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共同作用下的教师课堂用语解析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

2019年01期总第441期ENGLISH ON CAMPUS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文/曹露露【摘要】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教师课堂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
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的相关内容,对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寒暄与问候、指令、提问、反馈与评价等进行分析,旨在发现科学合理的课堂话语表现形式,以期望对中学教师实现有效的英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师话语;言语行为理论;英语教学【作者简介】曹露露(1994-),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所谓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智力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学生时所进行的语言活动。
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为关键的,其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Hakansson,1986)。
因此,研究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国外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对课堂话语有了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也有众多学者对课堂话语进行了研究,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胡青球课堂话语特征的分析(胡青球,2007:1);胥国红对课堂反馈的功能的研究(胥国红,2006:4);付宇、徐玉臣对课堂反馈语的研究(付宇、徐玉臣,2010:2)等。
但大多运用的是二语习得理论、支架理论、输入输出等理论,本文将运用语用学中具有重要交际指导意义的言语行为理论,探讨中学英语课堂中四种类型的教师话语。
二、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最初由英国哲学家Austin 于 1955 年在哈佛大学所作的系列讲座《论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中提出,之后由 Searle, Grice等人进行修正并加以发展。
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用分析

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用分析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教师课堂话语的功能进行分析,以求了解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情况,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为外语课堂教学活动和外语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标签:教师课堂话语言语行为理论语用功能一、引言外语教学课堂是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真正在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束定芳(2006:21)指出外语教学的实施包括五大主要过程(curriculum processes):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e),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教材开发(material development),课堂教学(classroom instruction),课程评估(course evaluation)。
在这几个主要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课堂教学是其他过程的实践阶段,是外语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过程。
对许多中国学生来说,外语课堂是其接受外语输入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场所。
因此,外语学习者对课堂的依赖性很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外语课堂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目的语,而且应懂得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而教语言,并能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而掌握语言。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项互动性的交际活动。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者。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organizer)、启发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评估者(assessor)和辅导者(tutor)。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作用往往是通过教师课堂话语体现出来的。
课堂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发出指令、传达信息、讲授知识、提出问题等)所使用的语言。
教师课堂话语主要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即肢体语言两种形式,其中以有声语言为主。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浅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8 7
的教师话语 来进行传 达,合适 的教师语 言在学生面 前也 同样起到 了 良好 的示 范作用 ,是学生学 习语言 的途 径之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口 王美霖 张 巧麴
辽 宁师范大学外国语 学院
考生打 分 ,同时也兼顾 了口语 能力的各项 要素 ,确 保 口 语测试 的信度和 效度 。
( 2 )学 校 主 管 部 门加 强 引 导
【 摘 要】 教 师行 为 离 不开 教 师话 语 。 教 师 话 语 指 的是 教 忻 在 英 语课 堂上 所 使 用 的 语 言 。言 语 行 为 理论 是 语 用 学 研 究 中非 常 重 要 的理 论 之 一 。通 过 该 理 论 分 析英 语 教 师 课 堂话 语 ,不仅 能从 专 业 理论 的角 度 分 析 英语 教 师话 语 存 在 的 题 ,并且 可 以提 高 教 学 质量 。 本 篇 文 章 以言 语 行 h理 论 为 指 导 , 旨在 使 得 英 语教 师获 得 更 高 的教 学水 平 。 【 关键词】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教 师话 语 ;英 语 教 学
行为 、言外行 为和言后行 为 。言内行为指 的是说话行 本身 ,言外行 为指的是通 过说话这 一动作所 实施的一科
线大学英 语师提 出了更高要求 : 必须改进 口语教学方法 , 帮助学生改进 口语 学习策 略,提高 口语 交际能力 。
运 用言语行为理论浅析
目 对 大 学 英 语 口 语 测 试 实 践 的 反 思
中国石油大 学胜 利学院 自 2 0 0 3年 开展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 以来 , 口语教学 一直受到教 师们 的高度重视 。结合 教师们 的科 学研 究和 教学实践 ,我们初步 建成 了大 学英 语 口语测试体系并进 行实践。 ( 1 )提高 口语测试信 效度 口语 测试 的设计人 员应 明确 、科学地 设计测试 的各 个环节 。一般要 注意 到 口语测试 的 内容 、题型 、测 试标 准等 。对语 言基 础 的考核可 以从 语音 、词 汇 、语法 三方 面着手 ,兼顾语 言得体程 度 、语 境因素 以及表达 的流畅 和准确 度 。科 学合理 的评分标准 是确保 口语测试信 效度 的 基 础 。 在 评 分 方 式 上 , 可 以采 用 综 合 评 分 法 和 分 项 赋 分法相 结合 的办法 ,既让评分教 师凭 自己的总体 印象给
试论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试论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教师话语英语教学论文摘要: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运用该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话语,不仅能从理论的角度揭示教学中的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为改进和评价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一、研究教师话语的重要性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
Nunan早在1991年于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一书中就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为关键的,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人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师话语是英语课堂的重要交际媒介,它既是目的语的来源,也是管理课堂的手段。
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Krashen的“输入法”认为,人们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才能习得外语。
”在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teacher talk )是学习者“输人”的最大、最可靠的来源。
适当的教师话语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其交际能力,直接影响语言的产出。
因此,研究中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认真研究教师话语可以促进英语教师对教学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师话语研究现状话语分析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课堂话语分析倍受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3.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框 架 下 的 英 语 教 师 课 堂 话 语 分析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可归纳为: 管理者, 示范者, 辅助者, 信息提供者, 促进者。英语 教师课堂话语按照其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可分为 寒暄与问候, 指令, 讲授与呈现, 提问, 反馈与评价 等 。本 文 将 在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框 架 下 讨 论 这 些 课 堂 话 语的语用意义。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在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应用英语论文

X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编号:论文(设计)题目:浅析言语行为理论在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应用学院: XXX学院专业:英语教育班级: XXXXXX级英语教育X班学生: XXXX 学号: 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 XXX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与主要任务本论文主要探究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的应用2、论文(设计)的主要容本论文容主要包括:言语行为理论在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应用研究现状、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容与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寒暄语、提问语与委婉指示和委婉反馈语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对英语教师课堂用语提出了新的建议。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与研究路线通过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系统学习,初步认识到言语行为理论的广泛应用。
随后在高中学校进行的为期六周多的体验与调查,了解了高中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局限性与存在的问题。
因此本人意识到改进高中英语教师课堂用语重要意义,通过参考多种相关文献和调查结果后,确定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4、主要参考文Austin, J.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Hu Zhunglin. 1987. 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 Beijing: The BeijingUniversity Press.胡学文. 2003. 教师话语的特征与功能. : 外语教学.旭东. 2009.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话语研究. 中小学外语教学.5、计划进度教研室主任:年月X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析言语行为理论在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应用姓名:XXXX班级:XXXX级X班指导教师:XX专业:英语教育院系: XXX学院英语系完成日期: XXXX年5月8日A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English Teacher DiscourseBYXXXProf. XXX, Tutor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Partial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 in English At XXXXUniversityMay 8th, XXXX摘要本文主要是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高中英语课堂英语教师的语言加以分析。
以语言学中的语境说和言语行为理论看教师课堂评价语

《语用学和语文教学》研修作业一以语言学中的语境说和言语行为理论看教师课堂评价语学号:2119 童话剧一、语言环境:简称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贯穿着御用活动的全过程,是语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正因为它如此重要,才使有些学者从语境这个因素出发为语用学下定义。
英国语言学家列文森说:“语用学索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何时的语句能力。
”理解:语境应该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特定的语言效果。
也就是我们常常说一句话,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理解。
这个受到时间、地点、人物、场景,以及人物的文化修养、心理情绪、年龄特点和性别的影响,总之,我们的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效果,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影响。
所以说,有人听了难受,有人听了高兴,当然也有人听了无动于衷,什么反应也没有。
举例:到回家的时间了。
这个一般是指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说话者当时是到回家时间的点了,应该要回家了。
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意义:1、跟一个一直在滔滔不休跟你说话的人说这句话,意思是,你别再喋喋不休地说了,可以休息了,我也马上要回家了。
2、跟正在上班的人说这句话,是告诉大家:到下班的时间了。
3、对正在玩耍的孩子说这句话,是告诉他:别在玩了,要回家了。
4、对在外忙了一年的丈夫说这句话,意思是你一年忙到头了,该回来好好修养了,家里人都在等着你。
5、孩子对正在聊天的家长说这句话,意思是你忽略我了,别只顾自己说得起劲,而忘了我的存在。
6、如果两个人正在看电影,其中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这句话,意思是这部电影我不喜欢看,我们走吧。
二、言语行为理论概念:言语行为理论是当今语用学研究最热门的论题之一。
这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60年代提出的。
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言语的使用总是同说话人的具体目的、意图想联系的。
这种意图体现在话语层面,就使之不仅表达一定的意思,而且完成了说话人的一种行为,话语也由此带上了种种不同的职能。
浅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教师语言的语用功能

浅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教师语言的语用功能【关键词】教师教学语言言语行为理论语用功能XX【摘要】:文章先借助语料库研究教师语言的形式和特征,再以言语行为等理论为,分析教师语言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然后提出其对教学的启示,帮助教师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语言,使教学事半功倍,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引言所谓教师语言,是指教师职业的语言,是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包括教师所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课堂上语言和课堂下语言,以及在其他育人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可以说教师语言是指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
正如Nunan(1991)所说的那样,在外语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至为关键,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要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才能得到有效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因为教师语言本身起着对目的语的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且,教师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比如,除了Ntman所说的示范性功能外,教师还使用语言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教学,从而激发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师语言的交际功能;作为教师语言一部分的教学语言,所负载的知识信息、信息以及其使用方式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品格具有巨大的影响,这里体现了教师语言的教育功能。
fz)因此,本文侧重研究教师语言中的教学语言,借助语料库揭示其形式特征与规律,再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其语用功能,希望可以帮助教师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更好地服务外语教学.XX二、教学语言的类型XX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跟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教学话语;另一类是跟教学内容无关,但起着组织与引导教学作用的英语课堂用语。
本文根据教学语言所起的功能与作用,再具体分为:课堂组织用语、讲授用语以及反馈用语三种。
课堂组织用语是教学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类,因为无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都必须有组织课堂活动的语言输人形式,如:问候、分小组、布置任务等,包括问候语和指令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共同作用下的教师课堂用语解析本文试以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为着眼点,就教师如何维护学生的情感需求,在课堂上采用合适的课堂用语,从课前问候语、讲授中的指令语、课堂提问和问题反馈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在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共同作用下的教师课堂用语,对如何推进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标签:言语行为理论;面子理论;教师课堂用语Brown和Levinson指出:许多语言行为蕴含一个共同点——“照顾面子”。
“面子”体系是交际过程中的关键。
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在课堂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话,也同样具有以言行事的语用功能,也可能会威胁到学生的面子。
教育离不开师生交际,师生交际离不开面子,教师和学生都不希望丢面子,维护自己的面子,又尊重对方的面子。
如何处理好师生间的面子问题,维护学生的情感需求,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the Speech Act Theory)是指Austin (1962)和Searle(1979)关于言语活动假设的理论。
Austin (1962)在其著作《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中指出,人们实际言语、实践活动中并非仅仅是说了话,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意图,用语言表现出了某种行为。
他把这种人类行为称作言语行为(speech act),而它解释句子的这一崭新视角被学术界称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在Austin看来,人们在说话时,或者说在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时同时要完成三个子言语行为,即说话或发话的言语行为(也叫“以言行事”locutionary act)、表意言语行为(也叫做“以言指事”illocutionary act)和成事言语行为(也叫做“以言成事”perlocutionary act)。
面子理论Brown & Levinson(1987)的礼貌理论涉及三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即:面子、威胁、面子行为和礼貌策略。
在社会语言学中,“面子”这一概念指交际事件中的参与者所相互给予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
Brown和Levinson把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著名学者Claire Kramsch对这两种面子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要想维护这两个相悖的‘面子’,交际者需要极富技巧的‘面子工夫’,因为交际是相互的,只有彼此的积极和消极面子都得到,交际才能得以继续”。
为了使说话成功,说话双方相互合作,采取礼貌策略是谈话者说话时普遍遵循的原则。
教师用语本文所指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内对学习者所说的话语,是指课堂上教师对以非本族语为目的语的学生的讲课用语(Long,1983)。
这里所指的第二语言学习就是英语学习。
在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课堂中,英语语言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教学的媒介,所以英语老师向语言学习者所说的话需要经过调整和简化,以便减少交际的困难。
而所做的这些调整,按照Rod Ellis的说法,就是教师话语。
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共同作用下的教师用语本文就教师如何维护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课前问候语、讲授中的指令语、课堂提问和问题反馈四个方面分析了在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共同作用下的教师课堂用语,对如何推进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课前问候语在一堂新的英语课开始之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问候语是新课程开始的良好契机。
例如,简单的问候“Good Morning!”、“How are you today?”等。
这些问候语虽简单,但具备了师生之间基本的寒暄功能,并且根据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解,这类简单的问候语同时具备了三种语言行事行为,首先是用英语表达了一个句型,其次这些句型传递给学生一种问候的概念,而它所具备的言后行为则是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制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减轻了焦虑感,学生被尊重的心理得到实现。
尤其是在中国的特定教育环境下,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会对老师有敬畏甚至惧怕的心理,一句简单的问候,会为教师树立具有亲和力的形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老师甚至该学科的喜爱,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讲授中的指令语教学过程包括了师生互动和教师讲授两部分,教师作为学生步入知识殿堂的引领者,就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很多的有关命令语。
如:” Sit down!”,”Please bring out your book and turn to page…”,“Don’t look out of the window!” 等。
这些指令大都以祈使句的形式出现,在言语行为理论中被称为“施为句”,表示一种命令,属于Directives(指令类)(Searle:1976)。
优秀的教师,会更加懂得如何在发出命令的同时,避免过度强硬态度,维护了学生的面子,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焦虑感的产生。
1、在教师发出命令时,应采取第一人称复数的句式let’s… 或We …代替第二人称You should的句式,前者指老师和学生这个共同的集合体,可以极大地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后者则将学生孤立到老师以外的单位。
例如,“Let’s make this point clear in this way…” “We shall finish the task independently. ” 等。
2、教师在给出指令时,应多说委婉语,引导学生做出符合期望的行为。
如:在课堂中就不宜多用”You must…”,”You should”,“ If you don’t do like what I said,I will …”等,这些强硬祈使句的使用,会侵犯学生的独立和权利,威胁了学生的面子,可能会刺激学生保护消极面子的行为,产生逆反心理,学生拒绝与老师互动沟通,“以言指事”的言语行为功能无法得到实现,最终使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课堂提问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问题本身也体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三方面行为,陈述问题时,行使了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教师的提问,预示着学生要根据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行为,体现了illocutionary act(以言指事)的语用功能,而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或作出回答或因无法回答而表现出的沉默,都是perlocutionary act(以言成事)的最好体现。
对于“面子理论”,教师提问时,可以把责任优先归于自己,例如:“Whether or not I had made this point clear?”而不是“ Why not you still can’t understand what I mean?”减少对学生面子的威胁和学生的课堂焦虑感。
另外,教师的提问不应直接以命令的语气”You,come here and answer my question.” ,可以在问句中加入一些委婉的表达方法,如过去式情态动词could/ might等的使用,从时间和空间概念上给人以一定的距离感,不同于之前所提到的距离感,它不仅不会使学生惧怕老师,反而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老师尊重,正面面子的需求得到满足。
“Is there anyone who could answer my question?” 也可以用who来提问,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否要回答这个问题” Who will be the volunteer?” 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会让学生减少对负面面子丧失的恐惧。
当然,若遇到,没有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情况,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但同样要注意提问方式,减少学生的焦虑感,” Could you help me find the answer,please?”。
问题反馈反馈可以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积极反馈又分为显性积极反馈和隐形积极反馈(陈玉红:2000)。
教师的积极反馈,比如:Good,Excellent等,这是言语行为中叙述类(representatives)言语行为和表达类(expressives)言语行为的体现,表达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对学生赞扬和认同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显性的积极反馈,很好的维护了学生的正面面子,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教师反馈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消极反馈,笔者不赞同教师在课堂上使用”You are wrong”,”You have made a mistake” 等断然否定的消极反馈。
教师可以用一种积极反馈来对待学生所作出的不完全正确的回答,只是这种积极反馈不是很明确,是一种隐性的积极反馈,比如在学生的回答不是很理想时,就可以评价学生的回答”Your idea is excellent. What about think it in this way…”没有断然否定的回馈,但同样起到了纠正学生回答的作用,不但不会挫伤继续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相反,还能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隐性的积极反馈,同时也体现了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指令类(directives)的言语行为理论,教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另外一种思路,其实就是教师在引导、建议学生去采取教师推荐的思考方式。
结语及启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正常的教学行为是一个相互交际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打造教学的良好氛围。
教师课堂用语的选择,体现了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的共同相互作用,通过对教师在问候、指令、提问和反馈中的用语分析,本研究结果或许会给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一些启示:1、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用语是否恰当,提高课堂用语质量。
在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当今的课堂教育,大多数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学生对老师普遍存在一种敬畏的心理,学生对老师非常信服,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2、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避免学生焦虑感的产生,时刻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通过自己的课堂话语,不仅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输,还要努力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3、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以恰当的反馈,多给予鼓励式的积极评价或隐性积极评价。
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将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相结合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期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Stephen C. Levinson,Pragmatic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He Ziran,Aspects of pragmatics. 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vol.4,1997.[3]中国语用学研究会,语用学研究第二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中国语用学研究会,语用学研究第三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杜建芹,间接言语行为及礼貌原则.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6]娄惠茹,语用学视角下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特征及功能分析,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