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记1
苏东坡传作文

苏东坡传作文苏东坡传作文1苏东坡,本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东坡先生”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曾这样评价青年时的苏东坡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他的话果然应验,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久,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讨论苏东坡,即使当时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也有人冒险暗中偷读。
“东坡先生”文章纵横恣肆,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放,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之美誉。
《苏东坡传》分为四部分论述其一生: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和流放岁月。
“东坡先生”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从诗词中,就可以体会到他为人乐观开朗,洒脱坦荡,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去对待人类间的悲欢离合与自然现象中的月圆月缺;在《江城子》中缠绵悱恻,深情告白亡妻,“十年生死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杭州通判,在逆境中坦然自若,寄愁绪于湖光山色,为自己解脱苦闷,表现出淡然旷达和随意而安的人生态度;“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即使暮年,依旧壮心不已,直抒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在他的诗词中还能看到与弟弟辙俩人之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在人生顺逆荣枯过程中,兄弟二人忧伤时相互慰藉,患难时相互扶持,时时互赠诗文以表思念之情。
苏东坡传第一集雪泥鸿爪感悟

苏东坡传第一集雪泥鸿爪感悟《苏东坡传》是一部以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为主角的传记小说,通过描写苏东坡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政治智慧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第一集《雪泥鸿爪》描写了苏东坡在初入东京的时候,由于遭遇了一些挫折和困境,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在《雪泥鸿爪》一集中,苏东坡面对困境和挫折时展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品质。
他首先遭遇到了婚姻的不幸,被迫分别妻儿,但他并没有陷入悲伤和消沉,而是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用“雪泥鸿爪”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意味着尽管经历了坎坷和磨难,但他仍然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和乐观。
他用诗歌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苏东坡在《雪泥鸿爪》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他在诗中写道:“身世多风波,山河无动摇”,表明他对自己的人生历程充满了坎坷挫折,但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诫读者,人生常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曲折,但只要坚持乐观向上的信念,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在《雪泥鸿爪》中,苏东坡还表现出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观察雪泥和鸿爪,发现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环境,但却相互交融、互相影响。
他以此为喻,告诉读者人生亦是如此,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相互交融、互相影响。
他通过这样的思考,让读者认识到对待人生时应保持开放心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和借鉴,以充实自己的人生。
总的来说,苏东坡在《苏东坡传》第一集《雪泥鸿爪》中,通过描述自己的困境和挫折,展现了他乐观向上的品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同时,他通过诗歌的表达,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向读者传达了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主动面对人生困难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对待人生应保持开放心态的观点。
通过这一集,读者可以从苏东坡身上汲取到许多人生智慧和生活态度的启示。
苏东坡传第一章读后感

苏东坡传第一章读后感《苏东坡传》是一部以中国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为主角的传记小说。
这部小说通过对苏东坡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华、风采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在读完第一章之后,我对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第一章中,作者通过对苏东坡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的描写,让我们对苏东坡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苏东坡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条件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从小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在成长过程中,他勤奋好学,不断努力钻研文学知识,从而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苏东坡的性格特点也在第一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聪慧睿智,机智过人,善于观察和思考。
他对待朋友真诚宽厚,尊重他人,处事公正。
同时,他也是一个有魄力的人,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些性格特点使他在文学创作和政治斗争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第一章中,作者还生动地描绘了苏东坡的文学才华和创作成就。
苏东坡的诗词文章被誉为“苏门四学”,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的后人。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
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至今仍然为人们所传颂。
通过阅读第一章,我对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的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永远闪耀着文学的光芒。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苏东坡,感受他的风采和魅力。
同时,我也会从他的人生和作品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增添一份灵感和指引。
苏轼历史人物传记作文

苏轼历史人物传记作文
苏轼,这可是个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人物!他的一生,那叫一个精彩,充满了起起落落,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得很!
苏轼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打小就聪明过人,读书那是过目不忘。
年纪轻轻就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准备在官场上大展拳脚。
刚开始的时候,苏轼那是顺风顺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得到了不
少人的赏识。
他的文章诗词,那叫一个绝!写出来就传遍大街小巷,人人争相
传颂。
可这官场啊,就像个大染缸,复杂得很。
苏轼这性子直,有啥说啥,一不
小心就得罪了人。
结果呢,被贬官了!这一贬,可就开始了他坎坷的旅程。
后来,命运又跟他开了几次玩笑,一会儿把他调到这儿,一会儿又调到那儿。
可苏轼呢,不管到哪儿,都能迅速适应,还能和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
他为百姓办实事,修水利,办学校,深受大家的爱戴。
苏轼还是个超级吃货!不管条件多艰苦,总能找到美食。
什么东坡肉、东
坡肘子,据说都是他发明的。
就算是吃野菜,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还能写出
诗词来赞美一番。
总的来说,苏轼这一辈子,虽然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他始终保持着
乐观豁达的心态,用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
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嘛,起起落落很正常,关键是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能笑对一切!。
苏轼的人物传记

苏轼的人物传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篱,世称苏东坡,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位儒学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子集,曾经考中进士。
在担任官职期间,他以清正廉洁的作风和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获得了众人的赏识。
他的作品涉及诗、词、赋、文章、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深具艺术价值。
苏轼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清新、自然、不拘泥于传统为特点,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代表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赤壁怀古》、《定风波》等,流传千古,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除了文学成就,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书画风格自由、自然、流畅,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被后人誉为“苏氏风骨”。
苏轼不仅在文学、书法、绘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也具备卓越的才能。
他曾任两浙、福建、广东等地的知州,行政能力突出,深得民心。
但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批判朝政的作品,多次被贬谪,然而他仍然保持着执着的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其作品、思想和人格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物传记不仅是文学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 1 -。
苏东坡传每章主要内容

苏东坡传每章主要内容第一章:苏东坡的早年在第一章中,我们将探索苏东坡的早年背景和成长经历。
我们将描述他与父亲的关系,以及他对教育和学习的热爱。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苏东坡在文学和诗歌方面的天赋,并展示他早期作品的特点。
这一章将为我们奠定对苏东坡后来的发展和成就有深入了解的基础。
第二章:苏东坡的官职生涯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讲述苏东坡在官场上的经历和成就。
我们将详细描述他在不同地方和不同职位上的工作,以及他对政务的才能和热忱。
我们还将探讨他对于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他在官职生涯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这一章,我们将深入了解苏东坡在官场上的辉煌岁月。
第三章:苏东坡的文学成就这一章将重点介绍苏东坡对文学界的影响和贡献。
我们将回顾他创作的不同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文言文等。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他的文风和创作风格,以及他对于宋代文学的影响和推动。
通过这一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苏东坡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苏东坡的友谊和人际关系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索苏东坡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才能和影响力。
我们将介绍他与其他文人、政治家和学者的友谊,并讨论他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苏东坡在社交场合中的风采和魅力,以及他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网。
这一章将为我们展示苏东坡作为一个综合性人物的魅力和魅力。
第五章:苏东坡的思想和哲学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研究苏东坡的思想和哲学观。
我们将探讨他对于人生、道德和伦理等问题的想法,并讨论他对于政治和社会变革的见解。
同时,我们还将描述他的学术思想和对于学问的追求。
通过这一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苏东坡作为一个智者和思想家的一面。
第六章:苏东坡的家庭生活在最后一章中,我们将关注苏东坡的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
我们将介绍他与妻子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他在家庭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他对于家庭的情感投入和关怀。
通过这一章,我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苏东坡作为一个家庭人的一面。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一章读书笔记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一章读书笔记一、引言在众多历史人物传记中,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无疑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
这本书通过对苏东坡丰富人生和伟大人格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位伟大人物的机会。
在这个第一章中,作者通过描述苏东坡的童年、家庭背景和早期生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苏东坡形象。
同时,本章也为我们揭示了苏东坡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的基础。
二、内容概述1. 童年与家庭背景:苏东坡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
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的母亲则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性,对他的性格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2. 早期生活与性格特点:苏东坡自幼聪明伶俐,机智过人。
他热爱诗歌和艺术,具有丰富的创造力。
同时,他性格豁达乐观,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些特点在他的早期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 价值观与人生哲学:苏东坡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主要体现在他对亲情的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
三、个人观点读完《苏东坡传》第一章后,我对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深感钦佩。
林语堂先生在书中描绘的苏东坡是一个充满智慧、幽默、乐观和热爱生活的人。
他的豁达性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让我深受启发。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而苏东坡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挑战。
此外,通过阅读本章,我也对林语堂先生的写作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文字流畅自然,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他的叙述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与苏东坡一同经历了他的喜怒哀乐。
这种写作手法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真实、更亲切的感受。
四、对比与参照与其他历史人物传记相比,《苏东坡传》更注重描绘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
在对比其他历史人物传记时,我发现《苏东坡传》更具有人情味和温度。
苏东坡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苏东坡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苏东坡传。
第一章,苏轼的家世与成长经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
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对苏轼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自幼聪慧过人,喜爱文学艺术,对诗词歌赋有着极高的天赋。
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见解,备受当时文学界的瞩目。
第二章,苏轼的政治生涯与改革思想。
苏轼曾历任官职多次,但由于他直言敢谏,不甘屈从权贵,多次遭到贬斥和排挤。
苏轼在政治生涯中积极倡导变法改革,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改革方案,但由于时局的限制和保守势力的阻挠,这些改革思想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苏轼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与艺术创作。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词歌赋以其豪放洒脱、清新明丽的风格,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苏轼的书法和绘画亦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创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四章,苏轼的人生态度与思想境界。
苏轼一生淡泊名利,崇尚真理,对人生和社会充满了深刻的思考。
他主张“以诗酒解忧愁”,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表现出了高尚的人生境界。
苏轼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座精神丰碑。
第五章,苏轼的影响与传世价值。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文学成就、政治思想、人生态度和艺术创作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精神品质和学术成就,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敬的对象,他的作品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传世价值。
结语。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思想都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的形象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美好,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舒亶为了以绝后患,联合李定等人要求太后 不要释放人之时还奏请将司马光、范镇、张 方平、李常和苏轼另外五个朋友一律处死。
出狱
脱困
1079年11月29日
•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北宋中叶,号称百年无事。“门前 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书香门第,聪 明刻苦,考中进士,一门父子三词客。 三苏公园题词:“一门三父子,都是大 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2、32-47岁,神宗熙宁二年至元丰八年(10691085),亦即熙丰变法时期。 在这一期内苏轼主要经历了出离中央,历 任四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乌台 受审,贬谪黄州等事件。 “既而谪居于黄, 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 至,而辙瞠然不能及也。”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 •
• • •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二、婚姻上
• (一)王 弗 • (二)王闰之 • (三)王朝云
诸城出土的明代苏轼刻像
• (一)王弗
苏轼与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结 婚。王弗年十六,其始,未尝自言知书,见苏 轼读书,则终日不去。其后,苏轼有所忘,王 弗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讴歌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 节,颇壮观也”
• 苏轼把宋诗好议论、追求理趣的特点引入词 中,不少词能在日常生活中触发哲理,以理 化情。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描写田园生活的新鲜意趣,寄托离世隐遁的愿 望。 • 苏词的内容还开拓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忆梦)是一首著 名悼亡词,这首词用白描的手法、不加雕琢的 语言表达他对妻子永不能忘的深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 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苏辛”。 •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 诗坛骄傲。 •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 宋八大家”领袖人物。
• 苏轼禀赋异常,天资绝人,在诗歌、词、 散文、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创造性的贡 献,是我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 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是宋词发展史上一座 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黄州磨砺,一词二赋名扬天下。
• 4、58-65岁,哲宗元祐八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 年(1093-1101),亦即哲宗亲政时期。被贬 惠州安置,再贬至儋州。 • 3、48-57岁,神宗元丰八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1085-1093),亦即元祐更化时期。重回中 央及复连放外任。
• 总之,苏轼的一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始 终处于党争的夹缝中,两党都视他为异己, 政治上并无太大作为。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 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 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
五、西湖疏浚工程
六、西园雅集
• 元祐年间,京中文人学士围绕在苏轼周围, 拥戴他为文坛盟主。西园为北宋驸马都尉王 诜之第,当代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元丰初, 王诜曾邀同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 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 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 (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十六人游园。
(三)王朝云
• 青玉案 苏东坡
•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 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 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宦海沉浮,王朝云一直在他身边,以自己 的温柔与体贴减缓丈夫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痛苦, 无怨无悔地陪伴他度过风风雨雨的后半生,最 后在瘴气严重的惠州,染患疾病而亡。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 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 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 鬼神,明则复为人。故孔子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 际遇坎坷,令人嘘唏, 但他多才多艺的绝世 才情,达观自信的人 生态度,自由出入于 儒、道两家的圆通使 他充满人格魅力,令 后代无数人仰慕追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
处无梦应千十 ,言忽不里年 明,还识孤生 月惟乡,坟死 夜有。尘,两 ,泪小满无茫 短千轩面处茫 松行窗,话。 冈。,鬓凄不 。料正如凉思 得梳霜。量 年妆。纵, 年。夜使自 断相来相难 肠顾幽逢忘 。
• 《蝶恋花》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 词,借伤春的传统题材,抒写自己贬谪途 中的失意的心情。
• (二)王闰之(王弗的堂妹)
• 苏轼在给文彦博写的信中说了这样一件事: 苏轼被抓时,家中也被州吏围船搜书,长 幼几乎吓死。妻妇埋怨说:“是好著书, 书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悉取烧之, 所毁者十之八九。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苏轼《减字木兰花》
• • • • •
1)政治上 2)婚姻上 3)思想上 4)文学上 5)创作观
一、政治上
• 大致可分为四期
• • 1、32岁前,神宗熙宁二年(1037-1069), 亦即王安石全面铺开变法以前时期。在这 一期内,苏轼主要经历了读书,科考,入 仕等几个阶段。“奋励有当世志”(苏辙 《东坡先生墓志铭》)。
森 然 欲 作 不 可 留 , 写 向 君 家 雪 色 壁
空 肠 得 酒 芒 角 出 , 肝 肺 搓 牙 生 竹 石
以诗为词,开拓词境
•
把词的题材从儿女私情、羁旅行役扩大 到怀古咏史、悼亡送别、说理谈玄、感时伤 事、山水田园等各种诗歌的题材中去,用以 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使词达到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 由于苏轼、苏辙、黄鲁直、李公麟、米芾 等等都是千而年难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 仰之余,纷纷摹绘《西园雅集图》。
苏轼研究著作
• 林语堂《快乐天才——苏东坡传》(The Gay Genius) • 钟来茵《苏轼与道家道教》 《苏东坡演义》 • 钟来茵《苏东坡三部曲》 (《酒》 《夫人》 《炼养》)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贬官文化琐记
宋代词人——苏东坡
•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人 • (今属四川) • 宋仁宗嘉祐二年 (1057)进士。
• 北宋文坛上一位最豪放的词客,最浪漫的诗人, 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 的艺术大师
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高明。
三、思想上
• 苏轼思想通达,融汇三教,而以儒为骨。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 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曰:'吾昔 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 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象,参之孔 墨,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苏 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 道家:炼丹求生。
• 黄州: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 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 儋州:九死南荒吾不悔, 兹游奇绝冠平生。
• 饮湖上初晴雨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 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乌台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