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病毒感染 呼吸系统病变致使呼吸驱动力下 降导致肺泡换气不足和缺氧 呼吸道阻塞,肺表面活性物质消 耗增加而致肺泡萎缩,通气换气 障碍 心血管系统病变 胃食道返流 辅酶A脱氧酶缺乏,脂肪代谢异 常 家族遗传因素 免疫缺陷 其它:如母服鸦片、吸烟、分娩 时产程短、有窒息或羊水污染及 宫内感染等
不能热敷
无菌性脓肿
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红晕,形成硬结 局部肿胀、疼痛 轻者针眼处流脓 重者形成溃疡
未破溃前有波动感 轻者自行吸收 重者破溃排脓,有时深部溃 烂形成脓腔,长期不愈
处置原则 干热敷,促进脓肿吸收 脓肿未破溃:抽脓,不宜 切开排脓 脓肿破溃或空腔:切开排 脓,扩创剔除坏死组织 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冲洗伤口,引流通畅
临床特点
多见于1月龄至1岁的婴儿,尤 以2~4月龄常见,其中90%死于 6月龄前,男性稍多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春、 秋末和冬初 人工喂养儿多于母乳喂养儿, 早产儿多于足月产儿,尤其出 生时体重在1900g以下者 病前多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 或轻度发育异常 在睡眠中突然死亡,有的病例 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缺氧 等
处置原则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如丧失知觉,促其苏醒 苏醒后酌情给予镇静剂 暗示治疗 物理治疗 尽可能在门诊治疗 发作频繁不合作者,请精神神经 科医生会诊处理
群发性癔症
临床特点 急性群体发病 暗示性强 发作短暂 反复发作 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不符, 无阳性体征 女性、年长儿童居多 同一区域,同一环境、同 一年龄组、同一精神刺激、 同一时间发作 预后良好 防治对策及措施 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排除干扰,疏散病人 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 疏导为主,暗示治疗 仔细观察,处理适度
浅析常见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

浅析常见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发布时间:2022-06-27T02:33:35.4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9期作者:宋开丽[导读] 目的:探讨常规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
方法:将100例疫苗接种儿童,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
宋开丽山东济南章丘文祖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205【摘要】目的:探讨常规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
方法:将100例疫苗接种儿童,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防性处理。
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儿童依从率、异常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儿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疫苗接种儿童实施预防性处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儿童的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减少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关键词】常规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预防接种是将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对机体进行接种,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在我国,对儿童开展计划免疫,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疫苗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1-2]。
根据临床资料,预防接种不仅能起到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目的,可能会因为在疫苗的原因、使用的原因、个体的原因等导致一些异常的反应的发生,从而影响到身体某些功能出现异常,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为了减少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疫苗接种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预防接种反应具有明显的作用,护理质量与接种的质量呈正相关。
本研究探析了常规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异常反应发生及处理的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100例疫苗接种儿童,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
每组例数50。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脊髓灰质 炎疫 苗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赵 亚
河 南 省 中 医 院 450002
【摘 要 】 目的 :探讨 分析脊 髓灰质 炎疫 苗的预 防接种异 常反 应发 生情况 以及 相应 的处理原 则。方 法:选择 我 院计免科 2012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期 间进行脊髓灰质 炎疫苗预 防接 种的 8O例 患者 ,总结分析发生异常反应的情况 ,并探讨处理原则。 结果 :所有 8O例 患者 中,服 用脊髓灰质 炎疫苗后 ,无任何反应 惠儿 70例 ,7例 出现轻度发 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 中 2 例伴轻度 腹泻 ,且 大便 色黄 ,持 续 2天后 均缓解 ,推 测可能与疫苗辅料 (奶油、奶粉 )相 关 ,另有 3例发 生异 常反应 ,包 括 1例过敏 性皮疹 、1例荨麻 疹和 1例过敏 性紫癜 。结论 :脊髓灰质 炎疫苗预 防接 种异 常反应较 少,但是仍 有 少量异 常反 应发 生,应及 时按 照处理原则给予及时处理 ,避免严重事件发 生。 【关键词 】脊髓灰 质炎疫苗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处理原 则
分布 于面 部和 躯干 ,伴 瘙痒 和轻 微灼 热 ,经抗过 敏 治疗 ,一天 后 儿童大量 口服 OPV糖 丸。
缓解 ,三 天后 症 状 消失 ;1例 患 儿 口服 后 发 生典 型荨 麻疹 症状 ,
表 现 为面 部、躯 干 和 四肢交 替顺 序性 出现 的浅 红色 、大 小不一 的 参考文 献
皮疹 ,呈 形态 各异 的风 团状 ,伴 剧烈 痛痒 感 ,以 口唇 、 眼睑部 位 【1】王 红增 ,张 朱佳 子 .20O7— 2O11年 北 京市 西城 区疫苗 相 关麻痹
料 (奶 油 、奶粉 )相关 ,另有 3例发 生异常 反应 (见表 1)。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优秀范文五篇)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
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一、接种禁忌症:1、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
3、凡发热、腹泻(1日大便超过4次)、急性传染病者忌服。
二、接种注意事项:1、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俗称糖丸)前后半小时内不要哺乳或喂食热食物。
2、糖丸疫苗要用冷开水送服,并应在现场由接种人员观察下服用。
3、如小孩吐出或部分吐出,需进行补服1粒。
4、接种后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观察孩子的反应情况,无异常后离开。
三、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1、仅少数人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皮疹等轻微反应。
2、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3、在极少数婴幼儿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有可能发生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即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发生率约1/300万-1/500万。
四、接种效果3次服苗后,保护率可达 90%以上。
血清中3型抗体阳性率可达 95%以上。
同时抗体可阻止野病毒在肠道生存。
第二篇:脊髓灰质炎疫苗操作规程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严格“一人一杯一勺”制度。
四、服苗方法:(一)用一次性小勺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范围参考目录及说明(2020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范围参考目录及说明(2020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2.07•【文号】国卫办疾控函〔2020〕979号•【施行日期】2020.12.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范围参考目录及说明(2020年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0〕9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在总结近年来我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政策和文献,我委组织制定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范围参考目录及说明(2020年版),现予印发,请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鉴定及后续补偿工作中参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年12月7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范围参考目录及说明(2020年版)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范围参考目录二、有关说明(一)目录使用说明。
本目录主要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鉴定和补偿提供一定的参考范围。
受种者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或鉴定过程中,除参考本目录外,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等相关资料,判定是否属于或者不能排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不应将是否在本目录范围内作为是否属于或不能排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直接判定依据。
实施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接种后出现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器官组织损伤等损害,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不能排除的,应当给予补偿。
实际工作中,如获取能够确定、支持或者排除疫苗与疾病因果关系,或接种疫苗至疾病发生的常见时间范围发生变化的有力证据时,应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鉴定及补偿等工作中参考使用。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判定原则说明。
病例调查诊断或鉴定工作应规范。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一、背景随着疫苗接种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接种异常反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接种异常反应,保护接种者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二、目标1. 提高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识和风险预警能力;2. 快速、准确判断接种异常反应情况;3. 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降低接种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
三、预防措施1. 在接种前,接种者和接种人员应充分了解疫苗的性质、接种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 接种前,接种者应告知接种人员有无过敏史或其他疾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和疫苗过敏史。
3. 接种现场应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和急救人员,确保应急响应的能力。
4. 接种人员应定期接受急救培训,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
四、异常反应判断与处理流程1. 判定异常反应类型:- 轻型异常反应:局部红肿、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 中度异常反应: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紫癜、呕吐等症状。
- 重型异常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休克、意识丧失等症状。
2. 处理流程:(1) 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保持冷静,停止接种。
(2) 对轻型异常反应,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鼓励接种者休息,缓解症状。
- 提供适当的液体和营养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如有需要,可使用退热药物缓解发热症状。
(3) 对中度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确定接种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如存在过敏反应,立即注射抗组胺药物。
- 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严重紧急症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 对重型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保持接种者呼吸道通畅,保证呼吸正常。
- 如出现休克,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按需进行其他救治措施。
- 紧急送往医院,寻求专业救治。
五、记录与报告1. 记录:在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应及时记录接种者的基本信息、接种时间、异常反应症状及处理措施。
2. 报告:在处理完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改进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及其处理ppt课件

与受种者及其家属的 沟通技巧和心理疏导
改进和优化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预防接种人员的培 训和管理
完善异常反应监测和报 告制度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水 平
加强公众宣传和健康教 育
06
总结与展望
对当前工作的总结回顾
工作成果
01
成功完成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为保障
公众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定义
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有 关的健康损害
分类
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 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反应
常见异常反应及表现
01
02
红、肿胀、 发热等
全身反应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 泻等
过敏反应
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 肿等
神经系统反应
社会参与
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将不断提高,积极参与预防接种工作,形 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持续学习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更好地开展预 防接种工作打下基础。
实践经验
积极参与实际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团队合作
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 群免受病原体的侵袭,降 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 意义。
预防接种的种类和程序
种类
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大类。国家免疫 规划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 质炎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则需要自费接种,如水痘疫苗 、流感疫苗等。
如何看待和处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或存在未发现 的基础疾病 ,接种疫苗后偶合 发病 , 或接种
不 良反 应 相 关知 识 。 本 刊 特 约请 资 深 卫 生 记 者 撰 文将 会 议 内 容介 绍 给 大 家 , 相 信 对 于我
们 农村 基 层 医 务 工 作 者 做 好 预 防接 种 工 作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指 导 意 义 。
计划 免疫针 对传 染病 下降 了 9 % 9
人 数 3亿 人 次 , 减 少 相 关 死 亡 4 0万 人 。 0
碍 , 主要 有 红肿 、 疼 痛 、 硬结 等 局 部症 状 ,或 发 热 、 倦怠 、
乏力等全 身症状 ;发生率相对较高 ,但病情较轻 ,恢复较
快 ( 在 1 多 ~2天 内 ) 一 般 不 需 要 临 床处 置 。 异 常 反 应 指 , 合 格 的疫 苗 在 实 施 规 范 接 种 过程 中或 接 种 后 造 成 受 种者 机 体 组 织 器 官 功 能损 伤 ;对 某 些 受 种 者 而 言 , 在 无 疫 苗 质 量 问题 和 接 种差 错 的情 况 下 , 异 常 反 应 仍有 可 能 发 生 , 但 发 生 率 极 低 , 病 情 相 对 较 重 , 多 需 要 临 床 处 置 。 不 同 疫 苗 的 异 常 反应 表 现差 异较 大 ,主 要有 无 菌性 脓肿 、 过敏 反 应 ( 如 过 敏 性 休 克 、 过 敏 性 皮 疹 、 过 敏 性 紫 癜 、 血 小 板 减 少性 紫 癜 、 血管性 水肿 ) 神经系 统反应 ( 热性惊厥 、癫 痫 、 、 如 多 发性 神 经 炎 、 脑 病 、 脑 炎 和 脑 膜 炎 ) 卡 介 苗 引起 的 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目的:探讨分析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原则。
方法:选择我院计免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的80例患者,总结分析发生异常反应的情况,并探讨处理原则。
结果:所有80例患者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无任何反应患儿70例,7例出现轻度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2例伴轻度腹泻,且大便色黄,持续2天后均缓解,推测可能与疫苗辅料(奶油、奶粉)相关,另有3例发生异常反应,包括1例过敏性皮疹、1例荨麻疹和1例过敏性紫癜。
结论: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较少,但是仍有少量异常反应发生,应及时按照处理原则给予及时处理,避免严重事件发生。
标签: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
脊髓灰质炎疫苗(Poliovaccines,OPV)又称小儿麻痹疫苗,为减毒灭活疫苗,专门用于对抗脊髓灰质炎,常见的四种剂型包括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我国最主要通用类型为糖丸类[1]。
由于本疫苗为口服疫苗,与注射类疫苗相比,副作用较低,避免了注射发生的局部皮疹、红肿等现象[2]。
然而,仍会出现部分副反应,临床经验显示,服用后极少数患者可导致腹痛、呕吐、皮肤水包甚至是紫癜等严重副反应发生,因此在接种时应特别引起注意[3]。
本文通过分析本院计免科近三年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旨在探讨处理原则,从而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计免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6个月~3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所有患者注射疫苗后反应进行分析,对异常反应的状况进行描述性总结和统计。
2 结果
所有80例患者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无任何反应患儿70例,7例出现轻度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2例伴轻度腹泻,且大便色黄,持续2天后,均缓解,推测可能与疫苗辅料(奶油、奶粉)相关,另有3例发生异常反应(见表1)。
异常反应表现分别如下:1例发生全身性过敏性皮疹,主要分布于面部和躯干,伴瘙痒和轻微灼热,经抗过敏治疗,一天后缓解,三天后症状消失;1例患儿口服后发生典型荨麻疹症状,表现为面部、躯干和四肢交替顺序性出现的浅红色、大小不一的皮疹,呈形态各异的风团状,伴剧烈痛痒感,以口唇、眼睑部位最为明显,经抗过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数日后痊愈,无后遗症或疤痕;口服后发生过敏性紫癜1例,首先表现为全身皮疹,散在分布,并逐渐在臀部出现紫斑,背部也陆续出现紫斑,经抗过敏治疗,紫斑逐渐消失,症状恢复,无复发。
3 讨论
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为口服疫苗,一般情况下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偶尔会出现轻度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较少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80例患者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无任何反应患儿70例,7例出现轻度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2例伴轻度腹泻,且大便色黄,持续2天后,均缓解,推测可能与疫苗辅料(奶油、奶粉)相关,另有3例发生异常反应,包括1例过敏性皮疹、1例荨麻疹和1例过敏性紫癜。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后还可能出现的其他的异常反应,如许建雄[4]等人报道了一例脊髓灰质炎减毒灭活疫苗口服后导致的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首次口服OPV后,第21天开始出现了发热、肢体乏力的症状,经院内体查结果显示,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此外伴有颈部以下皮肤痛觉缺失症状,另外经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延髓颈段下胸段脊髓多发病变,并且在胸11椎体水平以下出现了脊神经前根显著的强化表现。
并在随后吴开华[5]等人报道了同样情况,但是经过后期核实,推测不属于口服OPV疫苗后异常反应。
此外还报道过的异常反应包括1例严重呕吐,1例惊厥,6例发生严重腹泻,便稀水样草绿色便,且伴少量粘液,经治疗后五天痊愈。
处理原则为,对于一般的症状,大多不需要特殊处理,均可自行恢复。
如果腹泻加重,应口服多酶片、止泻药物等治疗。
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应给予对症治疗,过敏性皮疹、紫癜等,应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出现腹泻、呕吐等,应给予抗过敏同时,止泻止吐,并适当补充电解质等。
惊厥患者应给与镇静药物。
对于发生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后异常反应的患儿,多与患儿体质等原因相关,并难以预估,因此发生异常反应后,应立即给予补液、补充维生素等对症治疗,并由相关部门给予严格诊断,避免医患纠纷。
此外,对于有癫痫病家族史儿童,慎重接种,并尽量避免儿童大量口服OPV糖丸。
参考文献
[1] 王红增,张朱佳子.2007—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2013,10(10):
818-822.
[2] 胡丽楠,余文周,罗会明.脊髓灰质炎疫苗应用现状及免疫策略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20(1):73-78.
[3] 马敬仓,杨传欣.提前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1例报道[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4):125-127.
[4] 许建雄,梁建华,王小溪,等.一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相关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例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5,
43(4):48-51.
[5] 吴开华,马敬仓.1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的调查及对其上访处置的思考[J].医学动物防制,2015,31(6):69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