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模型,胰岛素过量中毒及其解救

合集下载

胰岛素过量处理

胰岛素过量处理

胰岛素过量处理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负责调节血糖水平,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能量。

然而,如果胰岛素用量过高,就可能导致胰岛素过量的情况发生。

胰岛素过量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正确处理胰岛素过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胰岛素过量的处理方法。

一、了解胰岛素过量的症状首先,要能够识别胰岛素过量的症状。

胰岛素过量可能导致血糖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出汗、颤抖等。

重度低血糖可能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同时,胰岛素过量还会引发饥饿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问题。

了解这些症状是处理胰岛素过量的第一步。

二、紧急处理胰岛素过量在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胰岛素过量症状时,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1. 吃一些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含糖饮料、糖果、葡萄糖片等。

这些食物可以快速提升血糖水平,缓解低血糖症状。

2. 避免注射更多胰岛素:如果已经注射胰岛素,则应停止注射,以避免进一步加重低血糖。

3. 检测血糖水平:使用血糖监测仪或到医院进行血糖测试,了解自身的血糖情况,以及确定是否需要更多的处理。

4.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胰岛素过量症状严重或持续,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三、预防胰岛素过量的措施除了及时处理胰岛素过量,还应采取预防措施:1. 合理、准确使用胰岛素: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胰岛素,遵守剂量和时间的规定,切勿自行调整用量。

2. 定期检查血糖:定期使用血糖监测仪检查血糖水平,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3. 饮食和运动平衡: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稳定,降低胰岛素过量的风险。

4. 教育自己和他人:通过教育自己和他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用量和风险,提高对胰岛素过量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结论胰岛素过量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和预防。

了解胰岛素过量的症状,采取紧急措施,同时通过预防措施减少胰岛素过量的发生,都是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步骤。

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与医生保持沟通,严格遵循医嘱,不滥用或随意更改胰岛素用量,是预防胰岛素过量的关键。

药物中毒施救模型

药物中毒施救模型

数学建模(药物中毒施救模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12级信算本班组别:第六小组成员:刘慧杰秦凯刘家明学号: 044 050 049药物中毒施救模型摘要: 药物都有最大服用剂量,服用过多会导致危险。

本文以氨茶碱片为引例,通过建立药物中毒最小剂量模型求得服用氨茶碱片后血药浓度能达到的最大值来确定服用氨茶碱的剂量上限。

关键词:最小剂量 血药浓度 半衰期正 文1 问题的提出氨茶碱片服用过多会使血药浓度(单位血液容积中的药量)过高,当血药浓度达到100μg/ml 时,会出现严重中毒,当达到200μg/ml 则可致命。

血液系统对药物的吸收率和排除率可以由半衰期确定,从药品的说明书可知,药片的剂量为每片100mg ,氨茶碱吸收的半衰期约5h ,排除的半衰期为6h 。

现在确定对于孩子(血液总量为2000ml )及成人(血液总量为4000ml )服用氨茶碱能引起严重中毒和致命的最小剂量。

2 合理假设与变量说明为了判断孩子(或成人)的血药浓度会不会达到危险的水平,需要寻求胃肠道和血液系统中的药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记胃肠道中的药量为想x(t),血液系统中的药量为y(t),时间t 以及孩子(或成人)误服药的时刻为起点(t=0)。

我们可以做以下假设:1:胃肠道中药物向血液系统的转移率与药量x(t)成正比,比例系数记作λ(λ>0),总剂量x mg 的药量在t=0瞬间进入胃肠道,同时x mg 也表示所使用药物的最小剂量。

2:血液系统中药物的排除率与药量y(t)成正比,比例系数记作μ(μ>0),t=0时血液系统中无药物。

y mg 表示血液系统中的药物的含量。

3:氨茶碱被吸收的半衰期约5h ,排除的半衰期为6h 。

4:孩子的血液总量为2000ml ,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ml 。

3 模型建立根据假设对胃肠道中药量x(t)和血液系统中y(t)先建立一个小孩出现药物严重中毒的最小剂量模型。

(其余的情况类似)由假设1,x(0)=x mg ,随着药物从胃肠道向血液系统的转移,x(t)下降的速度与x(t)本身成正比(比例系数λ>0),所以x(t)满足微分方程λ-=dtdx (1)由(1)式分离变量化简得:t xe t x λ-=)( (2)由题意可得:(假设3) 2)0()5(x x = (3) x x =)0( (4)由(2)(3)(4)化简得: 52ln =λ (5) 由假设2,y(0)=0,药物从胃肠道向血液系统的转移相当于血液系统对药物的吸收,y(t)由于吸收作用而增加的速度是λx,由于排除而减少的速度与y(t)本身成正比(比例系数μ>0),所以y(t)满足微分方程y x μλ-=dtdx (6) 由(6)式分离变量化简得: )()(t t e e x t y λμλμλ----= (7) 由题意可得:(假设3)x e x y 42)6()6(1-== (8) 0)0(=y (9)由(5)(7)(8)(9)化简得:62ln =μ (10) 4 模型求解将(5)(10)式代入(7)式中并化简得 )(6)(52ln 62ln t t e e x t y ---= (11)要求的是小孩出现严重中毒的最小剂量,即求(11)式中的最大值,将(11)式求导得 )52ln 62ln (6)(52ln 62ln 't t e e x t y --+-= (12)令(12)式得0,得2ln )5ln 6(ln 30-=t (13)已知能引起小孩严重中毒的时,血液系统中药物浓度达到100ug/ml ,即小孩血液系统中药物含量为200mg 。

缺氧中毒应急救援措施

缺氧中毒应急救援措施

缺氧中毒应急救援措施缺氧中毒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导致身体无法获取足够氧气,从而影响生命体征的正常运作的一种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缺氧中毒的情况很容易发生,比如长时间呆在密闭环境中,高原地区等。

当遇到缺氧中毒的应急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缺氧中毒应急救援措施。

缺氧中毒应急救援措施缺氧中毒的表现因人而异,但是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呼吸困难等。

以下是针对缺氧中毒的应急救援措施:1. 迅速离开缺氧环境首先,一旦发现身处缺氧环境,如高海拔地区、独自开车穿越高山路段、高空等,要尽快逃离此环境。

如果是在室内,要立即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或者是在密闭的房间内,打开门窗寻求外面的新鲜空气。

如果已经发生呼吸困难,尽量躺下采取低头呼吸的姿势,避免活动,保持呼吸畅通。

2. 求救在缺氧中毒发生时,求救是最重要的。

当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要及时联系急救中心,同时告知有关缺氧中毒的情况,以便救援人员尽快采取行动并做出更好的应急处置。

3. 氧疗氧疗是最常见缺氧中毒紧急处理的方法之一,通过给予患者纯净氧气来缓解缺氧症状。

氧气要通过面罩或者鼻塞等装置给予患者,每分钟给氧量不应过高,以避免氧中毒。

如果有专业的氧气治疗设备,应根据氧气浓度和流量匹配调整。

4. 及时治疗病因缺氧中毒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例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麻醉药物、窒息、突发性高原反应或吸入有毒物质等。

因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必须及时找出原因并针对性的治疗病因。

5. 动员和鼓励气感能够对人的情绪和精神产生影响,尤其是在缺氧环境中,更容易出现紧张和恐惧的情绪。

因此,在紧急情况中,应鼓励患者放松心情,保持镇静,要确保他们的情绪良好,不要惊慌和失控。

缺氧中毒的防护预防缺氧中毒的最好方法是遵循以下几点:1.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与新鲜。

2.避免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3.不要进行高强度、高海拔运动,如攀登、潜水等。

缺氧诱导因子与糖尿病并发症(全文)

缺氧诱导因子与糖尿病并发症(全文)

缺氧诱导因子与糖尿病并发症(全文)1 知识介绍1.1 缺氧诱导因子(HIF)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机体适应氧环境变化的中心转录因子,在机体氧的代谢平衡中起关键性作用。

HIF由α和β亚型组成,一般情况下,α亚型是主要的调节因子,而β亚型不受组织氧状态的影响。

在正常氧的情况下,α亚型中 HIF-1α和 HIF-2α可被快速降解;但在缺氧情况下它们迅速聚集,并与β亚型结合转移至核内,通过上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葡萄糖转运体(GLUT)以及糖酵解过程中的多种酶(如己糖激酶等)弥补机体缺氧所产生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

近年研究表明,除机体缺氧外,其他因素如氧化自由基、胰岛素水平等,也可调节HIF。

抑制HIF活性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上调HIF活性可能诱导血管形成,促进糖降解,从而减轻缺血性疾病的缺氧损伤。

目前一些以HIF为靶点的药物相继被开发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1.2 HIF与糖尿病心肌病变增加 HIF 表达可强化心脏对缺血的适应性反应糖尿病心肌病变首先表现为VEGF 及其受体 VEGFR-1的下调,紧跟着是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毛细血管密度下降,心肌灌注缺损。

另一方面,葡萄糖摄取缺陷也与糖尿病心肌病变紧密相连。

葡萄糖聚集使内皮和其他血管细胞发生细胞溶解,进而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系统复杂化。

葡萄糖聚集的直接原因是葡萄糖转运蛋白不足或失活以及在葡萄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己糖激酶水平下降。

当 HIF-1 缺失时,体内毛细血管密度下降并伴随葡萄糖发生聚集。

而当心脏内 HIF-1 过量表达时,VEGF 表达增加,葡萄糖代谢得以改善。

虽然糖尿病引起的高糖高脂如何影响 HIF 的功能尚无定论, 但已有研究表明,高糖可导致在缺氧情况下稳定的 HIF-1α蛋白降解,并使 VEGF、GLUT1、己糖激酶等受 HIF-1 调控的基因下调。

数学建模药物中毒施救模型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药物中毒施救模型实验报告
科学技术学院
上 机报 告
课程名称数学建模
上机项目施救药物中毒模型
专业班级姓 名学号
一、问题提出
(1)作图,即求出口服活性炭药物后模型(8)后,参考教材,画出图形2;
(2)根据模型(8)计算出施救后血液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即算结果 =5.26);
(3)要 使孩子在施救后 立即下降,算出排除率多大?(即算结果 =0.4886)
x=1100*exp(-0.1386*t);
plot(t,x,t,y)
grid on
2.根据模型(8)计算出施救后血液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即算结果 =5.26);
syms xx
>> z=1650*exp(-0.1386*xx)-1609.5*exp(-0.2310*xx);a=diff(z,xx)
a =
(4)如果使用体外血液透析的方法,药物排除率可增加到 =0.1155*6=0.693,用这个 重新求解模型(7)并作图。
五、模型求解
1.作图,即求出口服活性炭药物后模型(8)后,参考教材,画出图形2;
z =
((473*exp(231/500))/2 - 1650*exp(231/1250))/exp((231*t)/1000) + (1650*exp((231*t)/2500))/exp((231*t)/1000)
743589/(2000*exp((231*xx)/1000)) - 22869/(100*exp((693*xx)/5000))
>> tmax=solve('743589/(2000*exp((231*xx)/1000)) - 22869/(100*exp((693*xx)/5000))=0','xx')

数学模型如何施救药物中毒ppt课件

数学模型如何施救药物中毒ppt课件
模型建立xt下降速度与xt成正比比例系数转移率正比于x排除率正比于y胃肠道血液系统口服药物体外药量xt药量ytyt由吸收而增长的速度是x由排除而减少的速度xtxtdt血药浓度药量血液总量x011001100e1100201155013866600e1015202520040060080010001200血液总量2000ml血药浓度200gml结果及分析胃肠道药量血液系统药量血药浓度100gml200mg严重中毒400mg致命t162t487t789y442孩子到达医院前已严重中毒如不及时施救约3h后将致命
d t
λ=0.1386 (不变),μ =0.1155×2=0.2310
z ( t ) 1 6 5 0 e 0 .1 3 8 6 t 1 6 0 9 .5 e 0 .2 3 1 0 t,t 2
x,y,z(mg)
施救方案
1200
1000 x(t)
800
600
y(t)
400
z=318
z(t)
200
x(t)下降速度与x(t)成正比 (比例系数λ),
y(t)由吸收而增长的速度是λx,由排除而减少的速度 与y(t) 成正比(比例系数μ).
dy x y
dt
模型求解 dxx, x(0)1100 x(t)1100et
dt
药物吸收的半衰期为5 h x(5)x(0)/2
1100e51100/2
(ln 2 )/5 0 .1 3 8 6 ( 1 /h )
dy x y y1100et
dt
y(0) 0
y(t)1100(et et)
药物排除的半衰期为6 h 只考虑血液对药物的排除
d y y y(t)ae(t)
dt
yHale Waihona Puke () a ,y ( 6 ) a /2

缺氧及其解救实验报告

缺氧及其解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定义、分类及对机体的影响;2. 掌握缺氧解救的方法及原理;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器官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发生的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改变。

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是指血液中氧分压降低,血液性缺氧是指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组织性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降低。

缺氧解救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加氧气的供应、改善血液携氧能力、改善组织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等。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实验仪器:缺氧瓶、测氧仪、注射器、手术器械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氰化钾、美兰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加入适量钠石灰,使氧气被消耗,造成乏氧环境;(2)观察小鼠呼吸、心跳、行为等变化;(3)记录小鼠死亡时间。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腹腔注射亚硝酸钠,使血红蛋白氧化,降低血液携氧能力;(2)观察小鼠呼吸、心跳、行为等变化;(3)记录小鼠死亡时间。

3. 组织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腹腔注射氰化钾,使细胞线粒体受损,降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2)观察小鼠呼吸、心跳、行为等变化;(3)记录小鼠死亡时间。

4. 缺氧解救实验(1)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呼吸、心跳、行为等变化;(2)记录小鼠死亡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小鼠在缺氧瓶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行为异常,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为90min。

2. 血液性缺氧实验:小鼠腹腔注射亚硝酸钠后,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皮肤黏膜由红润变为樱桃红,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为120min。

3. 组织性缺氧实验:小鼠腹腔注射氰化钾后,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行为异常,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为100min。

4. 缺氧解救实验:小鼠在缺氧瓶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后,呼吸逐渐平稳,心跳恢复正常,行为恢复正常,最终存活。

缺氧及解救实验报告(3篇)

缺氧及解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了解缺氧的表现和生理机制。

2. 掌握缺氧解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动物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动物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代谢,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探讨缺氧解救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器材: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注射器、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10%一氧化碳气体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3. 缺氧解救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4)当小鼠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立即将小鼠取出缺氧瓶,放入装有新鲜空气的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恢复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乏氧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缺氧瓶的密闭性、小鼠个体差异、钠石灰等因素有关。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一氧化碳浓度、小鼠个体差异、缺氧瓶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3. 缺氧解救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缺氧解救组小鼠在取出缺氧瓶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活动状态逐渐好转,大部分小鼠得以存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氧模型
缺氧指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从而引起其代谢、功能以致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引起的组织供应不足。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血红蛋白的质或量改变,导致血氧容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应不足。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至。

实验目的
通过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复制,了解缺氧的原因与分类;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血液颜色的变化,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特点。

实验动物小鼠
实验器材小鼠,缺氧瓶,天平,剪刀,镊子,1ml注射器。

实验药品5%亚硝酸钠,1%美兰,钠石灰,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乏氧性缺氧:取小鼠1只称重后放入装入钠石灰(吸收CO2)的缺氧瓶,观察小鼠的呼吸频率、深度及唇、趾、尾部颜色后,塞紧瓶塞并记录时间。

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到小鼠死亡。

鼠尸体留待其他实验完成后解剖。

将结果记入表一。

2.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分别向甲乙两鼠腹腔内注入5%亚硝酸钠各0.3ml。

2分钟后向甲鼠腹腔注入生理盐水0.3ml,向乙鼠腹腔注入1%美兰0.3ml,比较两鼠存活时间。

将结果记入表二。

结果与分析将全部实验死亡小鼠进行解剖。

并排列对比观察小鼠心、肺、肝、肾和血液的颜色。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各型缺氧的特点,发生机制。

胰岛素过量中毒及其解救
实验目的观察胰岛素过量引起的低血糖反应症状及葡萄糖的解救作用。

实验对象小鼠(体重18~22克,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鼠笼、天平、1ml注射器、恒温水浴槽。

实验药品胰岛素、1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

方法与步骤
1.实验前日,将小鼠禁食18小时。

2.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称重后编甲、乙号标记。

观察其正常活动情况。

3.分别腹腔注射2U/ml的胰岛素0.2ml/10g,观察胰岛素引起低血糖的中毒症状(乏力、四肢伏倒、不活动、惊厥等)。

待中毒症状明显时,甲鼠腹腔注射10%葡萄糖溶液0.5 ml,乙鼠腹腔注射0.5ml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二鼠的症状有何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