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刮痧

合集下载

刮痧操作规范

刮痧操作规范

刮痧操作规程
刮痧是指边缘钝滑的铜钱或瓷勺等器具,在体表的某些部位反复刮动,使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开泄腠理、驱邪外出、调理气血之功效。

1、物品准备
治疗盘、铜钱或瓷勺、滑润油(香油、花生油、石蜡油均可)。

2、操作方法
⑴摆好体位,一般刮背时取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时取仰卧位,暴露需刮部位。

⑵用铜钱或瓷勺蘸取滑润油,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治皮肤出现红紫斑纹,再自大抒穴开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从肺腧、心腧、膈腧、肝腧、脾腧穴沿肋间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是脊柱两侧各出现6~8条弧形斑纹。

上腹部可从中脘、梁门穴进行上下刮动。

颈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窝、腘窝处亦可行刮痧治疗。

⑶刮沙毕,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裤,盖被卧床休息。

中医刮痧手法大全,收藏了吧!

中医刮痧手法大全,收藏了吧!

中医刮痧手法大全,收藏了吧!一、刮痧手法分类(一)根据力量大小分类1.轻刮法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小,被刮者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觉。

轻刮后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

此法宜用于老年体弱者及辨证属于虚证的患者。

2.重刮法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此法宜用于腰背部脊柱双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者及辨证属于实证、热证的患者。

(二)根据移动速度分类1.快刮法刮拭的频率在30次/分以上。

此法宜用于体质强壮者,主要用于刮拭背部、四肢及辨证属于急性、外感病证的患者。

2.慢刮法刮拭的频率在30次/分以内。

此法宜用于体质虚弱者,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胸部、腹部、下肢内侧等部位及辨证属于慢性、体虚内伤病证的患者。

3.颤刮法用刮痧板的边角与体表接触,向下按压,并做快速有节奏的颤动,频率在100次/分以上;或在颤动时逐渐移动刮痧板。

此法宜用于痉挛性疼痛的病证,如胁痛、胃痛、小腹痛和小腿抽筋等。

(三)根据刮拭方向分类1.直线刮法直线刮法又称直板刮法。

用刮痧板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图1)。

此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

图1 直线刮法2.弧线刮法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操作时刮痧方向多循肌肉走行或骨骼结构特点而定(图2)。

此法宜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

图2 弧线刮法3.逆刮法逆刮法指与常规的刮拭方向相反,从远心端开始向近心端方向刮拭(图3)。

此法宜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浮肿患者或按常规方向刮痧效果不理想的部位。

图3 逆刮法4.旋转法刮痧时做有规律的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刮拭,力量适中,不快不慢,有节奏感(图4)。

此法宜用于腹部肚脐周围、女性乳房周围和膝关节髌骨周围。

图4 旋转法5.推刮法刮痧时,刮拭的方向与操作者站立位置的方向相反。

如操作者在被刮者的右侧前方,刮拭其左侧颈肩部时,宜采用此法。

(四)根据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1.摩擦法将刮痧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图5)。

总结最全的刮痧知识都在这里了!

总结最全的刮痧知识都在这里了!

总结最全的刮痧知识都在这里了!刮痧顺序不正确会伤身,所以足疗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手法,才不会给顾客带来伤害。

正确刮痧方向:背部、腹部、四肢从上向下刮(如肢体浮肿、静脉曲张、内脏下垂则从下向上刮),面部、肩部、胸部从内向外刮。

正确刮痧顺序:先上后下,先背腰后胸腹,先躯干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

为减少穿脱衣服的次数,也可以先刮暴露部位,再刮躯干部、下肢,最后刮足部。

来回至刮出痧✖单向刮长距离✔▌既然是刮痧,不出痧怎么叫刮痧,所以大多刮痧机构强求出痧。

其实每个人体质都是不一样的,伤风感冒的人容易出痧,中风的人刮痧就不易出痧,如果强求,则容易损伤体表。

▌刮痧有时间限制,一般每个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钟为宜;局部病变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分钟之间,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50分钟之间。

▌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刮拭距离。

这样是顺着动脉血液循环的方向刮,才能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部位也是有顺序的,总的原则是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

全身保健刮痧者,其顺序是先头、颈、肩、上肢、背腰、胸腹及下肢;颈部保健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肩部保健刮痧顺序则为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保健刮痧则为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双下肢。

▌刮痧全程三大步骤:以空气新鲜、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室温过高时应避免空调或风扇的冷气直吹,室温以不低于18℃为宜。

第一步:选择既便于刮痧者操作,又能充分暴露所刮部位,被刮者感到肌肉放松,可持久配合的体位。

坐位适宜刮拭头、颈、肩、四肢、胸、背、腰等部位。

被刮者面向椅背骑坐,双臂放在椅背上,使其身体有所依靠。

仰卧适宜刮拭前头、头顶、侧头、面、胸、腹等部位。

俯卧适宜刮拭侧头、背、腰、髋、下肢侧面等部位。

取俯卧位时腹部下还可垫一软枕,托起腹部,避免腰部下陷,肌肉紧张。

侧卧适宜刮拭后头、背、腰、下肢后侧等部位。

第二步:选定治疗的部位、穴位,涂刮痧油或刮痧乳,实施刮痧操作。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刮痧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刮擦皮肤,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排除病邪的效果。

下面是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的详细说明。

1.刮痧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病情:在进行刮痧疗法之前,医生应对病人进行一次全面的问诊,了解病情及病人的个人健康状况,以便确定适宜的刮痧方式。

(2)选择合适的工具:刮痧时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牛角刮、瓷勺刮、硬币刮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刮痧部位选择合适的工具。

(3)准备工作要充分:确保刮痧器具清洁卫生,在操作前洗净并用食用酒精或消毒液消毒,避免传播疾病。

2.刮痧操作步骤:(1)让病人采取合适的姿势:病人在接受刮痧时应采取舒适的姿势,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操作。

(2)擦涂刮痧部位:在进行刮痧之前,可对刮痧部位进行适当的涂抹。

可使用一些适宜的刮痧油或草药,在刮痧部位上轻擦数遍。

这样可以减少刮擦时对皮肤的刺激,并促进经络的畅通。

(3)确定刮痧力度:刮痧时力度要适中,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

刮痧的力度应当根据具体病情和病人的承受能力来决定。

(4)刮痧的方向和节奏:刮痧时可选择横刮、竖刮、斜刮等不同的方向,并且可以在刮痧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节奏调整。

一般来说,病人体表肌肉结实的部位应刮得慢一些,而比较松软的部位可以适当加快刮拭的速度。

(5)主次结合、全面刮痧:刮痧时要注意重点刮拭与整体刮拭的结合,既要注重刮痧部位的重点刺激,也要保证全面覆盖,避免疏漏。

3.刮痧后的处理:(1)清洁刮痧区域:在刮痧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刮痧区域,可以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皮肤,将刮痧油或草药残留物彻底清除。

(2)观察病人反应:刮痧后要及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皮肤是否出现瘀斑、皮肤是否有红肿等情况。

如果病人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给予正确的护理:刮痧后,可以根据病情给予一些适当的护理,如轻柔按摩、涂抹药膏等,以促进刮痧的疗效。

综上所述,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包括刮痧前的准备工作、刮痧操作步骤以及刮痧后的处理等方面。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手法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手法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手法(一)刮痧的操作方法:1. 有条件的可以先用酒精给要刮拭的部位消毒,然后再涂上刮痧油或药膏,但头面部刮痧时一般不用刮痧油或药膏。

2.右手拿持刮痧板,利用腕力、臂力,切忌用蛮力生硬地操作。

刮痧板的边缘与皮肤呈45度夹角为宜。

若对穴位进行刮痧时,可利用刮痧板的角部进行刮拭。

3.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刮拭面尽量拉长。

4.顺一个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原则上是由上而下、由内侧向外侧。

面部由内侧刮向外侧,头部由头顶向周围,项部由上向下向外,背腰部由上而下及由内侧向外侧,胸部由内侧向外侧,腹部由上而下,四肢由上而下。

应刮完一处之后再刮另一处,不可无次序地东刮一下西刮一下。

以皮肤出现痧点、紫斑即可,不可强求出痧。

5.任何病证宜先刮拭颈项部。

一般原则是先刮头颈部、背腰部,再刮胸腹部,最后刮四肢和关节部。

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后刮阴经;先刮拭身体左侧,后刮拭身体右侧。

6.刮拭完毕后,宜饮一杯白开水,以利排毒。

7.每个部位刮拭 20~40次,每次操作时间20~30分钟为宜,间隔时间为5~7天,直到患处清平无斑块可告痊愈。

7~10 次为 1 疗程,若 2 个疗程无效,应改用其他疗法。

(二)刮痧的补泻手法:刮痧疗法以刮板为工具进行治疗,对不同体质与不同病证者应采用不同的刮拭手法。

临床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三种刮痧手法。

1.补法:是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补法操作时,用力轻,速度慢,时间短,刮拭范围小,对皮肤肌肉脏器有兴奋作用。

临床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形体消瘦的患者。

2.泻法:是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泻法操时,作用力重,速度快,时间长,刮拭范围大,对皮肤肌肉脏器有抑制作用。

临床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或形体壮实的患者。

3.平补平泻法:又称平刮法,介于补法与泻法之间。

临床用于正常人保健、减肥美容、虚实夹杂证的治疗。

刮痧疗法标准版

刮痧疗法标准版

刮痴疗法
【适应症】感冒、哮喘、便秘、高血压、肩周炎、颈椎病、腰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

【禁忌症】患部皮肤破损、溃疡、严重皮肤病者、急性传染性疾病、心力衰竭。

【操作】
一、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刮痴部位。

二、将刮痣油均匀抹在患处。

一手持刮戒板,倾斜45°,按气血运行方向,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先阳后阴的顺序刮拭。

三、刮后患部皮肤充血,有舒适感,2〜3天后可进行第二次治疗。

四、每次刮箱后可饮一杯白开水,以协助排毒。

五、保健强身仅刮颈、背部。

【注意事项】
一、治疗室温暖、舒适,勿冷风吹和寒冷侵袭。

二、刮痣板边缘必须光滑,防止损伤皮肤。

三、刮癌中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疲劳等,可立即刮涌泉、百会、人中、合谷穴或稍休息。

刮痧部位及操作方法

刮痧部位及操作方法

刮痧部位及操作方法
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用刮痧板或类似工具在皮肤上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刮痧部位和操作方法:
1.背部:可以用刮痧板从上到下,或者从中间向两侧刮拭。

可以按照颈椎、胸椎、腰椎的方向进行刮痧,每个部位刮痧约5-10分钟。

2.肩部:可以用刮痧板从上到下进行刮拭,可以按照肩髃(肩胛骨下方突起的位置)的方向刮痧,每个肩部刮痧约3-5分钟。

3.手臂:可以用刮痧板从上到下,或者从肘关节向手腕方向进行刮拭。

可以从上臂开始刮痧,然后逐渐移到前臂,每个手臂刮痧约3-5分钟。

4.腿部:可以用刮痧板从大腿上端向下进行刮拭,也可以从大腿后侧向小腿的方向刮痧。

可以按压胫骨前缘和小腿内侧的方向进行刮痧,每个腿部刮痧约5-10分钟。

5.脚底:可以用刮痧板从脚后跟向脚尖的方向刮拭,也可以用刮痧板从内侧向外侧刮痧。

可以按蹭脚心、跟骨的方向进行刮痧,每个脚底刮痧约3-5分钟。

刮痧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 使用刮痧板时要保持刮痧板与皮肤的角度约30度,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伤
皮肤。

- 刮痧时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油或者刮痧油来润滑皮肤,增加刮痧的舒适度。

- 刮痧时要避免刮到伤口、皮炎或皮肤破损处。

- 刮痧后可能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些红斑或瘀血,这是正常的反应,一般会在几天内消失。

五种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介绍

五种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介绍

五种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介绍刮痧是中国的传统自然疗法之一,可以起到疏经活血等多种保健作用,而且一些刮痧的方法还是很简单的,也可以帮别人刮的哦。

以下是小编推荐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知识,欢迎阅读!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1、刮头部,提神醒脑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

”头部是人体阳经交会的地方,头部经脉通畅,会使人精力充沛,脑血管、脑神经功能正常。

因而常用刮痧板刮拭头部,可以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

给头部刮痧时,可以把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当作中心,向四周刮拭,刮到头皮有温热的感觉即可。

刮的时候,如果觉得某个地方比较疼痛,可以在那反复刮拭几下,直至疼痛感消失或减轻。

2、刮颈肩,活血舒筋颈肩酸痛多是由于颈肩部气血瘀滞而导致的。

刮痧可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增进局部新陈代谢,使本来僵硬的肌肉放松,消除颈肩部的不适。

刮颈肩的常用方法有2种:一是采用直线刮法,沿着后脑中央的风府穴、颈部中央的大椎穴刮下来,再刮左右两侧的穴位,每一侧可上下刮15~20次。

二是沿着后脑左右两侧的风池穴到肩膀左右两侧的肩井穴构成的弧线刮下来,每侧也可刮15~20次。

3、刮两肋,疏肝解郁肝主疏泄,调节气机。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谐,人的心情就会愉悦、开朗;反之,疏泄功能不正常,气机不畅,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

由于肝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两肋,常刮拭这个区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

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4、刮腹部,减小肚子腹部是人体大部分经络循经的部位,由于缺乏运动常会造成经络瘀堵。

腹部刮痧可以疏通经络,帮助赘肉运动,还有缓解便秘、腹泻的作用。

刮腹部时,两条腿要分开站立,站稳站直,用刮痧板沿一侧肋骨的下缘刮拭,一直刮到小腹,再刮向另一侧。

刮的力度要适中,如果便秘就顺时针刮,腹泻则逆时针刮。

5、刮脚底,缓解失眠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分布着很多脏器的反射区。

在临睡觉前刮一下脚底板,有促进睡眠,缓解头痛等多种保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如何刮痧一、什么是刮痧? (1)二、刮痧法分为哪几种 (2)三、刮痧法存在哪些技巧 (3)四、刮痧能治何种疾病 (3)五、刮痧的注意事项 (4)六、刮痧治感冒 (5)七、刮痧巧治胃痛 (6)八、刮痧治疗失眠 (8)九、刮痧治疗偏头疼 (9)一、什么是刮痧?日常生活中,刮痧成为十分普遍的养生方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刮痧?所谓刮痧法,是指应用边缘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瓷匙、古钱币、硬币、玉石片或头发、苎麻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体病变部位皮肤上,反复进行刮、挤、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

刮痧通过刺激体表皮肤及经络,以达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的治疗方法,民间流传广泛,我国南方地区更为广泛应用。

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称之为“出痧”。

刮痧由推拿手法变化而来。

《保赤推拿法》记载:“刮者,医指挨儿皮肤,略加力而下也。

”元、明时期,有较多的刮痧法记载,称之为“夏法”。

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

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

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

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

郭志邃《痧胀玉衡》记载:“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

”此外,《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也有记载。

现代刮痧疗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博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或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是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

刮痧的作用原理:1、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

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刮痧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

第三是通过刮痧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

二、刮痧法分为哪几种1、刮痧法:又分为直接刮痧、间接刮痧两种。

直接刮法是指在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特定部位体表皮肤,反复进行刮拭,出现痧痕为止;间接刮法是指在病人刮拭部位铺放一层薄布,然后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以保护皮肤,适用于儿童、年老体弱患者,以及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抽搐、某些皮肤病患者。

2、楸痧法:在刮痧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刮痧者用自己食、中指的第二指节,或食指、大拇指把施术部位皮肤与肌肉揪起或提扯,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揪一放,反复进行,连续发出“巴巴”声响。

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至7遍,直至出现痧点。

3、挤痧法:刮痧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在施术部位用力挤压,连续挤压,至小块紫红痧斑为止。

4、拍痧法: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体表刮痧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三、刮痧法存在哪些技巧作为一种中医适宜技术,刮痧也有一定技巧。

刮痧板可选用水牛角或木鱼石制作,板面洁净、棱角光滑。

刮痧介质多选用液状石蜡、麻油、红花油或刮痧专用的活血剂。

刮痧时,要求手腕均匀用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调整刮动的力量。

一般可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刮痧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至20次,约20分钟左右,以出痧为度,三至五天刮一次。

如用于保健,可每天刮一次。

刮痧除了能排毒,也可起到“补”的作用,专业术语分别称为“泻法”与“补法”。

如果刮拭按压力小、刮拭速度慢,刺激时间较长,就算是“补法”,这种手法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体形瘦弱之虚证患者。

刮拭按压力大、刮拭速度快,刺激时间较短则为“泻法”,适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形体壮实的患者。

选择痧痕点数少,为“补法”;选择痧痕点数量多,则为“泻法”。

操作的方向顺着经脉运行方向者为“补法”;操作的方向逆经脉运行的方向者为“泻法”。

刮痧后进行温灸者为“补法”;刮痧后进行拔罐者为“泻法”。

四、刮痧能治何种疾病刮痧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简易治疗方法。

应用范围较广。

以往,刮痧主要用于痧症,现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道疾病。

“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起病突然,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出现神志昏沉,还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如风热喉咙疼,可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楸提颈部前两侧胸锁乳突肌。

如腹痛,可取背部脊柱旁两侧、胸腹部刮治。

伤食所致的呕吐腹泻,可取脊椎两侧顺刮治疗。

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如头昏脑涨,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

需要提醒的是,刮痧时应避风,刮后宜多喝热水,以助疗效。

刮痧也有禁忌症,以下人群不宜刮痧:有出血倾向性的疾病;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新发生的骨折患处;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面部均不宜刮痧。

五、刮痧的注意事项治疗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出现不同形色的痧,病邪、病气随之外排,同时人体正气也有少量消耗。

为有利于扶正祛邪,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刮痧时应选择环境,根据病证选择适当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时间,防止发生晕刮。

危重病人应采用综合治疗。

1.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

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

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2. 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3. 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

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

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4. 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刮拭方法皮肤病患行,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疯、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

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5. 糖尿病及下肢静脉曲张者刮拭方法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

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6. 晕刮的防治晕刮,即在治疗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晕厥现象。

经络全息刮痧法虽然安全、无副作用,但个别患者有时因其本身在某个时刻不具备接受治疗刮痧的条件,或治疗刮痧时操作者的刮拭手法不当、刮拭时间过长,则会出现晕刮现象。

●晕刮的原因①患者对治疗刮痧缺乏了解,精神过度紧张或对疼痛特别敏感者。

②空腹、熬夜及过度疲劳者。

③刮拭手法不当,如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或失血过多等虚证,采用了泻刮手法。

4刮拭部位过多,时间过长,超过25分钟者。

●晕刮的症状发生晕刮时,轻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重者血压下降,神志昏迷。

●晕刮的治疗应立即停止原来的治疗刮痧。

抚慰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

马上拿起刮板用角部点按人中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局部水肿。

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足三里。

采取以上措施后,晕刮可立即缓解。

●晕刮的预防①对初次接受刮痧治疗者,应作好说明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②选择舒适的体位以便配合治疗。

③空腹、过度疲劳、熬夜后不宜用治疗刮痧法。

④根据患者体质选用适当的刮拭手法。

对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失血过多等虚证,宜用补刮手法。

⑤治疗刮痧部位宜少而精,掌握好刮痧时间,不超过25分钟。

当夏季室温过高时,患者出汗过多,加之刮痧时汗孔开泄,体力消耗,易出现疲劳,因此更应严格控制刮拭时间。

⑥在治疗刮倾过程中,要善于察颜观色,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及时发现晕刮的先兆。

作到以上几条,完全可以防止晕刮的发生。

7. 不可片面追求出痧刮痧治疗时,不可过份追求痧的出现。

因为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患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状态、平时服用药物多少及室内的温度都是影响出痧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虚证出痧少;实证、热证比虚证、寒证容易出痧;服药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后,不易出痧;肥胖之人与肌肉丰满发达者不易出痧;阴经和阳经比较,阴经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不易出痧。

出痧多少与治疗效果不完全成正比。

如实证、热证出痧多少与疗效关系密切,而对不易出痧的病证和部位只要刮拭方法和部位正确,就有治疗效果。

8. 危重病人采用综合疗法危重病人,用经络全息刮痧法紧急救治后,有条件者应去医院由医务人员采取其他疗法综合治疗。

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急性期、各种急腹症、危重症或诊断不明确的疑难病症,须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本法治疗。

六、刮痧治感冒刮痧,听起来有些专业,但也可以变得很简单。

用手指代替刮痧板刮痧防治感冒,就是个不错的方法。

刮痧可以通过对体表的良性刺激,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驱风散寒、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对感冒,特别是发热、鼻塞、咽喉疼痛、头痛症状改善明显。

缓解一般感冒头痛时,可将食指和中指弯起来,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在印堂和两眉间刮,也可以在百会穴(头顶)和印堂之间来回刮。

前额痛时,可以用弯曲的手指关节来回刮面部两侧太阳穴部位,或用拇指和食指反复按捏此部位来减轻痛感。

头两侧痛时,可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对两耳后来回刮。

鼻子塞时,可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分别刮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有通利鼻窍的作用。

发烧时,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反复刮肘窝处,可减轻发烧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