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课时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在中,点是内一点,且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若,则的度数为()A. B. C. D.2、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是AD边中点,BD、CE交于点H,BE、AH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AG⊥BE;②BG=4GE;③S△BHE =S△CHD;④∠AHB=∠EHD.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3、如图,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圆弧,分别交AB、AC于点D、E,再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DE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F,作射线AF交边BC于点G.若CG=3,AB=10,则△ABG的面积是()A.3B.10C.15D.304、下列四个图形中,属于全等图形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②和④5、如图,△ABC≌△DEF,点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且测得BC=5cm,BF=7cm,则EC长为()A.1cmB.2cmC.3cmD.4cm6、如图,Rt△ABC中,∠CAB=90°,在斜边CB上取点M,N(不包含C、B两点),且tanB=tanC=tan∠MAN=1,设MN=x,BM=n,CN=m,则以下结论能成立的是()A.m=nB.x=m+nC.x>m+nD.x 2=m 2+n 27、如图,△ABC的中线BE、CF交于点O,直线AD∥BC,与CF的延长线交于点D,则S△AFD :S四边形AFOE为()A.1:2B.2:1C.2:3D.3:28、在ΔABC和ΔDEF中,AB=DE,∠A=∠D,若证ΔABC≌ΔDEF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A.∠B=∠EB.∠C=∠FC.BC=EFD.AC=DF9、全等三角形又叫做合同三角形,平面内的合同三角形分为真正合同三角形与镜面合同三角形,假设△ABC和△A1B1C1是全等(合同)三角形,点A与点A1对应,点B与点B1对应,点C与点C1对应,当沿周界A→B→C→A,及A 1→B1→C1→A1环绕时,若运动方向相同,则称它们是真正合同三角形如图,若运动方向相反,则称它们是镜面合同三角形如图,两个真正合同三角形都可以在平面内通过平移或旋转使它们重合,两个镜面合同三角形要重合,则必须将其中一个翻转180° 如图,下列各组合同三角形中,是镜面合同三角形的是()A. B. C. D.10、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ABC=60°,△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则下列五个结论中正确的是()①若菱形ABCD的边长为1,则AM+CM的最小值1;②△AMB≌△ENB;③S四边形AMBE =S四边形ADCM;④连接AN,则AN⊥BE;⑤当AM+BM+CM的最小值为2时,菱形ABCD的边长为2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⑤11、如图,∠B=∠D=90°,CB=CD,∠1=40°,则∠2=()A.40°B.45°C.50°D.60°12、直线l1∥l2∥l3,且l1与l2的距离为1,l2与l3的距离为3,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放置,顶点A,B,C恰好分别落在三条直线上,AC与直线l2交于点D,则线段BD的长度为( )A. B. C. D.13、如图,在ABCD中,AB=4,AD=7,∠ABC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则DE的长是()A.4B.3C.3.5D.214、如图,在中,,,,平分,则点到的距离等于()A.3B.4C.5D.915、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 S△ABC=32,DE=4,AB=6,则AC的长是( )A.8B.9C.10D.12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Rt△ABC中,∠BAC=90°,AB=AC,BD⊥直线L于D,CE⊥直线L于E,若BD=5cm,CE=4cm,则DE=________.17、如图,用直尺和圆规画∠AOB的平分线OE,其理论依据是________ .18、如图,直线,且相邻两条平行线的距离都相等,若等腰的三个顶点都在直线上,则________.19、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边长分别为5和12,则b的面积为________.20、如图,在ΔABC与ΔDEF中,如果AB=DE,BE=CF,只要加上 ________条件(写一个就可以),就可证明ΔABC≌ΔDEF;并用你所选择的条件加以证明。

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12.1 全等三角形》01(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12.1 全等三角形》01(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2.1全等三角形》课时练考点1全等图形的认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正方形都是全等形;②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形;③形状相同的图形是全等形;④大小相同的图形是全等形;⑤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全等形.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的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A.B.C.D.3.下列四个图形中,全等的图形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③和④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B.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C.图形全等,只与形状、大小有关,而与它们的位置无关;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5.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后,点D落在点E处,与BC交与点F,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A.2对B.3对C.4对D.5对考点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全等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D.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连线段的中垂线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全等8.下列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③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是()①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②有一个钝角相等且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有两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一个三角形的底和腰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底和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考点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0.如图所示,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A.2B.3C.5D.2.5Ð等于()11.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A .70°B .50°C .60°D .120°12.如图,△ABC ≌△DEF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AB=DEB .BE=CFC .BC=EFD .AC=DE13.三个全等三角形按如图的形式摆放,则1 23Ð+Ð+Ð的度数是()A .120°B .135°C .150°D .180°14.若△ABC ≌△DEF ,AB =2,AC =4,且△DEF 的周长为奇数,则EF 的值为()A .3B .4C .1或3D .3或515.对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下列结论正确的有()①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②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③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④两个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6.如图所示中的44´的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Ð+Ð+Ð+Ð+Ð+Ð+Ð=()A.330 B.315 C.300o D.24517.如图,已知△AOC≌△BOD,∠A=30°,∠C=20°,则∠COD=()A.50°B.80°C.100°D.130°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参考答案1.A2.B3.D4.B5.C6.D7.C8.C9.D 10.B11.C12.D13.D14.D15.D16.B17.B18.D。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 ∥CD ,BE 和CE 分别平分∠ABC 和∠BCD ,AD 过点E ,且AD ⊥AB ,点P 为线段BC 上一动点,连接PE .若AD =14,则PE 的最小值为( )A .7B .10C .6D .52.如图O 是ABC 内的一点,且O 到三边AB 、BC 、CA 的距离==OF OD OE .若70A ∠=︒,则BOC ∠( ).A .125°B .135°C .105°D .100° 3.如图,AB ⊥CD ,且AB =CD .E 、F 是AD 上两点,CE ⊥AD ,BF ⊥AD .若CE =a ,BF =b ,EF =c ,则AD 的长为( )A .a +cB .b +cC .a +b -cD .a -b +c 4.如图,ABC 的面积为26cm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则PBC 的面积为( )A .21cmB .22cmC .23cmD .24cm5.如图,AP 平分∠BAF ,PD ⊥AB 于点D ,PE ⊥AF 于点E ,则△APD 与△APE 全等的理由是( )A .SSSB .SASC .SSAD .AAS6.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C =5cm ,在AC 上取一点E ,使EC =BC ,过点E 作EF ⊥AC ,连接CF ,使CF =AB ,若EF =12cm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F =∠BCFB .AE =7cmC .EF 平分ABD .AB ⊥CF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近似数232.610⨯精确到十分位;②在2,()2--,38-,2--中,最小的是38-;③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P 所表示的数为15-+;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一个钝角”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钝角”;⑤如图,在ABC 内一点P 到这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点P 是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A .1B .2C .3D .48.在以下图形中,根据尺规作图痕迹,能判定射线AD 平分∠BAC 的是( )A .图2B .图1与图2C .图1与图3D .图2与图3 9.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B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10.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 .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C .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 .一边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11.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BD=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 ,过E 作EF ⊥AB ,F 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 ≌△EBC②∠BCE+∠BCD =180°③AD=AE=EC ④ BA+BC=2B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2.对于ABC 与DEF ,已知∠A=∠D ,∠B=∠E ,则下列条件:①AB=DE ;②AC=DF ;③BC=DF ;④AB=EF 中,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13.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AC DB =,AE //BF ,添加以下哪一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ED ≌△BFC ( )A .ED CF =B .AE BF =C .E F ∠=∠D .ED //CF14.如图,在Rt ABC 和Rt ADE △中,90,,ACB AED AB AD AC AE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C DE =B .BAE DAC ∠=∠ C .OC OE =D .EAC ABC ∠=∠ 15.如图,要判定△ABD ≌△ACD ,已知AB =AC ,若再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仍不能说明全等,则这个条件是( )A .CD ⊥AD ,BD ⊥ADB .CD =BDC .∠1=∠2D .∠CAD =∠B AD二、填空题16.如图,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于点D ,且2CD =,如果E 是射线OB 上一点,那么CE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17.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C =,90ACB ADC ∠=∠=︒,10CD =,则BCD ∆的面积为______.18.如图,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E ,且AB =10cm ,则DEB 的周长是_____cm .19.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22米,某人从点B沿BA走向点A,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已知旗杆此时他分别仰望旗杆的顶点C和D,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 DMBD的高为12米,该人的运动速度为2米/秒,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所用时间是________秒.20.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角平分线,若BC=8cm,BD=5cm,AB=10cm,则S△ABD=______.21.如图,点D在BC上,DE⊥AB于点E,DF⊥BC交AC于点F,BD=CF,BE=CD.若∠AFD=145°,则∠EDF=_____.≅,延长BC,分别交AD,ED于点F,G,若22.如图,ABC ADE∠=________︒.∠=︒,10120B∠=︒,30EABCAD∠=︒,则CFD23.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AO=BO ,添加一个条件, 能使AOC BOD ≅,所添加的条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如图,ABC 中,∠C =90°,AD 平分∠BAC , AB =5,CD =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25.ABC 中,4AB =,6AC =, 则第三边BC 边上的中线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6.如图,在△ABC 和△DBC 中,∠ACB=∠DBC=90°,E 是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F ,AB=DE .若BD=8cm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点E ,F 在线段BD 上,已知AF BD ⊥,CE BD ⊥,//AD CB ,DE BF =,求证:AF CE =.28.如图,AB ⊥CB ,DC ⊥CB , E 、F 在 BC 上,AF=DE ,BE=CF ,求证:AB =DC .29.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 ED AC FD =.求证:(1) AC DF =(2)FB CE =30.作图:已知ABC 和线段r ,请在ABC 内部作点P ,使得点P 到AC 和BC 的距离相等,并且点A 到点P 的距离等于定长r .(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八年级初二上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 全等三角形》03(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上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 全等三角形》03(含答案)

《12.1 全等三角形》课时练一、选择题1.如图,△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BD=∠CBD B.△ABD和△CDB的周长相等C.AD=BC D.△ABD和△CDB的面积相等2.如图所示,△ABC≌△DEC,∠ACB=60°,∠BCD=100°,点A恰好落在线段ED上,则∠B的度数为()A.50°B.60°C.55°D.65°3.已知:△ABC≌△DCB,若BC=10cm,AB=5cm,AC=7cm,则CD为()A.10cm B.7cm C.5cm D.5cm或7cm 4.如图,Rt△ABC≌Rt△CED,点B、C、E在同一直线上,则结论:①AC=CD,②AC ⊥CD,③BE=AB+DE,④AB∥ED,其中成立的有()A.仅①B.仅①③C.仅①③④D.①②③④5.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为()A.105°B.75°C.60°D.45°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也分别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D.全等三角形是指周长和面积都相等的三角形7.如图,△ABC≌△DEF,BE=2,AE=1,则BD的长是()A.5B.4C.3D.28.已知:如图,△ABC≌△ADE,AB与AD是对应边,AC与AE是对应边,若∠B=31°,∠C=95°,∠EAB=20°,则∠BAD等于()A.77°B.74°C.47°D.44°9.已知△ABC与△DEF全等,BC=EF=4cm,△ABC的面积是12cm2,则EF边上的高是()A.3cm B.4cm C.6cm D.无法确定10.如图,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A=20°,∠F=60°,则∠DAC的度数是()A.50°B.60°C.100°D.120°二.填空题11.如图,△ABC≌△DEF,∠A=35°,∠B=50°,则∠DFE=.12.已知:如图,△ABC≌△DEF,∠A=85°,∠B=60°,AB=8,EH=2.则∠F的度数;DH的长.13.已知△ABC≌△DEF,AB=DE=8cm,△DEF的面积为20cm2,则△ABC的边AB上的高为cm.14.如图,已知△ABC≌△DEF,AD=1cm,则BE的长为cm.15.如图,已知△ABC≌△DBE,如果∠CBD=96°,∠CBE=28°,那么∠ABC=.三.解答题16.如图,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BAD≌△ACE.(1)求证:BD=DE+CE;(2)请你猜想△ABD满足什么条件时,BD∥CE.17.如图,已知△ABF≌△CDE.(1)若∠B=30°,∠DCF=40°,求∠EFC的度数;(2)求证:AE=CF.18.如图,△ACF≌△DBE,其中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1)若BE⊥AD,∠F=63°,求∠A的大小.(2)若AD=11cm,BC=5cm,求AB的长.19.已知:如图,△ABC≌△DEF,AM、DN分别是△ABC、△DEF的对应边上的高.求证:AM=DN.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C 4.D 5.B 6.D 7.A 8.B 9.C 10.A 二、填空题11.95°12.35° 6 13.5 14.1 15.68°三、解答题16.(1)证明:∵△BAD≌△ACE,∴AD=CE,BD=AE,∵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E=AD+DE,∴BD=CE+DE;(2)解:假如BD∥CE,则∠BDE=∠E,∵△BAD≌△ACE,∴∠ADB=∠E,∴∠ADB=∠BDE,又∵∠ADB+∠BDE=180°,∴∠ADB=∠BDE=90°,∴当∠ADB=∠E=90°时,BD∥CE.17.(1)解:∵△ABF≌△CDE,∴∠D=∠B=30°,∴∠EFC=∠D+∠DCF=70°;(2)证明:∵△ABF≌△CDE,∴∠AFB=∠CED,AF=CE,在△AFE和△CEF中,,∴△AFE≌△CEF(SAS),∴AE=CF.18.解:(1)∵BE⊥AD,∴∠EBD=90°,∵△ACF≌△DBE,∴∠FCA=∠EBD=90°,∴∠A=90°﹣∠F=27°;(2)∵△ACF≌△DBE,∴CA=BD,∴CA﹣CB=BD﹣BC,即AB=CD,∵AD=11cm,BC=5cm,∴AB+CD=11﹣5=6cm,∴AB=3cm.19.方法一:证明:∵△ABC≌△DEF,∴AB=DE,∠B=∠E,∵AM,DN分别是△ABC,△DEF的对应边上的高,即AM⊥BC,DN⊥EF,∴∠AMB=∠DNE=90°,在△ABM和△DEN中,∴△ABM≌△DEN(AAS),∴AM=DN.方法二:∵△ABC≌△DEF。

12.1 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时习题(含答案)

12.1 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时习题(含答案)

12.1全等三角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下列图形中,是全等图形的是( )A. 形状相同的两个五角星B. 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D. 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B. 两个全等图形形状一定相同C. 两个周长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D. 两个正三角形一定是全等图形3.如图所示的各组图形中,不是全等形的是( )A. B.C. D.4.下列各组图形中,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A.B.C.D.5.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A. 15°B. 20°C. 25°D. 30°6.若△ABC≌△DEF,则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得出x的值为( )A. 30B. 27C. 35D. 407.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是( )A. 15°B. 20°C. 25°D. 30°8.如图,△ABC≌△ADE,∠B=25°,∠E=105°,∠EAB=10°,则∠BAD为( )A. 50°B. 60°C. 80°D. 12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9.如图,在由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网格中,∠2―∠1=______°.10.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11.如图,△ABC≌△EDC,∠C=90°,点D在线段AC上,点E在线段CB延长线上,则∠1+∠E=°.12.已知△ABC≌△DEF,△DEF的周长为32cm,DE=9cm,EF=12cm,则AC=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3.说出图(2)、图(3)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14.如图,△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15.沿着图中的虚线,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将下面的图形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16.如图,△OCA≌△OBD,点C和点B,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17.如图,△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和∠BCE相等吗?为什么?18.如图,△ACF≌△DBE,其中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1)若BE⊥AD,∠F=62°,求∠A的大小;(2)若AD=9cm,BC=5cm,求AB的长.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B3.【答案】B4.【答案】C5.【答案】D6.【答案】A7.【答案】D8.【答案】B9.【答案】9010.【答案】能够完全重合11.【答案】9012.【答案】11cm13.【答案】解:在图(2)中,AB和DB,AC和DC,BC和BC是对应边;∠A和∠D,∠ABC和∠DBC,∠ACB和∠DCB是对应角.在图(3)中,AB和AD,AC和AE,BC和DE是对应边;∠B和∠D,∠C和∠E,∠BAC和∠DAE是对应角.14.【答案】解:其他对应边是AC和CA;对应角是∠B和∠D,∠ACB和∠CAD,∠CAB和∠ACD.15.【答案】解:如图所示:.16.【答案】解:相等的边有AC=DB,OC=OB,OA=OD;相等的角有∠A=∠D,∠C=∠B,∠AOC=∠DOB.17.【答案】解:相等.理由:∵△ABC≌△DEC,∴∠AC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CB―∠ACE=∠DCE―∠ACE(等式的基本性质),即∠BCE=∠ACD.18.【答案】解:(1)∵BE⊥AD,∴∠EBD=90°,∵△ACF≌△DBE,∴∠FCA=∠EBD=90°,∵∠F=62°,∴∠A=90°―∠F=28°;(2)∵△ACF≌△DBE,∴CA=BD,∴CA―CB=BD―BC,即AB=CD,∵AD=9cm,BC=5cm,∴AB+CD=9―5=4(cm),∴AB=2cm.。

全等三角形-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12.1第一课时练习和答案

全等三角形-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12.1第一课时练习和答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知识点:全等形的概念1.如图11.1-4,5个全等的正六边形A、B、C、D、E,请仔细观察A、B、C、D四个图案,其中与E图案完全相同的是()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一寸相片是全等形(2)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形(3)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形(4)全等形的面积一定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表示法3.如图所示,图中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下列写法正确的是()A.△ABE≌△AFB B.△ABE≌△ABFC.△ABE≌△FBA D.△ABE≌△FAB4.如果△ABC和△DEF全等,△DEF和△GHI全等,则△ABC和△GHI______全等,如果△ABC和△DEF不全等,△DEF和△GHI全等,则△ABC和△GHI______全等。

(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A.形状相同B.周长相等C.面积相等D.全等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6.如图,△AOC≌△BOD,则对应角是__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把△ABC绕A点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则对应角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沿着直线AC对折,△ABC和△ADC重合,则△CAB≌,AB的对应边是,∠BCA的对应角是。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9.若△ABC和△DEF全等,点A和点E、点B和点D分别是对应点,则下列结论是错误的是()。

A.BC=EFB.∠B=∠DC.∠C=∠F D.AC=EF10.如图,△ABD≌△ACE,点B和点C是对应顶点,AB=8,AD=6,BD=7,则BE的长是()。

A.1 B.2 C.4 D.611.如图,△ABC≌△ADE,∠B=100°,∠BAC=30°,那么∠AED=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全等三角形判定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全等三角形判定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12.2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要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边边(SS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一、单选题1.如图,12∠=∠,下列条件中不能使...ABD ACD ∆≅∆的是( )A .AB AC = B .B C ∠=∠ C .ADB ADC ∠=∠D .DB DC = 2.如图所示,则下面图形中与图中△ABC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A .B .C .D .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 )A.90°B.120°C.135°D.150°4.有一个小口瓶(如图所示),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到里边直接测,于是拿两根长度相同的细木条,把两根细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转动,这样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那么△OAB≌△OCD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5.如图,用尺规作出∠OBF=∠AOB,作图痕迹MN是A.以点B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B.以点B为圆心,DC为半径的弧C.以点E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D.以点E为圆心,DC为半径的弧6.如图,已知,,,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总对数是A.3 B.4 C.5 D.67.如图,FE=BC,DE=AB,∠B=∠E=40°,∠F=70°,则∠A=( )A.40°B.50°C.60°D.70°8.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9cm,CF=5cm,则B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9.如图,已知AC=DB,AO=DO,CD=100 m,则A,B两点间的距离( )A.大于100 m B.等于100 mC.小于100 m D.无法确定10.如图,AB⊥BC且AB=BC,DE⊥CD且DE=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A.36 B.48 C.72 D.108二、填空题11.如图,若AB=AD,加上一个条件_____,则有△ABC≌△ADC.12.如图,已知BD⊥AE于点B,DC⊥AF于点C,且DB=DC,∠BAC=40°,∠ADG=130°,则∠DGF=__________.13.如图,已知∠1=∠2=90°,AD=AE,那么图中有____对全等三角形.14.如图,Rt∆ABC 中,∠BAC = 90°,AB =AC ,分别过点B、C 作过点A 的直线的垂线BD、CE ,垂足分别为D、E ,若BD = 4,CE=2,则DE= (_________)15.如图,∠ACB =90°,AC =BC ,BE ⊥CE ,AD ⊥CE ,垂足分别为E ,D ,AD =25,DE =17,则BE =______.三、解答题16.如图,点E ,F 在CD 上,AD CB ,DE CF =,A B ∠=∠,试判断AF 与BE 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7.已知:如图,AB=AC ,PB=PC ,PD ⊥AB ,PE ⊥AC ,垂足分别为D 、E .证明:(1)PD=PE .(2)AD=AE .18.已知:如图,AE ∥CF ,AB=CD ,点B 、E 、F 、D 在同一直线上,∠A=∠C .求证:(1)AB∥CD;(2)BF=DE.19.如图,点M.N在线段AC上,AM=CN,AB∥CD,AB=CD.请说明△ABN≌△CDM的理由;答案1.D 2.B3.A4.A5.D6.D7.D8.C9.B10.C11.BC =DC12.150°13.314.615.816.解:AF 与BE 平行且相等,因为AD CB ,所以C D ∠=∠.因为DE CF =,所以CE DF =.又因为A B ∠=∠,所以AFD BEC ∆≅∆.所以AF BE =,AFD BEC ∠=∠.所以AF BE .17.解:证明:(1)连接AP .在△ABP 和△ACP 中,AB=AC PB=PC AP=AP ⎧⎪⎨⎪⎩,∴△ABP ≌△ACP (SSS ).∴∠BAP=∠CAP ,又∵PD ⊥AB ,PE ⊥AC ,垂足分别为D 、E ,∴PD=PE (角平分线上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2)在△APD 和△APE 中,∵90PAD PAE ADP AEP AP AP ∠=∠⎧⎪∠=∠=︒⎨⎪=⎩,∴△APD ≌△APE (AAS ),∴AD=AE ;18.解:(1)∵AB ∥CD ,∴∠B=∠D .在△ABE 和△CDF 中,A CAB CD B D∠=∠⎧⎪=⎨⎪∠=∠⎩,∴△ABE ≌△CDF (ASA ),∴∠B=∠D ,∴AB ∥CD ;(2)∵△ABE ≌△CDF ,∴BE=DF .∴BE+EF=DF+EF ,∴BF=DE .19.∵AM=CN∴AM+MN=CN+MN即AN=CM∵AB ∥CD∴∠A=∠C在△ABN 和△CDM 中=AN CMA C AB CD=⎧⎪∠∠⎨⎪=⎩∴△ABN ≌△CDM (SAS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全等三角形判定同步练习(包含答案)11 / 1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 2. 如图所示,a,b,c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3.如图所示,已知△ABE ≌△ACD ,∠1=∠2,∠B=∠C , 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 ) B.∠BAE=∠CADA.AB=AC C.BE=DC D.AD=DE 4. 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B=∠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 ≌△A /B /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A .BC=B /C / B .∠A=∠A / C .AC=A /C /D .∠C=∠C / 5.如图所示,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CE ≌△BCDB.△BGC ≌△AFCC.△DCG ≌△ECFD.△ADB ≌△CEA6.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D ,使CD=BC ,再作出BF 的垂线DE ,使A,C,E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 ≌△ABC ,得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定△EDC ≌△ABC 最恰当的理由是( ) 第3题图第5题图 第2题图第6题图AB C D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7.已知:如图所示,AC=CD ,∠B=∠E=90°,AC ⊥CD ,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A .∠A 与∠D 互为余角B .∠A=∠2C .△ABC ≌△CED D .∠1=∠28. 在△ABC 和△FED 中,已知∠C=∠D ,∠B=∠E ,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AB=ED B.AB=FD C.AC=FD D.∠A=∠F 9.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ABC 、∠ACB 的平分线BD ,CE 相交于O 点,且BD 交AC 于点D ,CE 交AB 于 点E .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①△BCD ≌△CBE ; ②△BAD ≌△BCD ;③△BDA ≌△CEA ;④△BOE ≌△COD ;⑤△ACE ≌△BCE ,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10、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1分)11.如图6,AC=AD,BC=BD,则△ABC≌ ;应用的判定方法是 .12.如图7,△ABD≌△BAC,若AD=BC,则∠BAD的对应角为 .13.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cm ,则点D到AC的距离为 .B C DA 图6 D O CBA 图8 A D CB图7 第9题图 第7题图14.如图8,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OD= ,根据 可得△AOD≌△COB,从而可以得到AD= .15.如图9,∠A=∠D=90°,AC=DB,欲使OB=OC,可以先利用“HL”说明 ≌ 得到AB=DC,再利用“ ”证明△AOB≌ 得到OB=OC. 16.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17.如图10,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________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是 . 三、解答题(共29分)18. (6分)如右图,已知△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 ≌△ACD 的理由.解: ∵AD 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 和△ACD 中⎪⎪⎩⎪⎪⎨⎧∴△ABD ≌△ACD ( ) 19. (8分)如图,已知△≌△是对应角.(1)写出相等的线段与相等的角;(2)若EF=2.1 cm ,FH=1.1 cm ,HM=3.3 cm ,求MN和HG 的长度.第19题图图10 DCBA20.(7分)如图,A、B两建筑物位于河的两岸,要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B点出发沿河岸画一条射线BF,在BF上截取BC=CD,过D作DE∥AB,使E、C、A在同一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道理.21.(8分)已知AB∥DE,BC∥EF,D,C在AF上,且AD=CF,求证:△ABC≌△DEF.四、解答题(共20分)22.(10分)已知:BE⊥CD,BE=DE,BC=DA,求证:①△BEC≌△DAE;②DF⊥BC.B C EF A23.(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C 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12章·全等三角形(详细答案)一、选择题 CBDCD BDCDC二、填空题 11、△ABD SSS 12、∠ABC 13、3cm 14、∠COB SAS CB 15、△ABC △DCB AAS △DOC 16、相等 17、○3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解答题18、AD CAD AB=AC ∠BAD=∠CAD AD=AD SAS19、B 解:(1)EF=MN EG=HN FG=MH ∠F=∠M ∠E=∠N ∠EGF=∠MHN (2)∵△EFG ≌△NMH ∴MN=EF=2.1cm∴GF=HM=3.3cm ∵FH=1.1cm ∴HG=GF -FH=3.3-1.1=2.2cm 20、解:∵DE ∥AB ∴∠A=∠E在△ABC 与△CDE 中∠A=∠E BC=CD∠ACB=∠ECD∴△ABC ≌△CDE(ASA)∴AB=DE21、证明:∵AB ∥DE∴∠A=∠EDF∵BC ∥EFCA∴∠ACB=∠F∵AD=CF∴AC=DF在△ABC与△DEF中∠A=∠EDFAC=DF∠ACB=∠F△ABC≌△DEF(ASA)四、解答题22、证明:①∵BE⊥CD∴∠BEC=∠DEA=90°在Rt△BEC与Rt△DEA中BC=DABE=DE∴Rt△BEC≌Rt△DEA(HL)②∵Rt△BEC≌Rt△DEA∴∠C=∠DAE∵∠DEA=90°∴∠D+∠DAE=90°∴∠D+∠C=90°∴∠DFC=90°∴DF⊥BC23、证明:在△ABC与△ADC中1=∠2AC=AC3=∠4∴△ABC≌△ADC(ASA)∴CB=CD在△ECD与△ECB中CB=CD∠3=∠4CE=CE∴△ECD≌△ECB(SAS)∴∠5=∠6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已知:///ABC A B C ∆∆≌,/A A ∠=∠,/B B ∠=∠,70C ∠=︒,15AB cm =,则/C ∠=_________,//A B =__________.2.如图1,在ABC ∆中,AB=AC ,AD ⊥BC 于D 点,E 、F 分别为DB 、DC 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_______对.图1 图2 图33.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cm 2,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 cm 2,若△A ′B ′C ′的周长为16 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 m . 4. 如图2所示,∠1=∠2,要使△ABD ≌△ACD ,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只添一个条件即可).5.如图3所示,点F 、C 在线段BE 上,且∠1=∠2,BC =EF ,若要使△ABC ≌△DEF ,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6.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_____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______部. 7.如图4,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 θ,入射光线AO 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 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CB 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________.8.如图5,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 △ 的面积为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如图6,AE =AF ,AB =AC ,E C 与B F 交于点O ,∠A =600,∠B =250,则∠E OB 的度数为( )A 、600B 、700C 、750D 、85010.△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 cm ,DF =30 cm ,则EF 的长为( ) A .35 cm B .30 cm C .45 cm D .55 cm11.图7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________两点上的木条.( )A .A 、FB .C 、E C .C 、AD .E 、F12.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CD= BC ,再定出BF 的垂线DE ,使A 、C 、E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 ≌△ABC , 得到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如图8),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NAMC B图7 图8 图9 图10A.边角边公理 B.角边角公理; C.边边边公理 D.斜边直角边公理13.如图9,在△ABC中,∠A:∠B:∠C=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 B.1:3C.2:3 D.1:414.如图10,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D⊥OP于F,并分别交OA、OB于CD,则CD_____P点到∠AOB两边距离之和.(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能确定三、解答题(共46分)中,∠ACB=90°,延长BC至B',使15.已知如图11,ABCC B'=BC,连结A B'.求证:△AB B'是等腰三角形.图11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课时练习及答案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选择题△ ABg A DCB,且AB=DC,贝U / DBC等于(1.如图,已知B. / DCBC. / ABCD. / ACB2 .已知△ ABC^^ DEF, AB=2, AC=4, △ DEF的周长为偶数,则EF的长为(E3.已知△ABC^^ DEF, / A=50° / B=65°DE=18cm,则/ F=_°AB= _______________ cm.4 .如图,△ ABC绕点A旋转180。

得到△ AED,则DE与BC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关系是三、解答题5 .把△ 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边AB旋转到AD,得到△ ADE,用符号么”表示图中与△ ABC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6 .如图,把△ 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 DEF.求证:AC// DF。

7 .如图,△ ACF^A ADE, AD=9, AE=4,求DF 的长.(第7题)第2课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一、选择题1 .如果△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 , 5 , 7 , △ 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 , 3x —2 , 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则x等于(7A.-3二、填空题2.如图,已知B. 3C. 4D. 5要使△ ABC^^ DCB,还需知道的一个条件是AC=DB,B, D, C, E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B3 .已知AC=FD BC=ED 点△ ACE^ △_____ .4 .如图△ ABC中,AB=AC现想利用证三角形全等证明/ B=Z C,则图中所添加的辅助线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如图,求证:如图,如图,(第4题)“ ssS'还需添加条件若证三角形全等所用的公理是A , E ,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FD, BC=DE, AE=FC △ABC^A FDE(第5题)(第 6题)AB=AC, BD=CD 那么/AB=AC AD = AE CD=BE 求证:/ DAB=Z EAC,得SSS公理,3 •下列命题:①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②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③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_________________ . 解答题已知:如图, C 是AB 的中点,AD // CE AD=CE 求证:△ ADC ^A CEB如图,A , C, D , B 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证:FD// EC.6.已知:如图, AC 丄 BD, BC=CE AC=DC 求证:/ B+Z D=90 ;1.如图,AB = AC, 如果根据 A A“ SA S^A ABE ^A ACD , 那么需添加条件DEB十■ C/B(第 1 题)CJ A(第2题)D一、填空题2 .如图, AB// CD, BC// AD, AB=CD, BE=DF 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_____________ 对. 匚(第6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一个角和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个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二、填空题2 .如图,/ B= Z DEF, BC= EF,要证△ ABC^ △ DEF,(1)若以“ SA为依据,还缺条件 _______ ;(2)若以“ASA”依据,还缺条件 _______ .3 .如图,在△ ABC中,BD= EC, Z ADB= Z AEC,Z B=Z C,则Z CAE= __________ .三、解答题4. 已知:如图,AB// CD, OA=OC.求证:OB=OD5 .已知:如图, AC丄CE, AC=CE Z ABC=ZCDE=90°,求证:BD=AB+ED(第4题)B E(第2题)F4.B .乙和丙 A .甲和乙 二、填空题2 .如图,已知 Z A=Z D, Z ABC=Z DCB, AB=6贝U DC= ______ .3 .如图,已知Z A=Z C , BE// DF ,若要用“ AAS ”证厶ABE ^ △ CDF ,则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 C .只有乙 D .只有丙是 (只要填一个即可)B A DC A E(第 3题) C B D A D o B C (第 4题)图中的两个三角/EC2D O DF 相等mmEC ED BFEA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一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第 2题)BC = EF ),左边滑梯的高度 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 垂足分别为B解答题已知:如图, AC=DF BF=CE AB 丄 BF , DE 丄BE ,A D(第 3题)如图,如果 AC = EF ,那么根据所给的数据信息 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 B 如图,已知 / 1 = Z 2, / 3 = Z 4, EC = AD , 求证:AB = BE 解答题 已知:如图,AB=CD AC=BD,写出图中所有全等三角形 并注明理由. 5BC(第2题)3 D型 --------- —//(第5题)4. 5. 6. 1 . 2. 3. A B第6课时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 6题) 选择题 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 —个锐角对应相等 C . 一条边对应相等 填空题 如图,BE 和。

卩是厶ABC 的高,它们相交于点 且BE=CD 则图中有 ______ 对全等三角形,其中能根据“ HL ”来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有 ______ 对. 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 贝H Z ABC + Z DFE= _________ 度. A(第4题)5. 如图,△ ABC中,D是BC边的中点,AD平分/ BAC, DE丄AB于E, DF丄AC于F.求证:(1)DE= DF (2)Z B =Z C.求证:AB=DE6 .如图,AD ABC的高,E为AC上一点, 求证:BE丄AC.BE交AD 于点F,且有BF=AC FD=CDAF(第5题)第7课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选择题下列条件中,不一定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三边对应相等B.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2 .C.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D.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如图,E点在AB上,AC= AD, BC= BD,则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A. 1B. 2C. 3D. 4有下列命题:①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C 等.④有锐角为30 °勺两直角三角形,有一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解答题4 .已矢卩AC=BD AF=BE AE丄AD, FD丄AD.求证:CE=DFC.①③④D.②③④5.已知:△ 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到E, 使DE=AD.猜想AB与CE的大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6.如图,在△ ABC中,AB= AC, D、E、F分别在AB、BC且BD= CE / DEF= / B,图中是否存在和△ BDE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CC第8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1)一、选择题1 •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理论依据是()A. SASB. AASC. SSSD. ASA2 .如图,0P平分/ AOB, PD丄OA, PEL OB,垂足分别为D, E,下列结论错误的是()一、填空题(第2题)3 .如图,在△ ABC中,/ C= 90 ° AD是/ BAC的角平分线,为______ cm.三、解答题已知:如图,AM是/ BAC的平分线,且分别交AC AB于点G, E.求证:OE=OG如图,AD平分/ BAC, DE L AB于点E,求证:BE=CF6 .如图,△ ABC中,/ C=90 ° AD是厶ABC的角平分线,DE L AB于E, AD=BD.(1)求证:AC =BE (2)求/ B的度数。

A. PD= PEB. 0D= OEC.(第3题)若BC= 5 cm, BD= 3 cm,则点D到AB的距离垂足为F, D,C3.第9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2)一、选择题1 •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2 .如图,△ ABC中,AB=AC, AD是厶ABC的角平分线,DE丄AB于点①DA平分/ EDF;②AE=AF;③AD上的点到B,DF的距离也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 1个E, DF丄AC于点F,有下面四个结论:④到AE, AF的距离相等的点到DE,C.B. 2个CC两点的距离相等;3个C二、填空题3.如图,在厶ABC中,AD为/ BAC的平分线,AC=8cm,贝U DE 的长为_________ cm.三、解答题4 .已知:求证:DE丄AB于E,DF丄AC于F, △ ABC面积是28 cm2,AB=20cm,如图,BD=CD CF丄AB于点F, BE丄AC于点E.AD 平分 / BAC.CAD// BC,Z DAB的平分线与/ CBA的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5 .如图,交BC于点C.试问:(1 )点P是线段CD的中点吗?为什么?(2)线段AD与线段BC的和等于图中哪一条线段的长度?为什么?P的直线垂直于AD,垂足为点D,、选择题不能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三边对应相等C.二角和一边对应相等已知△ ABC^^ DEF, / A=50°A. 50如图,AB= AD,A. 2对小结与思考()B.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D.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B=75 °则/ F的大小为()C. 65°D. 75°)D. 5对B. 55°BC= D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B. 3对 C. 4对5. 若厶 ABC ^^ DEF , △ ABC 的周长为 100, AB = 30, DF = 25,贝U BC 长为 __________ . 6 .若△ ABC ^^ A ' B', (AB = 3, / A'= 30 ° 贝U A ' &' __ , / A= _____ °7 .如图,/ B = Z D = 90 °要使△ ABC ^^ ADC,还要添加条件 _______________ (只要写出一种情况) & 如图,D 在 AB 上, AC, DF 交于 E , AB // FC DE = EF, AB = 15, CF = 8,贝y BD = 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9 .如图,点D , E 在厶ABC 的BC 边上,AB =AC, Z B = Z C,要说明△ ABE ^ △ ACD,只要再补充一个条件, 问:应补充什么条件?(注意:仅限图中已有字母与线段,至少写出(第9题)10 .如图,在△ ABC 中,AB 丄AC,且AB = AC,点E 在AC 上,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AD = AE 求证:(1)△ ADC ^^AEB ; (2) BE=CD11.如图,CD 丄AB ,垂足为 D , BE 丄AC,垂足为 E , BE, CD 交于点0,且AO 平分Z BAC.你能说明 0B = OC 吗?12 . 一个风筝如图,两翼 AB =AC,横骨 BE 丄AC 于E ,么?10(第 3题)CF4.在 是A . 二、填空题Rt A ABC 中,/ C=90° AD 平分 / BAC 交 BC于 () 12 B . 10 C. 8 D ,若 D . 6 BC=20,且BD : DC=3: 2,贝U D 至U AB 边的距离第页、选择题1. 如图,△ ABg A BAD,点A 与点B ,点C 与点D 是对应顶点,若 AB = 9, BD = 8, AD = 5,贝U BC 的长 为( )2.两三角形若具有下列条件:①三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③三角对应相等;④两角和 一边对应相等;⑤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其中一定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有( )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3 .如图,在△ ABC 和厶DCB 中,若/ ACB=/ DBQ 则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5.已知△ ABC ^^ DEF , BC=6cm, △ ABC 的面积是18 cm 2,贝V EF 边上的高是 _______ c m. 6 .如图,/ B = Z DEF , AB = DE ,由以下要求补充一个条件,使△ ABC ^^ DEF.(1) ___________ (SAS ; (2) _____________ (ASA ; ( 3) ___________ (AAS ).7.如图,△ ABC 中,AB=AC E , D , F 是BC 边的四等分点,AE=A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________________ &如图,点 P 是Z AOB 内一点,PC 丄OA 于 C,PD 丄 OB 于 D ,且 PD=PC,点 E 在 OA 上, Z AOB=50 ° Z OPE=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