : 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效累最著、 不良反应更小 , 家全。 [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西医结合治疗; 中 疗效分析} 反应 不良
眼占8.7 , 3 83% 有效 眼占69%, .8 总有效率9 .5与对照组比 53 ,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P< .5 。观察组手术失败2 2眼, 例 例 1
为鼻内造孔瘢痕孪缩再封闭, 例为外伤所致鼻腔结构异常。对照组手术失败 6 6 吻合1阻塞 4 4 1 1 1 例 眼, 3 例 眼, 例 眼为骨孔过
素、 地搴米松眼液 ~ 次/ , 2 周, 23 d 滴 4 每天冲洗泪道, 随
访5 个月 3年。
失败率为 3 ~1% 。泪囊鼻 腔吻合术 是慢性 泪囊炎 较理 想 % 5 的治疗方法之一 , 但由于传统 泪道检查 具有难 以直视 、 手术 操
l3 疗效标准; , 治愈t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
作复杂 、 骨孔 比较 困难 、 造 易出血 、 对泪囊及 鼻黏膜损 伤大 且
溢泪, 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有效: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溢泪, 冲洗泪道可见原造 口处有液体 流出, 泪小点有少许厦流现象 , 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 口形成。 无效: 眼泪道末通畅, 炎性反应未消失, 拔管后 自觉溢泪, 液体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对比分析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对比分析
王 秀莲
麻 阳县 人 民 医 院 ( 南 湖
【 要】 目的 摘
麻 阳 490 ) 14 0
将 鼻 内 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 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对 比分析 , 镜 探讨其优缺 点。方法 20 07年 1月 ~ 0 1 21 年
观察 组 治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月期 间笔者所在 医院收 治的 8 0例慢性泪 囊炎患者 为研 究对象 , 4 将 2例行鼻 内镜 下鼻腔 泪囊吻合 术的 患者作 为观 察组 ,8例行传 统 3 泪囊鼻腔吻合 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 院观察并随访 3个 月 一1年 , 住 观察 治愈 率、 治疗有 效率及 并发症 的发 生率。结果 8 .4 , 6 8 % 治疗有 效率为 9 . 7 , 例复发 , 73% 1 复发率为 2 6 % 。结论 .3 3 例 , 转 4例 , 8 好 治愈率 为 9 . 8 , 疗有 效 率 为 10 , 术后 并发 症 发 生 ; 照 组 治愈 3 04% 治 0% 无 对 3例 , 转 4例 , 效 1例 , 愈 率 为 好 无 治 鼻 内镜 下鼻腔 泪 囊吻合术 具有手 术创伤 小、 留瘢痕 、 不 术后 恢 复 快、 泪囊冲洗通畅率 高等优点 , 治愈 率较 高, 此手术方法对手术者 的操作技 术要求较 高, 但 需要 术者熟 悉鼻腔及泪 囊的解剖 结构。
a v na e n i d a tg s M el d F o J n ay2 0 oJ n a 0 J n a u n h opt rae 0 cs so ainswt ho - d a tg sa d ds vna e . tl s a o rm a u r 0 7t a u r 2 1 a u r d r gteh s i t td8 ae fp t t i c rn y 1 y i l a e e h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口术微 创 , 不影 响 囊造 口术; 囊炎 鼻腔 泪
中 图分类 号 : 7 72 3 文献 标识 码 : R7. + B 文 章编 号 : 0 - 9 9 2 1 ) 3 0 1 - 1 1 6 0 7 ( 0 0 1 - 0 1 0 0
镜 下 鼻腔 泪 囊造 口术 治 疗 的慢 性 泪 囊 炎 患者 6 5例(2眼) 为观 察 组 , 我 院 20 年 ~ 0 8 行 泪 囊 鼻 腔 吻 合 术 患 者 6 例 (O 7 做 选取 0 5 20 年 1 7 眼) 行 疗效 对 照 。 果 : 进 结 两组 患者 术后 均 随访 6 1 月, 治愈好 转之 间差异 没 有 统计 学 意 义 P 0 5。 ~2个 其 > . )结论 : 内镜 下 鼻腔 泪 囊造 0 鼻
陕西靖边 县人 民医院 ( 15 0 780 ) 21年 4 2 00 月 2日收稿
【 陈健 , 芳, 舒 , . 患者 鼻 内镜 手 术 的麻 醉 处理 f . 1 ] 王 王冰 等 老年 J临 】
床 和 实验 医 学杂 志, 0 ,( :1 5. 2 8 75-5 0 7) 【】 淳, 家 东, 平. 内镜 下钬 激 光 泪 囊鼻腔 造 孔 术 治 疗慢 泪 3张 王 孙 鼻
骨 , 成一 直 径约 lm 的骨 窗 , 露 出泪 囊 内壁 。用 探 针 自泪 小 新途 径 。 年来 , 内镜下 鼻 腔 泪囊 造 口术 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形 e 暴 近 鼻 并显
逐 点 插 入至 泪囊 , 做 上 下 左 右 移 动 , 定 泪囊 的位 置 及 大小 , 示 出 了其 独 特 的优 势 , 渐 成 为替 代 传 统 鼻 外 泪 囊 手术 的理 想 并 确 向 3 1 。泪囊 位 于 鼻腔 外侧 壁 , 鼻 内镜 直 视 下经 鼻 腔 内行 鼻腔 在 鼻 腔 顶起 泪 囊 内壁 , 镰 状 刀 弧 形 切 开 泪囊 内壁 , 黏 膜 瓣 翻 人 手段 [ 用 将

微创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微创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C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 mi i ma n l l y i n v a s i v e d a c r y o c y s t o r h i n o s t o my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c h r o n i c d a c r y o c y s t i t i s Z H AO De —
me n t o f c h r o n i c d a c r y o c y s t i t i s . Me t h o d s 1 2 0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h on r i c d a e r y o c y s t i t i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e x p e r i - me n t a l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ro g u p, e a c h g r o u p o f 6 0 c a s e s . C o n t r o l ro g u p 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 t r a d i t i o n l a d a c r y o c y s t o r h i n o s t o my s u r — g e r y .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 mi n i ma l l y i n v a s i v e e n d o s c o p i c d a e r y o e y s t o r h i n o s t o my s u r g e r y . O b s e ve r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t wo ro g u p s . Re s u l t s T h e t o t l a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e x p e r i me n t l a ro g u p w a s 9 5 %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8 0 %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h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o f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w a s 9 6 . 7 %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7 0 . 0 %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新型硅胶管和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鼻泪管阻塞30眼效果观察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新型硅胶管和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鼻泪管阻塞30眼效果观察

3 e i ecnrl ru a 00 .h ieec a a scl gicn( 00 )C nls n 0e snt ot opw s . y h og 7 % ted frne s ttt al s nf at f w s ii y i i P< .5. ocui o
Da r o y tr i o t myc mb n dw t a e l ag l u ea dmi my i et ame t o a o a — e y c so h n so o ie i n v l i c b n t h si o t o cnC i t e t n r s lc nh r f n rta u t b t ci n i s f i l c sr t ae,wi malt u n o d e fc . a d e s e ma tr d a d t a e u d o u o S t s l r ma a d g o f t n a y t b se e n h v h a e o o
【 b t c ] 0 jcie T b e v ec nc l f c ( f a ro ytr iotmv o ie j A s at r be t o s re h l i ia。0 cy c s hn s v o t i ae v d o o mbn d t c w h
S u y o r a me tf r 3 y s wi h c r n c n s l o tuc i n b n o c p c da r o y — t d n te t n o 0 e e t h o i a a bs r to y e d s o i c y c s t r i o t my c mb n d wih n v lslc e u e a d mi my i ZHAN G i o h n so o i e t o e i a g lt b n t i o cn C Y, T AN G — Ze h n J N S a g- " e g, I h n h,WANG Mi n,GU ) n C a g i gHo p tl f n g a T .hnpn a s i o Do g u n,Do g u n5 3 3,C a a n g a 2 57 Mn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136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136例临床分析
的 投 影 以 修 正 鼻 腔 内 切 口部 位 。 以钩 突 为 后 界 , 向前 向下 再 向 后 作 “ 形 切 口切 开 鼻 粘 膜 , U” 骨膜 下分 离 形 成 “ 型 鼻 粘 膜 瓣 , U” 粘膜 瓣上 下 径 约 1 5 m, 后 径 约 1 2 m, 粘 膜瓣 推 向 中鼻 道备 用 。 .c 前 .c 将 自
1 2 手 术 方法 .
鼻 内 镜 电视 监 视 下 , 腔 粘 膜 用 1 鼻 %利 多卡 因肾 上 腺 素 棉片 局
部 麻醉 3 。 1 次 用 %利 多卡 因( 内含 1 10 肾上 腺 素 ) 术 侧筛 前 神 经 :00 行
和 滑 车 神 经 阻 滞 麻 醉 。 中鼻 道前 方 相 当于 泪囊 位 置粘 膜 下 注 射 于 1 %利 多卡 因( 内含 Ii0 肾上 腺 素 )在 直径 4 :0 0 。 mm硬 管鼻 内镜 下 , 以 枪 状 镊 法 定 位 鼻 腔 内 泪 囊 部 位 , 眼 内导 光 纤 维 自下 泪点 经泪 小 以 管 探 人 泪 囊 , 开 鼻 内 镜 光 源 , 察 眼 内 导 光 纤 维 光 点 于 鼻 腔 内 移 观
下 泪小 点 经 泪 小 管 插 入 探 针 指 示 泪 囊 后 纵 行 切 开 泪 囊 , 剪 刀扩 用 大 泪囊 切 口 , 开 泪 囊 内 壁上 下端 , 成 矩 形 泪囊 粘 膜 瓣 。 除 多 剪 形 剪
余 部 分 鼻 粘 膜 瓣 。 后4 h 出 鼻 腔 填 塞 物 。 天 用 庆 大 霉 素 8 术 8 取 每 万 u 地 塞 米松 5 冲洗 泪道 1 , 后 l 出 院 。 院后 每 周 1 在 内 + mg 次 术 周 出 次 镜 下 清 理 鼻 腔 分 泌 物 与 痂 皮 。 舒 良喷 患 侧 鼻 腔 , 日1 , 4 辅 每 次 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的38例患者(42眼)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造孔或翻瓣术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症状,内囊造孔及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38眼造瘘口稳定通畅,无闭锁。

3眼局部狭窄,肉芽增生,予以清理后置扩张管3个月后稳定通畅,1眼患者再次闭锁追问患者手术前在眼科冲洗有形成假道史而放弃再次手术。

结论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造孔或翻瓣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确切,术后便于观察随访。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
在鼻内镜应用以前,眼科医生多采用传统的鼻外入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由于手术部位在颜面部,会遗留一定的手术瘢痕,以及手术具有术部狭窄暴露差、视野狭窄、吻合复杂等缺点[1-3]。

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解决了以上缺点避免了面部瘢痕,内镜下手术视野清晰放大,术后便于观察处理造孔情况,能够避免造孔再次狭窄阻塞。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科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38例(42眼),男31例,女7例,年龄26~71岁。

合并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或中膈偏曲4眼。

入选标准:①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经保守治疗治疗无效的患者;②无全身严重合并症,能够耐受手术者;③经泪囊造影显示有泪囊发育,泪小点、泪小管无阻塞;④排除既往局部有手术外伤史。

术前均行鼻内镜下鼻腔检查、CT检查及内囊造影,排除局部畸形,明确泪囊位置及大小。

合并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或中膈偏曲的患者并不是手术禁忌证可同期行手术治疗。

有分泌物者最好术前行分泌物细菌培养指导术后用药预防感染。

1. 2 手术器械及方法
1. 2. 1 手术器械硬性鼻内镜0°、30°各1支,骨凿,泪小管扩张探针,细腰麻醉管,扩张硅胶管,常规内镜鼻窦手术器械。

1. 2. 2 方法应用基础麻醉及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于0°内镜直视下手术,于鼻腔中鼻道钩突附着缘前方鼻丘处切除1.5 cm×1.5 cm大小的粘骨膜瓣,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看清楚两者的骨缝交界处,用骨凿、咬骨钳或骨转去除部分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形成约1.2 cm×1.2 cm大小的骨窗,充分暴露泪囊。

泪囊轻压质软有弹性,为明确泪囊可从下泪点插入探针将泪囊顶起,用小尖刀把泪囊内壁做“U”或“ )”型切开,至少保留一侧带蒂部不切除,向上或向后翻开,暴露泪囊内壁,即可看到粘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通畅。

翻开的泪囊瓣向上或向后与开始切开的黏骨膜创缘对合或用银夹夹住两黏膜缘,这样光滑的内囊内壁就暴露在外,与鼻腔相通。

若泪囊较大暴露较大
可不用扩张,若泪囊较小而且泪囊壁较厚者需用扩张管扩张,以防狭窄。

从上或下泪点导入泪道扩展管,从泪囊造孔处引出,下端缝合在鼻腔内,留置扩张造瘘口。

双极电凝止血,海绵压迫止血。

术后常规防感染,滴眼液,隔日泪道冲洗,留置扩张管者留置3~6个月,鼻腔用激素喷鼻腔防水肿及肉芽生长。

1个月以内每周内镜复查清理鼻腔造孔情况,冲洗泪道。

2 结果
42眼一次性成功治愈38眼,3例通过鼻内镜下局部清理去除肉芽再次扩张3个月后治愈,造瘘口稳定通畅,1眼患者再次闭锁追问患者手术前在眼科冲洗有形成假道史而放弃再次手术,失访,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鼻眼相关性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往内镜出现前多为眼科医生行传统的鼻外进路的泪囊鼻腔吻合术[4,5]。

鼻内镜的出现给鼻科以及鼻眼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进步。

近年来鼻内镜技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优点已达到共识,因其具有可同期处理鼻腔鼻窦疾病,手术部位最接近泪囊,视野清晰放大,便于术中术后观察随访,损伤小反应轻,微创,面部不留瘢痕,需扩张时可固定鼻腔内等优点[6,7],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正逐渐取代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同时本手术也可应用在鼻腔鼻窦疾病手术中,损伤鼻泪管时及时吻合鼻腔泪囊。

手术应注意的地方:①病源的选择,若患者泪囊局部有手术,外伤史结构破坏,肉芽生长等均可能再次阻塞,有1眼患者既往曾在眼科长期冲洗泪道时形成过假道,术后开放的泪囊造口再次闭锁。

②泪囊定位较重要,泪囊多数位于鼻腔外侧壁的中鼻甲根部附着处,鼻丘外下方,钩突附着缘前方,上界平中甲附着水平稍上方。

简便的方法可用枪状镊平行定位法,一头置鼻腔,一头置鼻外泪囊区平行定位出鼻内的内囊位置。

也可通过泪小点导入光导纤维到泪囊,于鼻腔内发光点定位内囊位置,结合术前碘油造影在X片上的位置一般可准确定位出泪囊位置。

③开放的骨窗应足够大,便于内囊尽量开放翻瓣,翻出光滑的内壁避免粘连狭窄。

术中注意辨认出上颌骨额突与泪骨的交界骨缝,骨孔开窗时向后不要切除泪骨太多以防进入眶内引起并发症[8]。

④有时鼻腔鼻窦疾病解剖异常,如鼻息肉,中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需同期处理后才能很好暴露术野。

⑤若泪囊暴露较大可不用扩张,若泪囊较小而且泪囊壁较厚者需用扩张管扩张,切开的泪囊至少保留一侧光滑面不切断以防粘连狭窄。

⑥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很重要,术后1个月以内1次/周冲洗泪道,清理局部的血痂,肉芽,适当应用激素喷鼻液防粘连、防再次阻塞,促进黏膜上皮化。

⑦严格把握适应证,注意以下疾病不适于行该手术,如:泪小管狭窄或阻塞,泪小点狭窄或阻塞,全身疾病不能耐受者,鼻腔鼻窦急性炎症,恶性肿瘤患者,泪囊外伤后畸形闭锁或泪囊脓肿切开后闭锁患者。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显著,手术方便简单,视野清晰,吻合成功率较高,微创,无明显并发症,不留面
部瘢痕,较适宜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鸿飞,郑爱贞.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单双瓣缝合的疗效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0,10(5):1007-1008.
[2] 刘扬,张映国.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7):2154-2155.
[3] 庄文英,郑红.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49例疗效分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10(4):402-403.
[4] 许福荣,黄碧文.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联合置管与银夹法临床疗效初步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12,20(3):266-267.
[5] 周兵,黄谦.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5,2(4):2074-2077.
[6] Rice HD. Endoscopic intra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results in four patients.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0,116(9):1061.
[7] Womald PJ. Powered end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Laryngoscope,2002,112(1):69-72.
[8] 李长国,刘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囊瘘管的临床观察. 中华实用眼科杂志,2007,25(7):7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