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与文化作文--作文
山水人文看华夏高中作文

山水人文看华夏高中作文第一篇:《江南水乡美景》江南水乡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
我曾有幸游览过苏州、杭州等地,深深地被那里独特的山水人文所吸引。
在苏州的古城区,我漫步在狭窄而曲折的街道上,感受到了浓郁的江南氛围。
沿着运河,青石板路两旁是古老的民居和精致的园林。
这些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古典美和匠心独具的设计令人称赞不已。
而背负着岁月沉淀的石桥,静静地躺在河面上,仿佛主动接纳着万千游客的脚步。
另一处众所周知的美景是杭州的西湖。
湖面碧波荡漾,犹如一面镜子,倒映着周围的群山和古建筑。
湖边的步行道依山而建,行至其上,畅享湖光山色,仿佛置身仙境。
湖心岛上的宝石山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往往有游客登上山顶,一览西湖的壮丽景色。
在这些山水之间,我还见证了华夏高中的学生们,身穿汉服,手持扇子,在古老建筑和自然景观中合影留念。
他们以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捕捉着湖山之间的美好瞬间。
这一幕幕如同一幅幅山水画卷,展示着华夏高中学子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自豪。
江南水乡的山水人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华夏高中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美丽的土地。
第二篇:《华夏高中的庙宇之美》华夏高中有许多庙宇,每一座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我有幸参观过其中一座古老而庄严的庙宇,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人文魅力。
这座庙宇周围峰峦叠嶂,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门前矗立着一座巍峨的牌坊,上面刻有金光闪闪的字迹。
进入庙宇之中,我仿佛进入了一个与尘世不同的世界。
庙宇内神像雕刻精美,神态庄严,并四周被点燃的蜡烛所照亮,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
众多的信徒在神像前虔诚地跪拜,祈求神灵的保佑。
他们的虔诚和神秘的仪式让我感到一股肃穆和敬畏。
除了神像和信徒,庙宇内还有一座古老的藏经阁。
阁内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经书和古籍,它们保存着丰富的智慧和知识。
我悄悄地翻阅着其中的几本,虽然看不懂其中的文字,但仍能感受到它们的厚重和深远的意义。
在这座庙宇中,我感受到了华夏高中学生们对于宗教文化的关注和尊重。
以中国的山水文化的感悟为题作文

以中国的山水文化的感悟为题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以中国的山水文化的感悟为题作文】你们知道中国有很多名胜古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吗?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山水风景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非常优秀的山水文化传统。
山水画就是一种体现中国山水文化的绘画形式。
山水画里常常画一些山、水、树木、岩石等自然景观。
画家们通过淡雅的笔墨,描绘出那种宁静、空灵的意境,让人看后心旷神怡。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著名的黄山旅游。
黄山的松树奇特,有的长在峭壁上;有的缠绕在巨石四周,形态万千,很像一些栩栩如生的野兽。
山上云海起伏,宛如仙境一般,美不胜收!我看到黄山的景色,就想起了很多幅名家所画的山水画里面的景象,体会到了中国山水画中那种空灵飘渺、气韵生动的意境。
此外,中国山水诗词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山水的热爱。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吟咏过美丽的山川大河,抒发了他们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比如苏东坡写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道出了他放浪形骸、爱慕自然的思想情怀。
读着诗词,仿佛就置身于那山明水秀的美好景象之中。
不仅古人如此,就连现代一些知名作家,在描写山水风光时也有很多精彩的作品。
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眼前风景如有佳人笑开红唇"描绘了西湖美景;徐志摩先生的"把柄与伞挂在彩虹上"则将山水景色渲染得诗意盎然。
中国的山水文化源远流长,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不仅包括山水画作和诗词曲赋,还有园林建筑、岩石印章等。
不管是北方的敦煌石窟,还是南方的苏州园林,无不凝聚着中国人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
游览这些胜地,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先们对山川大地的由衷热爱。
山水不仅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也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在今天这个拥挤、嘈杂的城市中,偶尔登高远眺,或漫步在溪河旁,心中就会升起一股宁静、淡泊之感。
文人与山水的作文

文人与山水的作文文人与山水的作文1读古人珠玉般的文字,心中顿扫阴云,眼界随即开朗。
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文人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先秦诸子,汉赋名家,唐诗巨匠,宋词群星,明清圣贤,哪一位不在山水之中得到熏陶。
泰山的雄壮,华山的奇险,峨眉的俊秀,青城的清幽,无不让人感受到造化之神奇。
黄河的雄浑,长江的磅礴,漓江的秀美,湘江的神韵,无不为人带来独特的内心感受。
古今文人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大量有关山水的隽永的文字,读之令人齿颊生香,令人心旌摇荡,令人回肠荡气,令人神思飞扬。
文人在感受山水的神韵中,也领悟到了文学创作的真谛。
“文似看山不喜平”,山势平坦则无情趣,山因缺少起伏变化,让人一览无余,那登山的乐趣也就随之消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
文章也如此,要有曲折,要有波澜,该露则露,该藏则藏,不可一马平川。
山道弯弯,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只有如此才可领略山水的万千变化,才能感受山水的雄奇娇媚。
文章要有悬念,要有含蓄,不可平铺直叙,不可直白而无遮掩,只有如此我们才可领略到文章的深沉气度,才能感受到文章的精妙神韵。
山水之情趣,不只在山水,更在于人。
胸中有丘壑,心中存河伯,方可与山水进行心灵的对话。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心中无情,山只是山,水只是水;心中有情,则山水之中自会有我,我中自会有山水。
正是因为心中有千种风情,所以李白才会有“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痴恋,陶渊明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杜甫才会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哀痛,李商隐才会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山水的俊朗灵秀并非人人都可享受得了的,它只有在拥有一双慧眼的观赏者面前才揭开那层面纱,露出自己诱人的肌肤,敞开自己纯洁的心灵。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如果我们看不到石中之玉水中之珠,我们也就无法欣赏到山的光辉水的妩媚。
练就一双慧眼,需要多读书,以知识开启心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前人的作品中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洗去心灵的尘垢,随古人一起去跋山涉水,一起去畅游世界,一起去品尝人生的苦乐,一起去体验历史的风云。
中国的山水文化中的山文化作文

Mountain Culture in Chinese Landscape Culture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山水文化。
其中,山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
China, this ancient land, has nurtured a rich and diverse landscape culture. Among them, mountain culture, with its unique cha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ountains are not only the masterpiece of nature, but also the symbol of the spiritu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他们或登山望远,抒发胸中的豪情壮志;或隐居山林,寻找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山常常被赋予了高洁、坚韧、深远的意象。
诸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凌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都是山文化在文学中的体现。
Mountains have always been a frequent guest in the works of scholars and poet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y either climb mountains to gaze into the distance, expressing their ambitious aspirations; or retire to the mountains, seeking tranquility and comfort for their souls.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mountains are often endowed with the imagery of nobility, perseverance, and profundity. Expressions such as "climbing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o survey the vast landscape" and "leisurely picking chrysanthemums under the eastern fence, casually glimpsing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 manifestations of mountain culture in literature.从地理角度看,中国的山脉众多,形态各异。
山水与文化作文

山水与文化作文【篇一:山水与文人】山水是大自然的画, 挂在那里, 一挂就是几千年;画前的文人是历史的笔, 望着画, 望着望着就把自己溶进了画中……有的山雄伟, 拔地而起, 高耸入云。
远远望去, 山腰间云雾环绕;站在山脚, 极力仰视山顶, 望到云层遮住视线。
有的水激荡, 或渲泄成瀑布或奔涌成河。
瀑布一落千丈, 粉碎石块撞到悬崖底, 溅起万千水花;江河浩浩万里, 奔腾不息, 汇入汪洋。
有的文人向往这些山水的豪迈大气, 他们为山水称颂, 于是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 有杜甫“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情怀……他们融入山水, 于是有李白有“写万里黄河”的胸怀, 有“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感叹……有的山青翠连绵。
汲天地之灵气, 吸日月之精华, 养万物之天年, 一座又一座接连起伏, 构成锦绣山川。
有的水明净秀美。
从地下浸出, 流动着甘甜, 汇成小溪, 在山间嬉戏;流入湖泊, 静静地倒映周围美景。
有的文人喜爱这样的山水。
青山绿水显得那样和谐迷人。
于是有陶渊明“见南山”的悠然, 有王维“鸟鸣涧”的幽静……他们痴迷于这样的山水, 于是有白居易吟唱:“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荫里白沙堤”, 有朱熹喜悦的探求和发现:“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是骨架, 水是血肉, 山水相互融合展现出人间美景;山水养育了文人, 文人滋润了山水。
哪里有山水, 哪里就有文人的向往;哪里有文人, 哪里就有山水画。
山水依旧挂着, 画前站着文人……【篇二:秋日乡山】家乡的山虽说是太行山的余脉, 可是早已没有了那山高林密、峰回路转的磅礴气势, 因此, 每次放假回家, 父母让我去地里看看庄稼, 散散心, 我总是一副老大不愿的样子。
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特别早, 中秋还没到, 母亲的电话却一个接一个地催我回家收秋。
谁知, 就在我回家的第二天早上, 父亲就意外地从打工地回来了。
玉米还有些生, 当务之急自然是收枣儿了。
山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文

山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文《守护那片山水》
哎呀呀,咱今天来说说这山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就说上次我和朋友们去爬一座小山吧。
那山其实也不算多高多雄伟,但就是有一种特别的韵味。
我们沿着山路往上走,一路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那树叶绿得呀,感觉能滴出水来。
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路边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一些字,好像是以前的人留下的什么诗句。
我们就凑过去仔细看,虽然有些字都模糊了,但还是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气息。
这时候,有个朋友就说:“哎呀,这就是山水文化呀,要是不好好保护,以后的人可就看不到啦。
”大家都纷纷点头。
我们继续往上爬,看到有个地方垃圾有点多,饮料瓶、塑料袋啥的扔得到处都是。
这可把我们给气坏了,这多破坏这美好的风景呀。
于是我们就动手捡起来,一边捡一边还说:“这些人也太不讲究了,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乱扔垃圾呢。
”捡完垃圾后,看着干净了许多的地方,我们心里也舒服多了。
下山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次爬山特别有意义。
我们看到了山水的美丽,也意识到了保护它的重要性。
这小小的一座山,其实就蕴含着丰富的山水文化呀。
咱可不能光嘴上说要保护和传承山水文化,得真正行动起来呀。
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爱护每一片山水。
这样,以后的人也能像我们一样感受到山水的魅力啦!让我们一起守护好那片山水吧,嘿嘿!。
山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文

山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文
《守护山水文化的那些事儿》
咱来说说这山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嘿,可别小瞧了这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挺偏僻的小山村游玩。
那里有山有水,那景色,真绝了呀!村子边上有一条清澈得能看见水底沙石的小河,河里还有小鱼小虾游来游去呢。
村民们在河边洗衣、洗菜,那画面可温馨了。
然后我就沿着小河溜达,走着走着,发现有一处地方河边堆了好些垃圾,有塑料袋、饮料瓶啥的,可难看了。
我就想啊,这么美的地方咋能被这些垃圾给毁了呢。
于是我就去找村里的干部,跟他们说了这个情况。
他们一开始还不太在意呢,觉得不就一点垃圾嘛。
但我就跟他们较上劲了,我说这山水文化可是咱们的宝贝呀,要是都不珍惜,以后这美丽的小河还能看吗?大家以后还咋享受这好风景呢。
嘿,估计是我的话起作用了,他们后来真就组织村民一起把垃圾清理干净了。
从那以后啊,我发现村民们也都更注意保护这小河的环境了,大家都知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丽了。
你看,这就是一个小例子,但它却说明了保护和传承山水文化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爱护这些山水,那我们的山水文化就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美丽的自然风光。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一起为保护和传承山水文化出份力!不然以后想看都没得看喽。
中国山水文化联合自强不息之精神的作文

中国山水文化联合自强不息之精神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山川秀美的中国大地,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山水文化。
这种文化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应该发扬光大的宝贵品质。
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间,处处可见山川的雄伟壮阔。
从东边的秀丽长江,到西边的雄伟黄河;从北方的崇山峻岭,到南方的绿水青山,大自然为我们展现了她那无穷的智慧与魅力。
这犹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久经沧桑却愈发光彩夺目。
秀丽的山川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他们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连古往今来的名人名士,也纷纷为之留下了动人的诗词歌赞。
就让我们从一首诗里领略中国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吧:"路入青云去路再无马蹄何期?遥看一线天,这痴路太迷离"。
这首朦胧诗般的词句,出自大文豪苏东坡之手,描写的是他在黄州游览时,对那险峻山路的感受。
苏东坡饱览了祖国河山的美景,也体会到了攀登艰险路途时的艰辛。
但正因如此,他的诗词方能细腻入微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神韵。
这就像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一样,不仅描绘出大自然的雄奇,更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我们中华民族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就是因为有着先人对大自然朴实无华却又虔诚敬畏的态度。
他们敬畏山川之威严,敬畏河流之不竭,敬畏自然之无穷能量。
正是这种敬畏,使他们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不仅如此,先人更从崇山峻岭、奔腾河川中汲取了自强不息的力量。
大自然万物都在顽强地生存,展现出永不言败的韧劲,难道我们理应袖手旁观吗?就拿那堪称人间奇观的黄河而言,是不折不挠的力量使它能穿越重重阻碍,一路向前奔涌而下。
就连那万丈高空中的雪山冰川,也定能在时间的熔岩中慢慢融化,化作潺潺流水,润泽下方的丘壑。
所以,自古以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懂得向大自然学习,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就连那动盪不安的历史长河中,也洋溢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记得在小学课本中,就铭刻着这样一段话:"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与文化作文
篇一:山水与文人山水是大自然的画,挂在那里,一挂就是几千年;画前的文人是历史的笔,望着画,望着望着就把自己溶进了画中… 有的山雄伟,拔地而起,高耸入云。
远远望去,山腰间云雾环绕;站在山脚,极力仰视山顶,望到云层遮住视线。
有的水激荡,或渲泄成瀑布或奔涌成河。
瀑布一落千丈,粉碎石块撞到悬崖底,溅起万千水花;江河浩浩万里,奔腾不息,汇入汪洋。
有的文人向往这些山水的豪迈大气,他们为山水称颂,于是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情怀•…他们融入山水,于是有李白有写万里黄河的胸怀,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感叹•…有的山青翠连绵。
汲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养万物之天年,一座又一座接连起伏,构成锦绣山川。
有的水明净秀美。
从地下浸出,流动着甘甜,汇成小溪,在山间嬉戏;流入湖泊,
静静地倒映周围美景。
有的文人喜爱这样的山水。
青山绿水显得那样和谐迷人。
于是有陶渊明见南山的悠然,有王维鸟鸣涧的幽静••…他们痴迷于这
样的山水,于是有白居易吟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有朱熹喜悦的探求和发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是骨架,水是血肉,山水相互融合展现出人间美景;山水养育了文人,文人滋润了山水。
哪里有山水,哪里就有文人的向往;哪里有文人,哪里就有山水画。
山水依旧挂着,画前站着文人…•篇二:秋日乡山家乡的山虽说是太行山的余脉,可是早已没有了那山高林密、峰回路转的磅礴气势,因此,每次放假回家,父母让我去地里看看庄稼,散散心,我总是一副老大不愿的样子。
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特别早,中秋还没到,母亲的电话却一个接
一个地催我回家收秋。
谁知,就在我回家的第二天早上,父亲就意外地从打工地回来了。
玉米还有些生,当务之急自然是收枣儿了。
父母拉着小车走大路,我扛着杆子抄小路。
虽是中秋,景色到底多了些萧瑟,我就是踏着林中一层厚厚的落叶登上山坡的。
当我站在自家田旁的山峰上眺望时,却别有一番景象:萧瑟的落叶掩映着收获的粮车,像是在默默地祝福;高秀、挺拔的玉米遮住了道路两旁的阳光,显得蓊蓊郁郁,树边的野草竟疯长的漫过了人腰。
远处的枣树叶子已从翠绿褪成了鹅黄,带着些微微的感动,迎着朝阳下的微风摇动。
温暖而令人流连的色彩中,缀满了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的枣儿,一阵醉人的微风袭来,我不禁脱口而出:天火点树叶鹅黄,风吹露滴草沾香。
疑是行者翻天炉,却道周郎遗火光。
这时,我不禁对家乡的山肃然起敬,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这里没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文人骚客,也不会引起遗世索居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更不用说激起军政骄子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万丈豪情。
这里有的只是农村人的淳朴,收获者的喜悦,奉献者的无言!家乡的山啊,你用王者的胸怀、仁者的大爱和母亲的汁水,包容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甚至在百花残落、万木枯萎的季节,还为我们送来收获和喜悦。
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变成一座山,为人们承担风雨,为人们带来生命的希望。
篇三:山水的尽头随便翻开一页历史,都能感到那来自山间的浩荡之风,听到或婉转或激越的水声。
一个默然伫立,一个蜿蜒流淌,山与水,组合成一幅绝妙的图画, 悬挂于人们的心头,再也难以挥去。
依山傍水,结庐而居,多少文人隐士诗意地栖居于山水间
那一篇篇诗文怕是他们写给山水和自己的吧!山之魂,水之韵,也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得深。
山与水,就这样走进了一位位清高孤傲的文人隐士心中,究竟是怎样的
一种力量,折服了诸多才子,使他们甘愿用生命为山水而歌。
我循着那一篇篇诗文去探寻山水的尽头,看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南山下的菊花开得正盛,它们在迎接从官场走来的陶渊明,区区五斗米怎能折服诗人高贵的心,于是,南山下多了采菊的身影。
因为他,那菊花的幽香飘过千年,遥远的历史中多了南山的风姿也正是这样的菊与山,造就了陶渊明。
面对官场的黑暗,李白叹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转身而去,走向了山水。
渌水荡漾,烟波浩渺,和青崖间的白鹿一起遍访名山大川,徜徉于山水之间。
山与水,融进了他的生命。
幽静的竹林中,王维伴琴而坐。
明月映照着他内心的孤独,一腔心事付瑶琴,唯有山水听。
然而,有这山水便也足够了。
山风吹散他的寂寞,流水唤醒他内心深处那个静谧的梦。
他们从黑暗和迷雾中走来,走向山水。
让山风吹散头顶的阴云,让流水洗去心中的污浊
山光水色固然醉人,但我想历来文人隐士所关注的,该是那美景背后、山水的尽头一个真正自由的精神世界。
他们的人格与官场不符,那里有太多狡诈和争斗,于是,他们转而走向山水,在山水之间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无需阿谀奉承,没有勾心斗角,这里有的是山的静默与水的灵
动。
从此,文人隐士的生命再也无法与山水分开。
篇四:山水乡村文化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曾寄情于祖国的壮丽河山,而我,独爱乡村的山水、山村的文化。
在我的家乡,没有高耸入云的山峰,但这里的山却永远忠厚地伫立着;在这里,没有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河,但这里却永远流淌着清澈的小溪,流淌着清澈的童年。
乡村的山不高,无需费力攀登,但你可以从山脚奋力冲向山顶,
体味一次飞奔的感觉。
站在山顶之上,你依然可以眺望远方,眺望远方片片绿荫掩映下的屋舍,眺望远方蓝色的天空和无尽的渺茫。
村里的少年经常来到山上,村里的老人和儿童也来此闲游。
人们登上山,望见了蓝天白云,领略了无限风光,感到了无比的恬静,之后,他们就欣然归去。
但山的奉献却点燃了少年的激情,唤起黄发垂髫者的活力,让每一个来
到这里的人都感受到那只属于乡村的质朴风情。
山伫立在乡村的一方,水却流淌在乡村的胸膛;山让村风质朴, 水让心灵澄澈。
村旁流淌的河水,是孩子们天然的游乐场。
孩子是水上的鸭子,时而在水中翻腾,时而在水面击掌,时而长吸一口气,钻进水中,追赶水世界里的精灵。
水永远是那么清澈,保护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不受沾染,天蓝色的水最终哺育出清澈的童年。
离不开水的孩子长大了,依旧需要流水的哺养,冥冥中似乎人的心灵已与那般的流水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在宁静的田野中,在山水的环绕中,农民们不停地播种着,收获着。
有了青山,有了绿水,人们心中便有了动力,对未来就有了希望, 世世代代的生命也就在时光的流动中轮回着。
一束阳光不经意地照在一滴坠落的汗水上,却在顷刻间散射出万道光芒;一道道光照在山上每一株招摇的小草上,照在每一颗晃动的水珠上,照出了太阳的笑脸,照出了一幅和谐美妙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