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写作中人称代词的差异比较
人称代词在汉译英语篇中的使用对比及翻译策略分析

人称代词在汉译英语篇中的使用对比及翻译策略分析[摘要] 人称指称是体现指称意义的最主要的语言手段之一。
由于指示词语指称的是篇章中的一个实体特征,在翻译中译者是如何来处理人称代词在语篇中的作用,如何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人称代词一直在以多种方式被学者们所研究。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人称代词的使用量随语言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在同一语言内部,人称代词的使用在不同文体中也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主要针对汉语文学作品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汉英两种语言在同一语篇中使用人称代词的数量分析,假设两种语言使用人称代词的差异,然后选取文本进行定量分析试图得出汉英两种语言人称代词的不同特点,以及人称代词在英译文中是如何处理的。
通过分析不同的语言形式,依据对比分析结果,强调翻译中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与连贯起到迎合不同语言使用者思维模式的目的。
[关键词] 人称代词对比分析翻译手法1.引言指称词所替代的所指是表示人、物、概念等词语,这些词语可由人称代词代指。
人称代词在语言中用来指称事物最为常见。
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的人称系统。
汉语的“人家”,有时可泛指,有时可特指。
英语有反身代词“myself, yourself”等,汉语有“我自己”、“他自己”等,但汉语的“自己”具有独立的指称功能。
(胡壮麟,P51—56)在主语显著的语言里,如英语中主语与谓语之间有某种形式制约,如人称,性、数方面的一致等,因而主语省略后,这些语法关系就无法表达。
相反,汉语的人称照应粘连手段,除了使用人称代词之外,有时还采用省略人称代词的办法,也就是采用零回指(zero anaphora)的照应形式,特别是在人称代词用作句子主题的时候。
实际上,这样的句子中,仍暗含一个潜在的形式主语,比如在英语中,尽管一个篇章段落中的句子比较短,结构也比较简单,并构成一个话题链,整个篇章的语义结构也是围绕着某一个篇章核心组织的,但由于英语是主语显著,缺乏使用零回指的必要条件。
因而一般也不能采用零回指的照应粘连形式,而只能采取人称代词的照应粘连形式(许余龙:224)。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第三人称代词,也称为主语代词,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词类,它能够表达主语的各种形式。
主语代词具有连接句子的作用,句子的结构和表达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以符合句子的语法要求。
英汉两种语言的第三人称代词具有一定的功能对比,这为研究学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去探索并深入研究这两种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第三人称代词的功能照应差异,以期得出一个更清晰的结论。
首先,英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主要包括he, she, it, they等,用于指代三个或多个人或物,可以把这些代词统称为人称代词。
中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主要包括他、她、它、他们、它们等,即人称代词的省略形式,具有相同的功能,但形式简洁得多。
此外,中文还有比较特殊的双重形式“ta”,可以表达he/she或它/they的语义,并用于指代某个人或物,但这种形式在英文中不存在。
另外,英文中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以用于表达物质的句法,例如:it is cold(它很冷);they play well(他们打的很好),它们主要有两个功能:1)指代某个人或物;2)表达某种物质。
而中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大多只用于指代某个人或物,无法用于表达物质。
例如:它很冷,中文没有等价的句式表达。
再者,英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以及它们的变体还可以用于特殊结构句式,例如疑问句和否定句,以及不定句,而中文则没有这样的结构句式。
例如:Does he like it?(他喜欢吗?),He doesn like it.(他不喜欢),It unpredictable.(这是不可预测的),中文则没有相应的结构句式来表达这些句式。
最后,英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可以用于某些句子的主谓结构,而大多数的中文句子的主语结构则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来表达的。
例如:He likes it.(他喜欢它),但是中文却没有这样的句子结构,而是使用“我”或“你”来表达。
总结起来,英汉两种语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具有明显的功能照应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我们理解这两种语言体系之间的重要桥梁,它可以帮助学者们更好地认识这两者之间的深层区别,并更有效地学习这两种语言。
英汉写作中人称代词的差异比较

英汉人称比较1人称简介(1)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
第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以外的人.人称代词所指的是说话的人叫第一人称,如“我、我们”;所指的听话的人叫做第二人称,例如“你、你们”;所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叫第三人称,如“他、她、它、它们”。
名词一般是第三人称。
(2)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2英汉人称比较英语中的人称第一人称:I me we us第二人称:you第三人称:he him she her it they them 等汉语中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咱们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她们”及“它们等1. 汉语没有格的区分,但是汉语的第三人称复数形式比英语的第三人称复数更具体。
汉语第三人称有性的区别,如“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这些都是文字上的区分,语音里是没有性的差别的。
汉语里的“他”、“她”、“它”都发成[ta:]。
“他们”和“她们”在性上有很大区别。
2. 还存在两种不同的代词“咱们”和“我们”都指第一人称复数形式。
“您”是“你”的尊称形式,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至于其他人称形式,英汉都能相互对等。
3.总体来看,就叙事体小说这种文体来看,英语的代词使用频率比汉语代词使用频率高;(1)第三人称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要高;(2)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频率均最高,而第三人称复数代词和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频率均较低。
汉英第二人称代词对比研究

汉英第二人称代词对比研究作者:郑一凡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16期内容摘要:人称代词是语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英人称代词具有相同之处,也各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以“你”和“you”为例,对现代汉语和英语的第二人称代词进行比较,对比二者的异同,在对比中明确汉英第二人称代词各自所具有的特点。
关键词:汉英第二人称代词您你 you一、第二人称代词汉语和英语当中都有称呼语,关系、地位、场合等因素会影响人们对关系代词的选择和使用。
汉英语言词汇中人称代词系统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也都具备了各自的特点。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在表达意义、指称以及使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本文通过现代汉英人第二人称代词的对比,进而明确汉英第二人称人称代词各自的特点。
(一)人称代词的定义汉语和英语关于人称代词的定义没有太大的差别,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是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词,对人或物起称代作用。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三类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说话人自称:我、咱;I,we。
第二人称是说话人称听话人,又叫对称:你、您;you。
第三人称指说话人称第三者,或者指代事物,又叫他称:他、她、它;he,they,she,they,it,they。
汉语中的人称代词都可以加上“们”,表示多数。
此外,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还有“自己(复称)”、“人家(泛称)”、“大家(总称)”等。
(二)现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现代汉语中所使用的第二人称代词有“你”、“您”和“你们”,其中“你们”指不止一个人的对方或者包括对方在内的若干人。
“你”和“您”这两个词各有自己使用的范围,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你”不管对方的年龄、性别都可以使用,而表达尊敬或者客气的语义时使用“您”。
作为第二人称的敬称“您”,其使用的范围主要有:辈分、年龄、职业、职位等方面低的一方向高的一方表达尊敬;对自己敬仰崇拜的人用“您”;此外,在表达感谢、表示歉意时也常常把对方称为“您”。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他/她/它,同样也是英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英文第三人称代词承载着重要的语言功能,研究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文并有效地使用它。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来深入研究英文第三人称代词功能。
第一部分: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类型比较在英语中,第三人称代词有5种:he,she,it,they和one,而汉语中只有一种:他/她/它。
英文的he,she和they分别表示人称,而it表示特指某事物,one就是不指向任何人或物,而汉语的他/她/它则没有这样的明显区分。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类型上英文的第三人称代词比汉语的要更为多样,具有更丰富的表达功能。
第二部分: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篇照应功能比较在文章中,第三人称代词具有对对象确认、对对象表达距离感、指代信息提示等功能。
首先,在确认对象功能方面,英文的第三人称代词可以表明确切的人称和物种,而也可以指代一类事物,而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只能表示一类事物,而不能表达特定的人称。
例如:英文:He is a doctor.汉语:他是医生。
其次,在对对象表达距离感方面,英文的第三人称代词可以用来表达彼此之间的距离感,而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仅能使用他/她来表达距离感,表示某人与被提到的人之间的距离,无法表达某事物与被提到的人之间的距离感。
例如:英文:He came to my room last night.汉语:他昨晚来到我的房间。
最后,在指代信息提示方面,英文的第三人称代词可以用来提示某人或某物在上文已经提到过,而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仅能指代某一类事物,不能提示某人或某物在上文提到过。
例如:英文:The book that he read is interesting.汉语:他读的书很有趣。
综上所述,英文与汉语在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上有所不同。
英文的第三人称代词具有更多、更丰富的功能。
第三部分:结论与展望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英文第三人称代词功能。
英汉人称代词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英汉人称代词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杨相苹,肖飞(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该文将使用AntConc软件对《傲慢与偏见》王科一和孙致礼的译本进行数据分析,分别抓取两个译本中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使用频率,从而研究小说中英汉人称代词使用的差异,分析英汉人称代词使用特点的原因。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人称代词;形合;意合;显性;隐性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4-0123-031引言汉语的人称代词始于中文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中的“发语者、与语者、所为语者”。
柯林斯高级英语学习字典中,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的定义:A personal pronoun is a pronoun such as‘I’,‘you’,‘she’,or‘they’which is used to refer to the speaker or the person spoken to,or to a person or thing whose iden⁃tity is clear,usually because they have already been mentioned.如今,人称代词成为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书面语还是日常交际用语,人称代词的缺失会使语言重复累赘,一定程度上,它也体现了说话者的感情。
人称代词存在于所有自然语言中,但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人称代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是不同的。
语言学家赵世开曾对5部英语独幕剧的汉译剧本和英文原本进行研究,发现英汉人称代词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
刘宓庆在其著作《文体与翻译》指出,“英语倾向于多用代词,特别是人称代词,汉语倾向于重复名称、人名或称谓,避免在容易混淆的上下文中交替地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
”[1]本文所选取的材料《傲慢与偏见》属于小说体裁,和独幕剧不同(对白较多),除了人物对话使用人称代词以外,对风景、人情的描述也包含了大量的人称代词,大多是语言进行回指,以进行语篇衔接。
英汉中物称和人称差异论文

英汉中物称和人称差异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化渊源分析了英、汉语物称与人称形成的根源、使用形式及其差异,并针对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it”形式主语与零位主语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当然,上述差异及翻译策略是英汉语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的产物,随着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两种语言势必走向相互借鉴、彼此融合的道路。
1. 引言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所反映出的文化,思维方式,哲学认知也是十分不同的。
英语重理性,而汉语重悟性。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有些英语写作论著称之“为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躲在非人称语言之后与读者进行交际”。
相比之下,汉语则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这两方面。
事实上,与汉语相比,英语更加注重主语。
2. 英、汉物称与人称形成的原因发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文化认为“天人相分”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切二分: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
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人超然于自然界之外,具有绝对的支配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人的本性就是要凭借自身的智慧和科学的力量来征服自然、主宰天地。
与此相反,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
儒家的孟子亦云:万物皆备于我,这句话的涵义是:作为字宙的部分的“我”与作为“全体”的“万物”有其共同的本质。
因此,就一方面观之,从我就可以掌握“万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则“万物”的特征也显现在“我”之中。
这种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性思维并不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以实现真善美合一整体境界为最终目的,因此导向了主体意向性思维,而不是对向性知识思维。
3.英、汉物称与人称的语言形式及其差异3.1 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英语名词,按有无生命来划分,可分为有灵名词和无灵名词两类。
有灵名词表示有生命的人物;无灵名词包括抽象名词和表示无生命事物的名称。
西方人注重逻辑抽象、思维,英语文献中常常着力写的是事物、物质及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因此往往把事物的名称作为主语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英汉物称与人称对比分析

英汉物称与人称对比分析
在英汉语言中,物称和人称在用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1. 代词的差异
英语中的人称代词有I、you、he、she、it、we、they等,而物称代词只有it。
中文中没有人称代词的变化,但有“他/她/它/它们”等不同代词。
2. 形容词的变化
英语中的形容词在修饰物时通常只有一个形式,而在修饰人则分有形容词和副词两个形式。
例如,tall这个形容词只有一个形式;但是,fast这个形容词在修饰人时需要变成fastest这个副词形式。
中文的形容词没有这样的变化,只需要灵活运用就可以了。
3. 语序的影响
英语中的语序通常是SVO(主语–动词–宾语),而中文则是以主谓宾的顺序为主。
这就意味着,在英语中,主语和物直接关系更密切,而在中文中,人称和物称的区别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英汉语言中的人称和物称在代词、形容词和语序上都有很大区别,需要特别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人称比较1人称简介(1)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
第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以外的人.人称代词所指的是说话的人叫第一人称,如“我、我们”;所指的听话的人叫做第二人称,例如“你、你们”;所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叫第三人称,如“他、她、它、它们”。
名词一般是第三人称。
(2)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2英汉人称比较英语中的人称第一人称:I me we us第二人称:you第三人称:he him she her it they them 等汉语中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咱们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她们”及“它们等1. 汉语没有格的区分,但是汉语的第三人称复数形式比英语的第三人称复数更具体。
汉语第三人称有性的区别,如“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这些都是文字上的区分,语音里是没有性的差别的。
汉语里的“他”、“她”、“它”都发成[ta:]。
“他们”和“她们”在性上有很大区别。
2. 还存在两种不同的代词“咱们”和“我们”都指第一人称复数形式。
“您”是“你”的尊称形式,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至于其他人称形式,英汉都能相互对等。
3.总体来看,就叙事体小说这种文体来看,英语的代词使用频率比汉语代词使用频率高;(1)第三人称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要高;(2)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频率均最高,而第三人称复数代词和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频率均较低。
4.大小写之别。
在英语中,一般只是每个句子的第一个字母以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要大写,但“I”不论在句子中处于何处均一概大写,在两边各矮一截的小写字母中显得鹤立鸡群,顶天立地。
至于you、they、he、she,则无缘享受此殊荣。
而汉语则无大小写之分,不论是我、你、他或她还是我们、你们、他们或她们均一视同仁,淹没在大小相等的文字当中,谁也不起眼。
第一人称比较:1.称用单数代词I 与“我”表示时的社交功能和普通语言的人称指示语一样,I和“我”的基本含义就指代说话者本人。
英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I指说话者本人,没有其他相应的表达方式;汉语的“我”指说话者本人,“但它也有一些非指示用法,如虚指和泛指等”。
汉语中有时用“本人指说话者自己,不过用得相对较少。
现代汉语用“本人”除了表示客观冷静陈述以外。
似乎还给人一种自大、高傲的感觉。
所以,大多数语境下用“我”,较少用“本人”。
相同1、第一人称指示语如用复数代词表示在英汉语中都有两个用法:其一,用于包括谈话对方;其二,用于不包括谈话对方(1)我们都是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应该能理解学生的心情。
(包括听话人)(2) We both should understand students for we are experienced teachers for many years.(3)您安心养病吧!我们过几天再来看你。
(不包括听话人)(4) You’d better take a good rest. We will come to you in a few days.2、用复数第一人称代替单数第一人称来指说话人自己,即在体现中将单数的说话者编码为复数形式的情况在汉语、英语中都不少见:(1)看过了前面摆出的种种材料、做法和看法,我们( =我) 有些初步意见……(2)We (=I)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for years, but at this stage we are (=I am) still unable to be very specific about its nature of its cause.its nature of its cause.例2 看过了你的个人简历,我们(= 我)有些初步意见……例1 这种用“我们”来代替“我”的用法多见于学术写作中,是说话人谦虚的表现,似乎在说他所取得的成就不完全归功于他个人。
从另一角度来讲,“we”的使用,可以使文章减少主观自负的意味,这样便于拉近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是话语礼貌原则的具体体现。
在撰写论文时,尽管文章是作者独立撰写的,但为使自己提出的观点或发现的事实易于被人认同与接受,也常用“我们”或“we”,而不用“我”或“I”。
这种为了避免话语者过于主观和自我为中心,用不包括受话者的“we”来指称自己的用法叫做“编辑的我们”(editorial we)(姜望琪:2000),它能使对方感觉到与发话者之间的平等、友好的关系。
而例 2 则与以上情况不尽一样,说话者觉得自己以“我”或“I”的口吻说话分量不够,权威性不强,恐怕难以让他人确信时,便会使用“我们”或“we”,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增强其话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以使听者觉得这不是个人所言,而是一个团体或一个领导集团的意见或主张,代表着集体的智慧和抉择。
以上两种情况在英汉语中都存在,但是在谈到过失或缺点时,便不能这样用,否则便成了推卸责任了”,虽然“we”和“我们”都可以代指第一人称单数“我”,但两者的语用意义并不完全一样。
英语中,“we”是皇室成员指称自己的一种特有用法,例如一个英国国王可以这样说:We will ourself reward the vistor.但汉语却没有此用法。
第let’s 在非常通俗的口语中有时可用作单数,这就是说它可以不包括谈话的对方,而只借指单数的“让我”,相当于let me:(3) Let’s (=me) give you a hand.差别1不同的第一人称复数之间的差别:在北方话里,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第一人称指示语是“咱们”,“我们”却只指说话人及其伴随者一方。
在普通话中,“我们”、“咱们”都可用于包括谈话对方。
这两种不同的第一人称复数之间的差别在英语中没有直接的反映,但间接地在let us 和它的缩略形式let’s之间的差别上反映出来。
let us可能包括谈话对方,也可能不包括。
(5) Let us know the time of your arrival. (不包括谈话对方)(6) Let us work hard. (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谈话对方)而let’s 一般情况下包括谈话对方在内。
如:(7) Let’s go to the cinema. (包括听话人)因此不能说: Let’s go to see you tomorrow.2、在汉语里,“我们”还可以作为一种修饰语,以使语言显得亲切、友好。
例如 :(1)有我们这位老叔,你想听歌容易,要多少,有多少。
《李有才板话》3、在英语里 w e 可以指人或其它一事物,而汉语只有在童话语言中才有。
(1)May we come in?We 在这里可以指说话人和他们的宠物,如狗、猫等动物。
英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复数代词表示说话人和伴随者时,伴随者可以指人或宠物,而汉语只有在童话语言中才有,这是两种文化的差异所导致,因为在西方国家人们把宠物当作是自己生活的伙伴来看待的。
可见这种用法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差异。
4.英语在并列主语中,第一人称代词“I”通常放在最后,汉语“我”却不这样。
Peter and I are studying in the same schoo1.我和彼得在同一学校读书。
5、当谈话双方不是面对面进行交谈 (如在电话中、广播中、有时也在电视上),在作自我介绍时 ,英语中往往不用第一人称指示语,而改用第三人称指示信息 ; 汉语中向对方作自我介绍时,则只用第一人称指示语。
(1)Hello, this is John Smith.(or John Smith speaking.)第二人称比较差别1、汉语中第二人称指示信息有时可以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表达。
汉语的“我们”和“咱们”都可以用来借指“你”或“你们”而这种第二人称批示信息在英语中极少见,英语往往直接用 you 表现出来。
下面是一些例子:(1)我相信,我们 ( 二你们 ) 每个青年同志一定不会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 ( = 你们) 的期望。
(2)(你) 要记住,我们 ( = 你) 是学生 ,我们 ( =你) 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这种“移花接木”的指示信息常给听话人一种亲切感,故在正式场合多出自长者、领导之口,而在非正式场合,则为顾客、父母所乐于使用。
2、用第一、第二人称单数指代第一、二人称复数的情况在汉语中常常可以见到,而在英语中却少见。
(1)走,咱 (咱们) 今晚看电影去。
(2)你 (=你们) 大国敢不仁,我( =我们)小国也敢不义 !(3)还我 ( =我们的) 河山 !第三人称比较相同1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专有名词和称谓名词作为第三人称指示语指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情况(1)“老天爷你长眼呀,你视呀,要不是吾,这些家伙何时会从娘肚子里拱出来?他们(=你们)吃谷米,还没长成个人样,就烂肝烂肺,欺侮吾娘崽呀?”(韩少功《爸爸爸》)例(1)中“他们”实指“你们”,丙崽的妈妈在儿子受到欺负的时候,对那些后生崽的称呼,由于她心存顾忌,没有敢直呼“你们”,而用了“他们”,这是一种指桑骂槐的方式。
英语第三人称代词it在“It‟s me”中使用,这也是说话人向听话人介绍自己的用语,但只限于说话人认为对方能从他的声音中认出他来时才使用第三人称借指听话人不一定只限于代词,专有名词和称谓名词也可以借指听话人。
在汉语中第三人称借指第一人称,主要使用了一些称谓语和专名,其中幼儿与父母之间的话语最典型。
例如:(1)谁欺负宝宝(=你)了,叔叔找他说理去。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在幼儿与父母或长辈之间的谈话中。
(2)人家(=我)可不是小儿科。
(3)Sunday school teacher: “Can my little boy (=you) tell me what children go to Heaven?”(4)Bill (=I)wants an ice-cream, Mummy.(5)有的人(=你)就是不讲信用,借了钱该还不还例(5)中“有的人”指代“你”,由于说话人碍于面子,不好直说,靠这种方式委婉地提醒、告诫对方。
第三人称指示语借指听话人和说话人,是语用学所注意的问题。
这些情况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表达出特定的交际效果和语用效果,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