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2框敬畏生命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敬畏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及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107小时生死营救》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命至上思考: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寻找男童,值得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值得。
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是不能用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计算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师生共同总结: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1)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投影:张华救老农牺牲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2、敬畏生命的要求: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至上,敬畏生命。
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已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人教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2课时《敬畏生命》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2课时)第2课时敬畏生命一、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是前面三个单元:自我认知和与他人关系的价值升华。
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生命”这一话题进行论释和思考,在整个七年级的教材体系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敬畏生命》这一框贯穿于整个第四单元的始终,从第八课第一框“生命是永恒的吗?”到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都渗透着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敬畏之情,所以能否把这一框的德育目标落实到位,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和效果。
本框由“生命至上”“休戚与共”两目组成。
主要是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期,对于生命的思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思考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但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框题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因,能自觉敬畏生命。
珍视生命。
2.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道理。
2.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3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态度。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关于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材从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两个方面阐述了敬畏生命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对生命的敬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但对于生命的敬畏可能缺乏深刻的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对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可塑性,通过引导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命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敬畏生命的原因和意义。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生命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
认识到休戚与共是对生命的敬畏。
(二)能力目标提高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和行为能力。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生命,与他人休戚与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践行敬畏生命的行动。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生命至上的内涵。
休戚与共是对生命的敬畏。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至上的意义。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休戚与共,敬畏生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生命奇迹或生命救援的视频,如地震救援、抗洪救灾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们要敬畏生命?”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生命至上展示一些生命面临危险的案例,如交通事故、疾病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
讲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即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珍视生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二框 敬畏生命 教学案

思维
碰撞
开放
思维
碰撞
问题一:生命至上
活动一:P94探究与分享MH370客机失事
生命既是、也是
活动二:P94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活动三:P95不顾自身危险去救助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问题二:休戚与共(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活动一:p96阅读与感悟
敬畏生命
活动二:P97探究与分享
我们
我们
组员组内交流,表述清晰准确1分
《第八课二框敬畏生命》学业纸
备课教师:主备人:教研组:使用时间:
学生信息:班级:姓名:小组:
项目
预设
问 题 与 活 动
规则与评价
预设
思维
导引
成果目标:
1、感悟生命既脆弱又坚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2、懂得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明确目标,注重过程与方法。
独立完成情景导入,在小组内交流汇总,
情境导入:
天津滨海大爆炸简介
认真聆听,选择你比较关注的观点进行评价、质疑、补充、完善,质疑有理,评价到位,2分
发表观点视角独特3分
准确说出一方面的感受,1分
能结合事例有理有据的分析2分
积极分享感受,感受深刻2分Fra bibliotek评价思维
迁移
灾难压不垮坚强的中国人民,在汶川、玉树、雅安地震中,多少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多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多少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多少人忙碌在救援现场,多少人用微笑面对困难······
上述材料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明理的基础上践行,行为跟踪评价3分
思维导图
敬畏生命
可以完善此图,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出本节课漂亮的思维导图。
敬畏生命-精品教案

《敬畏生命》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生命至上”。
教材承接“运用你的经验”、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对生命的思考,引领学生感悟生命至上的内涵,思考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本目主要表达两层意思。
其一,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情怀。
其二,生命至上,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第二目“休戚与共”。
教材通过“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敬畏生命,要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
其二,敬畏生命体现在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其三,当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迫于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2.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3.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的情感。
4.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判断的能力。
5.了解生命之间休戚与共,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坚守对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教案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教案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教案-教习网|教案下载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2.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中“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的目标要求。
【学生分析】受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
这种虚度年华的现象滋生出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以迫在眉急了。
【教材分析】本课在前两个框题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的基础上,第三个框题接着延伸,探讨如何珍爱生命。
教材分三个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一是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强调能承受挫折、勇敢坚强;二是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三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调查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生命是敬畏?敬畏的含义?(学生回答)师:“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
“畏”指谨慎,不懈怠。
“敬畏”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多媒体出示图片:清明祭祖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圈师:说说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回答)师总: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么做是在悼念生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生命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七年级上道法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课时《敬畏生命》(教案)

板书设计
敬畏生命
②生命是坚强 、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圣的。
③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1.请思考如何敬畏生命? 作业布置 2.请完成同步练习册 25-26 页的 1—5 题。
课堂总结
总结发言
本节课我们通过系列 活动,学习了敬畏生 命的原因,希望通过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 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 做到珍惜生命,热爱 生命,既要看到自己 生命的重要性,也要 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 重要,树立正确的生 命观、价值观。
课堂练习
通过 PPT 出示随堂习题,检测并强化本课时的重点知识。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二课时 敬畏生命
课题
第二课时 敬畏生命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敬畏生命》分为“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两目内容。第一目“生命至上” 主要告诉我们敬畏生命的原因,理解生命在不同情景下具有不同的反映;第二目“休戚 与共”在第一目的基础上主要引导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不 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学会正确处理生命问题。
探究与分享 探究分享 探究分享
通过观看照片与启发 学生思考,引发学生 充分认识到:当人的 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 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不可预知的结束…… 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 生命是脆弱的、艰难 的;
当人们万众一心,为 挽救生命而努力,为 守护生命而拼搏,为 悼念生命而默哀…… 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 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是崇高的、圣神 的。我们对生命要有 一种敬畏的情怀。
通过图片展示与阅读 材料,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生命观、价值 观,体会到每个人的 生命都比金钱、权势 等更重要,在这些外 在的东西面前,生命 价值高于一切。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第二框敬畏生命教材分析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的生命,自觉过道德生活。
教材主要从“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和“如何敬畏生命”两个角度展开阐述,让我们既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又体会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让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关爱他人的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只有敬畏生命才会守护生命、珍爱生命。
本节课为后面第九课和第十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命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知道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是独特的、有限的、代代接续的,他们也知道生命的可贵,要敬畏生命。
但不少学生往往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不够重视,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目标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能够自觉关爱他人的生命。
健全人格通过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形成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自觉践行生命至上、休戚与共的观念,培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教学难点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生命的情感。
教学建议1.利用视频资料、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分享个人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体会。
3.鼓励学生思考在面对生命威胁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每年4月份的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祖;每年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人们庄重地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每年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人们沉重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提示:这么做是为了悼念生命,体现对生命尊重、敬畏的情怀,体现了生命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教师过渡: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一起来探究《敬畏生命》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强不息”,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
本框有两目,“生命至上”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脆弱,认识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休戚与共”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成升华。
【学情分析】
面对复杂的社会上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怀,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选择过上积极健康的道德生活。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回答。
师:是呀,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__崇高__的、__ 神圣__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敬畏_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__高于一切_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__同样重要__。
4.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能__尊重__、__关注__、__关怀__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内心的自愿选择__。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命至上
探究一:教材P94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探究二:教材P94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探究三:教材P95探究与分享
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答案提示:不是。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知识模块二休戚与共
探究四:教材P96 阅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我是一个生命”,谈谈自己的感悟。
答案提示:感悟: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探究五:教材P97探究与分享及下面相关链接“四种道德潜能”
(1)上述五个情境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2)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3)学生分享P97相关链接,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提示:(1)“让座”让我感受到对孕妇的关爱,“蹲下去”体现了对生活困难的人,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献一份爱心;“陪伴和分享”感受到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中提升自我;“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拥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怀。
(2)共同的态度:我们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1我们要做到敬畏生命就应该( B)
(1)好好珍爱自己的生命就行了
(2)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
(3)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4)把敬畏生命作为内心的自愿选择
A(1)(2)(3) B(2)(3)(4)
C(1)(3)(4) D(1)(2)(4)
2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面前,党和国家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
这是因为( D )
A人生的价值在于战胜挫折
B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C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也是脆弱的、艰难的
D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要敬畏生命、关爱生命
【课堂小结】
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珍爱他人的生命
板书 2 敬畏生命
休戚与共 1 敬畏生命就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生命
2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3 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