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畜环境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三版教学设计I. 引言家畜环境卫生学是指对于家畜饲养场、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环境卫生的研究和管理。

环境卫生的不良状况会影响到家畜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甚至会给人类带来健康危害。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加强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学习,不断完善管理规定,保证家畜的生产和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今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帮助教学者自上而下地掌握有关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知识和基础。

II. 教学大纲1.家畜环境卫生学概论–家畜对环境要求的理解和认知–家畜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家畜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家畜饲养场的设施和管理要求–家畜饮水、进食环境的管理–家畜粪便清理和处理要求3.家畜生产环境卫生管理–家畜疾病预防与消除–家畜养殖环境卫生及病原体控制–健康家畜运输和屠宰环境的管理本教学设计所用的教材主要是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三版,该教材针对不同类型的家畜,探讨了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

教材特点是简单易懂、通俗易懂,符合教学设计中“简单易懂、通俗易懂”的理念。

IV.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和实验两种。

具体安排如下:1. 讲授结合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对有关知识进行讲解。

教师要注意掌握节奏,避免内容过于棘手和枯燥,使学生易于接受。

讲授过程中,可以运用讲解图、图表、案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2. 实验通过实验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内容。

具体实验项目如下:•家畜饲养场的环境检测和评估•家畜饮水处理技术和实用方法•家畜粪便处理及其应用•家畜养殖厂的环境病原体检测和治理•健康家畜的运输、屠宰与检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和培训,确保实验安全,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为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开展教学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考试、论文、实践等途径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以及教学效果的改进。

家畜环境卫生复习资料

家畜环境卫生复习资料

思考题【名词解释】【温热环境】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综合。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小气候】指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产热调节】指在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

【散热调节】指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

【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之差。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过高温度】指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过高温度。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时的温度范围。

【露点】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水汽析出形成露水,此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饱和差】指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差。

【风向玫瑰图】是依据某地区一定时间内风向变化的情况绘制成的可以表明一个地方一定时间内的主风向的图。

【有效温度】指能较有效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对畜体热调节产生相同影响的空气温度。

【温湿指数】指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风冷指数】是指由气温与风速相结合评价寒冷程度的指数。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

家畜养殖基础知识与技巧

家畜养殖基础知识与技巧

家畜养殖基础知识与技巧家畜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关系到人类的食品供给和经济发展。

对于想要从事家畜养殖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家畜养殖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基础知识1. 畜牧品种:家畜养殖主要包括牛、羊、猪、鸡等多种品种。

不同品种的畜禽有着不同的特性,了解它们的品种特点和生长习性非常重要。

2. 饲养环境:家畜需要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来保证它们的健康生长。

无论是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还是通风等条件都直接影响着家畜的生长和繁殖。

3. 饲料和饮水:家畜养殖的成功与否与饲料的质量和饲养水源的可靠性有很大关系。

了解不同家畜的饲料需求和饲养水源的处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4. 疾病防控:畜牧业常常面临疾病的威胁,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疾病防控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家畜疾病有瘟病、腹泻等,了解疾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可以帮助畜牧户及时应对。

5. 繁殖管理:家畜的繁殖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不同家畜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繁殖效率和出栏率。

二、实用技巧1. 饲养场设计:饲养场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养殖效果。

饲养场需要有合适的栏舍和饲料存储设施,同时要保证通风良好和清洁卫生。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家畜的产能和健康状况。

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饲料的供应量和质量,作息规律的管理,定时的体检和疫苗注射等。

3. 科学饲养:家畜的饲养需要科学合理的饲养模式。

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适量的补充营养物质以及合理的喂养方法等,都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4. 疾病诊断和治疗:当家畜出现疾病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应遵循兽药使用的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

5. 畜产品处理和销售:养殖过程中,及时处理和销售畜产品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了解畜产品的加工方法和市场销售渠道可以帮助畜牧户更好的销售产品。

总结:家畜养殖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非常繁多。

家畜环境卫生学名词

家畜环境卫生学名词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家畜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利用、保护、改善和控制畜牧场及畜舍的措施的学科,是环境卫生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在畜禽养殖领域的应用。

生物稳衡性:外界环境变化时,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及生命活动相对稳定。

生物节律: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动物行为、生理机能以及数量、分布和生活方式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学周期,也称为生物节律。

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应激原:把凡能引起刺激反应的刺激因素(如刺激物的性质是机械的、物理的等等)称作应激原。

基因铭记:铭记是母畜在孵化和胎儿期刺激学习的结果,而基因铭记则指遗传的转录调节。

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在应激条件下合成上升的具有保护细胞功能的蛋白质家族,被称为分子伴侣。

热增耗: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被称为体增热也称为热增耗。

显热散热: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三种又可称为可感散热或显热散热。

潜热散热:动物体表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动物体热量的过程称为蒸发散热或潜热散热。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舒适区:舒适区是指动物代谢产热刚好等于散热,不需要物理调节而能维持体温恒定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指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动物通过物理调节仍不能维持体温恒定而开始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的环境温度。

也称下限临界温度。

饱和差:饱和差是指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越大,表示空气越干燥,否则反之。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中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简称露点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单位为g/m3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温湿指数(THI):是用气温和气湿相结合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风向玫瑰图:将诸风向的频率按比例绘在8或16个方位上,表示风向分配情况的特殊图示。

家畜环境复习重点

家畜环境复习重点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畜禽的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以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2.牧场设计学:研究畜禽的生活环境与其生长发育,生产力提高的关系,并给以创造出有利于这些生理活动的生活环境的科学3.环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即与家畜生活和生产有关的一切外界条件,或对家畜生存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4.应激:动物处在有害情况下,能产生保护性反应或适应以消除或防御之,假如那种有害因素超过动物机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则家畜生理机能失调,轻则影响健康和生产力,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这种干扰和妨碍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程称之为“应激”5.应激源:凡能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6.温热环境:是指炎热、寒冷或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7.小气候:是指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例如:农田、牧场、温室、住房、畜舍的小气候8.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递、放射携带能量,这种传递、放射并携带能量的方式9.长日照动物:马驴等在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长10.短日照动物:山羊、绵羊等在秋季日照逐渐缩短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短日照动物”11.基础代谢产热:常称“饥饿产热”,指饥饿休息,温度适宜和消化道没有养份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也是动物最低产热量12.消耗饲料产热:是指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13.对流散热:是指受热物质本身的实际运动,将热由一处移至另一处称对流散热。

14.蒸发散热:热量通过皮肤,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而散失,称蒸发散热。

(每克水蒸发能吸收2.43KJ的汽化热)15.辐射、传导和对流合称为“非蒸发散热”,可引起环境温度的升高,也称为“显热发散”或“可感散热”。

16.潜在发散:蒸发散热只能使环境湿度升高,称为“潜在发散”17.物理调节(散热调节):指炎热或寒冷的环境中,家畜首先借助于皮肤血管的舒缩,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其次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舒适的小气候和改变自身姿势来增加或减少热量的放散来维持正常的体温,这种调节叫物理调节。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了解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措施,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家畜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掌握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

3. 学习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措施。

4. 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高家畜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家畜环境卫生概述1.1 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1.2 家畜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1.3 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2.1 空气环境的要求2.2 水质的要求2.3 土壤环境的要求2.4 噪声和辐射的要求第三章: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3.1 环境卫生质量评价方法3.2 环境卫生监测方法3.3 环境卫生风险评估方法第四章: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措施4.1 环境卫生管理组织4.2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4.3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第五章:家畜环境卫生问题及对策5.1 常见家畜环境卫生问题5.2 家畜环境卫生问题的原因5.3 家畜环境卫生问题的对策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六、第六章:家畜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1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6.2 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6.3 粪便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七、第七章:家畜养殖废水处理与利用7.1 废水性质及污染指标7.2 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7.3 废水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八、第八章:家畜养殖废气处理8.1 废气成分及污染指标8.2 废气处理技术及工艺8.3 废气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九、第九章:家畜养殖环境设计与改善9.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9.2 养殖舍设计要求9.3 养殖环境改善技术十、第十章:家畜环境卫生法规与标准10.1 相关法律法规概述10.2 环境卫生标准与规范10.3 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六、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及开设依据(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开设依据本课程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卫生标准、卫生要求,提出利用,保护和改造外界环境的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畜牧业发展,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畜产品的目的。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维护家畜的健康,提高生产力。

制订各种家畜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利用措施,兴建畜牧场和设计不同类型畜舍。

以家畜群体为对象,着重于改善和利用外界环境条件,以预防疾病,增进家畜健康。

二、课程目标(一)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①掌握各种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利用所学知识,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维护家畜的健康,提高生产力;②能根据不同饲养目的大体设计相应畜舍;③掌握畜牧生产种污染物的控制及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④掌握畜牧场及畜舍环境监测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测定方法,畜舍通风量计算,畜舍采光系数的测定,畜牧场内的微生物和常见的有害气体测定。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三、课程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支撑(一)理论教学安排(二)课内实践教学安排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

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

3、8学时以上(不含8学时)实践环节需单独设置大纲。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平时考核方式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内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的完成度、阶段性测验等。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1.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2.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100%)=出勤率(10%)+课堂表现(20%)+阶段性测验(50%)+课内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20%)3.期末成绩评定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家畜环境: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

环境应激: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

温热环境: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中的温度、湿度、气流和太阳热辐射等温热环境因素综合而成,是影响家畜健康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标准代谢: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和消化道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量。

热增耗: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代谢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以热的形式散失。

生产产热:家畜的生殖、生长、产乳、产毛、产蛋,都在维持产热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产热量,这主要是营养成分转化为上述畜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实际是由下限临界温度和过高临界温度构成的一个温度区舒适区:在等热区的下半部偏上,尚有一区域,在此区域内产热和散热正好达到平衡,不需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家畜最舒适,这一区域称为舒热区(舒适区)。

如环温高于舒适区,便开始遭受热应激,如低则遭受冷应激。

热平衡破坏:在家畜的热冷调节仍不能维持产、散热平衡时、必然引起动物提问的升高或者下降,叫做动物的热平衡的破坏。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g/cm 3.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率。

饱和差;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愈大,表示空气愈干燥。

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为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这是的温度为露点。

空气湿度: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物理量叫做,简称气湿。

温湿指数:气温和气湿两者结合来评价炎热程度一个指标。

等温指数:用气温、气湿、风速相结合来评定不同状态奶牛热应激程度的一个指标。

有效温度:亦称作“实感温度”是在人类卫生学中根据气温、气湿、气流三个主要温热因素对人综合作用时,人的主观感觉制定出的一个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