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雷戈的人性管理理论综述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内涵(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称“实利人”,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麦格雷戈、吉尔布雷斯等。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打算做的一切都是扩大他们未来将获得的利益,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
1.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概括为X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逃避工作;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必须对其施以强迫、控制、指挥的措施,甚至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大多数人天生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风险与责任,没有雄心,企求安稳,并甘愿受人领导、接受指挥;人生下来就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自身安全看得高于一切;人缺乏理性,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
2.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把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视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领导方式是专型制的,认为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员工只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管理、拼命干活,无需参与管理,普遍采用“命令与统一的管理方式”;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即用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对付员工的“消极怠工”行为。
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并不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唯一重要的手段,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社交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梅奥。
1>.“社会人”假设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点: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有的意义已不存在,因此,人们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和意义;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人性管理理论

2010-6-30
6
人性管理理论
3、“Y理论”的若干管理方法
①分权和授权 ②工作扩大化 ③参与式和协商式的管理 ④职工绩效的自我批判
2010-6-30
7
人性管理理论
三、Z理论
Z理论认为: ---要信任员工,信任是最好的激励,对员工的控制要 含蓄委婉;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各自的个性组成团 队,来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需要良好的个人感情的; ---提供员工参与管理的机会; ---让职工得到业务范围之外的培训机会; ---终身雇佣,缓慢晋级。
2010-6-30
12
人性管理理论
但是Y理论也是存在局限的,因为人是千 种千样的,不可能因为你实行了某种Y理论措施 大家就一致地就有积极主动性了,所以加强监 控是必须的,如果不能以监控达到奖勤罚懒、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效果,其结果就难免陷 入平均主义的泥潭,而平均主义难以推动人们 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早已证 明了的。
第五,将价值观纳入对员工的硬约束;Leabharlann 2010-6-309
人性管理理论
第六,对业绩考核和价值观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要通过人力资源总监,直接而且明确地告诉员工;
第七,提出公司使命,提升员工的崇高感; 第八,将员工业绩分为五个等级,最后一个等级 的前10%要辅导和训诫,最后的10%可以视为塑造失 败,予以淘汰,塑造失败既是员工个人的原因,也有 公司事先甄别不力的原因,公司要妥善处理,从优辞 退。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对C理论的评价:C理论 是这个时代最符合人性的理论。
2010-6-30
10
Y理论的主要观点

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
因此,人是“自动人”。
激励的办法是:扩大工作范围;尽可能把职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工作之后引起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职工达到自己激励。
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
麦格雷戈称之为“Y理论”的人性假定是指:·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与智力,乃是极其自然的事。
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工作是一种满足的来源。
·促使人朝向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外力的控制及惩罚的威胁并非唯一的方法。
人为了达成本身已承诺的目标,自将“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
·人对于目标的承诺,就是由于达成目标后所从而产生的一种报酬。
所谓报酬,项目甚多,其中最具有意义为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
·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会学会承担责任,且能学会争取责任。
常见的规避责任,缺乏志向,以及只重视保障等等的现象,是后天习得的结果,非先天的本性。
·以高度民主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上各项问题的能力,乃是大多数人均拥有的能力,而非少数人所独具的能力。
“Y理论”的管理要点(1)管理要通过有效地综合运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来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
(2)把人安排到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岗位上工作。
(3)重视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鼓励人们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
(4)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工作者。
(5)要用信任取代监督,以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
总之,管理过程主要是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鼓励发展的帮助引导的过程。
“Y理论”的若干管理方法(1)分权和授权(2)工作扩大化(3)参与式和协商式的管理(4)职工绩效的自我批判1、看这个人所处阶段,初期的通常适合X理论,成熟后Y理论很多人刚踏足社会时,都会有不适应期,很不喜欢工作,喜欢多休息,这个时候,找不到工作乐趣,总感觉上班是很痛苦的事情。
人性假设理论

Y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因此,X-Y理论是对人性认识的两个极端。
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是指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所采取的各具特色的基本方式与风格。 人性假设决定领导方式。人性假设,作为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的认识基础,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的权变观。有效的管理者,应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采取更为适宜的领导方 式。 中西管理 人性假设比较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 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您的正文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 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只需播下一颗种子,自 然有微光照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的表达观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大多数人都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领导。
大多数人都是以个人为中心,这会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依靠外力严加管 制。
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易受别人,安于现状,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惩罚,以迫使他们服从指
X理论的人性假设是静止地看人,相应的管理方式是胡萝 卜加大棒,一方面靠金钱收买和刺激,一方面严密控制、 监督、和惩罚迫使人为组织做出贡献。
麦克雷戈发现现实组织的结构、政策、制度均以X理 论为依据。
在新观点Y理论的作用下,管理人员把重点放在创造 机会,发掘潜力,消除障碍,鼓励成长,提供指导的 过程等方面。
麦克雷戈的xy理论

• 对目标做出贡献是同获得的成就的报酬直接 相关的。这些报酬中最重要的是自尊和自我 实现的需要的满足,他们能促使人们为实现 组织目标而努力。
• 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能接受,而且能主 动承担责任。
到底该在管理中使用哪个理论呢?
1、分权与授权 2、扩大工作范围 3、参与制协商式的管理 4、鼓励职工对自己的功过成绩 进行评价
1、看这个人所处的阶段 初期适合X理论,成熟后使
用Y理论。
2、所作工作的不同
3、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差距, 人不同,理论不同。
现在的你适合哪种理论呢?
• 不是少数人,而是多数人,在解决组织的问 题上,都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现代工 业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能只是部分地得 到了发挥。
• 人们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 制的态度,他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们在 组织内的遭遇所造成的。
• 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安排好组织工作方面的条 件和作业的方法,使人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 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个人的具 体目标而努力。
什么是X理论? 什么是Y理论?
X理论:
• 一般人的天性都是好逸恶劳的,只要可能, 就会设法逃避工作。
• 人几乎没有什么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而 宁愿被别人领导。
• 天生就反对变革,把安全看得高于一切。 • 要使人们真正想干活,那就必须采用严格的
控制、威胁和经常不断地施加压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理论
• 人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工作对人们而言, 正如游乐和休息一样自然。
Y理论的主要观点

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
因此,人是“自动人”。
激励的办法是:扩大工作范围;尽可能把职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工作之后引起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职工达到自己激励。
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
麦格雷戈称之为“Y理论”的人性假定是指:·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与智力,乃是极其自然的事。
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工作是一种满足的来源。
·促使人朝向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外力的控制及惩罚的威胁并非唯一的方法。
人为了达成本身已承诺的目标,自将“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
·人对于目标的承诺,就是由于达成目标后所从而产生的一种报酬。
所谓报酬,项目甚多,其中最具有意义为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
·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会学会承担责任,且能学会争取责任。
常见的规避责任,缺乏志向,以及只重视保障等等的现象,是后天习得的结果,非先天的本性。
·以高度民主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上各项问题的能力,乃是大多数人均拥有的能力,而非少数人所独具的能力。
“Y理论”的管理要点(1)管理要通过有效地综合运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来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
(2)把人安排到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岗位上工作。
(3)重视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鼓励人们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
(4)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工作者。
(5)要用信任取代监督,以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
总之,管理过程主要是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鼓励发展的帮助引导的过程。
“Y理论”的若干管理方法(1)分权和授权(2)工作扩大化(3)参与式和协商式的管理(4)职工绩效的自我批判1、看这个人所处阶段,初期的通常适合X理论,成熟后Y理论很多人刚踏足社会时,都会有不适应期,很不喜欢工作,喜欢多休息,这个时候,找不到工作乐趣,总感觉上班是很痛苦的事情。
麦克雷戈主张的管理方法

麦克雷戈主张的管理方法摘要:一、麦克雷戈的管理理论背景二、麦克雷戈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理论的核心观点2.理论的应用范围3.理论的局限性三、麦克雷戈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四、麦克雷戈管理理论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正文:一、麦克雷戈的管理理论背景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这两种理论代表了管理者的不同管理观念和方法。
X理论强调组织中的权威和控制,而Y理论则主张人性本善,鼓励员工参与和创新。
二、麦克雷戈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理论的核心观点麦克雷戈的X理论认为,人类天生懒惰、缺乏自觉性和责任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激励才能保证其在组织中的工作效率。
而Y理论则认为,人类具有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只要给予恰当的环境和条件,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2.理论的应用范围麦克雷戈的管理理论适用于各类组织和企业,特别是那些希望提高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企业。
通过运用Y理论,企业可以营造出更加人性化、开放的管理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整体绩效。
3.理论的局限性尽管麦克雷戈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过于理想化的观点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有些研究者认为,人性本恶,不能完全依赖员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此外,理论未能充分考虑文化、行业和组织特点的差异,可能导致应用过程中的困境。
三、麦克雷戈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在我国,麦克雷戈的管理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许多企业开始尝试实施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提高员工参与度。
但同时,我国企业也在实践中发现了该理论的局限性,因此,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和调整管理策略。
四、麦克雷戈管理理论对现代管理的启示麦克雷戈的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管理者的观念和态度对组织管理至关重要。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视员工需求、激发员工潜能、营造人性化工作环境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X-Y理论-企业的人性面

X理论:
(1)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强制的措施或惩罚 的 办法,迫使他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3)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4)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Y理论:
(1)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2)如果员工对某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以完成任务。 (3)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4)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具备这一 能力。
人性假设:X理论 vs Y理论
雇员: 天生懒惰 工作是为了生活 回避责任 没有抱负 寻求安全
雇员: 天生勤奋 自我约束 勇于承担责任 具有创造能力 有高层次的需求
人性假设:X理论 vs Y理论
雇员: 天生懒惰 工作是为了生活 回避责任 没有抱负 寻求安全
雇员: 天生勤奋 自我约束 勇于承担责任 具有创造能力 有高层次的需求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 美国行为科学家。在1957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 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 了有名的“X理论一Y理论”。
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而形成的两种理论。他 认为,传统理论是以对人性的错误看法为基础的,这 种理论把人看作天性厌恶工作,逃避责任,不诚实 和愚蠢等。因此,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必须 采取强制、监督、 惩罚的方法。麦格雷戈把这种 理论称之为 “X” 理论,与之相对的是“Y”理论。
麦克雷戈发现现实组织的结构、政策、制度均 以X理论为依据
Y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如 此
因此,X-Y理论是性认识的两个极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雷戈的人性管理理论综述
饶章浩
管理学院工商1111班
内容摘要:人性管理理论即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其代表人物有麦克雷戈,他提出了“X理论一Y理论”,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只要给予一定的外界条件就能激励和诱发人的能动性。
麦克雷戈在1957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中指出,按“X理论”来进行管理的传统方式,需要向体现“Y理论”观点的新模式转变。
笔者经阅读《行为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管理学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行为科学——维基百科,对人性管理理论浅析,论证其在当代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X理论、Y理论、人的天性、如今学习
正文: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第一阶段为古典管理理论,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理论),他将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综合起来,着重研究人们在工作中的行为以及其产生原因,以协调组织内部人际关系,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它推翻了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经济人”假说的研究前提,将管理的重心转向管理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
早期的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 Theories)叫做人际关系学,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叶,又发展为组织行为学。
本文所论述的人性管理理论是行为科学理论后期发展的大成者之一,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科研的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McGregor)于1960年所提出。
麦克雷戈认为,管理者因为对员工持两种不同看法,相应的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以下是他归纳出的两种管理模式的特点。
(1)X理论
麦格雷戈认为管理方式取决于管理者对人性的看法以及管理者对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的认识,他将传统管理观点总结为“x理论”,其内容为:
①人们往往不愿意工作,尽可能逃避工作;
②人们往往不愿意负责任,而宁愿让别人领导;
③人们往往缺乏雄心;
④人们大多为了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要而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工作;
⑤管理者应该严格指挥管制下属,并用报酬来刺激生产。
(2)Y理论
麦格雷戈从对x理论的否定和批驳出发,提出了与之对立的“Y理论”,他认为:
①人们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工作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可能是一种满足,因
而自愿去执行;也可以是一种处罚,因而想尽量逃避;
②控制和处罚不是使人们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是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
自我控制来完成相应目标的;
③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可以统一,有自我实现要求的人往往以达到组织目标为个
人报酬;
④在相当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谋求责任;
⑤大多数人在解决组织问题时,都能发挥出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以及创造
力;
⑥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根据上述假设,管理者应该充
分发挥下属的自主权和参与意识。
由X—Y理论不难看出,麦克雷戈的管理理论是基于人性善恶而作出的对应管理手段。
其中持X理论观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这种对员工严加监督和控制的方式,体现在太冷科学管理思想的奉行着及其以前的传统管理方法上。
持Y理论观的管理者倾向于以人为本的宽容、民主式管理方式,将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以促进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X-Y理论对基于人性的分析是精辟而理想的,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然而其理论是基于一个理想的模型——人性善恶。
众所周知,人是一个具有复杂情感高级的有机复合体。
被管理者由一大群这样的复杂有机体构成,其性质并不能由单纯的喜恶来决断。
简单的一个例子:一个企业由一群懒惰成性的职工、一群只尽本职没热情的职工和一群极富热情但能力不足的人构成,在此情况下X、Y理论都具备相应的施用空间然而任意一种又都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显然最好的方法是因人而异,分别对待,相应的人用相应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X、Y理论中的一种。
例子虽然特殊,但现实世界被管理者的构成往往是复杂的,理想化的模型遇见复杂的现实情况时并不能解决问题。
管理方式或方法应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兵无定势,水无常形”为使问题更好的解决要进行大量的调研,然后把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式,据此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
对于当代日新月异的社会这种权变思想尤为重要,“朝令夕改”可能会成为很多管理者不得不进行的选择,因为晚上的环境也许就已经不适用早上的管理办法了。
尽管X-Y理论具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很好的融入现实应用中,但瑕不掩瑜,这并不影响它作为经典管理理论的地位。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管理初学者而言,高级的权变理论、经验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并不是初学者一下能接受的,X-Y理论作为一个简单的理想化模型能让大多数初学者接近管理思想,进而转入高级理论的学习完成其过渡作用。
正如小学生从九九乘法表学习到多位数相乘一样,对绝大所数初学者而言X-Y理论的学习是宝贵的一份经验也是其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程国平,刁兆峰.管理学原理(第二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孙泽厚,罗帆.管理心理与行为.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维基百科.行为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