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的“顶”与“缠”
八极拳十三式之大缠

八极拳十三式之大缠大缠口诀曰:“叼掳手接大缠上。
” 此式是八极十三式之一,可以左右连在一起反复练习,是练习接腕、压肘、缠臂与架打,提高动作协调性、接腕防拳、拧缠拿臂、压肘断臂、横臂靠摔之力的绝佳的手段,能为练好八极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方法不仅练习上下肢的配合,闯步与横臂靠打的一致性,而且招法连贯,攻防兼备,拿打摔于一法之中,防中攻、攻中防,拿中打、打中拿,拿中摔、摔中拿,拿打摔集于一招,動作有极强的技击性,经常练习可以提高攻防及拿打摔能力,还可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二、动作顺序预备姿势、马步侧推、提膝搅缠、马步压肘、马步架打、收式还原。
三、练习方法(一)预备姿势两脚并拢,两腿直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目视前方。
(图1)身体端正,自然放松,精神集中。
(二)马步侧推左脚左上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
同时,右掌成拳屈肘收抱右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掌向左侧直臂立掌推掌,高与肩平,掌心向左,掌指尖向上。
目视左掌方向。
(图2)上步与左推掌要协调一致,侧推掌要快速、有力,力达左掌。
(三)提膝搅缠身体重心右移,成为右横弓步。
同时,左掌里旋,向左侧下伸,拇指侧斜向里,掌心向后。
目视左掌。
(图3)接着,右腿支撑身体,左腿屈膝上提。
同时,左掌向上、向左下搅臂缠绕抓握成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里,拳面向上。
目视左拳方向。
(图4)动作要连贯,提膝搅臂缠绕要协调一致,一气呵成。
支撑腿要稳,搅臂缠绕抓握要有力,力达左手。
(四)马步压肘身体左转,左脚下踏震步,支撑身体,右脚屈膝提起,右脚扣于左膝窝处。
同时,左拳成掌下按于腹前,掌心向下,拇指侧向里;右拳成掌,向上、向前屈臂举于头右侧上方,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左。
目视右侧方。
(图5)动作不停。
右脚向右侧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
同时,左掌向左上摆举于头左上方,掌心向上,拇指侧向前;右臂屈肘向下压于右胸前,右掌掌心向左,掌指尖向上,肘尖向下。
目视右侧方。
(图6)动作要连贯,提膝扣腿、马步压肘要一气呵成。
八极拳百年不传之秘六大开八大招解析

八极拳百年不传之秘六大开八大招解析【看这篇文章一定要配合谭吉堂演练六大开八大招视频】论六大开六大开是八极拳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为一切攻防之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
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但非指定式,招在变化之中,步落而招发,用招必须腰、胯、步法相连,用招时必使敌无可攻之机,攻防严谨,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进退如一,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为上乘,连架带钻混进为中乘,招架闪、躲、腾、挪为下乘。
(一)六大开歌: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三提挎合练单阳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打顶肘中堂立;大开神拳往后传。
(二)六大开练法: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胯相连为要旨。
胯是横力,招不离胯,发招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牢则招无用。
练习时每招为一趟,可单练,亦可合练,习熟必须有对手拆解过招,方能致用。
要大胆向前闯步,急进用突力,突进要跟上后足,前手拧劲突出,又要带上胯步,后肘发力催前手,松肩松胯,肩胯发力合膝才能治敌。
如此若练,方能得心应手。
(三)六大开用法:顶:发招时用撩,、挂、罩四种打法,中、高式用挎、挂、矮式用点打。
抱:招用托,搂、捋,加罩眼手,抱肘成招时以双手挤进为最佳,为防敌变招,后手不可收的太早,否则,冲力不足而无胯力,更无起托之力。
单:双不为单,由单手单足,所成之招御敌为单。
提:乃进身所用之招也,是独立之招,敌进我身则双手攀其肩,按其胸,提膝击敌裆部,上下结合,摔砸而提膝。
挎:挎为独立之招,三靠三合则为挎,不靠不合为挎打,招招不离胯也。
缠:逢敌可快用双手挤进缠打,近身可用小缠,上步,用大缠,亦可同时佐以抱肘和朝阳手。
(四)、六大开招法练习: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胯相连为要旨,胯为横力,突为冲力,有云:招招不离胯打,招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固则招无用。
六大开之抱肘,缠胯,顶肘,掸,五招连同折僵,朝阳手、跨缠、拌步、胯打等招之使用要决均为一线之急也,我占则我胜,敌占则我败,招法在使用时见敌遍身均有可攻之突机,发招最忌亮相,亮相则已露变化之机易为人所乘。
八极拳六大开

八极拳六大开是八极拳术中的根本招法。
练架子以固根基,练六大开以致用。
所谓“开”,是指开而后进,一切手均不离“开”。
开有六招,即:顶,抱,掸(单),提,跨,缠。
所谓招,乃招法,不是定式,定式是招已打成之式,非招法。
招是在应敌变化过程中,所谓“步落招成”,“打招如闪电”,是过程。
“招”是巧力,以力降人非招。
一、六大开歌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跨合炼单扬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身顶肘堂中立,大开神拳往后传。
二、六大开附属招术进步用法有:朝阳手,单体手,背后折缰,霸王折缰,猛虎爬山,拌步跨打,朝天掌,攉打顶肘,阎王三点手。
截手招法有:斩龙手,外搭肘,打踢蹬,打贯穴,开门炮,点扣穴,斜打太阳穴,背后肘,撩阴脚,背后撩阴,撩阴锤,劈砸,迎面锤,截腕掌,架打,压打,扁打,拧身腿,应门腿,漂腿,外拐腿。
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跨相连为宗法。
“跨”乃横力,“突”乃冲力,所谓招招不离“突”“跨”。
打招尤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固则招无所用。
六大招中之“抱”“缠”“顶”“跨”“掸”五招,连同折僵、朝阳手两招之使用,均为一线之争。
我占一线则我胜敌败,敌占一线则敌胜我败。
明此,则见敌处处有可乘之机;昧乎此,则见敌通身无隙可乘。
发招最忌亮相,亮相已露变化之机,易为人所乘。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见缝即插,有隙即钻为上乘;连架钻混而为一,为中乘;架而后进为下乘;若闪转腾挪,犹豫不定,则下乘之下乘也。
六大开贵单练又贵喂招,否则临敌仍难致用。
单练贵用手,尤贵闯步(无闯步则无突力)。
松肩松胯方能合膝,方能吃步,不合膝,则跨力无所耐。
饱不练,饿不练,心不平不练,身过乏不练,节假日宜多练。
气功在微,用意不可重;擤气震地亦需轻。
练运使功不可猛,修养生功宜常行。
德者,在武术论武德,在气功行功德,在人生讲道德。
武学德为本,武艺德为先。
学练八极拳,先须学做人,人品修优秀,技艺炼神化,寿命至仙成。
悲天悯人心常在,方便慈善时时行。
[八极拳六开撷英]八极拳六大开
![[八极拳六开撷英]八极拳六大开](https://img.taocdn.com/s3/m/ae6421107c1cfad6185fa776.png)
[八极拳六开撷英]八极拳六大开[八极拳六开撷英]八极拳六大开八极拳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又称六开。
六开是八极拳基本理论和高级技法的核心,因为言简意赅、藏形匿影,所以要旨很难领悟,技法不易窥破。
为了帮助八极拳爱好者探奥索隐,笔者提供一组六开技法并做简要分析,请习练者悉心揣摩,从中受益。
预备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全脚掌着地,站成身体略为侧立的四六步(前四后六);左手立掌在上,掌心向右,手指与喉部同高,臂微屈;右手约以平掌置于左肘内侧下方,掌心向左下方,手指略低于胸,右臂弯屈约 90度;下颏微收,目光平视(图1)。
说明:六开撷英中的每一个大势的单练、对接,都应该由预备势开始;动作完成后,可以回到预备势,接着练下一个大势。
若想结束练习,收腿收臂成立正姿势即可。
一、抱头顶――抱提1.右脚用力蹬地,左脚猛然向前膛出一大步,右脚随之�滑跟进,仍然站成左前右后的四六步;同时左肘向上划弧挂挡并向前顶出,左拳为开口拳,靠近左耳根,拳心朝向右上方;右拳往前击打,拳眼朝上,目视前方(图 2)。
2.右脚蹬地,左脚上一小步,随之用力向前上方提右膝;同时左臂稍展开,划弧往身前圈抱,拳眼朝上;右臂里裹回收,拳眼斜向内,略低于胸,目视前下方(图3)。
要点:动作1是抱头顶,运用六开中的“顶”,防中有攻,上下配合,利用肘尖和拳同时迎击对方。
为了加大击打的速度和力度,要运用技击八字(挨、傍、挤、靠、崩、撼、突、疾)中的“崩”与“疾”,利用步法、身法带动手法。
动作2是“抱提”,把六开中的“抱”与“提”结合起来,“挨”近对方,利用单(双)手“抱”,不使对方脱逃,利用膝“提”进行撞击。
为了使动作快而猛,上体要略有前倾和拧转,以便配合发力。
技击应用:甲(穿白衣者,下同)用右拳直击乙(穿黑衣者,下同)头部。
乙上步接招,左前臂向上格挡甲的冲拳,顺势以肘尖对甲前顶硬撞,同时右拳前冲,击打甲的腹部(图4)。
乙换招连续击打,双手揪住甲肩(也可以揪头发),用力往怀中按压,同时猛提右膝撞击甲头部 (也可以撞腹或裆)(图5)。
八极拳实作

八极拳实作——攻击八法八极拳讲究贴身近打,硬攻直取,毫不留情,其招法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核心,有八八六十四手之变化,这里选取八种攻击方法作介绍,以献同道。
一、挑顶“顶”是八极拳六大开之首,其招法简洁实用,攻击性强,倍受重视,八极拳法中有挑顶、阴顶、针顶、反雷顶、窝心顶、提顶、腰顶等技法,这里以挑顶为例作一介绍。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我以先声夺人之势上右步;同时右手照敌面门猛击,紧接着两脚向前闯步,同时右臂屈肘以肘尖为力点挑击敌心窝或下颌(图1,绾袖者为我方)。
动作要领:上步时要踏中门而入,所谓“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鬼都难搪”,即向敌两腿之间上步,右拳击面与肘击要快速突然,刚猛暴烈,侧身进击,步型为“四六步”,即前腿四分劲,后腿六分劲。
实战变化:我右手击面时若敌来不及防守即为实招,若敌已变化即为虚招,若敌撤步闪过肘顶,继而可用右反背拳砸其面门,同时可用右脚踢其胫骨或反踹其膝关节。
二、蹉提“提”在六大开中亦占有显著位置,“提”即自下向上的发力动作,提气亦为提,八极拳中的提法有:翻提、提贯手(指上肢动作)、蹉提、反蹉提、趟提、扣提、跟提、黑虎提(指下肢动作)。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乘敌不备,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拳脚齐发,以拳豁打敌下颌、心窝或面门,同时以前脚掌踢敌胫骨或膝关节(图2)。
动作要领:上手可为虚手引探,也可为实手击之,若敌有防范即为虚,若敌来不及防守即为实,上是明拳,下是暗腿,上下齐发,令敌防不胜防,另外在八极拳谱中有云:“蹉脚寸力不过膝”,也就是说,在技击实战中起脚要在膝关节以下,绝不能高抬,否则有起腿半边空之虑,使敌有机可乘而遭败北。
实战变化:若得手可变化反蹉提重击敌,若敌打开门户破门而入,我则迅速向后跳滑步,借其力运用缩抱、牵羊等技法。
三、圈挎在八极拳法中“挎”与“胯”通,是“六大开”之一,主要多指横向的发力,大部是摔法,在八极拳中有内圈挎、外圈挎、摔挎、崩挎等等。
运用“挎”法时多运用上下齐发的合力,这里将内圈挎作一介绍。
八极拳十八绝手

一、白蛇缠身白蛇缠身为先攻手法,是先发制人的技法,主要击打对方的太阳穴。
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掌随上左步反劈对方左胫部,对方用手臂格挡时,我顺势变捋手猛下拉对方左小臂,同时右拳随上右步击打对方左太阳穴,随势右拳变掌下划到对方臀部抵住,同时左掌上托对方下颌,左腿提膝顶击裆部,把对方击倒在地后,右脚随左脚落地下踩对方胸口.2.要点:左腿上步时走向正门直线,脚尖落在对方的双脚正中,一定要位,接连动作要快、猛、狠,快如闪电,给对方造成无法反抗的能力。
二、五鬼探头五鬼探头为先攻法,先发制人,主要击打对方双眼。
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随上步抓击对方面门,对方用手向上拨时,左手用力下压,同时右手五指猛探击对方双眼,右腿横铲踢对方膝关节,随势双手回肋部随右脚落地闷击对方胸口。
2.要点:上左步时左脚应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动作要连贯,猛、准、狠,一气呵成。
三、黑虎掏心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随左步反拍对方面门,紧随右拳猛击对方胸口,随势右脚猛侧踢对方膝关节。
2、要点:左腿上步应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击对方胸口时拳心向上,右脚侧踢时要左拧身90度,动作要连贯,快似流星,本招对方胸口时拳心向上,万无一失。
四、仙人照镜仙人照镜为防进反击手法,主要击打对方裆部。
1、实战:对方用右直拳击打我面时,同时我用左拳背随上右步击打对方裆部,随势双手变掌随上左步由下向上捧托对方下额,同时右膝提起顶击对方裆部,随势用头随右脚落地把对方顶倒在地。
2、要点:开始上右步落脚处应是百前方45度,本招术要求与对方出拳到位几乎是同时,也就是说对方右拳到我左拳也随时击倒对方裆部,使对方防不胜防,措手不及。
五、怪蟒挡路怪蟒挡路为防进反击手法,主要击打对方裆部。
1、实战:对方出右直拳击打我中路胸口时,我右小臂随上右步左拧身拦挑对方右小臂,右拳不停随上左腿用拳击打对方裆部,随势右腿侧踢对方膝关节。
2、要点:上右步时右脚尖对准放于右腿后侧,上左步时左腿放于右腿后侧,本招的特点是防守严密,使对方无法还击。
少林开门八极拳二十二至二十四式左拿大缠和拧拿小缠等

左拿大缠
左脚抬起,震脚落地,以左脚为轴体左转90度,右腿屈膝提起,成独立势,同时,左掌随势向外旋腕缠绕,然后屈肘收护于右肋前外侧,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右掌随势屈肘经头上撩穿于体前,掌心向左,掌指向上.目视前方(图2一29).
八极拳左拿大缠实战应用:用于缠拿敌人手腕.敌向我推掌进攻,我一手翻腕,向外缠拧拿住敌腕部,另一掌穿击敌头部、面部,是防中有攻,攻防兼备之法。
进击右掌
右脚向前落地为轴,左脚尖外旋,体左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掌向右侧推击成立掌,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左掌上架头左前上侧,掌心斜向上,掌指向右.目视右侧方(图2一30)
八极拳进击右掌实战应用:主要用于推击侧面来敌。
敌人来攻时,我用掌推击敌胸、肋、腹部或肩、臂、头、咽喉等部位,可击退敌人,是侧面驱敌之法。
拧拿小缠
右脚尖外旋,左脚跟内旋,两腿成一字桩步,同时,两臂屈肘两掌在胸前左侧夹击拍挤,左掌左上拍击右掌掌背,两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外。
目视两掌前方(图2一31).
上动不停,左脚碾地,体右转90度,成右高虚步,同时,两掌向左上外翻,旋腕拧缠于体前方,左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左掌心斜向右,掌指斜向前。
目视两掌前方(图2一32).
上动不停,右脚落地为轴,体右转90度,左腿屈膝提至右脚内侧,同时双手继续向外旋转缠握,屈肘护于腹前,两掌心向里,掌指向下.目视左前侧方(图2一33).
八极拳拧拿小缠实战应用:用于撩拿敌人手腕.敌用掌击我或者以手抓我,即用两手挤拧敌手,是反拿关节擒敌之法.
拳谱曰:
敌人向我抓,想把我拿下。
双手一夹挤,猛力用旋花。
巨敌千般勇,难免地下爬。
强敌倒在地,满脸粘泥沙。
八极八势

肢体(主要指双臂)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打法及力量都是“抱”,虎抱捶为其中之一。强氏的虎抱捶可分为两个招式:1、圈抱。左足上前一大步,右足随之滑动前移,成左四六步,同时右掌速回收,再和左臂一齐从身两侧向身前围抱;左臂弧形连抱带下压停于左肋下,拳眼朝里,右臂弧形抱于头前上方,拳眼朝下;头和上体微向左前倾。要点:双臂向内抱要有拧裹劲;身体要有向前拥挤和向左下的沉坠劲。用法:对方顺步冲右拳,我方上左足落在对方前足后埋根,同时左臂向内下格挡截压,顺势滑抱对方后臀往里拧带,身体向左下方斜转,用右肘里侧向左下搓打挤压对方颈部,将其摔倒。2、劈砸抱。右足上一大步,左足随之向前滑进,成右四六步;右前臂里裹下压,右拳收按于右肋下,拳眼朝里,左拳从身后往身前上方外旋,穿搓劈打,拳心斜对鼻尖。要点:上体稍右转,带动步进拳打;右拳裹压与左拳穿打配合要协调一致;动作内含的十字劲和缠丝劲要发好。用法:接上动,对方右转身撤回右足,我方顺势赶打,进右步落在对方前腿后面埋根,右前臂拨压对方撤步时打出的左冲拳,左拳穿拥击打对方面部、颈部或胸
4.八极拳师与内家拳师在暗劲上有何不同?
刚猛暴烈,显形于外,被称为明劲,拳家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把刚劲逐渐消去,柔劲越来越大,这是内家拳师在慢慢把明劲换成暗劲,打拳以暗劲为主,侧重养生。于是有了带有揶揄意味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八极拳师的明劲不减,仍然体现八极的劲力风格,但已揉进坚韧之力,刚柔相济,伺机而用,不走极端。
根据自己的经验领会如下。1、行气、发力要与拳式合拍,做到协调一致,同步进行。2、拳式的动作幅度小,用力轻,或打暗劲时,应闭口开鼻,以鼻行气,在较细的气流冲过鼻腔时,发出“哼”的微声。例如出探掌。3、动作大而猛,需全力以赴,仅以狭窄的鼻腔行气显然不行,此时要以口腔为主,大量的气流高速喷射出来,发出近似“哈”的声音。例如打卧立炮。4、打大势(大招、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极拳最重顶、缠二法,这是八极的精要,也是六开
八招之核心。
顶,本质上是用肘攻敌之法,泛义讲,也指八极一切破身而进的招势,所以六开以“顶”字为总领。
用肘击敌之法由来尚矣!戚继光曾讲到明代有“张伯敬之打”,明人何良臣则写作“张伯敬之肘”,亦见用肘之法早在明代已成专学,张伯敬就以此立名天下。
当代传统拳法中讲肘的也时有所见,但都不及八极讲得多,讲得严实,讲得仔细入微。
在八极中,顶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招,如里、外门顶肘、背后肘等,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法”,是攻击对家的最主要的法则,是致敌于败危的终极手段。
因此,顶字之在八极,借用戚继光的一句话说,是:“势势之中,着着之内,不离是法。
”
用顶必得贴近对家,而贴近又谈何容易!于是,前提是胆气要壮,要敢于破“门”而入,敢于在对家壁垒森严、严防固守之下,见缝插针,猛攻硬闯,舍身制敌。
当然,舍身制敌也要有方法技巧,仅凭勇气冒然攻取是不行的。
但,任何方法,不管有多巧妙多神奇,它永远只对胆气充沛,敢于付诸实践者有用,戚继光讲:“临敌无胆向前,空自眼明手便!”讲的便是这个道理,这是武林中的千古至理名言。
先父和先舅父罗文源先生一生最爱说这样一句话:“舍得宝,换得宝,舍得珍珠换玛瑙!”也是要我们时时记住,不敢或不能舍身入敌者,侈谈顶劲如何如何了得,终究只是一句堂皇的空话!
缠,性质与顶相同,有具体的着数,如大家所熟悉的小缠、大缠,而本质上是一个“法”,属于“靠”法。
靠,是贴近对家主要以躯体制敌的方法。
以躯体制敌,力的突出点往往在肩在胯,但要点是两个,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借助于强大的惯性冲撞,八极称之为“旱地行舟”;二是不能拙力相向,一定要把握力的传递轨迹,以随机应变,即戚继光所谓“遇巧就拿就跌”。
八极的小缠是一把拿法,有“金丝缠腕”的雅名,其实是个普通招数,各家拳法多有之。
大缠,还有势法相近的朝阳手,则是八极靠法招势的代表,也是体现所谓崩、撼、突、击、挨、傍、挤、靠劲力风格的主招。
凡切实练过八极的人都知道,大缠和朝阳手的基本练法并不复杂,就是两个人进进退
退、反反复复地真碰实撞,通过这种碰撞练习来提高自身质量,强化抗击和反抗击的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种假试和练习中,逐步提高实战感应水平,为过渡到实战铺垫基础。
已故的何福生先生是当代武坛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他学艺甚多,摔打兼长,也擅长八极,而且练得稳健厚实,极见功底。
同去了台湾的李元智先生一样,他们二位的八极都是当年在中央国术馆时跟我的二叔马英图先生学的,这在他们的著述中都有明确记述。
正因为有这层关系,我们弟兄与何先生见面总以师兄弟相称。
何先生生前多次跟贤达和我讲到,中央国术馆创办之初,因为他的家与国术馆相邻,所以每天都去馆里看打拳,看着看着便跟着练起来了,而且得到马英图先生的偏爱。
他说,那时,英图先生——大家习惯上尊称“二爷”——经常带着一群小伙子练八极,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二爷光着膀子站在一头,另一头的学员们也都光着膀子,挨着个儿向二爷进“大缠”,左一个,右一个,照实子冲撞,而差不多每个学生都被他撞出来,有的甚至被撞得人仰马翻!练上一阵,双方的位置又调过来,学员们轮流取守势,再由二爷进大缠,同样,又是一个个被撞出去………。
何先生说,看着二爷高大强健的体魄,超人的功力和谈笑风生的大家气度,还有学员们一个个前赴后继、生龙活龙的样子,那场面真让人振奋,让人不由得想上场子试一试……
众所周知,八极是最讲实力的拳法。
正是在这一点上,八极没受太多流俗虚妄之说的浸染,没有为自已设置什么玄妙莫测的说词和外观,较多的保存着古典武艺朴素实用的特点。
所谓“实力”,依通常的理解,应由两个方面构成。
一个是拳家所谓“本力”,也即体质。
当然,体质是个综合概念,由诸多因素构成,而八极把力量摆在第一位,强调“本大则利宽,力充则势厚”。
身体太过瘦小,力量太过单薄,一切轻巧取人、以柔克刚的法门便都成了空幻的想像。
二是功力,就是功夫,指练武者的训练水平。
没有经受过正规训练,没有经过从磕磕碰碰到真打实摔的科学而严酷的专门训练,什么高招绝招便都使不出来,再高明的祖传秘招也没有用。
二者俱佳,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者,便是强手。
这些话听上去似乎太过简单,殊不知在武术的天地里,一切真实可
靠的技艺都以简洁明快、可知可行为特点,凡复杂而繁琐的东西,凡靠神秘主义粉饰包装的东西,十之八九是都自欺欺人伪劣品,是摇唇鼓舌者流的嘴上功夫。
“嘴把势”们贻害武术,犹如清谈误国,可谓其来久矣,二者虽有大小轻重之不同,其理则一也!
话题还回到八极的“靠”上来。
“靠”是古老的技术概念,是拳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成分。
从源头上看,以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而言,就至少出现过“搅靠”、“滚穿劈靠”、“穿心肘靠”、“靠身搬打”、“跤靠跌”等名目,足见在戚继光的时代里,“靠”的技术理念相当丰富,用法多种多样。
明以后,流传有绪的传统拳术里,“靠”法亦多有所见。
众所周知,太极拳讲“靠”。
与太极拳的创始可能有关系的陈王廷,留下一首《拳经总歌》,是他读戚继光《拳经》的心得之作。
其中“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两句最为后世太极拳家看重,有研究者认为这就是太极拳理论的发端。
对此说,我暂不表示看法上的异同。
我要说的是,陈王廷的确是一位精读了《拳经》并能有所悟解的拳家。
第一,他注意到了戚氏讲的“靠”不是一招一势,而是“诸靠”,是一个技术群;第二,以文献记载而言,陈氏第一次明确的将“诸靠”与“缠绕”联结一起,相提并论,这又显现出他深厚的拳学素养。
因为这一点在《拳经》中并无任何文字提示,能悟解到它,需要有技术上的真传实授,或者要靠长时间的精研覃思。
显然,这两点都不是一般的浅学武人所能做得到的,更不要说那些冒充武人的张铁臂之流。
太极拳以外,讲“靠”的拳种不一而足,限于篇幅,恕不例述。
在技术形式上,八极的“靠”主要有侧靠和背靠两类,侧靠是大宗,如大缠、朝阳手都属侧靠。
用法上,起势要徒,发力要爆,还有,一定要下势,就是重心要低,不然则不但容易显露意图,而且会减弱效果。
背靠有全背靠和侧背靠两种,俗称“铁山靠”或“贴山靠”,实际都是“贴身靠”的音讹。
这是近战中突然背身靠击之法,理
想的境界是将对家挤在角落里,形成夹击效果。
当然,这是假设,一切假设的招势都有可行性和不可行性两种前景,民间拳师往往主要靠假设来设计招数和变化,自然不可行性居多,这正是武术总体上越来琥流于虚花的原因之一。
所以,先父强调,贴身背击必需立足于“当面定计”,也就是当面强攻硬上,一招制敌,不然反有危险。
于是,技术要求就很高,没有十分札实的功底就不敢贸然用之。
如前所论,靠法的核心是“缠”。
八极有“缠丝劲”一说,刘云樵先生曾有所
阐述,我以为文字不太好懂,似不及先父所讲浅近明白。
先父言道:“缠丝劲就是螺旋劲,讲发力攻敌必需直中带旋,旋中求直。
直者求其速达,旋者求其劲锐,直中有旋,方能调动周身百骸之力施于一点。
”他还有《咏八极·顶肘》云:“八方凑力在中轴,周身抖动势如虎;内藏一招螺旋肘,打遍千人不见手。
”
读者不难理解,先父是从速度与力度的高度协调来讲解缠丝劲的。
“中轴”当然是指躯干,力量积贮地是在中轴,再由中轴向某个方向放射出去,犹如“猛虎抖毛”,也叫“狮子抖水”。
这是形容力量的聚合与释放,而力的释放轨迹是螺旋状的。
这是从大处讲。
从每个招势讲,也往往以螺旋运行方式使力量和速度达到饱合状态,而顶肘的实用尤应如此,所以,顶肘又可称为“螺旋肘”。
“不见手”两解,一是说无对手;一是说只用肘而不用手。
在八极拳里(在六合枪里更明显),缠丝劲的训练和实践,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此事说来话多,只能以后再谈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