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伤痛之后——一例创伤性应激障碍治疗的案例报告-佩塔斯珂·卡拉克

合集下载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

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

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

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

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

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

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

赵梅万念俱灰。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

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

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

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

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

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

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

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心理治疗个案报告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心理治疗个案报告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心理治疗个案报告发表时间:2012-03-06T13:40:36.8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刘颖[导读]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刘颖(大连市工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辽宁大连 116035)【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072-02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探讨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和步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方法采用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一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女大学生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元认知干预技术和放松训练,问题已经基本消除。

结论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元认知潜意识情绪放松训练1 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是统一协调活动的有机整体[1] 。

元认知干预技术主要是在临床心理治疗或辅导基础上,使人们能够对自身的潜意识和其它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

笔者尝试着对来访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机制做了新的理论解释,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干预,通过一成功案例初步证实这一方法在临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的有效性[2]。

2 对象和方法2.1 对象报告对象陈某,女,22岁,大二,来咨询时就读于大连某高校。

来访者因为遭受一个中年异性朋友的性侵犯未遂,受到惊吓,出现了头痛、失眠等躯体症状,自述在受惊吓之后一直焦虑,整晚睡不着觉,心理极其痛苦;面对自己的男朋友时内疚,快乐不起来;情不自禁得会想起创伤情景,总是挥之不去,现在已经开始刻意避开同学,独来独往。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

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

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

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

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

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

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

赵梅万念俱灰。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

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

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

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

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

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

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

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策略一个案例报告

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策略一个案例报告

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策略一个案例报告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策略——一个案例报告1. 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常见于战争、自然灾害、性侵等事件的幸存者。

本报告旨在探讨并介绍一个案例的治疗策略,以帮助广大患者重建他们的生活,恢复心理健康。

2. 案例背景本案例的患者是一名女性,33岁,曾是一名辅警,目击并亲手处理了一宗恶性伤害案件。

她经历了被歹徒持枪威胁、亲眼目睹他人遭受严重创伤等惊心动魄的场面,由此引发了PTSD。

3. 评估和诊断在初次面诊时,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包括噩梦、闪回、回避症状、情感麻木以及与人交流困难。

为了确诊PTSD,我们采用了标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症状评估工具和结构式面谈,以评估其症状的强度和频率。

4. 治疗计划在制定治疗计划时,我们采用了综合的、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4.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基于患者初步评估结果,我们决定给予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

这种药物被证实在治疗PTSD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4.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PTSD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治疗计划中,我们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眼动脱敏治疗(EMDR)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法。

4.2.1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其与创伤有关的不健康思维和行为模式来缓解症状。

在治疗中,患者被引导去认识并挑战她的负面思维,学习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技巧,并逐步重建暴露于创伤回忆的能力。

4.2.2 眼动脱敏治疗(EMDR)EMDR是一种结合了眼动和回忆技术的治疗方法,通过模拟人眼在快速动作下的REM(快速眼动)睡眠状态,有助于患者重新加工和消化创伤回忆。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被引导着回忆起创伤事件,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眼动运动,以达到减缓回忆的情感影响和减少相关症状的目的。

一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的个案报告

一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的个案报告

绪 ,改善睡眠 ,缓解头疼 、精神不济等 PTSD的
4.1心理测 验
症 状 。
使用症状 自评量表 (SCL.90)、抑郁 自评量 最终 目标与长期 目标 :正确看待死亡 ,寻找
“记忆仪”要依赖 昂贵的药物才能使用 ,实在是用 来访者的认知与情绪表达一致 ,对 自己的心
不起 ,拼命打篮球 想 让 自己摆 脱 困境 ,没有效 果 。 理 问题 有 自知力 ,有 主 动求 医的行 为 ,无逻 辑 思
有便秘史 ,偶 尔服用减 肥药 物 。
维混乱 ,无幻想和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故排除精
常从噩梦中惊醒。时有游离之感 ,行尸走 肉,几 生物原因 :最近的一次体检报告显示无生理
次差点被车撞倒。本是班上尖子生 的小希成绩退 疾病 ,脑电图正常 ,无器质性病变。服用抗精神
Hale Waihona Puke 至班上倒数。当时曾申请外宿 ,结果症状更严重 , 衰弱的药物,偶尔服用减肥药 。无家族精神病史。
于是休学半年在家疗养。休学期间在家无法学习 , 社会原因 :创伤性事件 ,堂弟溺水身亡 ,看
2。来访者家庭情况及个人成长史
了症状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将该案例总结如下 。
小希的父母都是农 民,父亲 曾遭遇车祸 ,腿
1.来访者基本资料
部受伤没有完全恢复 ,家庭经济困难 。家里三姐 妹 ,小希是老二 。姐姐 已出嫁 ,妹妹在当地 “红
十字会”的资助下读大学 ,小希靠贷款和做兼 职
小希 (化名),女 ,21岁 ,某本科 院校大一 完成学业 。
个月 以上的为慢性 ,症状在应激后 6个月以上才 能正常使用 。一直在服用抗精神衰弱 的药物 ,效
出现为伴延迟起病 。创 伤后应激障碍具有慢性病 果不 明显。上课无法专心 听讲 ,书看不进去 ,学

灾后人员安抚——以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例

灾后人员安抚——以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例

灾后人员安抚——以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例
兰岚
【期刊名称】《心理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1
【摘要】综合近年的灾后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的相关研究,以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例,对诊断、早期心理干预、治疗方法、创新技术应用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287-291)
【作者】兰岚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舟曲泥石流灾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灾后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
3.灾后民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事件冲击量表(IES)的发展和应用
4.灾后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5.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共存模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病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病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病例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个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PTSD)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该病例展示了典型的PTSD表现,包括创伤经历、回忆和善梦,以及表现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通过该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PTSD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以提供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背景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如暴力、战争、性侵等)导致的持续性精神病症。

该病症的持续时间可以长达数月或数年,给患者的生活和功能造成显著的冲击。

病例描述该病例涉及一位年轻女性,25岁,曾经历过车祸事故。

事故导致她身体受伤且目睹了亲人的严重伤亡,这一经历给她带来了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的症状。

在事故后,患者出现了多个症状。

她经常回忆起事故的画面,这会导致她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感。

她还经常做关于事故的噩梦,这使得她晚上难以入睡,并且白天感到疲倦。

除了回忆和善梦外,患者还体验到了其他情绪和认知问题。

她对事故事件感到极度的恐惧,因此她开始避免与相关的事物和地点接触。

她还出现了情绪不稳定、易激惹以及专注力不集中等问题。

诊断和治疗基于患者的症状和经历,医生对其进行了PTSD的诊断。

治疗方面,医生采取了综合的方法,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心理疗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曝露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其对创伤事件的消极认知和恐惧感,提高其情绪和思维的适应性。

曝露疗法则通过逐渐接触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和地点,来减少患者对于这些触发因素的恐惧和回避行为。

药物治疗方面,常使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

结论通过这个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的病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PTSD病症的典型表现和临床处理方法。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对临床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员在诊断和治疗PTSD患者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

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

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

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

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

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

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

赵梅万念俱灰。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

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

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

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

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

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

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

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伤痛之后——一例创伤性应激障碍治疗的案例报告-佩塔斯珂·卡拉克.txt什么叫神话?请听男人向你表达爱意;什么叫传说?请听男人对你的承诺;什么叫梦境?请看你自己听到前两者时的反应。

伤痛之后——一例创伤性应激障碍治疗的案例报告佩塔斯珂·卡拉克森( Petruska Clarkson,1947— )女,博士,教授。

1947年10月31日出生在南非,1977年去欧洲,后来在英国定居。

她先后获得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与治疗、治疗关系研究的博士,是多所大学与机构的荣誉教授和访问教授。

卡拉克森是一位有特许资格的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家、开业的精神治疗医师和督导。

她成功地培训和督导精神治疗医师、临床心理学家已经有三十多年。

近来她主要从事精神分析、原型心理治疗、咨询心理学、团体治疗、心理治疗理论的整合、心理治疗的跨文化研究。

卡拉克森接受了十年的精神分析训练、十五年荣格式分析训练、二十五年以人为中心疗法训练、二十五年危机干预训练、二十二年的相互作用分析训练和存在主义疗法、格式塔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个人结构疗法、团体与家庭治疗、心理剧疗法、创造性艺术疗法、性的治疗、整合心理治疗、催眠疗法的训练。

她发展了荣格式分析、以人为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相互作用分析治疗的整合心理治疗,得到国际上的重视与尊敬,被英国心理学界鉴定为高级的临床心理学家。

她已经在专业领域中发表了200篇文章(已被翻译成23种语言),并且在许多国家和城市(例如,佛罗伦萨、罗马、米兰、布鲁塞尔、阿利坎锲特、斯德哥尔摩等)的心理学会议上发表演说或专题报告。

卡拉克森1974年创立了马塔尼亚心理治疗训练机构,是马塔尼亚心理治疗培训机构的创立者和指导者。

她是欧洲整合心理治疗学会的奠基人,并担任过会长,英国整合心理治疗机构的奠基人并担任过主席,英国格式塔心理治疗训练机构的合作奠基人并担任过主席,英国团体治疗协会理事,英国精神治疗医师协会的理事,英国咨询协会咨询心理学文凭考试部主席。

她还担任过国际相互作用分析协会委员会的理事,是一位国际相互作用分析协会的临床训练和督导的相互作用分析家,并获得1990年欧洲协会相互作用分析奖。

本案例在编译时略有删节,文中的标题为译者所加。

(刘欣)伤痛之后——一例创伤性应激障碍治疗的案例报告一个女人被强暴了,这个男人竟然是她以前的男朋友!她遭受着躯体与精神的折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等待她的将是什么,她要做些什么?——译者题记波琳的故事波琳,女,23岁,在伦敦的一所师范大学学习三年制教师培训课程。

在学校里,她认识了吉姆,开始她和其他学生一样住在学校公寓,但是后来她和吉姆搬到一个新的住宅。

这是波琳第一次交男朋友,并且发生了性关系。

可是这种关系未能持续很久,吉姆又同另一个女孩相好并发生了关系。

波琳与吉姆因此经常争吵,最终分手,恋爱持续一年零三个月。

可是,没过多久,吉姆又来找波琳要发生性关系,波琳不愿意,于是吉姆对波琳进行了强暴。

吉姆兽性地强暴造成波琳躯体与精神上的创伤,波琳夜里经常不能入睡,偶然入睡也会被暴力的噩梦惊醒。

她从自己和询问的代理机构那里几乎得不到帮助,她不想再和人接触。

然而她有选择地将发生的事告诉了大学的援助机构,医生给她开了一些抗抑郁药和镇定药,她坚持服用。

尽管她知道她的疼痛来自内伤,但是她不愿承受可怕的去医院验伤带来的痛苦,她没有做完整的医学检查,也没有告诉警察。

她害怕见到吉姆,可是同在一所大学还是会经常碰见,这使她很焦虑。

更糟糕的是,他不断地写信或者打电话骚扰她。

当电话铃响起时,她就会吓得跳起来。

她被先前的男朋友吉姆强暴至今已经有九个月了。

这九个月以来,她一直忍受着失眠的煎熬,她做噩梦,大喊大叫,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习困难,眼看着毕业考试就要来临,这件事情严重影响了她,她心里十分着急。

她停止了所有的社会生活和行为。

她感到麻痹了好几个月,所以想来进行心理治疗,想到了寻求精神治疗医师卡拉克森的帮助。

一只受惊吓的“兔子”安排会见是因为波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她被以前的男朋友在九个月之前强暴至今的影响。

波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像个受惊吓的兔子,对迎面来的车灯恐惧害怕,她会呆在那里不动,不能跑开,也不会保护自己。

显然,她受到了惊吓,精神受到了创伤,身体健康也不断恶化。

她哮喘有多年了,这一次更厉害了。

她还经常恐慌,有严重的背痛。

药物几乎对她无济于事。

她断绝了所有的社会关系,变得离群、孤独冷漠。

当我的男同事出现在她面前,她吓得僵住了,不敢和他说话,也不敢正视他。

我使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先诊断为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因为她在九个月前遭到了兽性般地强暴,并一直没有从中摆脱出来。

为了给波琳做一个完整的诊断,我使用了DSM-III多轴系统。

我特别使用多轴系统评价作为一个更完整描述我的来访者的结构,不仅仅是心理障碍,还有生理状况、生活经历、她经历的压力和她的自我力量和能力。

这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诊断结构,并能形成一个治疗计划和预测。

轴I:创伤性应激障碍轴Ⅱ:回避型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轴Ⅲ:哮喘、失眠、脱肛、阴道受伤、背部受伤。

轴Ⅳ:生活压力极大,被强暴的经历,不断地被凌辱、骚扰,接受警察和法院程序性调查,从事一个新的工作,与一个女人有新的关系,这些遭到家人强烈的不支持,她感觉有在工作上保密的需要。

轴V:总体功能评价是好的。

轴I,我保持最初的诊断仍为创伤性应激障碍。

当我写案例时,波琳的心理治疗已经进行一年零六个月,她的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大部分症状已经不明显了。

但她仍旧服用小剂量的抗抑郁药和镇定药。

轴Ⅱ,波琳明显表现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尤其表现在她害怕接触别人,除了几个她喜欢的人。

她的社会行为表面上是有能力的,因此我对诊断提出疑问。

但是波琳参加社会活动时,她的回避行为变得非常严重。

因此,波琳用一个表面的社会人格面像掩盖了她的回避型人格。

这导致她的社会关系经常是单方面的,用她的话说就是“我认识他们,但他们不认识我”。

这些单方面的关系经常包括波琳的一个依赖上的水平。

当她不害怕交往时,她的依赖程度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这种依赖好像是回避的一种方法,也满足她自己的依赖型人格。

波琳的家庭与社会关系波琳出生在约克郡,英格兰北部的谷地。

在那里,她度过了她的童年时代,18岁那年离开家。

她在家排行第二,她有一个哥哥,叫菲尔。

她的父母亲一直在那里生活。

祖父一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在波琳15岁那年,祖父去世。

她出生后不久,母亲患有神经衰弱,在床上躺了八个月,大部分是由父亲来照料波琳。

家庭的轶事影响到波琳的婴儿时期。

“她是个好婴儿,你可以在喂食后放下她,就不会知道她在哪里。

”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

当波琳8岁时,母亲的神经衰弱更加严重了,安定药物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家庭的任务大部分就是保护母亲远离神经混乱,以及处理她的疾病和异常行为。

波琳在童年时感觉母亲是一个高度危险的人物。

母亲经常因为波琳做错事情而打她。

比如,她放学从前门走进来,此时母亲正在擦地板,波琳会因为踩了地板而被母亲痛打一顿。

波琳现在还记得父亲曾这样对她说:“不要打扰你母亲,否则她需要好几星期才能恢复。

”波琳记得父亲是一位非常好的父亲,他镇静、沉着。

父亲参加了当地的青年棒球队和足球队。

因此,对波琳来说,父亲几乎没有时间和她在一起,除非她也参加这些活动,但她相信父亲是爱她的。

父亲作为一个小城市的家庭商人,他对家庭有着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当波琳11岁时,父亲折伤了脖子,在医院躺了一年。

这期间只有当波琳安静时或表现好时,才被允许去看父亲。

波琳慈祥的祖父一直和他们生活,直到波琳15岁。

她深深地爱着她的祖父。

他代替了父母的角色,他和波琳是一致的、相互理解的。

从他那里,波琳得到信任和影响。

祖父去世后,她被赶出屋子,并且不允许参加葬礼。

她遭到与祖父接触的绝对拒绝,因此祖父的离开对她影响很大。

波琳与她的哥哥关系很近,尽管他们相差4岁,他们一同度过了童年时代,分享诙谐幽默,户外和运动活动时的爱和兴奋。

她强烈地依赖哥哥菲尔。

她对他信任、羡慕,因为他高大强壮,他可以保护她。

这与父母对她的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对于波琳童年时脆弱的身心是非常重要的。

她认为,这可能是她紧紧依赖哥哥的原因。

波琳第一次离开家时18岁,那是因为她去参加一个秘书培训班。

然而她的训练完全失败,又回到家中,然后她又到伦敦参加教师培训课程。

波琳的人格发展是家庭的期望,她会成为一个有礼貌、快乐的少女,擅长以他们乡村固有的模式进行交际。

波琳描述自己:“当她那样做时,会被认为是爱交际的、诙谐的、倾听的,这样他们会认为我是朋友,但我觉得他们是疏远的、不能信赖的。

”波琳当前就是这样:礼貌、乐于工作,因此被喜欢和尊敬。

然而,这种适应掩盖了她深层次缺乏自信,害怕真诚地从内心深处与他人建立关系,这个被反映在随后诊断的回避型人格障碍。

最初的朋友关系可追溯到童年时代与两三个女孩建立长时间亲密的关系。

波琳的社会关系是很有限的。

她在工作上和个人兴趣活动方面进行人际交往,如合唱队和女子足球队。

另外,她同她的性伴侣——她以前的男朋友吉姆和现在的情人朱莉娅有非常强烈的依赖关系。

波琳的自我意识波琳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的发展严重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

从婴儿时期,她就被塑造成被动的、行为端正的、彬彬有礼的儿童。

在她的家庭里,她的身体健康和情感安宁受到威胁。

她的母亲完全依赖药物缓解神经衰弱,至少有两次病情十分严重,在床上躺了几个月,不能对波琳在情感上和身体上给予关心和帮助,还经常打她,对她做出异常动作。

她的父亲是一个被动的男人,为了避免处理妻子的行为,宁愿自己教育孩子,默默忍受痛苦,因此波琳从未告诉人她母亲对她的暴力。

波琳认为,如果她什么也不去做,她就没有思考、感觉、行动的危险,她就会幸存。

在波琳成人后,当面临情感和生理的威胁,她还是这样认为。

自我保护失败被强暴后,她仍然这样认为而不去寻求帮助和支持。

她因此不能从强暴的伤害中走出来,并触发了她童年时代母亲对她进行暴力的伤害。

然而,她压抑情感,对发生的事情感觉害羞、内疚、有罪,试图否认发生的事情,继续生活下去。

当她来心理治疗的那一刻,她知道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因此她选择了成人的方式处理她的生活。

心理治疗的旅程波琳的心理治疗过程和阶段充满了离奇,非常吸引人。

对波琳和我来说,这都是一个痛苦的、复杂的旅程。

这次旅程对我来说特别有迷惑力,引起我浓厚的兴趣。

我的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她表现出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尤其她被强暴后涉及到的法律及其他的一些事情。

第一阶段:敞开心扉,消除创伤性应激障碍波琳最初的治疗约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我认识到我需要为被强暴做一些事情了,因为我的身体和情绪在不断恶化,我应该接受心理治疗。

”我想这个治疗约定保证了波琳每周能来我这里接受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