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3节 体会文中语句的含义演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2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2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1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限时规范特训
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 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末句“望”字
是全诗的诗眼,用得极妙。“望”在诗中是指登高远眺,翘望
故乡。“望”字紧扣题目中的“寄京华亲故”来写,饱含着诗 人的思乡之情。但是,望而不能归是痛苦的,而望又毕竟能获 得某种满足;在痛苦与满足的矛盾中,诗人尽情望去,唯恐望 得不够,而要身化千亿去望,可见其思乡之深。
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
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 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 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 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8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 7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限时规范特训
[诗歌助读] 《钓船归》一词是贺铸退隐到苏州以后所写。词人的归隐
虽然有对仕途的失望,但更多的是一种自愿选择,所以他能够
非常宁静地享受山光水色,并流露出一种安闲自得之情。
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9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限时规范特训
4.形象拟声的词。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是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3文学类文本 散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3文学类文本 散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3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整体思路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窗下的儿子王若楠又是一年的春节了,记得小时候,到了正月初一的这一天,父亲照例要带着我和姐姐到爷爷家去。

在这一天里,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其他小伙伴们一块玩了。

即便是我参加工作之后也从未改变过。

在我看来,这是每年不得不循环一次的固定“程序”;对父亲来说,那就是一项经年累月的“规矩”了。

早年,爷爷和奶奶还活着,尽管他们不富裕,我和姐姐每年照例会拿到爷爷和奶奶分别给我们的压岁钱——5块、10块。

钱虽不多,但很温暖。

那种来自爷爷奶奶的温暖是很不一样的,觉得很沉,也很庄重,像是在爷爷奶奶的身后还站着他们的双亲和长辈。

整个家族的人都在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幕,弥漫着一股家庭温暖与传承的气息。

然后,一家人便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我和姐姐只是默默地吃着,默默地看着。

这一家人似乎都不是太“热闹”的人。

而这样的聚会,一年也只有这一次,然后,大家便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

很快,第三代的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可奶奶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了她的这一大群儿女,也离开了几乎陪伴了她一生的爷爷。

奶奶走后,姑姑和爷爷在一起生活。

因为爷爷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是很好,需要有一个人在他的身边照顾。

我原以为,旧历的除夕不用再去爷爷那里吃团圆饭了,初二或者初三去就可以了。

可是到了旧历的新年,父亲照例领着我到爷爷家拜年。

姐姐在电视台工作,越是过节越是忙。

按说这旧历的春节,毕竟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喜气的气氛会很热烈,然而,由于奶奶不在了,爷爷家的除夕之夜显得格外的冷清落寞。

爷爷的孩子们都来了,可怎么也看不出往年的那种温暖的气息了。

爷爷看上去也有些孤独,驼着背,总是时不时地叹气。

虽然叹气声很轻,可总让人觉得沉重。

然后,他开始挪挪自己的身体,看看自己身旁的位置——那位置上以往坐着的是奶奶,而现在坐着的是他的大儿子了。

回去的路上,父亲也总是在不断地叹息。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3-3-1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3-3-1

辞,所以扩写点“怎样地”飞向远方。为了生动,可添加状语
加以修饰限制,像什么一样怎样地飞。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18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答案 ]
青春,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
个头矮小,还没有长出飞翔的翅膀,也要借助风力飞向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20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 解析 ]
本题考查考生续写型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此
题,首先要分析所给句子的含意,确定扩展点。所给句子中有 两个关键短语,一是“最恶劣的境遇”,二是“不可剥夺的精 神力量”。弄清了扩展点后,可从所给的三个人物形象中选择 一个自己熟悉的、有内容可写的形象,紧扣所给句子中的两个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专题三 扩展语句
第一节
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 ——锦上添花二月春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 1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展语句”题是命题者要求考生按照所设定的情境,或 者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将所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 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目。此类题需通过修 饰、想象来扩充语句,使其语意更为丰富。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第4节 小说的主旨情感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第4节 小说的主旨情感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第4节小说的主旨情感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捉贼张爱国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

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

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

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你说得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

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

“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

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

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

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

”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

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

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

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第一练题苑撷真[人物传记]一、[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吴良镛:筑梦人生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

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

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

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

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

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2-2-1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2-2-1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 5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4.命题预测:2015年高考,在考查的能力点上,将可能以 分析综合为基础,更倾向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对文本的“体 验”“感受”“品味”“领悟”。探究性试题会得到强化,而 且将侧重于对人文精神、生命价值、审美求真等角度的探讨, 关注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 4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2.试题样式:新课标全国卷模式(含辽宁卷)高考在小说板 块中试题样式相对稳定,题量为四题;题型相对稳定,命题方 式基本上是一个选择题和三个主观性题目。 3.考题特点: (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2)设计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 (3)答案内容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0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 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3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 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 解愁。” “哎哟,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5节 分析作品形象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5节 分析作品形象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第5节分析作品形象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幕上的舞蹈刘明霞①当单位门前那棵硕大的木棉树一马当先,开得热热闹闹、纷纷扬扬的时候,我就知道春天来了,春天就这么匆匆地、猝不及防地来了。

②上班下班从树下走过,不经意间,“啪”的一声,一朵红艳艳的木棉花就会砸在你的脑袋上、脖子上或脚边。

躬身捡起那一朵水灵灵的花儿,它肥厚丰腴,娇艳无比。

我不由伫立仰望:那伸向天空的树枝上,点缀着红彤彤的艳丽,如舞女的长裙凌空飞起,姿态翩然,在天幕上飞舞、摇曳,挑逗着阳光。

哦,木棉,如果说那些低矮的灌木开出的叫花的话,那么,天幕上开出的你定是花的精灵了。

我想,大喜大悲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有的时候,灵魂的震撼既不是喜也不是悲,而是一种眩晕,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

我与木棉只是萍水相逢啊,而我却仿佛等了她很久很久……③木棉在晴空里蕴足了那种如梦如幻的气质,点染出闹春的意境,这个时候,该有一首曲调轻柔舒缓、歌词婉约优美的歌来伴随她舞蹈的。

木棉,这所有的魅力始于哪一天呢?是谁亲手把你种在这儿的?在狭窄的街道上,在对视着的屋顶与屋顶之间,你显得独立又不孤寂,但你似乎总在超脱。

也许,人们不理解你为何总要高高在上,难道华丽高尚的你喜欢这样曲高和寡?你独树一帜,是不想与俗艳争宠,还是喜欢享受孤独?这里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只是一树艳红。

红花还要绿叶配,你是真正的红花,真正的红颜,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娇艳没有丝毫造作。

你违反了花与叶的辩证关系是想证明自己没有依附心理,还是因为宁缺毋滥呢?你独挡风雨的侵袭又守住生命的质量,你是花中的君子啊!当我看到你舞动长裙在风中吟唱时,我终于明白了你的选择。

④以蓝天为背景,以白云为道具,你的舞姿梳理着时间和音乐。

木棉,你实在是一个高洁而空灵的舞者啊!⑤也许,人间意味浓烈,世俗气息浓郁的灵魂,终是不能升入天堂的,所以,你摆脱世俗,奋不顾身地冲向云天。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3课 解题锦囊(含解析)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3课 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一、分析散文结构。

结构是散文的骨架,线索是散文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结构特点之一。

散文的结构作为一种由生活事件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具有共时和历时的双重秉性,表层结构和潜在结构的多重语义。

散文的结构指内部的逻辑联系和外部的组织形式,包括情节、线索、脉络、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等。

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的结构是作者写作思路的体现。

散文结构不仅指文章的客观组织方式,而且包括创作主体的意识、情感、思想,特别是独特的生命体验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优秀的散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态,总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外部和内部的圆融,规范和独创的和谐。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散文结构。

高考试题分析散文结构,可以从九个角度去进行:(1)人物角度;(2)事件角度;(3)景物角度;(4)情感角度;(5)意境角度;(6)空间角度;(7)时间角度;(8)主题角度;(9)全文角度。

至于采用什么分析散文结构,在考试中,要根据试题具体的要求,精准分析。

二、概括散文主题。

散文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也是主题,是散文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

概括散文主题的基本方法有: ①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

比如上面试题正是从理解中心句开始把握主题的。

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

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

小说为议论的语句,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

②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

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

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

③从体会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第3节体会文中语句的含义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红嘴鸦及其结局[注]周涛那个冬天是极其漫长的,鹅毛大雪弥漫充塞在草原天地之间。

那年冬天,辽阔的巩乃斯草原变得寥廓了几倍。

当时寥廓的冬天里,孤零零地有一座泥坯筑起的小屋。

当时是这样,小屋里有一个泥砌的火炉,炉火非常温暖。

在火炉边,等候春天的人沉沉欲睡。

后来雪下得略微稀疏了一些。

泥屋里的人看见一只乌鸦落在近处的树梢上,换了好几个树枝,才站稳。

枝上的雪被它弄得抖落下来,洒在它头上,乌鸦缩了缩小脑袋,好像一个耸起黑风衣领子的侦探,守在那地方。

又有一只乌鸦像是它们一伙的,也飞过来了,干脆落在泥屋窗户的土台上,隔着玻璃朝里面看着。

这只乌鸦的眼光里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温暖火炉的羡慕,也没有对等待春天的人表现出惊奇和佩服,恰恰相反,有一种明显的轻蔑。

它开始在窗台上走来走去,翅膀倒剪在背上像一双倒背交叉的手。

它低着头走来走去,像在考虑重要问题的一个大人物,很可能过一会儿就要发表讲演。

等候春天的人走过去,用手指敲了几下窗玻璃,“哒、哒、哒”,乌鸦一惊,飞走了。

这只乌鸦飞上树,和守在树梢上的那只“侦探”说了点什么,交换了一下意见,“侦探”点了点头,那乌鸦又飞回来,重新落在窗台上。

“哒、哒、哒”,乌鸦用嘴在玻璃上敲了几下,模仿着刚才敲玻璃的几声。

等候春天的人在土屋子里笑了,仿佛被一个小孩过分老练的举动逗笑一样。

他看那乌鸦的嘴,竟是红的。

深红的喙配着漆黑的羽毛,在一片白雪茫茫的背景下,格外有趣,看起来似乎比普通的乌鸦俊气了许多。

在草原上,并不是所有的乌鸦都是红嘴,当中只有一小部分的红嘴鸦。

它们看起来不像普通的乌鸦那么愚蠢讨厌。

等候春天的人想捉住它。

在那个漫长的冬天里,这是一个游戏。

他在土屋外扫出了一块空地,然后用小木棍支起一个脸盆;小木棍上系了一根白绳子,绳头一直扯进土屋里。

准备停当,他在脸盆下撒了一些碎馒头,就躲在土屋门后,等着。

一个明显的陷阱,等着冬天饥饿的禽类。

一只。

两只。

其中一只大胆走近脸盆,歪着头,研究了一番,先假装往里伸伸头,一缩。

另一只踱步观察,只盯住看,过一会儿,两只凑在一起,仿佛商量,研究讨论部署。

突然,同时猝然扑进脸盆,抢叼食物。

等候春天的人等好了这一刻,绳儿一拉,脸盆咣当盖地。

盆沿砸住翅膀的一只挣脱飞走了,盆里面扣住了一只。

他谨慎地掀开一点盆沿,小心地把手塞进去,摸索着。

听见翅膀拍打盆沿的声音,他捉住了那只红嘴鸦。

他高兴极了,举起这只俘虏像高举起一个冠军奖杯,一边跳跃,一边狂呼乱叫。

高兴完了一看,那只红嘴鸦在他手中气死了。

那鸟脖子一歪,就死了。

等候春天的人回到土屋里,重新坐在火炉边,火依然很旺。

他很沮丧,为了这只巩乃斯冬天的高傲的红嘴鸦,他一直想不通的是这样一只乌鸦为什么竟然会气死。

“它太骄傲了,这只红嘴巴的乌鸦。

”他沮丧地想。

许多比它庞大、比它美丽、比它高贵或比它凶猛的动物,都归顺了人类。

而它——一只草原上的乌鸦——仅仅是因为长着红嘴,却不肯归顺,不甘心当俘虏和玩物,竟然气死了自己,太不可思议。

那个冬天是极其漫长的,宛如一个白茫茫的梦,一个梦境中的神话。

在那个梦中,有过一只模仿人敲门的乌鸦,乌鸦长了奇怪的深红的嘴,它对那位等待春天的人说了句神秘的话。

神秘的话是这样的:“你们捉住他,给他带上枷锁,然后把他投在烈火里。

”结局正是这样。

(选自《周涛散文集》) 注:本文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佳作,在“中国西部散文2009年十大排行榜”评选中荣登榜首。

1. 文章开头描写巩乃斯草原的鹅毛大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作家着力描写巩乃斯草原冬天的寥廓和严寒,笔墨聚焦于两只红嘴鸦和一个在泥屋里等待春天的人。

答题时要把环境、鸟、人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展开联想和想象,即可揭示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①渲染冬天肃杀严酷的气氛,预示一切生命都要经受考验。

②为红嘴鸦和人的活动设置背景,前者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后者在消极地等待春天。

③含蓄地暗示人类与鸟类应当和谐相处,共同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

2. “你们捉住他,给他带上枷锁,然后把他投在烈火里。

”这是文章结尾红嘴鸦对等待春天的人说的神秘的话。

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

红嘴鸦说的这句话寓意深刻,内涵丰富。

解答此题,要把这句话放到全文中,结合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进行考量。

红嘴鸦自由活泼,“与人为善”,很想亲近人类,但人类对红嘴鸦却是“与鸟为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

答案:①红嘴鸦渴望与人类和谐相处,但人类总是不能理解红嘴鸦的美好愿望,要么把它囚禁起来当玩物,要么肆意残害它的生命。

②“他”指的是红嘴鸦,作者用拟人手法表明红嘴鸦想融入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望,但人类总是处处与之为敌。

③这是红嘴鸦在梦中对人说的话,而结局正是这样,说明红嘴鸦已预见到人类破坏生态的行为。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年感梁衡①钟声一响,已进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

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

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

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叫我无可奈何的家伙!”②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③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的。

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个学年快快地逝去。

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革”的年代,整日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

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

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心中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

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没有什么。

④但在有的地方,却是重重的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

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攥在手里。

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

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

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有底。

而当我一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时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

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

但是年,还是要过的。

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年头的岁末,我悄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

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着墨香的厚礼。

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划下了一笔。

⑤想来孔子把四十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

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时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

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

牛顿用他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

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不会失去。

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生命的交易啊!假若把过去那些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那寒夜的苦寂转为积极的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

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

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

但是都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回都要斟满的。

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的胜利。

⑥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

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3. 第①段“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

”此句精妙而富有情趣,请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美句子的能力。

这是个比喻句,明确本体、喻体后,分析它的妙处所在。

“刀”是具体可感的,比喻抽象的时间,突出时间的残酷无情,形象生动。

“一寸寸剁去”说明青春易逝、生命易老。

答案:作者用刀比喻年,突出了时间的残酷无情,化抽象为形象(形象生动),阐明青春易逝、生命易老的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小松鼠柯来台①朋友送给我一只松鼠,它全身呈深绿色,翘起的尾巴顶端和腹部则是红色的。

我一开始就觉察到它野性十足,它对人一无所知,竟以为可以无所顾忌。

第一天,它就把猫咪吓得直哆嗦,而京巴狗在它面前竟说不出话来。

瞧着这个快活的家伙一本正经地坐在椅子背上,瞪着那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每一样东西,谁不发抖呢?②第一天,它喝牛奶。

在我的头发上蹭干净两只手,然后在空中蹦跳。

不一会又回到我的肩上,梳理我的头发,把冰冷而友好的小鼻子,肉乎乎的舌头在耳朵下方蹭。

③一条在它童年时就箍在它腰上的锁链磨坏了它的毛皮,它那如羽毛般轻盈、如火焰般闪烁、翘在空中的尾巴在跳来跳去时便发出一种如苦役犯戴的镣铐的声音。

“抓住它,把它拴住,它把糖果盒拿走啦!”它被抓住之后就把长长的手指,塞进钢制腰带间,陷入沉思。

我带它到乡间度假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它一直过的是沉闷的城市生活。

它没有立刻走出敞开的笼门,而是把一双手紧贴在胸前,出神地凝视无边的绿色草地,身体则有规律地战栗,它的美丽的、如一颗泪珠般凸起的眼睛里映出一片绿色。

④我牵住链子的另一端,它便随我一起在草坪上行走。

在草地上,它干净利落地小便,采摘一粒粒黑色的种子。

然后,它用前肢抓住一棵鲜花盛开的小树底部的枝丫,发疯似的摇晃它,仿佛要看看这树枝是不是活的。

这时,它瞧见空中飞过的鸟儿,便伸长脖子向鸟儿致意,这一举动几乎使它离开了地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