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杂交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1]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af2e19e7763231126fdb11ca.png)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⒈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⒉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⒊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和电激诱导融合。
⒈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⒉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被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⒊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用品】⒈材料鸡血红细胞。
⒉试剂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⒊器材正置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⒈鸡血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用无菌注射器先吸入Alsevers溶液1ml,再从鸡翼下静脉取血0.5~1ml,取出后放入刻度离心管中,再加入2~3mlAlsevers溶液,使总量为4~5ml,混匀并封口,置于4℃冰箱内。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细胞融合的方法2.了解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中所起的作用3.掌握化学融合法,了解电融合法及CRY-3细胞融合仪的使用二.实验原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称为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在自然情况下的受精过程即属这种现象。
诱导细胞融合的主要方法有: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融合剂诱导融合和电融合。
1. 病毒诱导融合:有许多种类的病毒能介导细胞融合,最常用的是灭活的仙台病毒(HVJ),为RNA病毒。
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有:首先是细胞表面吸附许多病毒粒子,接着细胞发生凝集,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后,病毒粒子从细胞表面消失,而就在这个部位邻接的细胞的细胞膜融合,胞浆相互交流,最后形成融合细胞。
2. 化学融合剂诱导融合:化学融合剂主要有高级脂肪酸衍生物、脂质体、钙离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性蛋白质和多肽,其中最常用的是聚已二醇(PEG)。
PEG用于细胞融合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①可促使细胞凝结;②破坏互相接触处的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从而使相互接触的细胞膜之间发生融合,进而细胞质沟通,形成一个打的双核或多核融合细胞。
3. 电融合:是指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偶极子,并沿着电力线排列成串,然后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穿细胞膜而导致细胞融合。
主要过程包括:1.制备原生质体:微生物及植物细胞有坚硬的细胞壁,需要用酶将其降解,而动物细胞无需要去壁处理。
2.诱导细胞融合:两种亲本细胞的悬浮液调到一定密度,滴入高浓度的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或用物理方法如电刺激促进融合。
3.筛选杂合细胞:在特定的筛选培养基上,让杂合细胞有选择地生长,除去其他未融合的细胞。
细胞融合技术在基因定位、基因表达产物、肿瘤诊断核治疗、生物新品种培育及单克隆抗体技术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克隆抗体技术就是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发展起来的,在生命科学研究核应用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融合细胞的观察实验中发现大部分的融合都是3个细胞的融合,两个相互融合的很少基本没有找到。
杂交中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杂交中断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中断杂交技术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基因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中断杂交实验是利用物理手段使Hfr(高频率重组)与F-(非重组)细胞杂交过程中,Hfr细胞染色体转移任意中断,从而得到不同基因组合的重组体。
2. 通过分析重组体中基因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以推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进而进行基因定位。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1. 菌株:Hfr:thr-leu-azi-Ston-Slacgal-strs,F-:thr-leu-aziR-tonR-lacgal-strR2. 培养基: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3. 实验器具:培养皿、食物搅拌器、移液器、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 将Hfr和F-菌株分别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将两种菌株混合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
3. 将菌液放在食物搅拌器内搅拌,以中断接合。
4. 将中断接合的细菌接种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上。
5. 观察并记录形成重组体的种类及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重组体种类:thr-leu-aziR-tonR-lacgal-strs2. 重组体数量:8个3. 重组体出现时间:thr(8分钟)、leu(9分钟)、aziS(10分钟)、ton(12分钟)、lac(14分钟)、gal(16分钟)、str(18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如下:thr-leu-aziS-ton-lac-gal-str六、实验讨论1. 中断杂交实验中,Hfr细胞染色体转移的方向性及随机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 实验过程中,食物搅拌器的使用对于中断接合至关重要。
3. 通过观察不同重组体的出现时间,可以推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七、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进行了杂交中断实验,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实验结果符合基因连锁和交换规律,验证了中断杂交技术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聚乙二醇介导的细胞融合2012年2月19星期一陈倩倩(118627140313)同作者:郑梦璐谢雨后赵松1、文摘细胞能不受种属的局限可实现种间生物体细胞的融合,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因而是改造细胞遗传物质的有力手段。
它的意义在于从此打破了仅仅依赖有性杂交重组基因创造新种的界限,扩大了遗传物质的重组范围。
但融合后获得的杂种细胞具有染色体异倍性,致使细胞株的遗传性不稳定、植株不育性、畸形、生育迟缓等不符合育种要求的性状出现,直接利用杂种细胞作育种材料目前还有许多障碍。
细胞融合技术避免了分离、提纯、剪切、拼接等基因操作,在技术和仪器设备上的要求不像基因工程那样复杂,投资少,有利于广泛开展研究和推广,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正得到科学界的日益重视。
自从20世纪70年代Kao和Michayluk用聚乙二醇( PEG, polyethyleneglycol) 诱导大麦、大豆等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后PEG 法诱导细胞融合以其容易制备、活性稳定、不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等优点, 被普遍地应用于生物、遗传、医药等研究领域. 高体积分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EG会对细胞产生毒性,是限制其被广泛应用的瓶颈, 此外,由于该方法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 进一步加大了获得理想细胞融合率的难度.本实验主要研究PEG的浓度和细胞浓度对细胞融合率的影响。
2、背景介绍细胞融合现象最初是在动物细胞中发现的。
1958年日本学者阅田善雄用紫外光灭活的仙台病毒在体外诱导艾氏腹水红纲胞相互融合。
1965年他和Harris等在此基础上各自分别采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产主了第一个种间融合并培养成活。
一年后Yerganzan又进一步使用仙台病毒获得了能够增殖的杂种细胞。
后来Littlefield 用缺陷型细胞HGPRT-XTK-细胞杂交,用HAT 选择培养基选出杂种细胞,开创了细胞工程的新纪元,继而推动了整个生物工程的发展。
1975年英国科学家Milestein 和Kohler在体细胞杂交基础上创立了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他们将在体外不能长期生存的经绵羊红细胞免疫过的小鼠脾细胞(B淋巴细胞)与在体外能迅速增殖的小鼠骨髓溜细胞在聚乙二醇(PEG)或汕台病毒的作用下融合而产生杂交瘤细胞,所得杂交瘤细咆承袭了两种亲代细胞的遗传特性,既保存了瘤细胞在体外迅速增殖传代的能力,又继承了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力,即能分泌抗绵羊红细胞的抗体。
生物正交反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探究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
2. 比较和判断生物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以及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3. 掌握正交和反交实验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分析。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高茎豌豆(D)和矮茎豌豆(d)、红眼果蝇(XbXb)和白眼果蝇(XBY)、紫茉莉等。
2. 实验工具:显微镜、解剖镜、剪刀、镊子、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镜头等。
三、实验方法1.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 正交:将高茎豌豆(D)作为父本,矮茎豌豆(d)作为母本进行杂交。
- 反交:将矮茎豌豆(d)作为父本,高茎豌豆(D)作为母本进行杂交。
- 观察并记录F1代和F2代的表现型。
2. 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实验:- 正交:将红眼果蝇(XbXb)作为父本,白眼果蝇(XBY)作为母本进行杂交。
- 反交:将白眼果蝇(XBY)作为父本,红眼果蝇(XbXb)作为母本进行杂交。
- 观察并记录F1代和F2代的表现型。
3. 紫茉莉杂交实验:- 正交:将紫茉莉(A)作为父本,紫茉莉(a)作为母本进行杂交。
- 反交:将紫茉莉(a)作为父本,紫茉莉(A)作为母本进行杂交。
- 观察并记录F1代和F2代的表现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 正交:F1代均为高茎,F2代出现3高茎:1矮茎的比例。
- 反交:F1代均为矮茎,F2代出现3矮茎:1高茎的比例。
- 结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性状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2. 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实验:- 正交:F1代均为红眼,F2代出现1红眼:1白眼的比例。
- 反交:F1代均为白眼,F2代出现1红眼:1白眼的比例。
- 结论: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性状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由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3. 紫茉莉杂交实验:- 正交:F1代均为紫茉莉(A),F2代出现3紫茉莉:1白花。
- 反交:F1代均为白花,F2代出现3紫茉莉:1白花。
实验3 B细胞杂交

•一个脾脏可获约细胞
操作步骤
实验步骤:细胞的融合
1、取 PEG(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 溶液1.0ml 缓慢加入混合细胞中,边加边搅拌; 2、静止1分钟; 3、加HAT培养基4ml; 4、取融合细胞悬液1ml,滴加在96孔培养板中, 每孔1滴(约50μl); 5、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细胞的状态
动物免疫
一、可溶性抗原
1wk 抗原50μg/只,溶于300μl 生理盐水中,加入等量福氏完全 佐剂(CFA)充分乳化,分颈部皮下多点及腹腔注射; 3wk 5wk 加强 抗原的剂量及注射的部位同上,仅将全佐改为半佐(IFA); 抗原50μg/只,溶于300μl 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 融合前3~5天,抗原20~30μg /只,溶于50μl 生理盐水中, 小鼠尾静脉注射以加强免疫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小鼠放入垃
圾袋,使用过的剪刀、镊子、试
管、吸管及培养板等冲洗干净,
放回原处,谢谢合作!
思考题
细胞融合后有几种状态的细胞存在? HAT培养基选择培养的原理与目的 是什么?
Choice of animal
动物免疫
BALB/C origin, 6-8wk, female mouse
实验三
B淋巴细胞杂交
实验目的
熟悉细胞杂交及单抗制备的基本原理; 掌握细胞融合的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杂交的目的——制备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具有分泌功能的B细胞难以在体外长期存活。利用细 胞融合技术,将免疫后的B细胞与在体外能长期存活的 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过选择培养获取杂交细胞, 这种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Hybridoma) 该细胞的特点: 1、具有免疫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mAb的能力; 2、具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 故应用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用化学方法诱导牛蛙红细胞融合并观察实验原理1.相关概念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自然或经人工诱导而合并成单个细胞的过程,涉及质膜融合,核膜融合、细胞器以及各种胞质成分的混合。
人工诱导细胞融合一般另称作“细胞杂交”。
依据融合的细胞基因型分类:同种融合(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进行融合)、异种融合(来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进行融合)根据自发或诱导处理分类:自发细胞融合(在未施加任何诱导条件的情况下所发生的细胞融合现象)、诱发融合(诱导处理才能融合)2.体外细胞融合方法生物方法(病毒,仙台病毒法)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方法(电场诱导融合法,电转仪)3.聚乙二醇(PEG)法优点:易得,用法简单,融合效果稳定聚乙二醇(PEG)结构为:HOH2C(CH2OCH2)n CH2OH,分子量大于200小于6000者均可用作细胞融合剂。
通常用分子量低于1000的PEG作融合剂最好,50%PEG溶液能产生最多杂交细胞PEG经高压灭菌后,与温热的Engle氏液混合PEG浓度以W/W计;如将10g PEG与10mlEagLe氏液混合(假定1ml Eagle氏液为1g 重),即成50%PEG溶液PEG溶液在pH=8.0时细胞融合率最高4.PEG诱导细胞融合原理PEG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以及凝聚和沉淀蛋白质的作用细胞混合液中加入PEG,细胞膜脂分子排列发生改变,细胞发生凝集;在稀释和除去PEG时,质膜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即可诱导相接触的细胞发生融合5.红细胞计数方法血细胞计数板规格0.10mm1/400mm2红细胞计数:计数小方格(红色R区域)细胞计数样液细胞浓度=小方格平均细胞数/0.004mm36.融合率计算融合率=发生融合的细胞核数/所有细胞核数×100%高倍镜下随机计数200个细胞(包括融合的与未融合的细胞),以融合细胞(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核的细胞)的细胞核数除以总细胞核数(包括融合与未融合的细胞核)即得出融合率。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牛蛙血细胞的体外融合时间:20220418实验目的:1、掌握细胞融合的概念、类型和体外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
2、掌握PEG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影响因素和试剂作用,并掌握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3、掌握细胞计数板的使用和细胞计数的方法。
4、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实验原理:1、细胞融合:1)概念:细胞融合又称为细胞杂交,是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或者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细胞融合成异核体细胞,随后,异核体同步进入有丝分裂,核膜崩溃,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杂种细胞,此杂交细胞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增值网盛,并且细胞融合是形成杂交细胞的前提。
2)类型:分为自发融合和诱发融合。
自发融合是指同种细胞在培养时2个靠在一起的细胞自发合并;诱发融合是指异种间的细胞必须经过诱导剂的处理才能融合。
3)方法:a.物理法:电、激光触合b.生物法:病毒诱导融合,如仙台病毒c.化学法:PEG诱导融合4)应用:制备单克隆抗体、疫苗生产、培育动植物新品种、获得优良的微生物菌种、膜蛋白研究等。
2、PEG(聚二乙醇):(1)PEG是乙二醇的多聚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能使两个细胞接触点的距离拉近;能够凝聚和沉淀蛋白质,引起磷脂的酰键及极性基团发生结构重排,因此膜结构改变,引起细胞融合。
但是PEG长时间作用对细胞有毒性,因此作用一段时间后需要稀释或撤去。
(2)融合的活力与频率与PEG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作用时间、细胞的生理状态与密度等有关。
(3)PEG法最佳的融合条件:1)细胞:状态良好,得是单细胞悬液,有核细胞(便于观察,便于用光学显微镜判断是否成功融合);因此选择新鲜制备的牛蛙血细胞,细胞很大且有核,若是培养的细胞,需要将其状态调至很好。
2)密度:5*105-106个/ml3)PEG:分子量4000,浓度为50%(浓稠的吸水性更好,但对细胞膜的损伤更大)4)温度:37℃5)缓冲液:pH7-84、细胞计数:1)细胞计数板: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可换算为每毫升液体中的细胞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实验报告
院、系医学部年级专业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葛彦同组实验者实验日期 2020/6/3
六、思考题
1.阐述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五种状态,以及在HAT选择性培养基里生存与否的原理。
1)五种状态:未融合的B细胞;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B细胞融合B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骨
髓瘤细胞;B细胞融合骨髓瘤细胞。
2)生存与否的原因
B细胞无法在体外长期大量生存,故未融合的B细胞和B细胞相互融合都无法在HAT选择性
培养基生存;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同核融合细胞在HAT培养液中时,DNA合成的主要途径被A阻断,由于缺乏HGPRT或/及TK,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H及T,无法完成DNA的合成;
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异核融合体即杂交瘤细胞,既从B细胞获得了HGPRT和TK,从而利用培养液中的H和T合成DNA,又从骨髓瘤细胞获得了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在HAT选择培养液中生存下来。
2.现需要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请设计一个实验计划,阐述各阶段的实验
方案和过程,以及所需的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
人CD3抗原、小鼠、小鼠骨髓瘤细胞、细胞融合剂、PBS、HAT培养液、120目钢丝筛网、
玻璃平板、96孔细胞培养板、温控离心机。
2)实验方案和过程
a)将人CD3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几周加强免疫;
b)取小鼠脾脏
处死小鼠,固定于解剖架上打开腹腔,取出脾脏。
置于120目的钢丝网中,将网移入
盛有生理盐水的平皿中,轻轻压磨,使其成为单个细胞悬液,吸取细胞悬液,与骨髓
瘤细胞SP2/0按比例混合,离心后弃上清;
c)用HAT培养基培养纯化,得到杂交瘤细胞,使其产生抗人CD3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