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说课稿范文
“变废为宝”(说课稿)小学生环境保护主题教育班会

变废为宝 - 小学生环境保护主题教育班会一、前言为了探索环保教育的新途径,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本班会围绕“变废为宝”开展主题班会,旨在教育引导学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深入挖掘各种废弃物的再利用方式,激发学生环保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做出积极的环保行动。
二、引导学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的产生不光会有害环境,还浪费可再生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减少物品包装现在的物品基本上都有包装,这些包装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当我们购物时,学生可以选择不要购买过度包装的物品,选择低包装、低碳、低浪费、低排放的物品。
2. 节约用水节约用水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也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同时还可以减少水污染。
在生活中,学生可以调整好用水的时间和使用方式,不要浪费水资源。
3. 环保餐桌现在的粮食产量很高,但却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把环保餐桌放在平时的生活中,尽可能减少浪费。
学生可以在餐后把剩菜剩饭打包,交给学校的环保厨房再利用。
同时还可以在吃饭时尽量不浪费食物,根据自己的饭量进行合理搭配。
三、废品再利用废弃物的再利用可以减少浪费,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
1. 纸袋在班会上,我们可以将废旧的报纸、文具盒变废为宝,演示如何自制纸袋。
学生可以在家里用废旧的报纸、杂志等材料,制作出漂亮的纸袋。
将纸袋放在家里,可以装些自己的物品,也可以用来送礼物给别人。
2. 饮料瓶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制作小花瓶、花盆等小物件。
学生可以在家里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出有用的土壤营养液瓶。
将土壤营养液注入瓶中,然后在瓶口处种上绿色的植物,不但美观而且环保。
3. 旧书利用废旧的书本,制作手工艺品,如折纸、剪纸等。
学生可以花费一些时间,利用废旧的书本制作出来自己的小手工艺品。
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在班会上,我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互动游戏、小实验、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对“变废为宝”这一话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优秀7篇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变废为宝》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幼儿园变废为宝教案说课稿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好处,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2.能用多种材料的废旧物制作各种物体,感受废旧物品组合创新的乐趣。
3、发展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故事挂图、废旧物品若干、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若干、课件、制作玩具的废旧物品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1、实物导入:教师出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个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还能做什么?2、废旧物品用途多。
(1)师:小朋友你们还见过哪些用废旧物品制作的东西?小结: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这些废旧材料可以做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等玩具。
(2)观看ppt:废旧物品小制作。
(3)教师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说出幼儿园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有哪些。
小结: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还能废物利用。
3、组合创新和分组操作:(1)师:小朋友,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然后和他一起动动小手选择不同的废旧材料,设计有趣的作品,比比谁设计的作品新颖独特。
(2)幼儿操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通过画、剪、粘贴、包装等组合制作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
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4、观赏、评价。
活动延伸班级举办变废为宝作品展。
《变废为宝》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引导孩子利用生活中的废物制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变废为宝教案(最新8篇)

变废为宝教案(最新8篇)《变废为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制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有一定的手工制作技能物质准备:纸盘、纸杯、纸卷芯、香皂包装纸盒、果冻盒、饮料瓶盖、光碟、一次性筷子、酸奶纸盒、烟盒、吸管、手工纸、卡纸、工字钉、双面胶等活动过程:一、《手影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创造力,愿意动手制作。
手影儿歌:两把大剪刀,八把小尖刀,背个大书包,总爱横着跑。
(两只手指分开,手心面向自己,两只手心重叠交错,大拇指朝上,大拇指为钳子,手心为壳,其余手指为腿)二、1、教师逐个出示自制成品,幼儿欣赏并观察。
(如:纸杯做的“卷发娃娃”,香皂纸盒、工字钉、饮料瓶盖做的照相机,饮料瓶盖和卡纸做的“蛇”、果冻盒和卡纸做的青蛙,烟盒和吸管做的机器人等,一次性筷子和卡纸做的蜻蜓,酸奶盒和气球、吸管做的吹气鱼等等)2、教师通过介绍部分作品,引导幼儿讨论制作的材料并提问幼儿。
3、教师讲述特殊材料用法及注意事项。
a.双面胶的使用:先将一面粘在材料上,再将另一面扒开粘合b.工字钉的使用:抓住“帽子”一头以防扎住手c.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甚至可以将成品拆开研究制作方法d.培养幼儿常规意识有始有终,将物品归放整齐4、分组投放材料,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完成,鼓励幼儿做出与老师不同的作品。
三、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并评价,教师点评幼儿新颖有创造力的作品并推广。
活动反思:本次美术教学活动比较成功,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是我的感悟:一、优点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
幼儿园《变废为宝》教学说课稿教案范文分享:启迪幼儿的环保意识

【导言】:《变废为宝》教学说课稿是一份涵盖了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培养其绿色生态观的教案范文。
在我们学校开展的环保教育中,这份教案范文被广泛流传,成为了许多幼教老师们进行教学的指南。
我深深地认为,环保意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必备的社会责任,更是对于我们小小幼儿园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和社会的自我教育和提升。
【一、目的设计】:本教学说课稿的目的是:1.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态观;2.通过互动游戏、管理艺术等多种教育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环保知识、行为和习惯;3.涉及幼儿园各学科,实现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说课稿的内容是:一、导入环境:1.在教室中张贴有关环保的小型海报栏,小海报可以是一幅图画,也可以是一幅图片,目的是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2.通过教具、模拟场景、小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情景模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进而唤起他们对环境、物品的认识和感受,即:用有趣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涉及感性认识。
二、环保游戏:1.学习环保知识的同时,开展一系列以游戏为基础的环境保护活动,如:绿化植树,节约用水,拒食“剩饭剩菜”,垃圾分类。
在小组比赛、集体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中,提高幼儿的后勤支撑,促进环境的维护和理解,使孩子们成为环保宣传的主动实践者。
涉及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三、身教环保:1.幼儿期的孩子们模仿能力强,父母、老师、学长学姐等形象化地体现了幼儿近距离的核心关系。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教师们需要给幼儿“身教”,即:通过对教师自身的行为和言语的严格要求,教导幼儿拒绝浪费、节约环保的时间、精力和实际行动。
涉及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四、环保参观:1.将环保参观纳入日常活动,搭建起多种多样的情境。
如图书馆、公园、植物旅行等,通过环保参观来学习有关环境、生态等知识,培养对环境依赖性、关注自然环境和珍惜自然的态度。
涉及感性认识和物质认知。
三年级下册班会说课稿-““变废为宝”主题班会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班会说课稿-“变废为宝”主题班会全国通用背景介绍“变废为宝”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环保行动,它提倡将废物转化为有用的物品或资源,以减少浪费和污染。
学生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公,教育他们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班会,我们希望将“变废为宝”理念传递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环保意识。
目标要求•让学生了解“变废为宝”的概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从身边小事入手,为环保出一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创造废物物品的兴趣。
班会流程环节一:主持人开场白主持人向学生简单介绍班会主题,并触发学生对“变废为宝”这一环保主题的认识和思考。
环节二:PPT介绍“变废为宝”介绍PPT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变废为宝”的概念、意义和方法,并希望能引发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和思考。
环节三:环保常识小测试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环保知识,让学生通过小测试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强学生对环保常识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四:带废物创意制作通过带废物创意制作,让学生在环保意识中针对手边的事物,进行创意设计与构思,把废物物品变成有用的物品。
环节五:学生作品展示及点评在展示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同学,以激发其做出更好作品的热情和动力。
同时,邀请同学互相点评,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制作技能,提高环保意识。
环节六:总结发言主持人引导学生对本次班会进行思考总结,提出班级环保建设的目标和措施,以实现班级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亮点带废物创意制作环节是本次班会的一个亮点,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变废为宝”的理念下,学会将废物转化为实用的物品。
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程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及环保意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收获感受经过本次班会,学生们对环保意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实现环保尽心了实际操作,得到了较大的收获。
通过带废物创意制作环节,学生们不仅仅学到了有用的知识,还收获了快乐和成就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环保中来。
《变废为宝》说课稿

《变废为宝》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变废为宝》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变废为宝》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中的第四课。
是造型表现型课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室装饰越来越关注,装饰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得名,利用其来装饰居室是首选。
本课所学的装饰画是利用身边废旧材料来制作的,既能做到物以致用,又达到美观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根据废旧材料,巧妙运用材料的美感施展学生的创作技能,为美化你的居室环境做贡献,这一课题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也为学习第三单元(设计·应用)生活中丢弃材料做工艺品设下了伏笔。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人的认识规律,本着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思想品德。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特点带来的装饰美感。
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的影响。
能力目标:结合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的创作,掌握拼贴装饰画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废旧材料的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本课主要通过认识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感受独特材料带来的装饰美感,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表现技法,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利用收集到的废旧材料进行装饰画创作,掌握装饰画的表现技法。
装饰画以其自由生动、不受时空限制的构图;化繁杂为条理、化立体为平面的造型和强调主观情感表现的色彩,吸引着广大的人们,而初二的学生对装饰画接触不多,想要把其特点表现出来是很困难的,因此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体现材料的肌理特点和色彩特点。
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应课前准备教具及交待学生课前自带材料。
四>本课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变废为宝》说课稿5篇范文

《变废为宝》说课稿5篇范文第一篇:《变废为宝》说课稿《变废为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变废为宝》。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这节课。
一、课题的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选题必须以学生为本,联系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社会性、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主题,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发挥潜能的机会。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增加环保意识,设计了本次活动。
通过本次《变废为宝》活动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进行废物利用,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力。
二、活动目标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以及初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环境的现状,获得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以及对文化的认识和经验。
(二)、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将其加工成工艺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认真做事、勇于创新的态度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评价和鉴赏能力。
三、活动准备(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品、教师作品。
(二)、学生准备:1、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工具。
2、分成六组。
四、活动过程(一)、了解我们的环境(4分钟)1、图片资料2、文字资料目前,我国的668座城市中,2/3已经被垃圾包围。
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我国现有的垃圾处理场数量和规模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我国历年堆放未及时处理的垃圾已经占用了大量的农田,而且还在逐年递增。
垃圾已经成为城市“肿瘤”。
通过了解环境现状,增强学生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
(二)、精品欣赏(6分钟)1、变废为宝的故事犹太人斯塔克把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大堆废料加工成小自由女神像,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金,使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未来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12课《变废为宝》说课稿

未来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12课《变废为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是未来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12课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废物的再利用和环保意识的思考。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环保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废物的再利用和创新意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提高环保意识,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废物利用的意义,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将废物变废为宝,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培养环保意识,养成节约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废物利用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将废物变废为宝。
2.难点:学生如何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废物利用的价值,并将创新思维付诸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教学法。
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废物的再利用和环保意识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废物利用的意义和环保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废物变废为宝,并汇报讨论成果。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废物利用的实践操作,将讨论的成果付诸实践。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废物利用的机会,并将创新思维付诸实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废物利用、环保意识、创新思维三个部分。
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废为宝》说课稿范文
《变废为宝》说课稿范文
1、设计意图: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思想。
利用一次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
最近,我们班搞的主题是海底世界,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结合本班的主题活动,我特设计本活动。
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欣赏废旧物变宝创造出来的美后,自己动手利用平常经常丢弃的废旧物也来创造一种美,从中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我认为,选择这一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因此,此活动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
2、尝试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海底世界,体验创造的乐趣。
3、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海底世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
活动的难点是:如何有效地合适地选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美丽的海底世界。
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
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动之中。
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收集制作玩具的废旧材料,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有关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海洋的水生动物有一定的经验。
3、空间准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展示台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教师以参观者的身份引导孩子,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启发提问法、直观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启发提问法:本次活动最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引起幼儿的思考,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让他们在老师的提问帮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观法:本次活动的开头,老师就采取了这个方法,让幼儿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初步感受艺术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废旧物的创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合作,并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动的结尾部分,我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让小朋友学会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废旧物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创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废旧物变宝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在创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进行创作。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作。
通过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为了让幼儿对废旧物有更深的印象,
我们就采用了直接参与创作的过程,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废旧物变宝的创作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合作创做,交流分享。
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选材→分工合作→动手制作→交流分享→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2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欣赏由废旧物制作的作品,引起幼儿制作的向往和兴趣。
(二)自由选材,合作创作(3分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并和同伴一起商讨如何创作美丽的作品。
然后共同制作。
(三)动手制作作品(20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开始制作作品,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以及合作者。
我始终以参观者的身份,利用提问引导、启发幼儿更好地创造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钟)
在最后幼儿作品的展示中,我让每组派一位小朋友上来交流自己小组利用什么来制作作品。
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欣赏、相互交流,提高了他们对废旧物变成宝的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乐趣。
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废旧物他们会持着如何利用的想法,环保的意识也增加了。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自己动手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来制作其他的物品。
让家长帮忙收集各种废旧物。
1、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提高同伴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协商能力。
并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尝试运用废旧物品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让他们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3、学会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并学习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4、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并初步具有环保意识。
【《变废为宝》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