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制度外管人300招_259. 态度决定企业命运
中小企业制度外管人300招_289. 忍耐是领导者的必修课

西汉初年,由于刚刚结束秦汉、楚汉战争,国力空虚,军无斗志。
北地的匈奴还经常骚扰汉朝边境,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打,实在没有力量和强大彪悍的匈奴兵作正面对抗。
不打,边地人民的确受尽了苦难。
若一味妥协退让,必然民怨沸腾。
急得抓耳挠腮的刘邦最终选择了和亲的办法,选了美女王昭君嫁给老单于为妻,后来又嫁给小单于,前后共几十年。
在这期间,王昭君极尽贤德,使得匈奴、西汉边界相对平静了许多。
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刘邦能避其锋芒,有气往肚里吞,表现出了王者博大的胸怀和非常人的忍受能力。
但刘邦及其后继者并没有忘记受匈奴欺压之辱,一直厉兵秣马,积极准备。
为了对付匈奴精悍的骑兵,西汉专门实施鼓励养马的政策,使得马匹数量大增,为建立一支强大精良的骑兵部队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加强财政管理,鼓励百姓多致力于生产,创造财富,为以后对匈奴的战略反击打下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
到了汉武帝刘彻即位时,西汉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战略反攻。
首先,建立了一支精良的部队,锻炼出了卫青、霍去病等优秀将领;其次,建设和完善战争所需的交通、邮传和烽燧设施;最后,外交上结好大月氏,东联貊貉,孤立匈奴。
经过十几年的精心准备,西汉倾全国之力,集中了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连续给匈奴几次致命的打击,歼灭匈奴兵累计15万之多,并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
至此,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相抗衡。
忍就是在心口插一把刀,能忍得他人所难以忍受的东西,才能保全自我,保存实力;才能麻痹对手,悄悄地积蓄力量,为将来事业的成功积累资本。
制度外管人妙招:“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宋朝宰相杜衍为官的心得,这句话对于今天的领导者同样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中小企业制度外管人300招_224. 好的管理,与人心有关

经营企业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做“心”的工作。
定心的佛法觉悟不仅是企业管理的终极理念,也是治国安邦的良方上策。
管理并不是“一味改变”,也不是给员工增加什么精神负担,只是将员工人性中一些不好的因素过滤掉,提高员工的才干,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只有认识本心,才能心心相印。
领导者要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完成开悟,调动出最积极的工作态度。
每个员工都需要尊重,但不需要改造。
员工的行为应该是“自心流出”,而不是“被管理”出来的。
做企业就是做大善事,人心善恶是衡量企业家素质高低的首要因素,’有多大善心,就能办多大的事情。
一个具有慈悲之心的商人,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博大的胸怀、诚实的态度和公正的行为,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慈悲心怀的基础上。
普通民众与企业家是世界这一大生物链中的一部分,普通民众是庞大的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造就了社会的种种需求,企业家首先要满足普通民众的种种需求,从佛教的观点来说,这就是“与人方便”,就是做功德。
佛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企业家也就因此赚到钱了。
市场营销的基本法则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说白了就是“与消费者方便”。
成功的企业家,要洞察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给消费者更大、更多的方便,自然也就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中,民生用品的三大件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现在的“房子、汽车、旅游”,民众生活品质有了巨大的提高,这就是企业家的功德。
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夫妻档,还是员工数十万的大集团,背后都有同样数量的家庭在依靠企业生活。
企业干得好,这些家庭生活就有保证,就能够安居乐业。
这远比什么烧香拜佛要来得大、来得多,人要修行,佛有慧眼,经营一个企业确实就是行大善事。
中国双星集团的总裁汪海就把佛法用在了企业管理中。
“干好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行善积德”,汪海是这样向双星的员工灌输他的质量理念,让员工从心里认识到“质量等于人品,质量等于道德,质量等于良心”,并自觉地管好自己,自觉地行善积德,凭良心道德做好工作,保证产品质量。
中小企业制度外管人300招_255. 把握管理尺度的变化

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没有传授具体的射箭技巧,却要求他必将体积较小的东西能够“看”大,纪昌苦练三年,终于能将最小的虱子看成车轮一样大,因而射箭百发百中。
学习什么都是一样,基本功扎实了,应用就可以千变万化。
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如此,基本的人事、财务、生产、销售搞好了,以后就可以宏图大展了。
当熟悉的环境发生改变时,每个人的内心都会产生波动,甚至会焦躁不安、不自信,为了对自己进行压力缓解,往往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
企业也是一样,当经营环境、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领导者的经营策略肯定要随之改变,不然就会闹出“刻舟求剑”的笑话了。
而有的东西则是可以自内求得,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管理、质量、企业文化等等,因为这些东西不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与人一样,要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能够长期坚持自己在产品、服务等方面的特色,才能取得良好的业绩,那些“百年老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奔驰车的年产量一直控制在70万辆左右,仅为美国通用车的1/9左右,他们面对“万变”的市场,“不变”的就是:不求生产多,只求品牌响。
结果奔驰车以其优美的形象,优良的服务质量,深得消费者的推崇。
拥有一辆奔驰,被视为财力和地位的象征,成为显示身份及资信的最好凭证。
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主见,没有定力,今天这样变,明天那样变,朝令夕改,不仅让员工无所适从,降低管理效率,结果也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没有特色与个性,肯定会遭到市场的淘汰。
以不变应万变还是一个人生方略的问题,领导者对任何事情的得失都应抱以平和的心态,不要心浮气躁、目光短浅,而是应该夯实基础、苦练内功。
是种子就要发芽,是金子就会闪光,总能等到宏图大展、笑傲江湖的那一天。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以不变应万变”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常人难及的境界。
制度外管人妙招: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是不宜经常变来变去的。
正如领导者的管人理念和标准,不能朝令夕改。
中小企业制度外管人300招_234. 管还是不管,视情况而定

一个领导者,应懂得在不同的时机选择不同的办法,不管情况如何变化,总有恰当的办法随机应变。
比如说,见到有人在公司里给手机充电,领导者应该如何处理就是一个问题。
一方面,这在现在的工薪阶层中实在是太普遍的事情;另一方面,员工的这种小动作领导者即使明令禁止,也很难监督,更何况有一些人还并不是故意为了省家里的电。
遇到这种情况,领导者最圆滑的处理办法莫过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非要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看到就严厉喝止甚至当众训斥,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下属心中产生负面情绪。
如果下属再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可如果员工连电动自行车都拿到公司来充电呢?这就和手机电池的性质不太一样了,领导者就不能继续保持沉默了。
最好的处理办法应该是单独和下属沟通,告诉他你的期望和容忍度,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
这样下属不失面子,领导者又解决了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再比方说批评这件事,领导者都知道是件不讨好下属的事,很多人也抱着能少则少的念头。
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想法。
一个领导者能够圆滑地处事,不代表他不会批评下属,只是不轻易批评罢了。
一旦发现事情必须要批评来解决,就应当毫不犹豫地批评下属。
领导者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方式,让下属既接受又不会产生太大的抵触情绪。
如果领导者不懂得批评的意义与作用,只是一味地用宽容忍让的情感对待下级,其工作绩效无疑是成问题的。
批评的确是一种相当难以运用的领导者艺术。
批评就好像是在别人身上动手术,出了偏差就会伤人。
这就需要领导者懂得管人手腕,能够圆滑处事,正确地使用批评方法,抱着治病救人、与人为善的态度去批评,从理解下属的真情实感出发去批评。
制度外管人妙招:见机行事、视情况管人,是一个好领导的基本要求。
中小企业制度外管人300招_158. 让下属知道他对企业很重要

“无论你多忙,都必须花时间使别人感到他们重要。
我一直牢记这一点。
”这是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创始人玫琳·凯给众多领导者的忠告。
领导者必须清楚地让下属感受到他们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他们在上司的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样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分子。
没有谁动辄就玩“离家出走”,如果下属把企业当成家,就绝不会轻易地投人别的公司的怀抱。
领导者绝不能把下属们都当成不起眼的“螺丝钉”看待,而是要告诉他们“小螺丝钉有大用处”。
下属们知道自己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不会轻易萌生去意。
洛克菲勒说,为了留住一个人才,他可以对他“百般吹捧、奉承也在所不惜,甚至还会厚着脸皮去拍他的马屁”。
松下幸之助更是时刻不忘记表达自己对下属的重视和感激,他说:“当有下属100人时,我必须站在下属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下属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下属的中间,恳求下属鼎力相助;当下属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下属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下属增至5~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
”领导者还可以留心部下的个人信息,把出生年月日、进公司的日期、住址、家庭成员、学历、经历、任职年资、兴趣、专长等做成一个表格,有空就拿来看一看,并在上边做一些标注。
最好是把下属特别的纪念日,如生日、结婚纪念等都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话题。
“你就职快满一年了,有什么心得或感想啊?”“记得吗?今天是你通过专业技术测试的纪念日。
”“一年前的今天,你被常务董事褒奖过,我怕你忘记,特意记了下来。
希望你明年的今天有更好的表现!”这只是一些零散琐碎的小事。
但是,如果由领导亲口讲出来,下属就会明白自己在领导心中是有分量、有位置的!那种被重视的感觉会让下属情愿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有一位年轻的修女,进入修道院以后,一直在从事织挂毯的工作。
做了几个星期之后,她开始抱怨道:“给我的指示简直不知所云,我一直在用黄色的丝线编织,突然又要我打结、把线剪断,完全没有道理,真是浪费。
中小企业制度外管人300招_295. 关系比利润更重要

为保证合作关系、不惜一切代价履行合同,犹如“患难见真情”,这样的合作伙伴是任何客户都乐意与之合作的。
1968年,日本麦当劳社社长藤田田,接受了美国油料公司订制300万份餐具的合同,交货截止期限为同年的8月1日,交货地点在美国芝加哥。
藤田组织几家工厂负责生产这批餐具,但由于意外情况造成延误,订单直到7月27日才完工。
现实的情况是:从东京海运到美国芝加哥,由于路途遥远。
,8月1日肯定是无法交货,而采取空运则会损失一大笔钱,几乎没有利润可赚。
一边是损失的利润,一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用关系,思量再三后藤田田毅然决定租用航空公司的波音货运机,花费30万美元的空运费将货物及时运抵芝加哥交货。
尽管这次藤田田的损失很大,却赢得了美国油料公司的信任,在以后的几年内,美国油料公司不断向日本麦当劳社订制大量的餐具,藤田田也因此得到丰厚回报。
尽管追求利润是商人的首要任务,但是与客户的关系更是一个想做大事的生意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制度外管人妙招:
牢固的合作关系、可靠的信用,可以带来无限的利润。
中小企业制度外管人300招_149. 让下属看到未来的前景

人活着都有一个奔头。
许多领导者的毛病在于只顾及自己的前途,忘记了底下一帮人的未来还握在自己手里。
下属们跟老板比,职位不高,薪资也不高,也缺乏安全感,位置还有可能被取代,如果领导者不为下属规划一条路,确定一个方向,下属怎么能安心工作呢?
除了用车子、房子、奖励、荣誉、官职等方式留住人才外,领导者还要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与施展才华的舞台。
如果人才的能力在其岗位上施展不出来,人才就会有想法。
企业领导要按照他们的特长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用海信老总周厚健的说法,就是给人才戴上“金手铐”。
领导者作为公司的骨干,首先要支撑起公司,让公司有发展前途,这样才能让下属不用担心随时可能被裁掉;其次领导者作为下属的职业导师,要注意帮助下属成长,让他们具备为自己挣前途的本事。
给下属前途,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帮助下属制定职业规划。
一份好的职业规划,甚至可以起到定心丸的作用,不但有利于企业人员稳定,还有利于企业效益增长。
一个人有了稳定工作,便会重视机会,因为机会代表着提高。
培训、加薪、升职甚至一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都会被下属看成是机会,也都会激起他们跃跃欲试的心。
制度外管人妙招:
如果领导者不为下属规划一条路,确定一个方向,下属怎么能安心工作呢?。
中小企业制度外管人300招_195. 沟通明白了,事才能办好

沟通是领导者的必修课。
如果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与下属的沟通,如果误会重重的话,这个团队离散伙就不远了。
国内外的知名公司,都把沟通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老总都很乐于与下属沟通。
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听取下属的意见。
r解执行的情况,发现运营计划中的弱点。
韦尔奇说:“企业领导者的工作成效,与能否同下属沟通具有成百上千倍的正效用。
为此,我每天都在努力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让他们感觉到我的存在。
即使我出差在很远的地方,我也会花上16个小时与我的员工沟通。
我80%的工作时问是与不同的人谈话。
”韦尔奇能说出1000名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字和职务,熟悉公司3000名经理的表现。
可见他对沟通的重视与努力。
不管是公司、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管理活动都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上的。
领导者每天所做的大部分事情,比如决策、开会、视察等工作,都是围绕沟通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可以这么说,离开了沟通,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管理。
一个公司如果能够沟通顺畅,上下合力,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
不幸的是,误会却经常在上级与下属之间产生。
误会的产生是有各种原因的,但后果却是一样的,带来误解、烦恼和难堪,还会造成关系紧张,产生对立情绪,导致人心涣散,极大地降低管理效率。
因此,领导者一定要善于与下属、与客户进行沟通。
制度外管人妙招:
韦尔奇说:“企业领导者的工作成效,与能否同下属沟通具有成百上千倍的正效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年亚运会在Et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
正是因为日本人没有一张废纸的态度,才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在世界上扬名。
工作不管大小,都要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这应该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的信条。
临济宗开山祖师义玄禅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
屙屎屙尿,穿衣吃饭,困来即眠。
”道不离于El常生活,经营也一样,不必做无用功,只须专注于日常工作中,心无旁骛,顺任自然,久而久之,必能卓见成效。
经营企业,轰轰烈烈的庆典、兼并等大事并不是每天都发生的。
一年365天,更多的是犹如分析、讨论之类的常事,不免有些琐碎、甚至乏味。
唯有持用心态度,才能全神贯注且乐此不疲。
张瑞敏曾经讲过一个海尔普通员工的故事:还是在海尔创业初期,一位女工有病坚持上班,检查结果是胃癌,最后去世了。
她对家里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去世后,在去殡仪馆的路上,再在厂门口停一下,看一眼。
女工去世时才二十四五岁。
后来,东京大学的两个教授在听过这个故事后,对张瑞敏说:就因为这个故事,他们就认为,海尔早晚有一天会成为日本的本田。
他说:本田一开始也和海尔一样是个街道工厂,本田能从摩托车修理走到现在,靠的就是这种可贵的用心精神。
制度外管人妙招:
领导者的做事态度和感召力,足以决定企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