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忠继电保护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主要设备;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整定方法;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力;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分类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3.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特点2.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1.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2.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保护措施3.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和动作原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继电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原理和功能;掌握常用的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保护需求;学会使用保护装置进行故障检测和保护操作;能够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的责任感,增强对继电保护工作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继电保护的应用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解释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保护动作的判断依据。

2.常用保护装置:介绍常用的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分析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3.保护参数的设定:讲解保护参数的设定方法,包括动作电流、时间延迟等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4.继电保护的应用:介绍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输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

5.继电保护的设计:讲解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保护级联、保护区域划分、保护装置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装置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和性能,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保护参数设定和保护方案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64学时继电保护教案

64学时继电保护教案

《继电保护》授课教案(64学时)绪论第一章继电保护装置的常用元件于基本电路内容:1、继电保护装置的常的用电流互感器与测量变换器;2、继电保护装置的常用对称分量虑过器;3、静态继电保护装置的常用电路;4、集成电路构成的继电保护基本电路;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及定义,强调对电流互感器与测量变换器及对称分量虑过器的掌握和应用,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应扎实的掌握。

重点:电流互感器,对称分量虑过器。

难点: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减极性原则。

在讲授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要讲清楚,讲明白,对难点内容要多举例。

计划:6学时。

第二章电网的电流电压保护内容:1、电磁型继电器;2、静态继电器;3、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

4、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5、电网接地保护要求:掌握继电器继电特性,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原理,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原理,电网接地保护原理。

重点: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原理图,电网接地保护原理图。

难点: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展开图。

讲授时,要讲清楚概念,多画图,多做练习。

计划:14学时。

第三章距离保护内容:1、距离保护的原理;2、阻抗继电器;3、整流型方向阻抗继电器;4、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5、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动作的因素及其对策;6、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7、距离保护的应用及其评价;要求:掌握距离保护的原理,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重点:距离保护的原理,90度接线。

难点: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动作的因素。

在讲授时,将各种保护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各种方法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讲好例题后,做几个练习,加深,加固。

计划:10学时。

作业:3---2,3---4,3---5,3---7,3---10,3---14。

第四章输电线的纵联保护内容:1、概述;2、输电线的纵联差动保护;3、输电线高频保护;4、微波保护简述;要求:掌握输电线纵联差动保护原理,输电线高频保护原理,以及相差高频保护原理,能够画出原理图。

重点:输电线方向高频保护原理及原理图。

电气设备说课

电气设备说课

可见结果: 能确定主接线方案并画出变电站电气主接线
任务书名称:35kv变电站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原 始 资 料
任 务 要 求
(1)根据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结果,2010年和2013年待设计 变电站供电区内最大缺电力分别为5398kW和8089kW,按容载比 1.8计算,需35kV变电容量分别为9716kVA和14576kVA。 (2)35kV:终期规模出线为4回,本期建设2回电源线, (3)10kV:终期规模出线为8回,本期8回一次建成。 (4)无功补偿:容量2×1600kvar。 1、能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选择变电站主变的台数、容量、型式、 型号及运行方式。 2.能根据给定原始资料拟定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方案(要求每组 要对2-3个主接线方案进行可靠性、灵活性的比较,选出两最优 方案进行经济上的比较,最后确定出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方 案。) 3.能进行主要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流互感 器、熔断器、避雷器)的初步配置。 1.电气主接线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型式。 3.主要电气设备的配置。 4.选择主变压器的依据。
项目教学法(辅助现场参观 及多媒体课件) 1、老师给出常用电气设备 能正确绘 图形和文字符号及典型的电 制常用一 气主接线图。 次电气设 备图形和 2、徒手绘制常用一次电气 设备图形和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 3、用电气CAD绘制常用一 次电气设备图形和文字符号 并保存。
编 号
能力训练 项目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设计变电站自用电接线。(包括确 定站用电的引接点、选出站用变压器型号) 2.电气CAD画出站用电接线图
1.各类发电厂变电站自用电负荷的分类、特点和接线方式等
35kV变电站自用电接线任务成果----自用电接线图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故障,并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学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器,进行基本的操作与调整。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 学生能够培养安全意识,了解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

- 解释继电保护的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分类- 列举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装置、距离保护装置、方向保护装置等。

- 分析各种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3. 继电保护主要参数与调整方法- 介绍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如整定值、动作时间、返回时间等。

- 讲解参数调整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影响参数调整的因素。

4.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与应用- 概述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包括检测元件、逻辑元件、执行元件等。

- 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并了解继电保护在故障处理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原理,如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继电保护原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系统。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继电保护实验,通过实践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的责任感,意识到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继电保护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培养科学精神和细致工作的态度。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系统专业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将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电路原理背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电力系统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概述- 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影响- 继电保护的定义与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2. 继电保护原理- 过电流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 差动保护原理- 零序保护原理3. 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分类与选型- 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与协调-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原则- 继电保护参数整定方法- 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5. 继电保护实验-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与调试- 实验结果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继电保护概述第二周:过电流保护原理第三周:距离保护原理第四周:差动保护原理第五周:零序保护原理第六周: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第七周: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第八周:继电保护实验教材章节关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一章 继电保护概述第二章 过电流保护第三章 距离保护第四章 差动保护第五章 零序保护第六章 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第七章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第八章 继电保护实验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工作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教材章节:第五章继电保护原理
- 5.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 5.2常用继电器的结构与原理
- 5.3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
- 5.4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2.内容列举:
-(1)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掌握常用继电器(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3)学习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理解其作用和相互关系;
-(4)学习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继电保护的参数;
-(5)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及应用的了解。
2、教学内容
-(6)学习微机继电保护的原理、构成及优势;
-(7)探讨不同类型的电力系统故障(如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24)通过模拟电力系统故障,进行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测试,分析测试结果,优化保护参数;
-(25)总结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8)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分析动作特性;
-(9)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检验及维护方法;
-(10)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案例,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系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11)深入了解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对称分量法及序网分析方法;
-(12)探讨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作用,理解与SCADA、智能电网等现代技术的融合;
-(20)通过课程总结和反思,评价自身在继电保护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提升,为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教学内容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课程编号: 130201043学时:两周学分:2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电路»、«电机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设计主要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开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构成原理、运行特性及分析方法。

该课程可以支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第1(工程知识)、5(使用现代工具)、9(个人和团队)、11(项目管理)、12(终身学习)条的达成。

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整定计算及其运行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

二、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设计这一集中实践环节,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科研和工程实践技能水平。

也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识图与制图能力,实验与调试能力.查阅手册、使用国家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料检索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一般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能够够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和分析设计结果。

课程教学应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承担相应角色。

1.知识要求①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全面、完整地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技术及解决继电保护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7
3
§4.1高频保护的基本概念
§4.2高频闭锁方向保护
15
8
3
§4.3高频闭锁距离保护
§4.4相差高频保护简介
16
8
3
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总结及案例分析
4-5
17
9
3
§5.3变压器差动保护 (1)
18
9
3
§5.3变压器差动保护 (2)
§5.4电力变压器电流速断保护
5-3
19
10
3
§5.5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及过负荷保护
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增减情况
电力1220、1221、1222班授课 进 度 计 划 表
序号
周次


课 程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布置作业
备注
1
1
3
§1.1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1)
§2.1单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1)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1-1,1-2,1-3
普通(教室)理论课
(下同)
2
1
3
§2.1单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2)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3
2
3
§2.1单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4
2
3
三段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举例
2-12
5
3
2
§1.1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2)
§2.1单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4)
2-2
6
3
3
§2.1单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5)
------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7Fra bibliotek123
总复习
25
13
3
总复习
26
13
3
考试
4
3
§2.2多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1)1、工作原理;2、功率方向继电器;
3、900接线方式。(案例分析)
8
4
3
§2.2多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1)1、阶段式方向性电流保护的整计算;
2、评价和应用;3、小结及案例分析。
2-14(a)
9
5
3
§2.3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及方向保护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学期授课计划
(2013至2014学年度第1学期)
课程名称继电保护技术
授课教师姓名王亚忠
授课班级电力1220、1221、1222班
授课教师职称教授
系(部)、教研室高压输配电
教研室主任审核
系(部)主任审批
制订日期(系部盖章):2013年9月2日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
二〇一三至二〇一四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安排表
序号
教学主要模块、技能考核项目
学 时
1
2
3
4
采用教材及教学大纲情况表
主要教材
教材名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
主编
沈诗佳
教材类型
规划教材√自编教材□ 其它□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
教学参考资料
名 称
主编
类 型
规划教材√自编教材□ 其它资料□
出版社
教学大纲
实施性教学大纲: 有√无 □
20
10
3
§5.6变压器接地短路的零序后备保护
第5章小结及案例分析
21
11
3
§6.1发电机故障和不正常状态及其保护
§6.2发电机的纵差保护
22
11
3
§6.3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
§6.4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保护
23
12
3
§6.5发电机励磁回路接地保护
§6.6发电机的后备保护及过负荷保护
6-1
24
10
5
3
§2.4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及其保护第2章小结
11
6
3
§3.1电网距离保护概述
§3.2阻抗继电器1、阻抗继电器作用和分类;
2、全阻抗继电器。
12
6
3
§3.2阻抗继电器1、方向和偏移阻抗继电器;
2、案例分析3、阻抗继电器接线方式
3-6
13
7
3
§3.4距离保护的整定原则及对距离保护的评价第3章小结
授课班级
20601206
20601209
教学大纲总课时
78
78
已完成课时数
0
0
本学期课时数
78
78
本学期理论时数
78
78
本学期实验(训)时数
0
0
平时测验、段考安排
0
0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
选修课
专业方向限选课□; 综合任选课□
课程评价方式
考试□考查√
模块化、一体化或实习实训类课程教学主要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