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一先生讲座有感

合集下载

以工会为依托 注重发挥党组织及党员作用

以工会为依托 注重发挥党组织及党员作用

以工会为依托注重发挥党组织及党员作用作者:张伟杨文会胡京武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08年第01期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加强高校院系党的基础建设和工会工作,实现以“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党工共建”是充分发挥党组织依托工会构建和谐院系的重要保证。

高校各学院工会是学院党委和行政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学院工作的重要支柱,是学校“三育人”的生力军。

学院工会以宣传、执行上级和学校、院党委工会的指示、决议精神,开展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各级学院工会工作的范围不断拓宽,特别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使工会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职工的重视。

一、近年来,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在抓党建工作中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教职员工和学生满意的和谐院系两大主题,以工会为依托、以“教职工和学生”为党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注重在创新上迈步、在务实上用力、在规范上落实,扎实推进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职员工信得过的基层党组织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党员是主体,组织给予党员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每年学院行政拨专项经费支持党委开展工作,拉近党组织和党员的距离。

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完善党内管理和教育机制,体现出党员的主体地位。

自学院成立以来艺术学院党委注重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作用,注重党员的组织生活,如过“政治生日”。

几年来我们组织全院46名党员在“七一”这天到西柏坡、城南庄、唐县白求恩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去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展览,组织党员和群众一起到龙庆峡参观游览。

党委组织这些活动是让党员感觉到党组织处处在关心着、也体现着党员的先进性。

学院党委利用集体活动时间,充分给大家一个轻松、愉快交流沟通的场所,并且在活动中注重引入以下三点谈话方式:1、是坚持定期谈话由党委和支部采取集中谈话与分别谈话的方式与党员谈心,并认真听取党员对党支部、党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观点张道一:南京云锦—一种体现物质与精神整体性的文化遗产

观点张道一:南京云锦—一种体现物质与精神整体性的文化遗产

观点张道一:南京云锦—一种体现物质与精神整体性的文化遗产一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物质和精神,本是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具体的文化,所谓“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甚至延伸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是就其倾向相对而言,不可能是绝对的。

因此,不能简单化地理解,必须具体分析。

有些美学家和美术史论家,往往把实用性的艺术称作物质文化,它表现了生活之美;有些设计家也为此提出“功能主义”。

这些判断不能说是错误,但并不确切。

所谓“功能主义”,不外是充分发挥物质材料的性能,譬如,做出的衣服能穿,穿得合身,就像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的:“冬以御寒,夏以蔽体。

”①可是,为什么有的还要“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②呢?如此说来,就不是物质文化所能起的作用了。

《尹文子·大道上》曰:“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彩。

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

”③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裳,“上行下效”,竞相模仿,全国人都穿紫衣;除了紫色之外,到处没有别的色彩。

楚庄王喜欢细腰的美女,为了细腰,女孩子都勒紧了腰带,饿着肚子,不吃饭或少吃饭。

这种“细腰美女”,在汉代画像石中还能见到。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④这是一首民谣,描述了汉代长安城中流行的时尚。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焉者矣”⑤,那些高髻、广眉、大袖流传开来,四方趋风,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也不单是物质的作用,而是借物质之形,在人们的心理上、观念上形成的一种流风。

流风成习,变为民俗,在精神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哲学的观点看,物质是客观的,精神是对于物质的反映。

但物质的表现形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

水既会结冰,也会蒸发成气体。

而精神对于物质的反作用,会使同一种物质表现为种种形态。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它是在大脑中反映出来的。

其实,人的大脑也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物质,具有映射外部世界的机能。

艺术化的理想——读张道一先生的《吉祥文化论》

艺术化的理想——读张道一先生的《吉祥文化论》

艺术化的理想——读张道一先生的《吉祥文化论》①收稿日期:2017-12-10作者简介:卢世主(1969—),男,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造物艺术。

舒利香(1983—),女,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南昌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化艺术与传播①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乡村文化传承与精准扶贫(17AN007)阶段性成果;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招标课题:加快江西工业设计产业化进程的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卢世主 舒利香(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摘 要 ]《吉祥文化论》从概念、性质、内涵、吉祥纹样等方面对吉祥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给读者提供理论认知和实践感受,让读者整体性地把握吉祥文化。

本文从“福”、“寿”、“喜”等吉祥纹样中探寻情与美,阐释真挚之情、淳朴之情,探索民风之美、造型之美、人性之美。

[ 关键词 ]吉祥文化;纹样;情与美[ 中图分类号 ]J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8)02-0163-04中国的吉祥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趋吉避凶、渴望幸福祥和的文化心理,是民族精神的积淀,其中蕴藏着民众的乡土情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游离于雅俗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纹样等载体见诸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谐音、象征、表号等寓意手法使民众具象化感知,艺术化展现人们追求幸福、美好、平安的生活理想。

《吉祥文化论》是张道一先生近年来的一部力作,是张道一先生多年吉祥文化研究的集大成。

从概念到寓意手法,再到具体纹样,《吉祥文化论》借助具象的艺术载体将吉祥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以人们生活中可知可感的事物,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读者沐浴于吉祥纹样的深情中,悟起来寓意深远,忆起来回味无穷。

《吉祥文化论》寄托了张道一先生对传统民间艺术吉祥美好的人文情怀,启迪后学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世俗仪表”之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论》是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吉祥艺术巨著,本文主要从“福”、“寿”、“喜”等吉祥纹样中探寻情与美,阐释真挚之情、淳朴之情,探索民风之美、造型之美、人性之美。

张道一先生的“从艺之道”之我观

张道一先生的“从艺之道”之我观
关 键词 :张 道 一 ; 从 艺之 道 ; 厚 积 薄 发 ;文 化 良知
张 道 一先 生 是我 国著 名 的艺 术 学 艺术 家 自身情感和客观 现实的统一体 ,情感 是艺术构成 的必要 元素 ,也是艺术之所
家 , 他 丰 富 的 人 生 阅 历 或 许 有 几 分 辛 以能够打动人心 的内核。当然 ,这种情感 的价值取 向必须 是积 极 向上的 ,如强烈 的

张先生还列举 了鲁 迅先生读书 的方 式,可分两种 ,一种是 “ 工作的读书” ,另
种是 “ 休闲 的读 书” 。前一种是指读与所研 究 内容相关 的书籍 ,目的性较强 ;后 种是指利用空闲,读一些关于历史的 、文学的、社会学 、哲学 的、心理学 ,甚至 自
几个 单位多次邀 请我到美 国去 ,我说 我
体会 出作为一个 当代的艺术 家或设计 家 考大学 的原则 :第一年希望 考不上 ;第二年允许 考不上 ;第三年争取考 上。无 比简
1 艺术家 、设 计师 要爱祖 国 、爱家 看到 的事情他 竟然希望发生 。这其 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让 孩子体验生活 中挫折 的味 . 乡 ,对 民族 和 乡土 文化抱 有一 种真 道 ,使其知难 而奋 进 ,更加懂得如何 去面对 以后 的路 ;原 因之二是想让孩子再多一 挚感恩的情怀 。 年的学 习经历 ,用一年的时 间去 扩充知识面 ,为 以后 的求学之路打下坚实 的知识基
张 道 一 先 生 的 “ 艺 之 道 ’ 我 观 从 ’之
乔 凯
摘要 :张道 一先生 为人朴实 ,为学严谨 ,通过 各种书籍和亲 身的耳 闻 目睹,笔者对先生心 中的 “ 从艺之道 ”倍感钦佩。张先生 希望 艺术家或设 计师要有基本 的民族 自豪感 ,在创 作过程 中不能 急功近利 ,养成博览群书打 基础 的好 习惯和冷静务实不虚夸的 良好 艺风。 另外,张先生认 为艺术家和设计 师要有一颗善待 文化 的道德 良心 ,不能为 了单纯 的经济利 益而破坏 传统文化。这 几 个 方 面 实 为 一个 整 体 ,共 同 构 筑 起 先 生 昕 一 贯 坚 持 的 “ 艺之 道 ” 。 从

自考10177《设计基础》考前复习重点(保密资料)

自考10177《设计基础》考前复习重点(保密资料)

《设计基础》考前复习资料前言:1.这份资料内容很多,为什么不精简?因为它的理论较少,碎片化案例较多,导致老师出卷很可能大量涉及细节知识点,面面俱到——甚至书中每一幅插图的作者都需要背诵。

2.下面资料只是理论框架,在回答大题时必须(1)解释题中出现的名词;(2)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进行论述。

(3)忘记了怎么办?亚里士多德说:“要把谎撒圆”,编得像一点。

考核重点章节:第二,三,五,六章。

(一)设计与艺术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和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

(二)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说艺术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技术是创造表现形式的手段,是创造感觉符号的手段。

(三)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也在技术中成长起来。

综上所述,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性;设计:为了通过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艺术:当设计与技术结合得登峰造极的时候,自然就成为一种艺术。

3.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经典案例A.整体设计:是艺术与科技进步整合的产物(一)书籍设计:从单一的封面设计、插图设计和版式设计、字体设计发展到包括封面、环衬、版式、插图、字体、纸张、色彩、开本在内的整体设计。

(二)环境艺术设计:从最初的室内设计发展到室内、室外环境兼顾的设计,包括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从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到区域设计进而与城市设计相连。

B.电脑:(一)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电脑逐渐成为设计的主要工具。

3.审美性的特点: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总结: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1.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

2.同样,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审美之钥——《陈之佛全集》总序

审美之钥——《陈之佛全集》总序

张道一(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6)[摘 要]在整整半个世纪里,陈之佛先生始终如一,在艺术的土地上勤奋耕耘,为我国的工艺美术事业,从设计实践到理论研究,呕心沥血,一步一个脚印,成为我们崇敬、炫耀和学习、效法的榜样。

陈之佛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学养,是全面的、深厚的。

图案和花鸟画,只是他创作实践的一个方面,他在艺术教育和艺术理论研究上的贡献巨大,他对于形式法则的见解和运用,以“十六字决”提纲挈领地揭示了工艺美术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设计效果等重大问题,表面上看是谈图案,实际也可用于绘画和其他艺术。

[关键词]陈之佛全集;教育家责任;艺术素质;十六字诀[ 中图分类号 ] 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9)03-0001-09收稿日期:2019-02-26作者简介:张道一(1932-),男,山东邹平人,著名艺术学家,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设计学、民艺学、美术学、美学。

审美之钥——《陈之佛全集》总序二十世纪的中国,特别是在他的上半叶,短短的五十年间,发生了有史以来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先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但是,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命运。

在此时期,帝国主义掠夺, 军阀混战, 民国腐败, 民生凋敝,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道路问题。

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 克服了混乱的局面, 于1949年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

近七十年的实践证明,国家富强,社会安定,民生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即,我国已进入了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回首看历史, 1919年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但在思想上和人事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且激起了各界志士仁人的爱国热潮,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救国口号。

如“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技救国”等。

由此涌现出各方面的先进代表人物。

在此之前,有一位和蔼可亲、具有远大抱负志向的少年,他就是年仅十六岁便确定了奋斗目标的陈之佛。

德行天下讲座心得体会

德行天下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名为“德行天下”的讲座,主讲人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教授。

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德行天下的重要性张教授在讲座中强调了德行天下的重要性。

他指出,德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道德的支撑,就会陷入混乱、衰落。

因此,我们要时刻铭记德行天下的重要性,将道德建设放在首位。

二、德行与个人修养张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德行不仅关乎国家、民族和社会,更关乎个人修养。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行为举止、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

他强调,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注重个人修养,做到诚实守信、尊敬他人、关爱他人。

1.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

我们要诚实对待他人,不欺骗、不撒谎,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2.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习俗和信仰,学会换位思考,关心他人的感受。

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3. 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一种情怀。

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传递温暖。

关爱他人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德行与家庭教育张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德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在孩子面前,做到言行一致,做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2. 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家长要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熏陶。

3.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德行与社会风气张教授指出,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德行的发展。

[精神的速写] 速写精神庇护所

[精神的速写] 速写精神庇护所

[精神的速写] 速写精神庇护所2001年盛夏,我哥哥由苏北来南京,带了一大捆本子及画稿。

打开后,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到了20年前。

这是我17至20岁间的一批日记本和速写,一直放在我东台的姐姐家。

旧城改造,拆迁时遗失,流到画商手中,哥哥从拍卖会上获得,物归原主。

我兴奋不已,好像从中看到了那小分头、黝黑的脸蛋、嘴上留着青春期的小绒胡、身穿中山装棉袄、脚穿黄军用球鞋的我。

那时,我整天背着画板或拿着小本子到处画速写,褪色的黄书包里装了几个烧饼当一天的伙食……我出生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个书香世家,刚记事时,看过家藏的一些画册及画,也喜欢古书中的插图和家中陶、瓷器皿上的画作。

11岁就摸索着写生,画小镇上熟识的老人。

17岁那年参加理科高考差一分而未被大学录取,转入无锡工艺技校。

学校在惠山脚下,说是一所学校,其实是由泥人厂的一个仓库修建的,几间房屋,有老师六七名,学生45人。

同学多半是无锡本地人,讲话听不懂,我就整日画画、做泥人。

一个在苏北生活了17年的小伙子,到了苏南,一切都感到新鲜——长江、青山、园林、水巷、古藤、庭院、石桥、蓬船,还有老茶馆,我凭着自己掌握的简单技巧画起来。

当时,对我影响较大的有吴开诚老师的素描,他善于用铅笔勾线辅以明暗,线画过后,稍用手擦,对象神形便出来了。

他的舅父是中国早期留法画家蒋仁,吴老师受其熏染,素描有法国风味;王大潆老师,他喜欢讲画面的形式美,谈疏、密、黑、白布局。

还有,学校附近住着一位泥塑巨匠——高标,时年已八十多,豪爽热忱,他捏塑的东西饱满、圆润、生动,恰如他厚道的为人,受到同行的分外敬重。

我常去他住处拜望请教。

去习惯了,几天不去,他反而寂寞起来。

后来,我一有空就把画或泥塑送去请他指教,并看他出神入化地写生——用泥捏门前走过的鸡、狗,速度惊人。

毕业那年,他塑了一双和尚鞋送我,并在我的速写本子上落笔:吴为山同学在学时间很努力,本人很感动。

还有一位捏塑圣手,几分钟内可塑就一套戏曲人物,她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喻香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创作的三足鼎立
——张道一先生讲座有感
2010-12-9我们有幸在学院多功能厅听到了张道一先生的讲座,终于亲身感受到了这位老先生的治学之道和人格魅力。

老先生没有浮夸的辞藻,用很朴实的字句给我们传授了一堂非常有启发性的课。

张道一,我国当代著名的美术学家、民间美术专家和工艺美术家。

他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艺术系,并任教于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前身),1953年跟随著名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学习图案和美术史论。

1956年赴北京,在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美术史论的研究工作,其间得到了著名工艺美术家庞薰先生的悉心指导,并参与编辑了《工艺美术通讯》。

张先生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他在东南大学领衔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从人文科学角度综合研究艺术的艺术学系,并取得了艺术学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讲座的主题是“艺术创作的三足鼎立”——思维、载体、技巧。

老先生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一个艺术创作人应该要做的,艺术学就是要研究这三条腿的性质和关系。

针对从事艺术理论工作和写文章,老先生谦逊的讲到自己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做艺术不是很容易就找到一个方法,一条路子的,是一辈子的累积和思考。

艺术创作的人要在思维、载体、技巧这三个方面都要有所发展,在艺术的初始阶段,我们会强调技巧的重要性,当技巧成熟到一定境界就会发现思维在创作中的重要性,思维的深度将决定一个人创作的高度,此外,载体在这中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我们要借助于载体进行创作,更要发展载体。

(一)思维
形象思维,思维里面我们经常误认为学艺术的人是要讲形象思维,而忽视了逻辑思维,正如老先生所讲,倘若艺术不要逻辑思维,那红楼梦里那么多的人物在大观园里不都乱了套了。

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正是逻辑思维在艺术里的很好例证,在艺术中我们要将两种思维兼并来用;思维就是思想,就是领悟。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民族讲求含蓄,这就要我们的思想达到一定的深度,不断的领悟一些事情,就要多想、深思;顿悟,有学者将其归为灵感思维,老先生说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思维,一刹那想起,在洗漱的一刹那又会忘记,这种下意识的短暂,我们要尽量将其转化为意识,这样就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创造活动;联想,我们的诗歌、寓言讲求的就是一种领会一种含蓄,比如中国人写梅花的诗句中是不出现一个梅花字样的,而外国人写就会从梅花本身来写,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含蓄表达。

吴冠中先生的中国话等于0,而张仃说过要保留中国画这两句话曾引起过业界人士的争论,张先生在讲座上给我们讲道,当时业界争论不休的时候,邀请他老人家给写个文章,先生提笔写完一段之后豁然发现,这个写不得,这不是学术研究,这只是两位老先生没有说完整的话而已,
补齐两句话“艺术思维要深刻,若是找不到合适的笔墨表达这就等于零;思想高、意境美,对于中国画技巧不够娴熟的话就要保住这一技法,不断研究。

”这两位老先生的话都很好、很对。

只是还没完整的表达而已。

所以做学问要严谨,说话要完整。

我们要有开阔的思维,不能闭门造车,那样空气就会稀薄,导致无法呼吸。

(二)载体
艺术不是自己享用的,是为别人,这就是艺术的娱他性和自娱性,所有物质都是艺术的载体。

比如,声音这一载体成就了音乐,光线这一载体成就了美术,在布上作画就是油画,在木板上作画就是版画,在宣纸上作画就是国画。

我们要研究艺术载体。

找到善于表达自己的载体,善于开发新的载体。

张老举得例子很生动,他说曾经在一种纸上作画勾勒出大型感觉很好,就在上面上色,结果发现很丑,朋友见画便问您怎么能在纸的这面上色呢,要在背面上色,利用透过来的颜色造成若隐若现的效果,奥,先生大悟原来是我不会驾驭这一载体;还有一列,盖叫天曾关上家里所有的窗子,一人点燃一炷香静观其变,利用香烟的浮动来启发自己武打的动作。

张老先生提到在古先路还不平坦的时候我们的家用板凳之类的都是三条腿的,现在路平坦了家具都是四条腿的,三条腿的少见了,然而三条腿的是适应性最强的。

所以作为一个艺术人都要有发现载体,利用载体,从载体中有所创造的认知感,才能达到一定的创造境界。

(三)技巧
我们的思想、情感是借助一定的技巧来表达,我们要注意技巧的学习。

老先生讲我们的山水画不是风景画,是写心中意气,以景表意表达心中意想,花鸟画是表达动物、植物、大自然,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表达了1、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2、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本身。

正如张老先生所说在家里客厅挂上这三幅画就看到了宇宙的所在,这就是中国人的伟大。

在讲到一位博士的论文时谈到,一位学者称中国老百姓的音乐素质比欧洲人的差,会曲解欧洲人音乐的旋律,张老先生否认了这一观点,倘若拿我们的信天游去给他们听,会有同样的发现,这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中国谁不喜欢蝙蝠(福)喜鹊、孔雀开屏等等,在西方人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

张老先生提到寻根杂志请张老先生题词的时候,意气奋发“做中国人,筑中国魂”多么气魄、多么伟大,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素养。

这位老先生让我感动。

艺术之间门类是相互通融的,我们要像孟子所感“万物皆归于我”这不是一种荒谬,这是哲人的一种境界。

我们要触类旁通,才能衔接起来。

在讲到素描的时候,张老先生说再也找不到先前追影画的那些人了,那种技艺已经失传,是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味地学习西洋画法,活活的把自己家门里的艺术赶走了,再也找不回来了,多么悲哀。

如上所说我们要将思想感悟到一定的深度,找到善于表达自己的载体。

艺术创作的人这三个方面要齐全:思维、载体、技巧。

张老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中国画影响了青花瓷?还是青花瓷影响了中国画?还是两者一起发展了起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而我们却没能这样钻研过。

可见张老研究学术的严谨和看问题的角度。

最后有位同学问到张老先生在文集里面的“蛇盘兔”这一图形的说法,原来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正如先生所讲,这是我的一个亲身经历。

创作并不难,创作又很难。

只是看我们是不是那个有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