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
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浅谈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信息技术课的契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合理设计任务驱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信息素养The Analysis of Task Based Learning in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structionAuthor: Wang Huanjing Yu Shuqin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mmunication College, Qufu Normal UniversityShandong PingYuan Middle SchoolAbstract: Task Based Learning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 nd solve problem independently. Firstly, this thesis Discuss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ask Based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econdly, the concrete implement process of the Task Based Learning .Lastly, it discussed how to design the Task.Key Words: Task Based Lear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Literacy一、“任务驱动”教法与“信息技术”课的契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不是最近才有,2000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类似的思想,它是一种在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
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模式:教师组织教学——创造教学情境(导入)——提出主题(确定目标)——学生探究——教师讲解——分层布置任务——成果展示交流——小结。
一、理论基础这种模式其实大家一看就是主要还是沿用任务的教学方法,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理论,:“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教师可以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但这都不应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应配合、促进他们的探索过程。
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整个模式的要求就要做到“自主有效”,模式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探究”环节,其它环节的设计仅仅围绕核心环节,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做到“自主有效”。
二、环节的解析1.教师组织教学。
学生来到微机室,兴奋度比较高,而且很多学生都有浑水摸鱼的思想,故意吵闹,趁机玩游戏,还有人故意破坏。
这个时候教师不要着急开始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安静下来,进入上课的状态。
从心理学角度,学生在一节课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的前20分钟学生注意最高,由于信息技术副科地位,学生在后面的时间注意更容易分散。
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组织,很多学生进入不了上课状态,虽然开始上课但是教学效率低下。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案

篇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教案模板武汉市财贸学校任务驱动法教案学科授课班级教师姓名ⅰ教学过程1ⅱ教学辅件——任务书任务名称一、任务目的任务目的,是通过设计本次活动任务的总体想法,结合本次活动任务设定本次任务的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任务内容本次活动的主体资料,包括情景的设定、要完成任务的描述等。
三、任务目标具体到本次活动任务,欲达到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什么四、任务完成要求包括任务成果的呈现的步骤和方式五、任务分解注:这一项是有利于学生对任务的实施,将任务明确规定出若干个小任务。
可以由老师直接给出,也可以交给学生完成,将它作为“任务完成要求”里的一项。
六、本次任务的一些表单资料七、任务成果成果可以是“表单资料”的填写,可以是任务过程的记录,可以是任务的反思心得等ⅲ任务完成评价方法说明:对于实施了企业化管理的班级课堂教学,可以将下表定成册,即“部门员工综合业绩考核表”,由各部门经理人手一册,记录本部门员工每一次活动任务的综合表现情况。
对于没有实施企业化管理的班级课堂教学,可以将完成当次任务所组成的临时小组作为考核单元,由指定的任务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每人当次任务综合表现的评价。
2任务完成评价表任务序号:3篇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教学设计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题目] 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教学设计[摘要]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文件(湘教基字[2001]8号),我省普通高中、大中城市初中从2001年新学年开始,必须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同时,采用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新教材。
在新教材中,作者强调采取了“任务驱动”方式,而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来讲,“任务驱动”方式是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将普遍采用这一教学法。
本文就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什么要在信息技术教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何设计“任务”以及采用这一教学法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程[作者姓名] 熊小强[性别] 男[工作岗位] 雅礼(寄宿制)中学计算机教研组组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讯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圭塘雅礼(寄宿制)中学[邮编] 410129[联系电话] 138******** 130********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教学设计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步伐,从2001年新学期开始,我省已将中学计算机课程定为必修课,更名为《信息技术》,并采用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新教材。
任务驱动教案范例图文并茂

任务驱动教案范例图文并茂标题:任务驱动教案范例图文并茂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相关主题中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
通过图文并茂的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将能够阅读和理解与主题相关的图文材料。
2.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3. 学生将能够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1. 图文理解: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图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2. 语言应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3. 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1. 主题相关的图文材料,包括图片、文章、漫画等。
2. 学生所需的学习材料,如课本、笔记本等。
3. 课堂展示工具,如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张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
2. 提问学生关于图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图文理解(15分钟):1. 分发图文材料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其中的信息。
2. 引导学生回答与图文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材料。
语言应用(20分钟):1. 提供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 鼓励学生使用新学词汇和句型,以及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合作学习任务(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如编写一篇关于图文材料的短文、设计一个海报等。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想法。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给予积极反馈和建议。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任务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3.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扩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后继续探索与主题相关的图文材料,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流程(任务驱动)

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 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 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 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教师归纳梳理。对于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和练习过程中所出现 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细致详尽的分析,然后汇总归类,以便于 引导全体学生统一解决。在这期间,教师不要简单地给予答案, 而要注重于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其自身能力克服学 习上的障碍。还可以适当进行角色转换,以加强师生间的协作, 尽量在引导中解决学生学习的障碍。
“任务驱动”的特点 任务驱动”
围绕“任务” 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教师设计了合 理的任务,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完成各项 任务;而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当 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及时向他人 或老师求助,此时教师就发挥了主导作 用。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作为重要的载 体,被教师、学生运用,推动整个课堂 教学的进行,教师、学生、任务三者是 积极的互动关系。
任务目标不明
任务过于沉重
第一:“任务驱动法” 第一:“任务驱动法”应教学内容而定,并不是所 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任务驱动法教学。 例? 第二:教师要明确“任务驱动法”的目的。“任务 驱动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就完事, 而是通过任务这样一个渠道让学生更好的建构新知 识、新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第三:任务的设置必须要在对所教内容很熟悉的前 提下进行,其次教师还得研究提出的任务是否可以 恰到好处的引入新知识、新概念。因为不好的任务 例? 不但不会优化教学,反而会适得其反。
讲授法、讲练法、类比法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 任务分析ຫໍສະໝຸດ 自主学习 尝试得疑 学习释疑 反思提高
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分类号学号2011010600082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年论文(设计)题目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生姓名严睿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02班系别计算机科学系指导教师马小龙职称讲师日期 2013年6月3日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一个最根本的特点,那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ABSTRACT]"Task-driven" method with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to task-oriented line, teacher-led, student-centered", changed "teacher speaks, students listen", to teach passive teaching model, created in science teaching, students ' participation, autonomy, cooperation, explore new and innovative new learning mode.[KEY WORDS]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Task-driven任务驱动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两个情境:感悟问题的情境和体验实践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通过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主动建立构思新的学习体系: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
1.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一种的教学法,它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代替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探究式学习代替再现式教学,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不同理解,运用所有人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并且解决问题。
浅析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

浅析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任务来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提升。
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包括任务设计、学习资源选择、评估方法等。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学习兴趣、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们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任务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以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其应用和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应用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任务,要求学生使用特定的教育技术工具来制作一个教学视频。
这个任务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教育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资源选择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任务完成的学习资源。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学习资源可以包括相关的教材、学习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等。
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要求,挑选合适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作为学习的参考和支持。
例如,在制作教学视频的任务中,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和教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教学评估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评估方法也需要相应地变化。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5篇范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5篇范文)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
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
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
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
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
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
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
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
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是什么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章第*节的内容。
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
本节所讲学的是**是**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的灵活应用,它不仅是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也为下一节***学习内容做铺垫,是知识储备的关键点,起到承前启下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心理方面:初一年级的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同时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可能有差距,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初二的学生对于***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模仿接受能力强,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多操作,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内容方面:第一节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节是上网学习的第一节课,学生基本没有***的知识储备。
第二节: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规划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对于素村准备方面也能熟练完成,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编辑环境,掌握了**、**的操作,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上手)。
更可贵的是同学们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西部”这神秘的地方很感兴趣,这也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提供了一个前提。
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任务设置方面有层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前面各章节内容的学习,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掌握了一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等方面实际处理能力,特别是通过对Internet相关知识的介绍及大量网站的浏览,对网页内容、结构、效果等设计的优劣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有了一定的分析、评判的能力,基本上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学生学习EXCEL没多久,对于该软件的一些功能还不是很了解。
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物质条件等方面比较欠缺,因而学习这节内容相对来说,有点困难。
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 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表达的过程中的,掌握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分组协作设置有个性的动画效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程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等诸方面带来的影响,由此培养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陶冶信息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会,培养他们多种能力、个性情感的和谐发展。
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大胆演示、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通过对幻灯片动画效果的合理、灵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素养。
通过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和手段: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学生在思考、分析、完成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如果每节课限定一样的学习内容,有些基础好的同学会对这节课不感兴趣,这时在教学设计要设计中要设计一些难度大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
教学准备: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将相关的资料、素材存放在学生的D盘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旧知导入。
教师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导入新课,温故是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目的。
原有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有困难,或者难以解决问题,所以,需要学习新知。
(2)设疑导入。
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
善导的教师常常在章节的开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会议、联想,并渗透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是如何实现的呢。
(3)事例、故事导入。
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评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任务一:(自主探究)任务二:(协作学习)任务三:(开放、体现创新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帮助者、指导者,注意观察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启发和思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设想,完成任务。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总结提出完整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3、课堂练习,巩固创新4、归纳总结,促进迁移将这节课的知识点串一下。
注意知识的总结。
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操作中经常遇到,而书上没有讲的,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总结和讲解。
对于知识点钟容易忽略的错误要反复强调。
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富有真实性的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好奇心,并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任务”情境下,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
在教学工作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能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乐于学习,进而创造性地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执行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是学生在与相识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况或者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与当前的教学目标有关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情境,使得学习直观、形象化。
(2)分析、明确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的任务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面临一个具体的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任务。
(3)引导协作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知识帮助者、指导者,注意观察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启发和思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设想,完成任务。
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4)总结和评价任务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总结提出完整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为了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本身,更重要是要让学生看到实用价值和利用信息技术科学性地解决问题的方便之处。
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进而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头脑中构思,在作品中体现,所以,老师应注意安排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作品来达到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任务的设计很重要,一般一节课有三个任务。
任务贯穿学习的始终。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
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
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
让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导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将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自定义动画灵活、合理的运用,我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评析它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
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我将采取类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我之所以称之为类似任务驱动,是因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完全放开由学生独立完成。
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思考共同完成的,因为从现在学生的原由水平来说,独立完成新任务的能力比较薄弱,虽然也存在部分学生素质比较好,动手能力较强,但由于有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差,再加上物质环境的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想而知。
因此教师的讲解及引导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法〗:相互讨论,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一个个小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具有很强操作实践性,其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典型的“任务”(符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我认为本课时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思想。
在学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时,我作为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随时调控课堂气氛,不断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课时中我采用了观察发现法,鼓励学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再结束本课时的内容特点:操作技能性的知识点比较多,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模式。
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和同伴们一起学会操作的成就感。
本节课的性质是操作活动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的分配:45分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活动时间为占70%以上;教师主导者,占用时间不得超出30%。
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