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与市场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聚合物多元醇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聚合物多元醇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聚合物多元醇市场分析现状引言聚合物多元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涂料、胶黏剂、聚氨酯等行业。

本文将对聚合物多元醇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聚合物多元醇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聚合物多元醇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聚合物多元醇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Y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聚合物多元醇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Z%。

而北美和欧洲地区也是重要的市场。

市场趋势1. 环保型聚合物多元醇市场增长迅速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型聚合物多元醇市场逐渐崛起。

环保型聚合物多元醇具有低挥发性、低毒性、高固体含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绿色涂料和环保材料。

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进,环保型聚合物多元醇市场预计将会持续增长。

2. 新能源车市场推动聚合物多元醇需求增长新能源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对聚合物多元醇市场带来了新的动力。

聚氨酯是新能源车辆中重要的材料之一,而聚醚多元醇是制备聚氨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对聚合物多元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3.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竞争聚合物多元醇市场竞争激烈,不断有新产品和技术涌现。

近年来,一些新型聚合物多元醇材料的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氢化聚丁二醇、聚醚碳酸酯等。

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关注。

市场竞争聚合物多元醇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公司A、公司B、公司C等。

这些公司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推广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提高市场份额。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较多中小型厂商,它们通过提供具有特色的产品和灵活的服务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聚合物多元醇市场更加丰富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结论聚合物多元醇市场规模庞大且呈现增长趋势,环保型聚合物多元醇和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为市场带来新机遇。

技术创新推动了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市场上主要厂商通过研发和市场拓展来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方向

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方向

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方向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是一种关键性的化工原料行业,主要用于制造聚氨酯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鞋材、家具等产业。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聚醚多元醇的需求不断增加,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和趋势。

首先,竞争格局。

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主要有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三个主要类别。

其中,私营企业数量众多,占据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国有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方面相对滞后。

外资企业由于具备较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市场产生一定竞争压力。

其次,行业发展方向。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低碳经济的追求,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面临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环保型多元醇的研发和生产。

传统的聚醚多元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如二甲苯等。

环保型多元醇的研发和应用将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

同时,行业还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聚醚多元醇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目前,国内聚醚多元醇行业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催化剂选择、酯缩聚和氧化反应工艺等方面。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行业竞争力。

此外,国内聚醚多元醇行业还可以积极发展低聚体市场。

低聚体是聚氨酯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降低相对分子质量,提高产品品质和特性。

发展低聚体市场有助于提高聚醚多元醇的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

最后,行业要加强合作和共享资源,实现产业链共赢。

聚醚多元醇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其生产和应用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产业。

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和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自身竞争力。

例如,聚醚多元醇生产企业可以与下游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

综上所述,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发展环保型多元醇、拓展低聚体市场以及加强合作共享资源都是行业的发展方向。

聚醚多元醇PPGPOP市场分析

聚醚多元醇PPGPOP市场分析

第一章总论概述项目名称年产30万吨聚醚物多元醇(PPG)项目,年产10万吨聚合物多元醇(POP)项目。

研究结论综合结论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财务净现值(NPV)(全部投资,税前)为3205万元,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33.8%,所得税后为24.1%。

投资回收期为4.02年。

盈亏平衡点43.38%,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经济指标可行说明)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投资利润率20.69%,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前和税后分别为24.48%和18.73%,借款偿还期为5.72年(含建设期)。

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为52.55%,在产品和原料的价格增加或减少10%时,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改变思想、抓住机遇,占领市场,这需要我们借鉴经验,大胆改革,尽快形成优势,认真研究聚醚市场如何形成突破,从市场、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确定合理稳定的产品结构。

建议组建PU研究小组,与下游企业建立直接联系,了解用户的生产习惯,生产用户所需的牌号,并且在下游用户生产出现问题的时,及时协调解决,该小组还要负责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的性能保持在稳定的期望值内,同时负责新牌号、热门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第二章行业分析2.1.概述聚醚多元醇(以下简称PPG)和聚合物多元醇(以下简称POP)是聚氨酯(以下简称PU)工业的重要原料,聚氨酯制品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在汽车、火车、家具、家电、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是目前仅次于PE、PVC、PP、PS 而位居合成树脂消费和生产量的第五位。

2.2.聚醚物多元醇简介聚醚多元醇是由起始剂(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丙烷(PO)或环氧丙烷(PO)、环氧乙烷(EO)等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

聚醚产量最大者为以甘油作起始剂和环氧化物(一般是PO与EO并用),通过改变PO和EO 的加料方式、加量比、加料次序等条件,生产出各种通用的聚醚多元醇。

产品种类聚醚多元醇的品种很多,依据不同,则分类不同。

植物油聚醚多元醇现状

植物油聚醚多元醇现状

一、建筑节能的严峻形势以及国家对建筑节能颁布的法规政策。

近年来,全球能源形势日趋严峻,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分析世界一次性能源仅够人类使用30 年,能源匮乏也同样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中国煤炭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 40% ,石油消耗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

据有关专家预算,至 2020 年,中国对海外石油能源的依赖程度将达到惊人的 55% 以上,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困难。

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能源消耗,已成为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

在能源消耗的众多形式中,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耗量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已经从 20 世纪 70 年代的 10% 上升到现在的 27.6% ,而采暖、空调的能源消耗又占其中的 60% 左右,我国建筑采暖、空调、通风主要利用的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电力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净增建筑量近 20 亿平方米,建筑节能成为节省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变高能耗、低产出的现状成为各级政府在能源降耗,发展可持续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各主管部门制定了各种鼓励和支持建筑节能的政策及法规:1 、 2005 年 7 月 1 日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 、 2005 年 10 月建设部《聚氨酯建筑节能应用推广小组》成立;3 、 2006 年 7 月 1 日开始,国家将在北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深圳等六城市强制推行建筑节能 65% 的标准。

4 、 2006 年 9 月国务院颁布《建筑节能管理条例》5 、 2006 年 12 月建设部最终修改,颁布《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已明确将聚氨酯硬泡做为重点推广的建筑节能材料,其中达到 65% 及更高的节能标准建筑非聚氨酯硬泡莫属。

据烟台万华硬泡聚氨酯节能应用推广小组通过国内市场实地调查,认为在若干年内,全国每年将会有 100 万吨硬泡氨酯材料应用于建筑节能市场。

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

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

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
摘要:
一、聚醚多元醇简介
1.聚醚多元醇的概念
2.聚醚多元醇的应用领域
二、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发展历程
1.国外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发展
2.我国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发展
三、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原理
1.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反应
2.影响聚醚多元醇性能的因素
四、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1.国内外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现状
2.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正文:
聚醚多元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溶解性、高稳定性、低温柔软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涂料、胶粘剂等行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在20 世纪50 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能够生产出各种性能优良的聚醚多元醇产品。

我国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科研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

目前,我国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技术主要基于醇解反应,通过醇解反应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聚醚多元醇。

影响聚醚多元醇性能的因素包括醇解剂的种类、醇解反应的温度、反应时间等。

总的来说,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有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绿色、环保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外,新型催化剂、新型的醇解剂以及反应工艺的优化等也将成为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研究热点。

聚醚多元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聚醚多元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共 聚而成 的聚 四亚 甲基 醚 二 醇 ( T G) 主要 应 用 P ME ,
国外 聚醚 多元 醇 生 产装 置 规 模较 大 , 产 也 较 生 为集 中 , 生 产商 为 陶氏 、 耳 、 主要 拜 巴斯 夫 、 牌等 大 壳 型跨 国公 司 J这 些 大公 司 的产 能 占全球 聚 醚 多 元 ,
用途 ・ 。
1 市 场状 况 1 1 市场 供应 .
剂 、 效低 泡洗 涤 剂 、 滑剂 、 火 剂 、 高 润 淬 乳胶 发 泡 剂 、
橡 胶润 滑剂及 表 面活性 剂 等 。 聚醚多 元醇 一般 可 分 为 四大类 … , 一 是 聚氧 其 化 丙烯 多元 醇 ( P , 以多 元 醇 或 有 机胺 为起 始 P G) 它
化( 壳牌公 司 与 中 海 油石 化 投 资 公 司 的合 资企 业 )
的 1. 3 5万 ta聚醚多元 醇 装 置 已在 2 0 / 0 6年 3月 建
维普资讯

1 ・ 2
聚 氨 酯 工业
第 2 卷 l
不 断地 增 长 。20 0 0年 , 国 聚 醚 多元 醇 产 量 仅 为 我
2 .7万 t2 0 3O ,0 3年 为 3 . 7 1万 t2 0 ,0 4年 为 3 . 3万 98
等 主要原 料 价 格 的影 响 。2 0 0 5年 因 世 界 石 油 价 格 上涨 , 引起 了石 化产 品的全 面上涨 , 主要原 料价 格 其

t但 由于 受 国 内外 宏 观 经 济 、 料 供 应 等 方 面 因 素 , 原 影 响 , 聚醚产量 的增速 不快 , 其 年增 长 率仅 为 5 %左
于 聚氨酯 弹性 体 , 此之 外 还 有 一 类 是 聚氧 化 乙烯 除 多元 醇 ( E , P G) 由乙 二醇 或 二 甘 醇 为起 始 剂 与 环 氧

中国聚醚多元醇生产现状和市场

中国聚醚多元醇生产现状和市场

巴斯 夫 亨 斯 迈 壳 牌 化 学
Re s l p o
1 9 3.
1 5 9. 20. 0
9 5万 t2 0 ,05年 将达 到 17万 t 随着 聚氨酯 的迅 速 0 。
发展 , 国生 产聚 氨酯 的 原料 聚醚 多元醇 的需 求也 逐 我
年增长。 聚醚 多元 醇可 归 纳为 三种类 型 : 一种 是 以多元 醇
氨酯 具有 很好 性 能 和 较 低 价 格 。改 进 催化 剂 具 有 综
合性 优 点, 效 催化剂 ( 高 使聚醚 不 饱 和度 降 低 至 1 0— 6 只需使 用少 量 , ) 可低达 00 5摩 尔/ g以下 。中国 .0 k 聚 氨酯工 业 面 临 的其 他 挑 战是 替 代 传 统 的 C C( F 氯
其 他 合 计
136 2 .
4 91. 7
表 2 全球 按 地 区的 聚醚 多元 醇能 力 , ta 万 /
或有机 胺 为 起 始 剂 与 环 氧 丙 烷 ( O) 环 氧 丙 烷 P 或
( O) 环氧 乙烷 ( O) 聚 合 物 , 称 为 P G, 种 P 和 E 的 通 P 这 产 品在 P 中用量 最大 。另一 种是 聚合 物多元 醇 , U 它 以 P G 为基 础 , P 然后 用 乙烯 基 单 体 , 丙 烯 腈 ( 如 AN)
中国 聚醚 多元 醇工 业面 临新 的挑 战和 发 展机遇 , 前 1 0年 内 已形 成 一 定 的 工 业 基 础 , 场 继 续 看 好 , 市
需求 持 续增 长 。鉴 于国 内需求 量超 过 供应 量 , 界主 世 要生 产 商正 寻求 在 中 国 生 产和 销 售 聚 醚 多 元 醇 的发
在上 海 化学工 业 区 建设 2 8万 t年 聚 醚 多 元 醇 装置 , /

军训将军令餐前的那六句

军训将军令餐前的那六句

军训将军令餐前的那六句
摘要:
一、聚醚多元醇概述
二、聚醚多元醇的产量
三、聚醚多元醇产量的影响因素
四、聚醚多元醇产量的未来趋势
正文:
一、聚醚多元醇概述
聚醚多元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弹性体、涂料、粘合剂等领域。

聚醚多元醇是由多元醇和环氧乙烷等原料经过加成反应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化工行业中,聚醚多元醇的产量对于评估一个国家的化工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聚醚多元醇的产量
聚醚多元醇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原料供应、生产工艺、市场需求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聚醚多元醇的产量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聚醚多元醇的产量已经占据全球产量的较大比例,成为全球聚醚多元醇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三、聚醚多元醇产量的影响因素
1.原料供应:聚醚多元醇的主要原料是多元醇和环氧乙烷,它们的价格波动和供应情况直接影响到聚醚多元醇的生产成本和产量。

2.生产工艺:聚醚多元醇的生产工艺对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生产工艺会导致聚醚多元醇的产量和性能有所差异。

3.市场需求:聚醚多元醇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弹性体、涂料、粘合剂等领域。

随着这些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聚醚多元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推动聚醚多元醇产量的提高。

四、聚醚多元醇产量的未来趋势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聚醚多元醇的产量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同时,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聚醚
多元醇的产量将更加高效和环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与市场现状分析
聚醚多元醇是环氧丙烷的重要衍生产品,是合成聚氨酯的主要原料之一。

聚醚多元醇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聚醚多元醇(PPG),以多无醇或有机胺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聚合物(或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共聚物)反应制得,是目前我国聚醚多元醇的主要产品;第二类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以PPG为母体经乙烯基单体接枝聚合制得的改性聚醚多元醇品种;第三类由四氢呋喃均聚或共聚而成的聚四氢呋喃型多元醇(PTMEG),主要用于聚氨酯弹性体和纤维等高性能产品。

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现状
●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主要集中于几家大公司手中
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较为集中,主要掌握在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如陶氏化学、拜耳、巴斯夫、雷普索尔和壳牌化学公司等手中,相关公司年生产能力见表1。

●生产商不断扩产以提高产能
近年来雷普索尔公司、壳牌荷兰化学公司等纷纷扩产以提高聚醚多元醇的产能。

其中雷普索尔YPF公司己计划使西班牙塔拉戈纳的环氧丙烷装置能力到2005年扩增60kt/a,该装置能力将提高到280kt/a。

扩能的大部分将用于扩大该公司聚醚多元醇生产,届时该公司聚醚多元醇的生产能力将从现在的200kt/a扩增至2005年的250 kta。

雷普索尔YPF公司在帕尔托拉诺也拥有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装置,年产能力为70kt/a环氧丙烷和70kt/a聚醚多元醇。

壳牌荷兰化学公司(SNC)在荷兰佩尼斯的聚合物多元醇新装置于2003年第3季度投产,该装置生产50kt/a高质量、高固体含量的苯乙烯-丙烯脂共聚体多元醇,以满足家具、床垫和汽车制造业日益增长的需要。

壳牌公司将继续投资南海石化联合企业(壳牌与中海油石化投资公司的合资企业),建设550kt/a苯乙烯单体/250kt/a环氧丙烷装置和185kt/a多元醇装置,定于2005年投产。

届时将使壳牌化学公司的环氧丙烷总能力提高到1130kt/a,同时佩尼斯基于苯乙烯的12kt/a聚合物多元醇装置将停产。

2005年全球生产能力将达到5.4Mt,消费量将达到4Mt多,亚太地区需求增长速度更快,2005年将达1.23Mt左右。

下表列出了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和需求。

表2 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和需求kt
我国聚醚多元醇生产现状
我国聚氨酯制品的产量2003年已超过100万吨,2005年将达到120万吨。

随着聚氨酯的迅速发展,我国聚醚多元醇的产量将增加到2005年35万吨,而需求将相应增加到60万吨。

2003年我国聚醚主要生产企业及生产能力如表3。

其中上海高桥石化化工三厂2001年聚醚多元醇产能达8.5万吨,2002年又增加5条生产线,产能达到12万吨。

高桥石化公司年产8万吨聚醚项目又于2004年开工。

项目初步分为两期,2004年项目增扩4万吨,基本实现15万~16万吨的年产销量。

2006年启动二期,继续增扩4万吨产能。

争取在2007年实现产销量20万吨。

锦化化工集团聚醚多元醇能力己达12万吨/年(环氧丙烷能力12.5万吨/年),现有40多个牌号聚醚多元醇可用于各种用途。

山东东大化工集团经扩能改造,2003年聚醚多元醇产量达到10万吨。

天津大沽化工公司2002年12月投产成功2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

2003年福建湄州湾氯碱公司投产了4万吨/年聚醚多元醇厂。

近两年来江、浙、鲁、冀相继又上了一些万吨级规模硬泡聚醚多元醇民营生产厂家。

江苏绿源新材料公司于2004年初建成1.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

截至2004年6月,我国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已达60万吨/年以上。

广东惠州与壳牌公司合资的18.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也已启动。

估计我国聚氨酯工业聚醚多元醇将很快自给并达到饱和。

另外,许多大型公司通过收购中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直接投资中国聚醚多元醇制造业,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新的压力。

我国聚醚行业前景然看好
目前中国聚醚多元醇现国内生产量尚远低于市场需求量,中国聚醚多元醇工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前10年内已形成一定的工业基础,市场继续看好,需求持续增长。

鉴于国内需求量超过供应量,世界主要生产商正寻求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聚醚多元醇的发展商机,已有不少跨国聚氨酯原材料公司拟投资几个大型聚醚多元醇装置,拜尔聚氨酯(上海)子公司将规划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28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中海油与壳牌合资的南海石化联合企业18.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也已启动,可望于2005年底建成,这将很快改变中国的生产现状,我国聚氨酯工业用聚醚多元醇很快将自给并呈饱和状态。

中国加入WTO后,进口配额制逐步取消,国内聚醚多元醇生产商面临严峻挑战,提高竞争能力迫在眉睫。

●原料来源稳定
国内聚醚生产所需环氧丙烷供应不足,部分依赖进口解决,主要进口国为新加坡和日本。

由于日本住友化学公司的单产法环氧丙烷新设备顺利投入生产,并满负荷运转,加大了对我国市场的输送量。

数据显示,2003年上半年国内从日本进口环氧丙烷共20724t;7月份出现明显增量,达到8024t,成交价格集中在690-710美元/t。

能从国外市场稳定采购价格相对较低的环氧丙烷来满足国内聚醚生产需求,这对国内企业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消费构成多元化
1998-2003年,我国聚醚73%的消费是用于制造弹性泡沫(软泡)料,其余大多用于硬泡生产。

虽然硬泡消费大大低于软泡,但其应用正在快速增长,年消费量已由1997年的约13万t增加到了现在的16万t。

我国硬泡的消费情况是:约56%用于冰箱、冰柜和冷库领域,25%用于建筑行业。

发达国家49%的聚醚是用于建筑行业,聚醚在我国建筑行业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由于涂料、胶粘剂、密封剂、弹性体等产品市场快速增长,聚醚在该领域将会大有作为。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聚醚在车用聚氨酯部件中的需求迅速增加。

因此,聚醚消费结构逐渐走向多元化,已成为该行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抢占先机,拓展国外市场
2003年我国共进口聚醚29.7万t,同比增长35.1%。

从品种上看,由于国内普通品种的产品质量已经基本与国际市场相当,因此软泡聚醚进口量不大,基本以高档产品为主。

2003年经营聚醚进口的企业共计1162家,进口额最高的25家进口商的进口数量占总进口量的58.87%。

主要进口商为深圳市宝安外经发展有限公司(占进口量的7.52%)、深圳乐意液体仓储有限公司(占进口量的4.84%)、深圳龙岗区对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占进口量的4.06%)等。

2003年我国出口聚醚6.1万t,同比增长19.03%。

聚醚出口商共计119家,前10位出口商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83.11%,主要有深圳乐意液体仓储有限公司、GE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山东东大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日超工程塑料(深圳)有限公司等。

1997-2003年我国聚醚进出口统计见表4。

表4 1997-2003年我国聚醚进出口统计t
━━━━━━━━━━━━━━━━━━━━
年份进口出口净进口量年增长/%
────────────────────
1997 101688 8572 93116 42.79
1998 104907 11843 93064 -0.06
1999 157436 25365 132071 41.91
2000 190920 27090 163830 24.05
2001 178929 34192 144737 -11.65
2002 219900 51453 168447 16.38
2003 297191 61243 235948 40.07
━━━━━━━━━━━━━━━━━━━━
(数据来源:ISI数据库)
目前,虽然国内聚醚出口量不大,但已经开始起步。

拓展国外市场对消化过剩产品、平衡供需以及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针对性地拓展国外市场(目前主要是亚太地区)是国内大型生产商需要考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