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油脱水性研究

合集下载

塔河原油脱盐脱水研究最新进展

塔河原油脱盐脱水研究最新进展


要: 以西安某炼厂加工的塔河原油为研究对象 , 分析探讨 了新时期下塔河 重质 原油 脱盐脱水难 的问题 ,
通过研究得到 以下结论 :塔河原油 自身 的油性特 点是 导致 其具有较差脱盐脱水效果的直接原 因,而单一利用 现 有高效破乳剂是难 以提高原油的脱盐脱水效果 ;塔河 重质 原油中的无机盐类 存在进一步降低和脱除的空间 ;在
Ab s t r a c t : T a k i n g T a h e c r u d e o i 1 a s a r e s e a r c h o b i e c t .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T a h e h e a v y c r u d e o i l d e s a l t i n g a n d d e h y d r a t i o n
The La t e s t Re s e a r c h o n Ta he Cr ude Oi l De s a l t i ng a nd De h y dr a t i o n
G AN L 一 ,S HI Ka i ,Z HA NG S h 一 h u 口
塔河原油脱盐脱水研 究最新进展
甘 露 L ,石 凯 ,张淑华 。
( I . 西 安石 油大 学 材料 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陕西 西 安 7 1 0 0 6 5 ; 2 .中 国石化 洛 阳分公 司,河南 洛阳 4 7 1 0 1 2 ; 3 .中 国石化 抚顺 石油 化工 研究 院 , 辽 宁 抚顺 1 1 3 0 0 1 )
电脱盐工艺参数优化 的基础 上借助于开发 的新 型高效助剂 , 在实验室 中使原油脱后含盐含水达 到了工业生产要
求; 在应对原油劣质化 问题上 ,工艺 的改进 和新 型助 剂的开发将更 具高效性 、长效性。 关 键 词 :脱盐脱水 ;塔河 ;重质油 ;助剂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是针对原油脱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开发的一种新技术。

在传
统的原油脱水过程中,常规的方法是使用高温水蒸汽来脱除原油中所含的水分。

然而,这
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温会导致原油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其品质下降,同时高
温下的操作也更加危险。

因此,低温预脱水技术是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方法。

该技术的原理是,在原油进入分离器之前,将其预先加热至比室温略高的温度,并向
其中注入少量的化学脱水剂。

化学脱水剂可以提高水分分子的活性,使其更容易从原油中
分离出来。

此外,预热可以使原油中的水分分子在分离器中更快速地蒸发。

低温预脱水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该技术能够更有效地脱除原油中的水分。

其次,预热时温度不会过高,因此可以减少原油的质量损失,并且操作更加安全。

最后,
化学脱水剂可以促进水分分子的蒸发,从而使整个脱水过程更加高效。

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泛。

特别是在海上油田等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采用这
种低温预脱水技术可以更好地应对温度变化、海水侵蚀等问题,并且能够在保证原油品质
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它不仅可以提高原油生
产的效率和品质,同时也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备受各大石油企业的关注和
重视。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该技术将在未来的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原油脱水知识

原油脱水知识

原油电脱水机理研究第一阶段查资料相关知识了解(2011.11.01)1.为什么要进行原油脱水?(1)采油时为了保持油田压力,实现油田长期高产稳产,采用注水开采的方法。

随着注水量增加,原油含水量不断上升。

(2)原油含水,水中就会不同程度地溶解有Nacl、Cacl2、Mgcl2等盐类和其它杂质,这些物质会使原油严重乳化。

因此,为了确保原油的质量,在原油加工成各种石油产品之前,必须进行原油脱水处理。

使原油中水的体积分数小于0.2%,盐的质量浓度小于3mg/L。

2.原油脱水目前有哪些方法?(破乳的方法)(1)加热沉降:加热使得原油粘度下降,水和原油的比重差增大,原油对水滴悬浮力减小,同时水滴的动能增大,界面上有机物的溶解度增大,界面强度减小,这样都有利于破坏双电层。

(2)过滤法:过滤法是使乳化液通过过滤柱,通过加压使得乳化液进入滤料层,因固体吸附剂对乳化液中的油和水具有选择吸附特性,乳化液中的水被吸附出来,从而完成破乳。

该方法对吸附剂的要求较高,且过滤柱的制作工艺繁杂。

(3)离心法:离心法是利用油水之间密度不同,在高速离心场作用下使乳状液破乳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

离心场越强,破乳效果越好。

但高速离心设备日常较难维护,目前只适合在实验室或需要占地较小的情况下使用(4)化学脱水:使用破乳剂,使新形成的界面膜亲水能力大于憎水能力,这样原油膜变得脆弱,有利于水滴之间的合并。

(5)磁处理法:磁处理法是对原油乳状液和破乳剂进行磁处理,然后再进行脱水。

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的脱水效果,降低破乳剂加入量,降低原油脱水温度,提高脱后污水质量。

但只是在实验研究阶段,未进行产业推广和应用。

(6)电脱水法:在电场作用下,靠电的作用将原油水颗粒的界面膜破坏或削弱,强迫水颗粒合并。

(7)声化学法:声化学法是将声波能量辐射到加入了少量破乳剂的原油乳状液中,使之产生一系列超声效应,如搅拌、聚结、空化、温热、负压等,从而使乳化膜破坏进而破乳脱水。

油田原油脱水工艺技术分析

油田原油脱水工艺技术分析

油田原油脱水工艺技术分析油田生产过程中,油井产物为油气水三相的混合物,经过三相分离处理,将原油中的游离水和乳化水脱除,达到外输原油的质量标准后,进行外输,完成油田生产任务。

对原油脱水工艺技术进行研究,采取最优化的处理方式,提高原油脱水的效果,满足油田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

标签:油田;原油脱水;工艺技术为了达到原油脱水处理的质量标准,优选最佳的化学破乳剂,实现管道的热化学脱水,达到原油破乳脱水的目标。

优化设计原油脱水工艺流程,实施电化学脱水,通过电脱水器运行参数的优化,提高原油脱水的效率,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

1原油脱水概述油田中产生的油含有水,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注水开发的原油含水量不断增加,对油田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

应用原油脱水技术措施,获得合格原油,达到外输原油质量标准,然后进行外输,实现油田生产的管理目标。

存在于原油中的水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以水分子形成中的游离水,另一种是原油乳化液形式存在的乳化水。

游离水的的分离相对容易,经过油水的沉降分离,能够实现油水分离,乳化水需要进行破乳,然后进行沉降分离。

2原油脱水工艺技术目前,中国的原油集输工艺需要大力发展。

首先,随着油田开发的加速,我国许多油田处于开发后期,含水量较大。

另一方面,中国的油田开采项目仍在进行中。

这对油田原油集输工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高含水期,应充分了解原油的流动性,改善和完善原油的集输工艺。

简单地说,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原油运输过程中的温度。

对于蜡含量较低的原油,可以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单管集输工艺技术,不需要热集油工艺。

对于蜡含量较高的原油,在采用单管集输工艺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搭配加热工艺,同时可以利用化学药剂来降低原油的凝度和粘度。

原油脱水是原油集输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环节。

在处理原油脱水过渡层的过程中,可以首先排除原油,然后进行过渡层处理。

与發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原油集输工艺技术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目前主要的原油脱水工艺技术如下:①沉降分离脱水:这种工艺技术主要利用了水和油密度不同的原理,当原油经过脱水装置的时候,水会下沉,从而实现油水分离;②化学破乳技术:即使用化学药剂促使油水分离,化学破乳技术是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原油脱水工艺技术;③电破乳脱水技术:通过交流电、脉冲供电、直流电以及交直流电来提供高强度的电场,以此来进行破乳,通过电力作用实现油水分离;④润湿聚结破乳技术:通过加热,降低了原油的粘度,促进了轻组分的灰分,从而实现了油水分离。

集输原油快速脱水技术研究

集输原油快速脱水技术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T E 8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概 述 第二 , 在集 输 原 油快 速 脱水 的l T程 中 输 脱 水 过 程必 须 就 是 要 在 一 定 的温 度 下 集 输 原 油 的 快 速 脱 水 技 术 可 以说 是 定要 记 住要 单 独 的处 理落 在 地 上 的油 。 进行 , 一旦温度低于临界温度的话 , 原 油 项 使 用 科 学 的方 法 做 成 支 撑 的 一 种 新 其 中落 地 油 指 的 就 是 在蒸 发 过 程 中 或者 的脱水 效 果必 定 就会 大 打折 扣 , 甚 至会 出
2 Q 1
Q : Q 2 ( 王)
Ch i n a Ne w Te c hn o l o  ̄ i e s a n d Pr o d u c t s
工 业 技 术
集输原油快 速脱 水技术研究
余 兴 华
( 延 长油 田股份有限公 司靖 边采油厂 , 陕西 靖边 7 1 8 5 0 0 )


型 的集 输 。当中集输 原油 的快 速度 脱水 指 是 在 有 污 水 的水 罐 当 中 回 收 回 来 的 污 油 现 恶化 现象 。这样 的工 序不 仅仅 是 简化 了 的是 把 原 油 当 中 的乳 化 水 和 游 离 的水 脱 和井 场 当中 的落地 油 。因为落 地油 就是 长 油 田中 的处理 流 程 , 更 重要 的 是节 约 了很 离 出来 , 再 就 是可 以达 到 分离 油 水 的 目的 时 间地露 天 的放 置 的油 , 所 以落地 油 当 中 了。 在 以前 的老式 的原油 脱水 的处 理技 术 的成 分是 十 分 复杂 的 , 同 时还 掺 杂着 各 种 就是 通过 对油 水 的加 热来 实 现 , 但 是这 样 各样 的 沙泥 之类 的杂物 , 这样 就 会严 重 的 的处 理方 式 会 出现很 大 的安 全 隐 患 问题 , 加 剧在乳 化 和脱水 过程 中的难 度 。 这样 就 其 中也可 能 会包 括 消耗 的 能量 高 , 系 统在 严 格 要 求 在任 何 一 个 原 油 集 输 管 道 中石 大 的成本 。 所 以说 这一 项新 的原 油脱 水技 术 既 实现 了在 原 油 的 常温 处理 中 , 也 是 降 低 了成本 , 解 决 了在 脱 水 系统 中容 易 留下 污垢 的 问题 。但 是 根 据 目前 的情 况 来看 ,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是一种在原油生产过程中用来降低原油中水含量的技术。

随着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长和勘探难度的加大,对原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原油中的水含量不仅会降低原油的质量,还会增加运输和加工成本,因此水分的脱除在原油处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原油脱水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或高温高压条件,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而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通过利用低温条件下水分的冷凝和沉降原理,实现了对原油中水分的有效脱除,避免了对环境的影响和能源的浪费。

当前,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在原油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低温条件下的脱水效率较低、设备成本较高等。

对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背景介绍】部分将对该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为后续的技术原理探讨和应用案例分析打下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潜在影响,分析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和效果,以期能够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旨在揭示其工作原理及优势特点,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我们希望能够探讨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全面了解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原理探讨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油水界面活性剂的使用,利用低温条件下的物理效应,将水分从原油中快速分离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温度控制:低温对水和油的分离有利,因为在低温下水的溶解度较低,有利于水的快速凝聚和沉降。

2. 活性剂作用:在原油中添加适量的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得水滴更容易凝聚并分离,加快脱水效果。

原油脱水系统问题探讨及对策

原油脱水系统问题探讨及对策

制转到软手动控制 , 均匀在8 / b 时左右 将界面游 离水从7 O % 控制到9 0 % , 脱水 器 ̄ A 4 o %控制到5 5 %, 此时 本台游 离水出 口 原油含水 在3 0 %以下, 脱 2 . 2 . 1增加 了原油 电脱水的难 度 水器出 I : 1 原油 含水在0 . 3 % 以下。 完 成后 由软手动控 制改 为 自 动控制 。 系 2 . 2 . 2 造成脱水 器因脱水 电流较 高, 常会发生 脱水器 内绝缘 吊板烧 统运行 1 2 小 时后再处理 下一 台, 循环进行。 坏, 硅板击穿 、 可控硅 , 变 压器烧毁等 现象 。 5 . 现场 试 验 效果 2 . 2 . 3 增加 了破乳 剂药的用量 , 同时对 破乳剂 的筛 选更加 困难、 质 从2 0 1 2 年5 月到 目 前采取 控制破坏 容器过渡 层达 到饱和状 态的方法 量要 求更 高。 后效 果明显 , 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和 外输原油的脱水 质量 。 2 . 2 . 4 原 油粘度 增大 , 大量 的 泥砂、 杂 质, 容 器 内混 合、 沉 降分离 5 . 1 实施 前每年 平均垮 场1 O 次 以上 , 电场频 繁波 动, 每年达 5 0 次以 后, 滞 留容 器的底 部 , 缩/ b T容器的体积 , 缩 短 了沉降 时间, 增加 了清污 上, 实施后没 出现过垮场 现象, 电场 波动次数在1 5 次以— 次 数, 易造成 因加 热炉结 垢、 局部过热而炉管 烧坏。 5 . 2 外 输 原 油平 均 含 水 实 施 前平 均 0 . 2 5 %, 实 施 后 下 降 到平 均 0. 2 2 %。 2 . 2 . 5各容 器油水界面增厚 , 并 很难测准 。 5 . 3 实施前 电器材料 损坏情况 : 脱水高压 整流硅 板 1 3 块, 电脱 水器 3 . ■ 点 影响 脱 水 系统 问题 分 析 3 . 1 联合 站原油处 理系统 中, 和东油库 放的底 水有大量 硫化物 并含 绝 缘棒 4 根, 电极 吊板 7 3 块, 脱水 电控 柜压 敏 电阻7 只, 电脱水变 压器 1 聚 的污油造 成的。 由于硫化物 的细小颗 粒极 易聚集 在油水界面上 , 使油 台, 实施后 损坏更换 电极 吊板2 7 快, 其他设施完好 无损。 水分离难 度增 大 。 —方面可使污 水中原油的去 除变得 困难 ; 另—方面 收 5 . 4 实施前 电脱水器电流平均在2 7 A 以上 , 实施后平均在 2 3 A以下a 油 时大 量 的高硫 化物 含量 的污 油进 入电脱 水器 , 使 电脱 水器 中形成 靠 6 . 结论 硫化物 稳定 的过渡层 , 这种过 渡层电导率很 高。 这样 电脱水 工艺 要求的 通过 现 场实践 , 在解 决原 油脱水 过程 中避免 过渡 层达 到饱和 , 造 油品应具 有一定 的绝缘性 的先 决条件 已不 存在。 成 电脱 水器垮场 上总结 了一定 经验, 保证 了脱 水电场平 稳运行 , 及外输 3 . 2 游 离水脱除 器和 电脱水器当过渡 层达到一定厚度时 就会引起电 原油含 水的合格 , 总 结出了处理 过渡层 的操作方 法, 过渡 层的形成的规 场不 稳甚至垮 电场 。 这是一个 最重要原 因。 2 0 1 2 年5 月 ̄ U 2 0 1 2 年9 月, 4 个 律及过 渡层达到饱 和的周期, 有推 广使用价值 。 实施后 可减轻 员工的 劳 月的时间内电场垮场 共计9 次。 每次恢 复电场都需 要平均 l 6 小时以上 。 动强度 , 节 能降耗。 3 . 3 含硫化 物、 含聚 增高使负电的聚合物 分子 吸附 于油珠 和悬浮颗

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引言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成为了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然而,原油中的盐和水分含量对于石油的质量和加工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开发高效的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成为了当前石油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在开始讨论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是利用电场作用对原油中的盐和水进行去除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原油中施加电场,利用电荷性质的差异将盐和水分离出来。

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以下是国内研究现状的一些重要进展:1.开发了一种基于电场强化效应的原油电脱盐脱水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地去除原油中的盐和水分。

2.通过改进电极结构和操作条件,提高了原油电脱盐脱水的效率和经济性。

3.进一步研究了原油电脱盐脱水过程中的电场特性和机理,为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国际研究现状国际上对于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以下是一些国际研究现状的例子:1.发展了一种新型的电脱盐脱水技术,利用纳米孔隙材料和电化学反应来去除原油中的盐和水分。

2.利用先进的电化学分离膜技术,实现了高效的原油电脱盐脱水过程。

3.研究了原油中不同类型盐离子的行为特性,为技术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技术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尽管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1.提高技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减少设备成本和能耗。

2.进一步研究原油中不同类型盐和水分的行为特性,优化电脱盐脱水过程。

3.探索新的电场强化效应机制,提高技术的效率和效果。

4.发展新型的电脱盐脱水材料和装置,实现总体上的技术突破。

结论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其在石油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原油脱水性研究
为了确保炼油厂和油田的開发安全正常运行,必须对原油进行脱水处理。

目前,原油脱水方法主要包括:重力沉降脱水、旋流分离脱水、热化学脱水、电脱水等。

近年来,以生物法和微波辐射法为代表的新型原油脱水方法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进行国内工程化应用的研究,相信在未来这些技术将会改变以往的原油脱水方式。

标签:原油脱水;破乳法;超声波法脱水
1 原油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原油含水对生产的影响
水主要以 3 种形式存在于原油中,包括游离水、乳化水和溶解水。

目前有的油田的含水率已高达90%以上,原油含水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是含水后的原油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于原油在开采时水须连同油一起采出,这样使管道和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当形成“油包水”型的乳化液时,原油的粘度较纯油来说明显增加,再加上水的比重较原油大,增加了原油运输时的摩擦阻力;在原油处理过程中,对原油进行加热使其升温时,由于水的比热相对原油更大,这样就使燃料的消耗量增加;由于地层中的水有一定的矿化度,所以其中的碳酸盐会在管道和设备的内壁集聚,造成盐垢,堵塞管道,同时在硫化物较多的情况下,水的存在会使腐蚀不断进行,损坏设备穿孔与金属管道;对于炼厂加工,由于水的存在,会使塔内气流线速度增加,甚至出现冲塔现象,影响所获得蒸馏产品质量等。

2 原油脱水方法
2. 1 沉降分离。

沉降脱水是依靠油水密度差,在密度差作用下产生的下部水层水洗、上部原油水滴的沉降,在这两种方式共同作用下使油水分离。

该种方式主要用于脱除油田现场开采出的原油或高含水原油脱水前的处理。

这种方式经常需要的设备有沉降罐和游离水脱除器。

采用该种方式,进罐油水混合物一般无需加热,节省燃料;罐内无运动部件,操作简单,自控水平要求低;原油体积和密度变化小,轻组分损失少。

但是若采用该种方式,则消耗时间较长且效率低,并且不适用于汽油比大、含水率低及油水密度差小的原油脱水。

2. 2 旋流分离。

旋流分离是依靠流体旋转产生离心力的方式进行油水分离,用离心力代替重力沉降。

该种方式相对于沉降式脱水,提高了分离速度与效果,降低了分离时间。

常用的离心式油水分离设备是水力旋流器及沉降式离心机等类似设备。

旋流器由入口段、收缩段、分离段和出口段四个回转体通过顺序连接的方式形成的。

对于液-液水力旋流器,混合液体进入旋流器后会对流体产生静应力,在这个力的
作用下流体进行旋转运动,随着旋转运动的进行会使分离的物料形成规律性的空间分布,最后再通过一种经过设计的特殊结构,完成液体的分离。

在实际应用中,离心沉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3 化学破乳。

化学破乳法是目前国内油田普遍采用的一种破乳手段。

即向油水乳状液中添加一种化学助剂,促使油与水分层,这种试剂常为表面活性剂或两亲结构的超分子表面活性剂,称这种化学助剂为破乳剂。

化学破乳的机理是由于破乳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因此会替换或吸附在原有的油水界面上,形成强度更低的界面膜,最终导致膜破裂,将包裹在膜内的乳化水释放出来,通过聚结使小水滴不断形成更大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底部,实现油水分离。

目前国内油田常使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包括AR 系列破乳剂、AP 系列破乳剂、AE 系列破乳剂和SP 系列破乳剂。

在成产实际中,经常根据实际情况用几种活性剂复配进行实验,从而提高破乳剂的效率、提高破乳效果。

但目前破乳剂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不明显,在国内破乳剂的用量高、适应性差等。

因此笔者认为,现在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成本低、脱水效率高、无污染、无腐蚀作用的破乳剂,这是未来破乳剂研发的基本方向。

2. 4 电破乳。

原油的电脱水一般是在静电场力和化学破乳作用下实现的破乳过程。

该方式主要是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小水滴通过聚结形成大水滴,利用油水密度差,使原油中的水沉降分离。

用于破乳的高压电场有交流电、直流电和交-直流电等。

在电脱水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聚结方式,包括偶极聚结、振荡聚结和电泳聚结。

其中振荡聚结和偶极聚结发生在交流电场中;偶极聚结和电泳聚结发生在直流电场中,但电泳聚结起主要作用;三种方式都存在于交-直流电场中。

相对于化学破乳方式,电破乳能够实现大规模的连续操作,但是由于油的介电常数和电导小于水,因此对水包油型的乳状液不能够采用这种方式。

2. 5 超声波法脱水。

超声波破乳是强化原油破乳脱水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该种方式主要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包括它的机械振动作用和热作用。

机械振动能够使水粒子向着波腹与波节方向移动,促使水粒子发生碰撞从而形成更大的水滴,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水滴沉降分离。

热作用可以加快水粒子的运动,增加水滴碰撞机会,由于温度的升高,降低了油水界面膜的强度并使原油的粘度降低。

影响超声波脱水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声强、频率、温度等。

无论是在水中还是在油中,超声波具备良好的传导性,这就使超声波法能够用于各种类型的原油乳状液。

在我国,已成功实现了超声波破乳技术的工业化。

2. 7 生物法脱水。

生物法原油脱水是利用微生物对原油乳状液的作用提出的一种新型脱水方法。

其原理是:有些微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断消耗表面活性剂,在生长过程中破坏乳状液,对其中的乳化剂有生物变构作用;与此同时,在代谢的过程中,某些微生物会分泌出带有表面活性的产物,这类的代谢产物对于原油乳状液是良好的破乳剂。

3 结论
目前虽然电脱水技术较成熟,但随着在原油开采过程中,热力驱油、混相驱油、化学驱油等强化采油技术的应用,使油与水形成的乳状液更加稳定,电脱水技术已无法满足要求。

同时由于电脱水方式需要破乳剂的大量使用,这样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造成了资源浪费。

这就要求我们在现阶段原油脱水方法的基础上,研发新的脱水技术,在考虑现场条件与环境特点的条件下,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一些改进与创新,对现有的工艺方式进行优化,以达到脱水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中华.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4):165-168.
[2] 艾志久,劼孟璋,艾雨,付必伟,唐清悟.微波辐射对稠油脱水降粘的影响及其工艺研究[J]. 微波学报,2016(01):92-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