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二单元-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二单元-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练习1.写出课题的意思(要求:具体准确)2.写出课文的出处3.将注解①关于《左传》的介绍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单一的(即一个问题只指向一方面的内容)。

4.熟练朗读课文。

朗读要达到的标准:⑴字音准确;⑴吐字清楚;⑴断句正确;⑴能根据句末标点的提示读出句子的语气。

(每个人至少读一句,循环朗读。

从谁开始上课时随机确定。

)5.你认为以上第4题提到的朗读标准与词句理解、文言翻译有关系吗?如果有,请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要求:补出的内容别人看了有具体的收获。

我认为读准字音、正确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是6.说出本文叙述了什么事、事情涉及到哪几个人,这些人分别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的结果怎样?文章的中心人物是谁,你最佩服他哪一点?7.就第7题的内容,文言学习时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把整篇文言文翻译完成后才归纳出来,一种是在文言文翻译之前就先大致了解它。

你更赞成哪一种处理办法,请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⑴明确说出自己的观点;⑴理由陈述简洁明了)表达格式:我的观点是:具体理由:8.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往往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

其原因就在于文言的表达十分简洁。

请阅读“研讨与练习”第二题:⑴从题干叙述的信息中归纳出一个重要知识点⑴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提示:根据文言翻译时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相关词语时,请将其放到所在的句子环境中)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完成:方法①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方法②参考注解;方法③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方法④同伴互助。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去解决问题。

⑴请将所翻译出来的词语与原词对照,看看有什么区别⑴请依托从题干中找到的知识点,根据做题的体验,写出一条文言翻译的计策。

表达格式:因为……(知识点),所以……(文言翻译的计策)9.请参照注解把课文看一遍10.你觉得文言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相比,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在文言词句翻译中还有哪些困惑需要解决?请参照以下提示表达你的看法。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

教学案撰稿人:高国光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3)第二课诗两首《雨巷》作者:戴望舒 (6)第二课诗两首《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 (9)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 (11)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三课时) (13)第五课荆轲刺秦王(三课时)选自《战国策》 (20)第六课鸿门宴(三课时)选自《史记》 (27)第七课记念刘和珍君(三课时)作者:鲁迅 (34)第八课小狗包弟(二课时)作者:巴金 (41)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 (45)《荷塘月色》 (48)诗经—《氓》(共二课时) (53)《诗经两首》之《采薇》(一课时) (57)《离骚》(共三课时) (59)《孔雀东南飞》(三课时) (68)诗三首 (72)《兰亭集序》(三课时) (74)《赤壁赋》(三课时) (80)《游褒禅山记》(三课时) (86)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主备人高国光吴静课型新授课审核人马记超班级高一年级姓名使用日期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文体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可以配乐歌唱。

词牌,就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决定了词的句数、字数及平仄。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分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中长调按音节可分为上片、下片。

2、写作背景(结合资料总结)1911至1925年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沁.()园春峥.()嵘百舸.()怅liáo()廓()惆.()怅.()方.遒.()百侣.()â()制谒见()碣石()竭诚()4、解释下列词语舸:怅:寥廓:苍茫:峥嵘:风华正茂:遒:遏:粪土:5、反复诵读此词,注意停顿、重读和节奏。

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课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自主评点赏析,从中感受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

【学习难点】理解三处韵文、特别是《箜篌引》和《桃花扇》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从而感受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这是难点。

【学习方法】1、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合作、探究、练习【学习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堂堂趣)一、明确学习目标(板书,解读)体会文中对梁启超深深的景仰、敬佩之情。

二、看书做记号(堂堂问)1、读作者,读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

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他的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导学案必修一模块复习质量检测(共120分)(2课时完成)设计:博兴一中韩志华审核:董乃彬第I卷(3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咬文嚼(jué)字尺牍(dú)红缯(zēng)垂涎(xián)三尺B、相(xiāng)形见绌狂吠(fèi)发迹(jì)矫(ji?o)揉造作C、山高路迥(jiong)气氛(fèn)岑(cén)寂追本溯(shuò)源D、惴惴(zhuì)不安晕(yūn)车蛮横(hèng)一夫作难(n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典繁芜丛杂坚忍不拨变幻莫测B.建树浅尝辄止永垂不朽委屈求全C.驱逐卓有成效豁然开朗全神贯注D.估量明火执杖金榜题名开源截流3、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昆剧在表演艺术上高雅,而且优秀艺人为了观众,常常以通俗的语言剧本。

A、品味接进润色B、品位接近润饰C、品味接近润色D、品位接进润饰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C、当前的伊拉克局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D、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C.熟悉沈从文先生的亲人、朋友,今天在八宝山公墓向他鞠躬告别,寄托鲜花,献上哀思。

D.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二、文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B.闻道.有先后道:道理C.引.壶觞以自酌引:举、拿D.策.扶老以流憩策:鞭子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老师D.其曲.中规曲:弯曲的弧度8、指出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君子生非异也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xfnl1、《荷塘月色》学案《荷塘月色》导学案一《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学案《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博喻是语言园地中一朵奇葩2、《故都的秋》导学案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同步练习3、《囚绿记》导学案《囚绿记》学案《囚绿记》教案之二囚绿记《囚绿记》同步练习4、《诗经两首》导学案《诗经》两首《诗经》两首同步练习5、《离骚》导学案﹙一﹚《离骚》导学案﹙二﹚《离骚》同步练习6、《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孔雀东南飞》课文精讲并序同步练习" href="/s/blog_5cfbd7410100hv2a" TARGET="_blank">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步练习7、《诗三首》导学案诗三首·同步练习《诗三首》课文精讲8、《兰亭集序》导学案《兰亭集序》学案9、《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学案10、《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我有一个梦想》学案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导学案《直面挫折学习描写》导学案《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导学案《演讲》导学案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导学案名著导读《家》导学案《巴黎圣母院》导学案《影视文化》导学案关于汉字的故事高一必修一、二背诵篇目验收检测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模块测试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测评卷2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二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三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四古诗文学案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五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案○导○学班级:姓名:景泰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编案○1.荷塘月色1.理清全文结构,找出本文刻划的景物并能根据描写的文字概括景物特点。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劝学》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劝学》导学案

《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而”2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资料能自行翻译第1、2小节。

掌握、积累“劝、中、疾、水、假、绝”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而”2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

2.背诵第一段【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⑴完成下列注音并在文中标出輮()以为轮参省()槁暴()须臾()木直中()绳跂()望舟楫()跬()步锲()而不舍驽()马蛇鳝()骐骥()学生补充:⑵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2.语篇初步感知:(1)走近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预习反馈】三、质疑探究:(一)学生阅读1-2自然段。

借助工具书能自行翻译。

要求:认真阅读课文,用红笔标出疑难点、重点字词。

将疑难点(包括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用序号标清楚。

1自然段:2自然段:(二)思考: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1自然段提出文章中心论点之后,用了5个比喻来论述学习的意义,请说说它们的不同含义。

参考答案: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全册学案(word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全册学案(word版)

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一语文学科课程纲要第一模块(主题)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以下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人教版)第12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整体把握1.试分析全的写作思路。

点读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

导语写中心事,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

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从19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说起,作为事的背景,这个背景是与所报道的事有着密切关系的诠释性材料,因为苏联的发射成功才惊醒了刚刚建国的中国,才惊醒了有着千年梦想的中国人,也可以说是后事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

接下是叙述中国研究载人航天飞船的征程,又回到了现在,2003年10月1日,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进入了预定轨道。

时间、事交代得清清楚楚,把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程细致地叙述出,使人了解了我们在太空探索中的艰难与曲折。

总之,主体部分运用以时间为经、事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切割事,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二、细部探微2.这篇通讯是怎样有条不紊地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初步成就的?点拨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天大的事情,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我们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紧张的任务,紧凑的,娓娓道,条理清晰。

3.人造卫星上天了,下一步就是载人飞天,圆千年梦想。

我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点拨一是航天材料、食品等的准备;一是航天员的准备,已经挑选了19位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是航天员的预备军。

看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已为时不远了。

可是在科学上是没有坦途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划搁浅了,我们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4.“863计划”出台之后,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航天梦想的?点拨“863计划”出台,科学家们达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人:张文熙备课组长签名处:年级组长签名处:授课时间:2012年1月4日班级:小组:学生姓名:评价:【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识记必修一、二中的重点生字生词。

2、整理必修一、二涉及的文学常识。

3、能背诵默写必修一二的重点句子。

4、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会归纳整理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语文学科工具性和文学性的美。

【学习重难点】文学常识、识记的重点句子及写作技巧。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参考资料:1、必修一二语文教科书2、必修一二“271导学案”3、必修一二《学苑新报》第十三期“知识整理”板块学法:根据所列提纲,先自学,从参考资料上查找所缺知识点,补充完成导学案;再小组讨论进行订正;最后自己巩固复习,奔赴考场。

【自学提纲】&【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一、自学:复习“271导学案”中预习案的注音题,识记生字生词,并把每个单元难记的生字列在下面:(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二、文学常识:1、《沁园春·长沙》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根据长短来分,有(58字以内)、(59-90字)和(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规定了词的结构格式,即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必须相同。

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3、《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既是一部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4、《鸿门宴》《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曾誉它为“”5、《纪念刘和珍君》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小说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

6、《小狗包弟》巴金,原名李尧棠,“世纪老人”,著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散文《随想录》被誉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7、《再见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叫消息,它以事实说话,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

构成新闻的五个部分是:、、、、。

8、《包身工》报告文学:是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文艺性通讯、特写、速写的总称。

是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结合,因此具有、、。

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9、《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篇,故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诗经》按内容和乐曲分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

它们的定义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合称。

《诗经》开创了我国主义文学的源头,(作品)开创了我国主义文学的源头,二者取《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并称“”。

10、《离骚》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离骚》是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抒情诗,开创了“香草美人”比喻政治理想或贤君明主的手法。

11、《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南朝乐府诗代表作。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诗。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

12、《诗三首》《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内容主要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被称为“五言之”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与其子、并称“三曹”。

陶渊明: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的隐士,“不为五斗米折腰”,开创了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亦有“隐逸诗人”之称。

13、《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作者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之称,其书法特点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4、《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成员(包括唐韩柳,宋三苏,曾王欧阳修),词坛豪放派的代表(另有南宋辛弃疾),是北宋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主将。

15、文体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说明作品的纲要,大旨的一种文字。

分、、、等形式。

赋: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经历了(汉)、(唐)、(宋)的发展。

《赤壁赋》是文赋的佳作。

三、重点句子。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结:“。

”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携来百侣曾游,。

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

,,。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又前而为歌曰:“,!”3、真的猛士,,。

惨象,;留言,。

沉默呵,沉默呵!,。

4、,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桑之未落,,,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5、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6、,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

7、,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食野之苹。

,鼓瑟吹笙。

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海不厌深。

,。

8、默写《归园田居》中描写农村景象的诗句:方宅十余亩,。

,。

暧暧远人村,。

,。

,虚室有余闲。

9、《兰亭集序》中描写兰亭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作者由自然景观引发的主观感受的句子是:是日也,,。

,,,,。

接着就举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或取诸怀抱,;,。

作者要强调的是那种心境相同的:虽趣舍万殊,,,,,;,,。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10、,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少焉,,。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

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 ____,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孰能讥之乎?四、自学:出自课文的成语:复习回顾下列成语,找出出处和意义。

峥嵘岁月风华正茂切齿拊心图穷匕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长歌当哭桀骜不驯殒身不恤叱咤风云博闻强记里应外合不假思索不同凡响一鼓作气涸辙之鲋急不暇择夙兴夜寐信誓旦旦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横槊赋诗不绝如缕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责无旁贷开诚布公规行矩步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息息相关不言而喻无济于事豁然开朗坚忍不拔卓有成效不可估量永垂不朽五、自学:“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请参阅必修一、二《学苑新报》第十三期。

并将难理解和记忆的字词写在下列横线。

【学习反思】写下本学期学习中你存在的疑问,或还想理解那些知识?可查阅资料或者向老师请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