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案

《测量呼吸和心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刘翔吗?生:知道。
刘翔是世界田径冠军。
师:大家都知道要想有刘翔那样健康的身体,就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你们都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生:跳绳,跑步,打羽毛球,踢毽子,打篮球……师:运动后你的身体有哪些变化?生:出汗多、疲惫、呼吸急促生:心跳加快,脸红……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好,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锻炼身体。
运动后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加快了多少呢?生:不清楚。
师:需要我们进行测量。
这节课我们就从呼吸和心跳这两方面来研究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出示课题:测量呼吸和心跳)二、搜集数据,测量呼吸和心跳师: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吗?生:想。
师:怎么算是一次呼吸呢?请同学上来示范。
一吸一呼是一次呼吸。
师:在测量之前我们先预测一下自己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分别是多少次。
请同学预测。
生:我预测自己每分钟的呼吸是40多次,心跳是80多次。
生:我预测自己每分钟的呼吸是50多次,心跳是90多次。
师:预测并不准确,我们要动手进行测量。
出示记录呼吸和心跳次数的记录表,(介绍表格填写方法。
)先测量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问学生在测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不要紧张。
生:要保持均匀、平稳的呼吸。
生:还有不要故意深呼吸。
师:对,同学们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自然的呼吸状态,不要刻意夸张的呼吸。
测量时可以闭起眼睛,集中注意力。
同学们在测量呼吸时可以把一只手指放在鼻前感知。
老师示范。
开始测量,计时开始。
结束要马上在表格上记录数据。
师:安静状态下你的呼吸是多少次?(指名说)生:安静状态下我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17次。
师:我们来测量安静状态下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心跳?生:摸手腕部脉搏。
生:摸心脏的跳动。
生:还可以借助听诊器进行测量。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测量心跳的方法有很多。
出示一张图片:人体脉搏图。
师:怎样来测量脉搏呢?(师演示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右手,掌心朝上,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稍稍用力。
《测量呼吸和心跳》 学历案

《测量呼吸和心跳》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测量呼吸和心跳二、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呼吸和心跳的频率。
2、理解呼吸和心跳的概念,以及它们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养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习惯。
三、学习资源1、秒表或具有计时功能的电子设备。
2、记录表格。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活动,而呼吸和心跳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现象。
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测量呼吸和心跳。
(二)知识讲解1、呼吸的概念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我们通过吸气将氧气吸入体内,通过呼气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心跳的概念心跳是指心脏的搏动,心脏通过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3、呼吸和心跳与健康的关系正常的呼吸和心跳频率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当我们运动、紧张、生病等情况下,呼吸和心跳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如果呼吸和心跳出现异常,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三)测量方法1、测量呼吸(1)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坐或躺下。
(2)将一只手放在胸部或腹部,感受呼吸时的起伏。
(3)用秒表计时,记录一分钟内呼吸的次数。
2、测量心跳(1)可以选择测量手腕处的脉搏或颈部的动脉搏动。
(2)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脉搏或动脉,感受跳动。
(3)用秒表计时,记录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四)实践操作1、同学们分成小组,互相测量呼吸和心跳的频率,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比较不同同学之间的测量结果,思考可能的原因。
(五)数据分析1、每个小组将测量的数据汇总,计算出平均呼吸频率和平均心跳频率。
2、对比不同小组的数据,讨论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3、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呼吸和心跳的频率会加快或减慢。
(六)拓展延伸1、了解一些常见的影响呼吸和心跳的因素,如运动强度、情绪、疾病等。
2、探讨如何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和心跳。
《测量呼吸和心跳》优秀教案

11学生小组内完成记录和计算,并讨论其变化规律。安静状态和休息后的接近,而运动起来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
12生质疑。
板
书
设
计
1.测量呼吸和心跳
运动前呼吸次数 心跳次数
运动后呼吸次数 心跳次数
教
后
记
说明: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教后反思随笔或生成等以短文形式上传于个人工作室和协作组。
13进过以上测量,我们对人体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14鼓励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来了解。
1生:大口喘气心跳加快流汗……
2跃跃欲试。
3“一呼一吸”为一次呼吸。
4学生预测,教室随机板书下来。
5学生数呼吸次数。
6简单汇报。
7学生预测。
8生用秒表来计时测心跳一分钟内的跳动次数,并记录。
9小组为单位,可以独立完成,可以互相帮忙。
5教师计时。
6指导学生记录下数据。
7你们认为我们人体静坐时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时多少呢?
8教师发给学生秒表,指导学生使用,并用秒表来计时。
9组织学生进行运动,(到操场跑一圈或跳绳一分钟等)并测量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10引导学生谈谈前后数据的差别。
11组织测量休息后的心跳和呼吸速度。
1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摘录和计算平均值。讨论其变现出来的规律。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41 测量呼吸和心跳 教学设计
课 题
1.测量呼吸和心跳
课 时
1
复 备 人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
标
知识能力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过程方法
2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测量呼吸和心跳》教案-最新

学具
秒表、简易听诊器、记录表
板书
设计
1.测量呼吸和心跳
呼吸→次数/分钟
心跳→次数/分钟
作业
设计
1在安静状态下,你测量一下你一分钟呼吸和心跳。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提问: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2.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二、测量呼吸和心跳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样才算呼吸一次?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静坐体会)
(3)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做好的简易听筒)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2.预测:你静坐时,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是多少?并做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并记录。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是否一样。
6.提问:参加运动后,我们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会有什么变化?
7.一分钟热身活动。活动结束,小组合作马上测量一位同学运动结束时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8.学生休息后再进行一次测量。
9.组内互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在分别测量这位学生运动结束时和休息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三、分析、整理数据
1.提问一位学生,比较一下她三次测量的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小结:因为人在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比平静时要多的多,所以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都会比较增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大家运动后呼吸与心跳的次数不一致的情况。
《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学设计

《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教学准备:听诊器、秒表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叫扁鹊。
有一天,他和几个徒弟来到一个国家,看到人们在议论着什么,上前一打听,原来是这个国家的太子死了,而从人们的议论中这位太子是否真的死了还有些可疑,于是扁鹊就要求看看这位太子,国王赶紧将扁鹊迎了进去,扁鹊(动作)然后对国王说:"太子没有死,只是休克了。
"果然经过扁鹊的医治,太子很快就醒了过来。
那么同学们,为什么扁鹊那么有把握的说太子没有死呢?2、引导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二、测量安静状态下1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
1、测量活动指导。
(1)怎样才算呼吸一次?一呼一吸称为呼吸一次。
(2)方法点拨:闭住嘴巴,用右手感觉呼气,我们数呼气的次数;摸上腹部(皮带略上),有什么感觉?(3)让学生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
(4)怎样测量心跳呢?(5)方法点拨:示范手放在胸口上感受心跳,用简易听诊器并讲解。
(6)让学生试一试。
可能有时摸不准。
那么,测脉搏也是测量心跳的一种简便的方法。
2、做出预测,你静坐时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是多少次?3、两人一组,自己测呼吸,同伴测心跳。
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4、互相交换测量,5、数据分析,小组长进行统计,算出小组平均值。
测量呼吸和心跳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测量呼吸和心跳一、教材分析:《测量呼吸和心跳》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一课,可谓意义重大。
本课围绕定量观察、整理、统计、分析来展开教学,分别让学生测量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休息3分钟后,这三种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呼吸和心跳与运动有密切关系,进而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不够关注,只觉得自己在上完体育课或参加完某项运动后,呼吸会突然加速,心跳会突然加快等,呼吸和心跳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静止、运动后、休息3分钟后,这三种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又是怎样变化的?这些问题学生以前可能未曾考虑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就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准确测量,认识到呼吸、心跳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观察、测量、整理、统计、分析数据的能力,为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二)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测量三种状态下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运用学过的数学方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3、能通过科学的分析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准确性是测量的前提,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意义重大。
2、认识运动与呼吸、心跳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安静状态下测量运动后呼吸和心跳休息一会后六、课后反思《测量呼吸和心跳》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一课时。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围绕定量观察、统计分析来展开,以测量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组织、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变化。
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对这种生理现象没有太多的关注。
一个人一分钟内呼吸多少次、人的心跳速度是怎样的?呼吸和心跳有什么规律?它们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
《测量呼吸和心跳》一课教学设计.doc

《测量呼吸和心跳》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4单元第1课: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测量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懂得心跳和呼吸的初步知识,体会到呼吸和心跳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2、掌握测量心跳和呼吸的一些方法(可以用自制听诊器、测量脉搏等),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懂得人在运动时、休息3分钟后和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和心跳数;3、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珍惜自我,激活探究的欲望;4、渗透统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测量自己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教学难点:对不同状态下测得的心跳和呼吸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具准备:听诊器(每2人一个,具体情况视学校条件而定)、实验记录卡每人一份、计时器1个。
教学理念:《国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提供他们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教学依据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经验和认知特点,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他们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和发展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培养技能、激发情感。
具体体现下列几点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的角色由传统型转为现代型(即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3、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4、注意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5、改革评价方式的理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主导)学生活动(主体活动)设计说明仓寸设情境一、出示课件新华社消息:2005年10月17日下午7时,一代文坛巨匠巴金先生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101岁,举国悲哀、万人泣泪……问:看到这个消息,你知道了什么?(巴金逝世了)。
从哪些词语你知道巴金逝世了?心脏永远停止跳动就是生命的结束,可见心脏对生命是多么的重要。
《测量呼吸和心跳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测量呼吸和心跳》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呼吸和心跳,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一、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呼吸和心跳?这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重要意义?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呼吸和心跳的测量方法,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二、呼吸的测量1. 什么是呼吸?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2. 呼吸的测量方法:观察胸部升沉、计数呼吸次数、应用呼吸计数器等。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呼吸测量实验,记录每组成员的呼吸次数,并比较结果的差别。
三、心跳的测量1. 什么是心跳?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心跳?2. 心跳的测量方法:触摸脉搏、应用心率表、借助心率监测仪等。
3. 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修如何正确找到自己的脉搏并计算心率,进行实际操作并比较结果的准确性。
四、呼吸和心跳的干系1. 呼吸和心跳是如何互相影响的?为什么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加快?2. 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呼吸和心跳之间的联系。
五、拓展延伸1. 请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呼吸和心跳值范围。
2.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如何通过调节呼吸和心跳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六、总结反思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就测量呼吸和心跳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七、作业安置1. 练习测量呼吸和心跳,每天记录自己的呼吸次数和心率。
2. 撰写一篇关于呼吸和心跳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呼吸和心跳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进修中有所收获,不息探索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李研本课的教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谈自己运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关注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了解学生对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的原始认识。
第二,组织学生搜集三种状态(静止、运动后、休息3分钟后)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测量前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学生指导玩吗在测量数据的时候,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
因此,要在测量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使我们测量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更准确?”对测量的方法和测量时的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讨论。
第三,组织学生对搜集的三组数据利用统计图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呼吸和心跳的规律,以及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
总之,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对呼吸和心跳问题的关注、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到最后对数据进行解释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自己在正常情况下和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2、认识到运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
科学探究:
1、能正确测量自己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2、能运用学习过的数学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3、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
1、交流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说一说你平时经常做哪些体育运动。
那么我们运动后和运动前相比,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当学生提到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的时候,追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吗?
2、看来人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运动前后的变化是最明显的。
那你有没有亲自测量过你在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测量我们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找出它们和运动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测量三种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
1、交流谈话:既然说到测量,那么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
才能准确的测量出我们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3分钟的时间一起来研究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2、有结果了吗?每组先选一点最想告诉大家的来汇报,其他组听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汇报,要求边讲解、边示范。
强调:一呼一吸是一次呼吸——最后统一测量心跳的方法:用手摸心跳或脉搏)
3、有了测量的方法和标准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实际测量了。
首先我们来测心跳,你们可以采用你们感觉最清楚的那种方法。
你先估计一
下我们一分钟的心跳会是多少下?(随机问一下即可)这样,为了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我来计时,你自己数心跳的次数,听到停后,将你的心跳次数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1分钟实测)
4、用同样的方法测呼吸。
(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刻意改变呼吸的频率)
5、交流谈话:记录好了吗?和你开始预测的心跳、呼吸次数的数据一样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测量的心跳、呼吸的次数与别人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每个人的呼吸、心跳次数都不一样,但一般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
6、刚才我们测量的是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那么在参加运动后,我们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样,让我们先来做做运动,然后再实际测量一下吧,要求:运动之后先测量心跳的次数。
(做1分钟运动,记录心跳的次数)
7、刚才大家在做运动的时候都很卖力气,测量时也很认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优美的录像休息一下吧,不过可是有条件的:在看完录像之后,我们还要继续测量一次心跳的次数。
(学生看录像——继续测量心跳的次数,并记录)
8、刚才我们测量了运动后及休息一会后每分钟的心跳的次数,那么我们的呼吸的次数在运动后及休息一会后会有变化吗?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再来测量测量吧!(与1、2的方法相同,测量并记录)
三、整理、分析数据,形成解释
1、刚才我们通过测量收集到了“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和“休息一会儿后”的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的数据。
对于科学家来说,仅仅观察统计表中收集数据是不够的,更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这就需要借助我们数学课上学过的更加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帮助了(出示统计图,初步讲一下统计图的构成),你能像科学家们那样选择用其中一种统计图的形式,将你测量到的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三组不同情况下的数据制成统计图吗?
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在做好统计图后,根据统计图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制图,讨论,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使学生的发现从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向规律性解释发展。
四、延伸
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发现运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和心跳,研究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