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老王》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文字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学-30.doc

今年冬天的那些事兰宁馨今年的冬季似乎特别寒冷,学校却大方地组织我们去秋游。
我们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大包小包的东西是我们刚从超市抢购回来的。
我们排好整齐的队伍上了车,车内的暖气更使我们免受北风的折磨。
大家都脱下了厚重的外套,尽情享受这份温暖。
在人潮汹涌的游乐场外,泛黄的叶子受不住这风霜,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树上的鸟儿无奈地呻吟着,希望能熬过这个冻人的冬天。
“给点吧,给点吧……”“好人呀,给点吧……”两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向我们乞讨,他们衣着单薄,拿着那么个破烂的小碗,鞋子上穿了几个洞,就连补也不肯补,也许我们轻蔑地丢上几个铜板,他们就会谢你为活菩萨,这可不是他们一餐甚至几餐的饭钱么,可不是一家老小的命么。
“快跑呀……”一同学大叫。
“快跑呀,快跑呀……”这喊叫声一浪接一浪地。
我在原地楞住了,等缓过神来,同学们都舍弃我不管了,我本想从包包里拿出几块铜板,或是几张纸钞,双脚竟不由自主地跑了起来,还一边大叫着:“等等我,等等我呀!”回到班级的队伍后,我又回头看了看那两位老人,那无助的眼神,猛地把我的心纠紧了。
老人缓缓地回头,蹒跚的步伐,也许还不知道哪里该是他们的去处,还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他们一家老小的温饱。
他们也许中年丧妻,也可能晚年丧子,也许儿子瘫痪在家,需要老人来支撑所有。
可我们,就连轻蔑地给他点钱,瞥他一眼,也觉得是污秽。
风刮得更猛了,我却不觉得冷。
心里满是老人孤单的背影、蹒跚的步伐、单薄的衣裳、破陋的鞋子、缺了口的小碗、用随地拣来的树枝当作拐杖,脑海里浮现的满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庞上的缕缕皱纹,凹陷的双眼,他们也许在大街小巷乞讨,也许承受着比严寒更冷峻的唾骂,也许颤抖着倒下……要是我把我温暖的大衣送给他,要是我把我零用钱献给他,我的心里会更温暖,他对未来又重新有了希望,那我做的,不就很有意义么。
不能不说是我的错,他们能否熬过这个冬天,能否喝一锅热汤,还是倒在大街上,躺在角落里,坐在大树下??我们应该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有意义的事,去帮助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而不是把钱用在可有可无的事情上。
《老王》课例对比研究——以黄厚江、肖培东、秦晓华老师课堂实录为例

-073-2020年第4期︵总第204期︶教学案例JIAOXUE ANLI引 言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非常不理想,很多课例都将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认与作品语言的赏析,人为地割裂为两个教学环节。
散文教学所关注的重点,不是文学的丰富而多元的象征世界,而应将其视为思想教育、道德教化的载体[1]。
概言之,现阶段散文教学并没有真正成为“文学的教学”,而是以散文为手段的教学。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了作者与老王的交往过程,表达了作者的反思与救赎的情感。
作为语文教材的经典散文,很多特级教师都曾执教并呈现了精彩的教学案例。
本文结合黄厚江、肖培东、秦晓华老师的课堂实录进行研究,对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名师在散文教学领域如何独到地处理教学内容、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精彩地生成教学细节等。
一、从“教什么”角度分析1.教学目标的制定层面三位特级教师在教学这篇散文时,都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实施教学的,但是他们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肖培东、秦晓华老师选择的教学重点是教材,然而黄厚江老师选择的教学重点是文体。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他们采取的目标输出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秦晓华、肖培东老师输出教学目标的方式比较含蓄、委婉,并没有直接向学生透露本次教学目标,而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逐渐让学生自己找到本次课堂的目标及要学习的内容。
黄厚江老师则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把本次教学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
他让学生特别注意,在读写人的散文时,不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关注文章中的“我”,即作者。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不至于盲目地学习。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散文的学习。
2.教学内容的确定层面拘泥于“形散神不散”的教学套路,很多教师在教学《老王》这篇散文时,都会把教学重点落在对“神”的挖掘和理解上。
对于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教学内容,部分教师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侧重思考杨绛怎样描述老王其人及怎样抒发个性化的感受。
《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前言老王是一位资深的高中物理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授课精湛,因此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敬重。
通过观察老王上课的过程和方式,将其教学实录总结如下,供广大教师、学生和教育研究者参考。
第一课时老王上物理课的第一课时,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介绍,并简要概述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描述教学计划时,老王充分尊重了学生,尽可能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强调了每一项任务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同时也温和地管理了课堂秩序。
接下来,老王介绍了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术语,这些概念为后续探索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中,老王的语言简洁明了,思路清晰,避免了过度的细节和废话,同时还注重解释和感性认识,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并对相对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二课时在第二节课堂上,老王讲授了如何在实验中应用在第一节课中介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堂前,他仔细安排了实验室设备,并且非常严格地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在实验的过程中,老王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评估和分析,这些步骤是物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老王还带领学生探讨了在实验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能出现的难点和复杂情况。
他通过谈论关于实验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老王还通过提问和讨论,建立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核心内容。
第三课时第三节课提供了一个小组讨论的机会。
老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些课程注意事项和几个练习题。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充分考虑了问题的深度和范围,总结了他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在本节课的讨论过程中,老王思考问题非常深入。
他耐心地等待学生们自己找到答案,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
在课程的讨论和总结中,他强调了所有小组的贡献和努力,指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同时表扬了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励他们在未来更加努力。
结语通过观察老王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每一节课堂上都展现出了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
_老王_教学实录及反思_黄厚江

(学生没有反应。)
说“我”有点愧怍,值得讨论。作者 客套。
黄:如果黄老师病了,来上 在那个时候就愧怍了吗?送鸡蛋
黄:揣摩得很好。在“我”坚决
课,也这样站在门口,你们会这样 给“我”吃就愧怍了吗?“我”给了 的态度面前,老王就无话可说了,
描写吗?
钱又愧怍什么呢?
钱也收下了。— ——大家看,老王
生:不会。
是写思想。第 2 段有一个词可以
黄:我们刚才是从“不老实” 的。其他还有表现他老实的事吗?
用来解释— ——
中看出他的“老实”。他还有哪些
生:还有。
生:失群落伍。
老实的表现?
黄:对,还有。哪一件事?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
生: “落伍”也说明他老实。
生:送钱先生。
上落伍。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
黄:对。你想想看,形势变了,
大家还是要注意前后的具体 真是个老实人啊!但我想,收下钱
黄:如果作者描写钱先生病 内容。我们先看前一个句子: “我 之后,老王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了,会这样写吗?对,也不会。但为 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
现在我们做一件事:请你站
什么写老王要这样写呢?好的,我 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再 在老王的角度,想象一下老王这
名师课堂 课 堂
本版主持/筱 菀
《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
筅黄厚江
教学实录
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 “不老 是不灵活,也可以说是不能干。鲁
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 实”有许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 迅就说“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大
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 家想一想,老王的“老实”是指什 王》。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
20
2012.9/A
《老王》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文字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学-32.doc

爸,您真伟大
钟燕玲
有人说:“妈妈的爱才细腻,才温柔。
”可我说:“爸爸的爱也细腻,也温柔。
”爸爸的爱用语言都未必能形容,
我想大声说一声:“爸,您真伟大”
看着您那宽大而结实的肩膀,
看着您的背影,仿佛驼背了一点,
可是,您却依然坚持着,
为家庭付出了很多
真想说一声:“爸,你辛苦了!”
您那强劲而有力的大手,
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布满了老茧,
因为爸爸您担起不仅仅是一点点,
而是整个家
真想说一声:“爸,您辛苦了!”
有时,考试考砸了,
你并没有骂,而是循循善诱地教导,
极细心,极清楚。
让我在下一次的考试勇往直前。
真想说一声:“爸,您辛苦了!”
啊,爸爸,你太伟大了!
这么多年的辛苦劳累,
您却不在我们面前喊累,
您那么慈爱和蔼,让我无比感动!
从来都说父爱像一座大山,严肃而又深沉,父爱总是那么和蔼可亲,
脸上却透着一股不服老的劲儿!
真想说一声:“爸,您辛苦了!”
爸爸,您做的所做所为,
现在无以报答,
可是,望着您那一条条皱纹,
眼泪一次次地掉下来,
只想说一句:“我为您骄傲,为您自豪”。
《老王》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老王》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知识和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圈点批注理解人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愧怍”的深层内涵,领会本文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情感和态度】1、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不幸的人,传播爱心。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本文深刻地思想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但是,一想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我的心情还是有些沉重。
现在先请大家观看上面几幅图片(多媒体播放轻音乐、放映图片,教师解说)。
这是一群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每天就是在如此破落不堪、泥泞坑洼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有的甚至是以石条为椅,以木板为桌;这是一对盲人夫妇,他们每天风餐露宿,在喧闹的街头卖艺求生,就只为了填饱肚子;这是一个可怜的乞丐儿,她饥肠辘辘,就只能趴在地上乞讨,她瘦骨嶙峋,乞讨不到东西时,就只能去捡路边的残羹剩饭。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非常沉重。
生:伤心。
生:难过。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心情?生(齐答):是师:看来大家都是很有爱心的孩子们,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心,一起走进杨绛的一篇散文,去关注一个和他们一样不幸的人。
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他是谁吗?生(齐答):老王师:对了,那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写下老王的,我们能否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生(齐答):能师:在课文的哪个地方?生(齐答):最后一段。
师: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句子朗读出来。
生(齐答):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很好,这里强调一个字音(板书“愧怍”一词)。
生(齐答):愧怍(zu)。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文档资料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老王》课堂教学实录一、激情导入,简介作者师:同学们,当你们走地繁华的街头,或许会碰到这样的些人:顶着烈日换送液化气的工人,冒着严寒蹬三轮的车夫,迎着寒风清扫街道的阿姨,淋着冷雨叫卖青菜的老人你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他们的无奈吗?他们是否曾触动你的心灵?师:今天我们和杨绛女士一起走近一位小人物老王。
(师板书:《老王》)杨绛,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你知道她的另一个身份吗?生:她是钱钟书的夫人,我看过电视剧《围城》,就是根据钱钟书的小说拍成的。
师:很好,这位同学善于了解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师:同学们放声朗读一遍课文,划出你不熟悉的字词及不太懂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提出字词,教师引导明确读音及意思。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师:快速朗读一遍课文,说说你感受到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依据是什么?读后同桌间可先交流一下。
生1:老王是一个可怜的人,一个不幸的人。
从文章二、三段可以看出来。
生2:老王是一个贫困的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甚至比不上骆驼祥子。
(众同学笑)生3:老王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愿意给作者带来冰,车费减半,而且在冰价相等的情况下,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
生4:我也认为老王一个善良的人,他送钱先生看病,坚决不要钱。
生5:我认为老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受到了作者一家的帮助,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师:大家有分析很到位,也很精彩。
老王虽是这样一个卑微、贫困,但很善良的不幸者,作者却对他给予足够的关注。
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些方面?生1:别人不愿坐老王的车,作者坐,照顾老王的生意。
生2: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坚持给钱。
生3: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他大瓶的鱼肝油。
女儿也善良,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啊!(众生鼓掌)生4: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为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
四、品读精段,换位体验师:是啊,老王与作者一家的交往正体现了以心换心,以爱换爱,以善良去体察善良。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9篇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9篇老王教学实录 111月8日,我参加了组里的上公开课活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老王》。
在这堂课上我坚持两个原则。
1、体现洋思的理念。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前后知识联系,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课堂45分钟内容环环相扣,十分紧凑。
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思考、回答,学生情绪高涨,气氛十分活跃。
一堂课紧张而有序。
下课后同学们反映收获很大。
无论是洋思也好、新课标也好,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其实都要体现“懂”、“会”、“用”三个层次。
二、在备课和设计课时贴近学生的实际非常重要。
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无论生活中的实例还是我们所学的课文内容俯拾皆是。
如:1、课前的导入环节,我请了两位同学,(其中一位是德育委员)小结上周加入红十字会和为奎屯市三中丁俊同学捐款情况,学生很自然地归结到人道主义和关爱不幸者,这一主题上。
2、延伸拓展部分让学生谈一谈你是怎样对待不幸者的。
3小结引用前面所学的课文〈〈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让我们共创和谐社会。
三、这节课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写作背景不宜千篇一律全在进行新课前进行,若在课文精彩片断也是最感人的场面,老王在临终前给作者杨绛送香油和大鸡蛋。
如果在这里介绍文革的背景,知道那个时代香油和鸡蛋的珍贵,才能理解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如学生归纳问题时,必须指出在第几页、哪一行,让全班同学都掌握。
老王教学实录 2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的艺术手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4.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1.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语文教学通讯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王》。
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
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
生:老实。
黄:请告诉同学们在哪一段。
生:在第5段。
黄:请大家标画出来。
还有吗生:不幸。
在第3段。
黄:很好。
不幸,在第3段,而且不止一个。
课文最后一段也有。
生:第2段,“脑袋慢”。
黄:哦,“脑袋慢”。
这个词加了引号。
表示特定内涵。
大家说说这个“脑袋慢”是什么意思生:滞笨。
黄:“滞笨”课文里有吗这两个词能互相解释吗不太好,“滞笨”一般是写动作,“脑袋慢”是写思想。
第2段有一个词可以用来解释——生:失群落伍。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上落伍。
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加入组织了,他还没有加入组织。
这就是落伍,这就是“脑袋慢”。
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我”认为老王“老实”,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
“不老实”有许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这个人不老实;有人爱撒谎,我们也会说这个人不老实。
你们说说,老王的“不老实”,可能指哪方面的问题(学生没有反应。
)黄:大家到第3段看看整个句子:“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摔一只眼。
”有两个词需要注意。
一个是“光棍”,你说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还有一个是“年轻”。
年轻时候不老实,年轻的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尽管同学们还不是成年人,但从阅读的角度还是应该能理解的。
这个“不老实”的说法是否可靠,我们不敢断定,但我们可以由此看出老王在他那个群体中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是被人当做笑料的,而这恰恰使我们看到他的“老实”。
而且,我以为,一个年轻光棍。
有些不老实的事,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应该是正常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
对不对生:呵呵……黄:我们刚才是从“不老实”中看出他的“老实”。
他还有哪些老实的表现生:“落伍”也说明他老实。
黄:对。
你想想看,形势变了,他反应不过来。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家不要他了。
这就是老实。
“老实”这个词内涵也很丰富。
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可以说是不灵活。
也可以说是不能干。
鲁迅就说“老实是无用的别名”。
大家想一想,老王的“老实”是指什么生:我觉得是一种诚实,也是一种善良。
黄:诚实,善良。
生:还可以是正直。
黄:都不错。
我们再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事情表现他的老实。
文章表现老王老实,写了哪几件事生:送冰。
黄:对,送冰。
大家能从“老王给我们家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这句话读出什么言外之意生:别人不愿意。
黄:其他人不愿意而老王愿意,这表现了老王的老实。
老王的老实更表现在他不但愿意代送,而且——生:减半收费。
黄:老王为什么要减半收费啊生:因为是顺带送的啊。
黄:你看多老实的一个人。
不欺负外来户,不欺负好欺负的人;顺带的,就收一半钱。
这是够老实的。
其他还有表现他老实的事吗生:还有。
黄:时,还有。
哪一件事生:送钱先生。
黄: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是吧那么,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们从中能看出老王什么样的老实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看这句话该怎么读。
生(读):“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黄:大家注意他的重音在哪里啊对,不太清楚。
大家体会一下,重音应该在哪里。
生:在“钱”。
黄:在“钱”“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那要什么呢生:在“钱先生”。
黄:对,在“钱先生”。
可是老王为什么“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呢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学术传奇,是一个学术大师,可那个时候知道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黄老师不知遭,老王更不知道。
那时候,钱先生就是一个被下放的知识分子。
一个失时的文化人。
正因为如此。
愈加见出老王的可贵和善良。
他“送钱先生看病。
不要钱”就是因为什么生:因为钱先生夫妇对他好。
钱先生一家都对他好。
黄:对。
这是知恩图报。
生:因为钱先生夫妇是好人。
黄:尊重好人的人也一定是好人。
生:钱先生生病了。
他是对钱先生同情,就是对他不幸的一种同情。
黄:是一种同情。
一个不幸人对一对不幸人的同情,一个拉车的对两个文化人的同情。
生:还有一个原因是,钱先生是个老主顾。
黄:分析得很好。
老王不要钱肯定不是因为钱钟书先生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但我想他一定知道钱先生是一个文化人。
所以。
如果说这不要钱的原因。
可能隐含着一个普通拉车人对文化人乃至对文化的发自内心的一种尊重,我想也并不牵强。
倘若这一点成立。
这在那样的年代该是多么可贵!好的,我们就不拔那么高了。
简单说,不要钱,是因为同情,是因为感激,是因为老主顾。
因此,我们可见,老王的“老实”,不是无能,不是不灵活,也不是不能干,而是一种善良的品性。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就是善良。
好了,刚才,我们解读了老王的老实善良,那么作者除了写老王的老实善良,另外还花了很.多笔墨写了什么生:写他的不幸。
黄:大家觉得老王有几大不幸生:他是有病的。
黄:有病。
对,第一个不幸可以说是残疾、眼残。
第二个不幸呢生:没主顾。
黄:对,给“组织”抛弃了,拉车的没车拉了。
第三个不幸呢生:我觉得是经济方面的。
黄:经济贫困。
还有吗生:年迈。
黄:年迈年迈也是不幸吗黄老师也快年迈了,就不幸吗生:孤苦伶仃。
黄:这一点很重要,孤苦伶仃,没有亲人。
归纳一下,有四大不幸:身体残疾,失去组织,没有亲人,经济贫困。
其实还有其他的不幸,比如说,遭人嘲笑,被人戏弄……大家想一想:你觉得老王自己认为他最大的不幸是什么生:孤苦伶仃。
生:失群落伍。
生:遭人嘲笑。
黄:都有道理。
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果在三个不幸中选一个,你们觉得哪一个不幸时老王来讲是最大的(学生没反应)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老王他最大的渴望是什么他心中最渴求的是什么呢(学生还是没反应)好的,我们来看课文第4段,(教师读)“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这个问题老王是怎么回答的生:“住那儿多年了。
”黄:这个问题,一般情况应该怎么回答生:是,或者,不是。
黄:对。
可老王为什么这样回答呢这个回答说明是还是不是呢生:是。
也不是。
黄:非常好。
是他家,因为他住这里;但又不是家,因为这不是他心中的家,因为在他心中这不像家。
是啊。
老王多想有个家啊!他心中的家应该有什么呢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有亲人,有妻子,有弦子,他渴望亲人的关爱。
他渴望亲情的温暖。
好的。
我们刚才先通过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理解老王,然后又通过作者所写的具体的事件理解老王,我们还通过别人的态度理解了老王,我们还试图走进老王的心中理解老王。
我们知道了老王的善良,知道了老王的不幸。
下面我们再深入一层,从作者与老王的关系入手进一步理解老王,同时也深入理解作者。
下面,老师读一下文章的第8段,看同学们听我读完之后会不会产生一些疑问。
(教师读课文第8段。
)黄:同学们有什么疑问生:最后一句话问:“老王,你好些了吗”但是实际上“我”前面已经看出来老王的身体不好了。
黄:你的问题是,已经知道老王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问这句话,对吗很好。
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问这句话。
(学生议论。
)生:关心。
生:客套。
黄:对,大家说得很好,看起来是关心,更多的是客套。
这个客套,值得注意,也耐人寻味。
有没有其他疑问呢生:老王为什么突然来到作者的家黄:对,老王病那么重,为什么还要来作者家呢来干什么这也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果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去看,大家还有没有疑问看来大家没有想到。
黄老师读到这里。
产生两个疑问:一般说描写一个人,总会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笔调描写老王呢这是一。
第二个疑问是,这一段的笔调为什么和上下文很不一致(学生没有反应。
)黄:如果黄老师病了,来上课,也这样站在门口,你们会这样描写吗生:不会。
黄:如果作者描写钱先生病了,会这样写吗对,也不会。
但为什么写老王要这样写呢好的,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学生看第11段。
)黄:这一段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先来看一个句子:“我强笑说……”“强笑”是什么意思生:勉强。
黄:似乎也对。
为什么要“勉强”笑呢笑不出来硬挤着笑,这就叫勉强。
作者为什么不想笑又必须笑啊我们读书要反复揣摩。
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生:老王自己身体不好为什么不给自己吃黄:因为不明白老王为什么这样做,所以“我”就强笑了似乎还没有找到最好的理解。
大家想想,这个“强”字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生:苦。
黄:哦,苦笑。
其他同学呢生:应该是一种心酸愧疚的笑。
黄:心酸愧疚。
心酸什么呢愧疚什么呢又为什么要笑呢生:因为他不想让老王知道自己内心的悲观伤心。
黄: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伤心,所以就强笑。
生:我感觉这里的作者和老王的关系不是非常的亲密。
遇到老王就像我们遇到一个乞丐一样,我们非常同情乞丐,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又非常的窘迫,有点愧怍,强笑就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内心的这种复杂情绪。
黄:哦,大家揣摩得不错,分析得也都有道理。
但是我觉得你们对具体语境考虑得还是不够。
刚才那位同学揣摩得非常好,但说“我”有点愧怍,值得讨论。
作者在那个时候就愧怍了吗送鸡蛋给“我”吃就愧怍了吗“我”给了钱又愧怍什么呢大家还是要注意前后的具体内容。
我们先看前一个句子:“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再看后面说的话:“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前一句的重音应该在哪里在“送”。
后一句的重音在哪里在“给我们”。
这就清楚了。
“强笑”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王将“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送给我们吃。
大家要特别注意是“送”是“给”,而不是买,也不是挟。
所以作者很意外,很尴尬,很为难,所以只能“强笑”。
作者为什么为难为什么尴尬啊不收似乎不好,收了如果不给钱更不妥当。
潜台词是什么是“我”和你的关系,绝不能白吃你的东西。
作者为难之后怎么办生:给钱。
黄:对,就是给你钱,这样就不欠老王人情了。
老王也懂得了“我”的意思,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然后“我”也赶忙地说:“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大家再揣摩一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有哪些信息生:以前老王拿鸡蛋来换过钱。
生:有时候“我”没有当时给钱,托人捎过。
生:以前“我”给老王钱的时候,老王也客气过,不要钱。
不要钱,然后把钱塞给他,他最后还是要了。
黄:揣摩得很好。
“我”一再强调说“我知道,我知道”。
大家想一想,“我”真的知道吗“我”又知道什么呢生:“我”知道老王拿鸡蛋来是换钱的。
生:“我”知道老王不要钱是客套。
黄:揣摩得很好。
在“我”坚决的态度面前,老王就无话可说了,钱也收下了。
——大家看,老王真是个老实人啊!但我想,收下钱之后,老王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现在我们做一件事:请你站在老王的角度,想象一下老王这时的心理,用简短的话描述老王此时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