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中的信息化..
科索WE战争特点与规律

作战力量运用趋于空中化、信息化和精确化。从科索沃战争看,作战力量运用与以往战争有着三大变化:一是空中力量具有决定战局的作用。一般而言,空中力量只是联合作战力量的一种,离开其它作战力量的配合,空中力量难以独立支撑战局。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共出动飞机34850架次,对南联盟的40多个城市的496个军事和民用目标及520个战术目标进行了多波次、多轮次的空中打击,90%的作战任务由空中力量完成,空中力量运用对战局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二是信息战力量已成为战争制胜的关键要素。美军在1998年颁发的《联合作战纲要》中,把"军事实力、信息战能力、士气"视为战争制胜的三大要素。科索沃战争中,其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预警侦察、指挥控制、精确制导、通信联络、分析评估及战场管理等多个领域,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成为制胜的关键要素。三是精确制导力量成为其远战打击的重要手段。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发射各种型号的导弹和炸弹23000余枚,这种种战略空袭对改变战场态势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战形式趋于多样化。科索沃战争一改以往战争的基本面貌,作战行动上表现出崭新的方式。一是机动战地位更加突出。美国及北约军队实施广泛的空中、海上、地面的全方位机动作战;南军也不以阵地战应战,作战行动呈现高机动化,那种阵地攻防的线式作战方式荡然无存。二是瘫痪战成为主导。北约部队的作战目标不是以大兵团会战方式歼灭南军的重兵集团,而是以瘫痪战方式破坏南军的"三大系统",尔后又对南军的战场基础设施、有机品供应环节等进行重创,从而完全削弱了南联盟的战争能力。三是进攻行动优先。长时间的战争准备,使北约形成了"堂堂之阵"。所以作战中只有进攻没有防御。战争一直是以北约的进攻,南联盟的防御而进行的。四是开战即决战。科索沃战争战幕一拉开,就进入决战。当北约夺取了制信息权后,战争就转入扩张战果及后续阶段。这些新的作战行动都是机械化战争中绝无仅有的,也是我们研究信息化战争必须把握和探索的作战特点与规律。
美国的信息化战争

论美国的信息化战争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已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在信息化方面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美国在信息化战争方面取得的成就。
美军近次战争信息化特点。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
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
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
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
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牵涉到北约十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所以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体制。
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
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其启示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发动的四场局部战争,集中展示了美军信息化转型中的阶段性成果,揭示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作战的一般规律,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加快我军信息化转型,关键是要将作战理论创新、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和编制体制改革三者统一到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来。
关键词:美军;信息化转型;启示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美军率先发动了以信息化为本质特征的新军事变革,并在战争中取得巨大胜利。
美军的成功转型引起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关注与思考。
一、从四场局部战争看美军信息化转型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是美军推行新军事革命,实现信息化转型过程中发动的四场具有代表意义的战争。
四场战争反映了美军信息化发展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特点,从战争层面为我们勾勒了美军信息化转型的历史进程。
海湾战争——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折点1991年1月17日,在联合国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的作战行动。
这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与以往机械化战争相比,海湾战争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一是美军改变了传统的独立军种作战方式,在“空地一体战”理论的指导下利用C4I系统有效组织起39个国家的陆、海、空80多万部队协同作战;二是突出制电磁权,美军利用其强大的侦察监视和信息传输系统为各级指挥员提供了大量的战场信息,“驱散战争迷雾”,并成功实施电子战瘫痪伊军的防空体系和指挥控制系统,建立起绝对的信息优势;三是精确制导武器投入战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在对伊拉克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海湾战争在美军信息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战争形态来看,海湾战争属于后机械化时代的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一道分水岭;从军队转型的角度看,海湾战争是美军加速推进军事变革的助推器,战争一方面证实了军队信息化转型方向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转型的不彻底性,如精确制导武器数量不足、信息系统不兼容、战毁评估争议问题等,美军领导人开始认识到美军军事转型才刚刚起步。
未来战争:信息决定胜负

未来战争:信息决定胜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海军少将张召忠谈信息化战争记者周仲全观点点击●1999年科索沃战争,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实现战争零伤亡。
●过去“兵法”中最明确的战争三层次——战术、战役、战略,将越来越模糊。
信息化武器装备打乱了三个层次,在现代战争过程当中,指挥员的眼睛里只有目标,集中一切力量对目标进行打击,这就是“效果中心战”。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和智能化——包括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如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在网络上联成系统,综合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到真正实现联合作战的时候,有可能陆海空这样的传统军种都不复存在了。
●未来战争没有前线后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未来战争很难分清军人和民众,所以不存在直接参战和间接参战的问题。
就直接作战部队而言,未来战争讲究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记者:很感谢张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再次接受我的采访。
从阿富汗战争中追杀塔利班武装头子的无人战机,到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闪亮登场的数字化部队,我们常听到“信息化战争”这个名词。
今天请张老师谈谈“信息化战争”。
张召忠:这一主题很好,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信息化战争”,我尽量讲解得通俗一些。
记者:先谢谢张老师。
请张老师先说说信息化战争是从哪年开始的?我军是否已经进入信息化建设?张召忠: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
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
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信息化战争概述

㈠信息化战争概述⒈基本含义: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
使用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特征。
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的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⒉信息化战争的萌生与发展: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萌生;⑵1991年1月17日发生的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萌生期;⑶1999年3月24日发生的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的开端;⑷信息战争的发展。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最终要形成以数字化作战单元和数字通信、网络链接和智能支持为一体的战争形态。
▲在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使用了C4ISR系统。
(C4ISR是指自动化指挥系统,是美国开发的一个通讯联络系统。
C4表示Command—指挥、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computer—计算机,I 表示intelligence—情报,S表示surveillance—监视,R表示reconnaissance—侦察)。
▲2000年7月,西方7国及俄罗斯国家元首在日本冲绳召开信息化首脑会议,颁布了《全球信息社冲绳宪章》,将人类社会正式称为“信息社会”。
⒊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⑴信息化武器装备(物质基础)。
它对作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等四个方面。
⑵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它分为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正规力量与非正规力量、结构力量与行为力量。
通常包括陆上作战力量、海上作战力量、空中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等。
⒋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的发展趋势:⑴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
建设便于灵活组合的中小型、多功能、模块式部队;⑵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
高智力型人才要素、高科技型物资要素和高技术含量的信息要素是构成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的基本要素。
科索沃战争与信息化

科索沃战争与信息化————————————————————————————————作者:————————————————————————————————日期:ﻩ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几场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中,以信息战为主导,展开的一体化的战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科索沃战争的信息化特点。
一、“五维”战争,“五线”攻击如果说20世纪上叶的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完成了由陆海联接的平面模式向陆海空三维立体模式转变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多维作战新模式,它使传统的三维战场空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主要表现是:作战空间既急剧扩大,又高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尔向外层空间延伸;多种打击力、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毁灭方式,几乎可以同时作用和强加在一个较小的作战空间甚至一点上。
这样,分布在广阔空间的多种类型的武器装备,可在特定空间内,形成瞬时巨大毁灭性的打击力。
同时,全新空间又引入了高科技对抗,例如:计算机对抗在“网络空间”中展开、电子战在“电磁空间”里角逐、新概念武器(隐形、生物兵器,集束、贫铀、石墨炸弹)在无形空间中逞威等等。
纵观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全维战贯穿始终,其基本程式是:空中侦察开场,50颗卫星为其服务;电子干扰介入,南联盟信息遮蔽,无法有效组织指挥;接着巡航制导、远程打击、战机凌空、轮翻轰炸。
科索沃空袭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看似狂轰滥炸,实为密谋精炸,是在“五环目标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的。
所谓“五环论”即是把空袭目标分为“五条线”:神经线、生命线、交通线、心理线和作战线。
第一线,摧毁神经线。
国家指挥中心,包括国家政治领导中心、军事指挥中心、C3I系统和防空预警系统,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战争概述㈠信息化战争概述⒈基本含义: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于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且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于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
使用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特征。
于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且主导战争的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⒉信息化战争的萌生和发展:⑴第壹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萌生;⑵1991年1月17日发生的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萌生期;⑶1999年3月24日发生的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的开端;⑷信息战争的发展。
信息化战争作为壹个发展过程,最终要形成以数字化作战单元和数字通信、网络链接和智能支持为壹体的战争形态。
▲于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使用了C4ISR系统。
(C4ISR是指自动化指挥系统,是美国开发的壹个通讯联络系统。
C4表示Command—指挥、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computer—计算机,I表示intelligence—情报,S表示surveillance—监视,R表示reconnaissance—侦察)。
▲2000年7月,西方7国及俄罗斯国家元首于日本冲绳召开信息化首脑会议,颁布了《全球信息社冲绳宪章》,将人类社会正式称为“信息社会”。
⒊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⑴信息化武器装备(物质基础)。
它对作战的影响主要表当下:联合、控制、精确、快速等四个方面。
⑵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它分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正规力量和非正规力量、结构力量和行为力量。
通常包括陆上作战力量、海上作战力量、空中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等。
⒋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的发展趋势:⑴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
建设便于灵活组合的中小型、多功能、模块式部队;⑵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
高智力型人才要素、高科技型物资要素和高技术含量的信息要素是构成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的基本要素。
信息化战争发展历程

信息化战争发展历程
信息化战争发展历程:
1. 20世纪90年代初,信息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军事领域,信
息化战争概念逐渐形成。
首先在美国军队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2. 1991年,美国在海湾战争中首次全面应用信息化战争概念,取得了较大的战果。
这次战争使信息化战争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3. 1990年代中后期,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与发
展推动了信息化战争的迅猛发展。
各国军队开始加快信息化战争技术和能力的研发。
4.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展开的科索沃战争再次验证了信息
化战争的有效性。
网络攻击、信息打击成为战争的重要手段。
5. 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化战争的跨越
式发展。
新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如无人机、人工智能等。
6. 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进一步证明了信息化战争的
威力。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7. 2015年,中国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将信息化战争
同军事现代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和应用。
8. 当前,信息化战争正快速发展,各国军队争相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战争能力。
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信息化战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的特点是战场的网络化,作战 的核心是争夺制信息权。信息化战争则是 打网络。谁控制网络,谁掌握信息,谁就 拥有战场的主导权。 以信息渗透的方式决定火力和机动 力的分配、引导、协调和控制,并使战争 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一 ,战场透视透明化。
空袭目标分为“五条线”:
神经线、生命线、交通线、心理线和作战线。
二, 作战力量节约化。
三, 指挥通信实时化。 四, 协同作战一体化。
8
科索沃战争
发展趋势
Part
4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
由科索沃战争中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可以推测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
在战争形态上, 作战效能上,将 将突破传统战 把常规作战效能 争的界限 推到极限
4
科索沃战争
经过和结果
Part
2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科索沃战争主要经过及结果
4月30日~6月10日 第三十八轮空袭开始, 直至战争结束进行一 天24小时不停顿的轰 炸。 6月10日南联盟开始 撤军,北约停止轰炸。
削弱 南军 潜力
3月24日~3月26日 第一轮至第三轮空袭 行动,打击南联盟防 空系统夺取南联盟地 区的制空权。
科索沃战争中的信息化应用
科索沃
Part.3
Part.4
简介
主要经过及结果
信息化的应用
信息化发展的趋 势
科索沃战争
简介
Part
1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科索沃战争的简介
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 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 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以美 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 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 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 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 20条铁路被毁, 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 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 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 术局部战争。 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
在武器使用上, 大量使用新概念 武器
在军队结构上, 向小型化、一体 化和智能化方向 发展
1
2
3
10
4
在对抗空间上, 将从低维空间 向高维空间转 移,太空争夺 将空前激烈
5
敬请批评 指正!
Part 3
Part 4
科索沃战争中信息化应用
特点一
“五维”战争,“五线”攻击
特点二
高技术战争,无“网”不胜
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陆海空天电”五维 一体的多维作战新模式。 主要表现是:作战空间既急剧扩大,又高 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 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尔向外 层空间延伸;多种作战手段同时作用在一个 较小的作战空间。
制空 权
瘫痪 南军 指挥
空袭 力度 激增
3月27日~3月31日 第四轮至第七轮空 袭打击的目标是南 联盟指挥中心瘫痪 南联盟军事运作机 制
6
4月1日~4月29日 第八轮至第三十七 轮空袭打击防空设 施和指挥控制系统, 重要基础设施,政府 机构,宣传设施
科索沃战争
信息化应用
Part
3
Part 1
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