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外治方

乳腺增生外治方
*导读:中医认为脐(神阙)能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将药物填塞贴敷在肚脐内,药物通:过脐部快速吸收,沿经络至……
中医认为脐(神阙) 能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将药物填塞贴敷在肚脐内,药物通:过脐部快速吸收,沿经络至脏腑,起到调和脏腑功能、畅通气血的作用,能洽疗多种疾病。
乳腺增生:取蒲公英、香附、白芷、薄荷各15 克;紫花地丁、瓜蒌、丹参各9克,研成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末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1次.,8次为一疗程。
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表现为胸。
闷嗳气、乳房胀痛,或结节随喜怒而消长。
治疗乳腺增生组方
乳腺增生病(秘方数:11)
乳腺增生以及乳腺癌
什么是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秘方
急性乳腺炎秘方。
1个古方,疏肝理气、活血通络,能治乳腺结节、乳腺增生、乳腺炎

1个古方,疏肝理气、活血通络,能治乳腺结节、乳腺增生、乳腺炎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们写过很多关于甲状腺结节的方剂、用药。
其实乳腺结节、增生患者也是居高不下的。
今天我就针对乳腺疾病的患者分享一个好用的方子。
分享一个医案:李女士,42岁。
主诉:反复双乳胀满疼痛半年。
素有乳腺小叶增生史。
近日双乳胀满疼痛明显,触之有结块,质较硬,神疲乏力。
舌诊,舌偏红,苔薄,脉细弦。
证属气机阻滞,痰瘀互阻。
治拟行气活血,化痰散结,兼清热润燥。
予以神效瓜蒌散加减。
方见:瓜蒌皮、当归、乳香、没药、甘草、橘核、荔枝核、夏枯草、石菖蒲、制何首乌、苦参、火麻仁、威灵仙,7剂。
方中瓜蒌理气化痰、散结消痈、清热解毒;当归补血活血;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共奏理气化痰、活血止痛之功。
瓜蒌形像乳房,所以临床是治疗乳房疾病的专药。
这瓜蒌真的全身是宝,有必要好好认识一下。
瓜蒌,跟葫芦大小差不多。
等瓜蒌成熟后,直接切片晒干就是全瓜蒌。
瓢里面的种仁叫瓜蒌仁,外面的皮是瓜蒌皮,瓜蒌的根叫做天花粉,都是可以入药的。
在此方中,瓜蒌皮的主要作用在于清肺化痰,有一种痰叫浓稠痰,不容易咳出来,这种痰不能用半夏,得用瓜蒌把痰化开了再排出来。
瓜蒌皮为什么擅长清肺化痰呢?肺主皮毛。
瓜蒌皮既然走表,就能走肺,瓜蒌本身有化痰作用,所以,瓜蒌皮就能化肺中浓稠痰了。
能化这种浓稠痰的化痰药不太多,瓜蒌皮算是一个,如果没有瓜蒌皮,用全瓜蒌代替也可以。
乳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中草药材,由于它的样子十分像女士的乳头,常用于治疗乳腺疾病。
乳香性味辛苦温,气味芳香,具有芳香走窜之功效,可入心肝脾经,还能入血分,具有比较明显的活血止痛效果,常用来治疗女性的痛经、闭经等症。
二诊:患者停药3天。
服上药后乳房胀痛稍有减轻,睡眠欠佳,舌脉同上。
原方乳香、没药各减,加夜交藤、合欢皮、枣仁。
7剂。
三诊:诉服上药后双乳胀满疼痛已止,触之结块较前缩小。
此后续予上方稍作加减调理。
乳腺增生方

乳腺增生方疏肝理气,活血散瘀,化痰清火,软坚散结。
处方:自拟乳腺增生方加味。
柴胡6克香附10克浙贝母15克牡蛎24克僵蚕10克露蜂房9克海藻15克生甘草15克白芥子9克郁金10克莪术15克全蝎3只大蜈蚣3条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石菖蒲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黄连6克另:全蝎、蜈蚣研末吞服,日三次,每次各一。
水煎服疏肝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散结,滋补肾阴。
处方:自拟乳腺增生方加味。
柴胡6克香附10克浙贝母15克牡蛎24克僵蚕10克露蜂房9克海藻15克生甘草15克白芥子9克郁金10克莪术15克全蝎3只大蜈蚣3条枸杞子2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川芎6克另:全蝎、蜈蚣研末吞服,日三次,每次各一。
水煎服疏肝解郁,化痰活血,软坚散结,温补脾肾。
处方:自拟乳腺增生方去浙贝母加味。
柴胡6克香附10克牡蛎24克僵蚕10克露蜂房9克海藻15克生甘草15克白芥子9克郁金10克莪术15克全蝎3只大蜈蚣3条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干姜15克制附子30克(先煎)补骨脂15克川断15克仙灵脾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另:全蝎、蜈蚣研末吞服,日三次,每次各一。
水煎服处方:柴胡12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川萼10克、蒲公英15克、益母草15克、萹蓄10克、瞿麦10克、木通6克、元胡6克、甘草6克。
月经后一周服用,每日一副,煎服,每月10~15副即可,连服2~3个月。
另外,加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配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乳腺增生特效秘方将三月泡和五指牛奶的根晒干打粉各取6克、莪术根、夏枯草果惠、蒲公英全草晒干,切段打成粉各取6克、山慈姑的假球茎的鲜茎晒干,打成粉取4克。
全部混均装入胶囊,塑瓶装。
100粒一瓶,每粒3.3克,口服每次3--4粒,每天4次,4--6周为一疗程,一般4--6周肿块完全消失治愈根治乳腺增生、初期乳腺癌乳房纤维瘤验方【症状】:乳房肿块、肿块柔软、呈椭圆形、触摸光滑、界限分明。
【原因】:西医称与荷尔蒙不平衡有关。
河南一带流传的治乳腺增生专方治病疗效甚佳

河南一带流传的治乳腺增生专方治病疗效甚佳
河南一带流传的治乳腺增生专方治病疗效甚佳
本药方为流传于河南一带的验方,经河南省中医学院吴运苍教授验证,屡用屡效,为治乳腺增生专方。
该方有效率100%,治愈率98%。
配方及用法:皂刺、陈皮、水八角各15克,木莲藤、白蒺藜花、炮山甲各30克,昆布、海藻各10克,龙衣5克,共研细粉,加水搓为绿豆大小丸。
每次服5克,一日2次,以黄酒100毫升冲服。
一般15天见效,30~60天痊愈。
荐方人:河南省舞阳县吴彩霞
百姓验证:
浙江慈溪市浒山镇新城12幢谢麦棉,男,40岁,医生。
他来信说:“房晓玲患乳癖5年,曾服小金丹、乳癖消片、百消丹、平消片等药,均只能缓解病情。
后来用本条秘方治疗痊愈。
”
重庆市忠县石宝坪山龙滩村邓明材,男,84岁。
他来信说:“胡成梅,女,42岁。
患双乳腺小叶增生,我用本条偏方为她治疗两个月痊愈。
”
提示:本方经许许多多患者自疗验证,疗效较好,大多数病人得到了缓解或治愈,因此,本方堪称佳效良方。
乳腺增生民间验方

乳腺增生民间验方
药方:丹参、黄芪、党参、王不留行各15克,柴胡、枳壳、白芷、香附各10克,当归、浙贝母、白芥子各9克。
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消淤散结。
适应于乳腺增生。
提供人:何灵专家点评:
柴胡、香附、枳壳,三药均入肝经,合用共奏舒肝理气,解郁散结之功,为主药;黄芪、党参、当归合用,益气健脾,补益气血为辅药。
方中丹参为气中血药、当归为血中气药,均取活血化瘀之意,王不留行为疏通乳络之剂,三药共为佐药。
浙贝母、白芥子、白芷均取清热散结之意为使药。
本方从方子的内涵上看,适用于肝郁脾虚偏热象的乳腺增生患者。
由于有活血化瘀之品,孕妇慎用,月经期不宜服用。
此外白芥子、王不留行等有一定刺激胃肠作用,伴有慢性胃肠疾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点评人:卓睿,市中医院乳腺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
作者:毛登峰。
乳腺增生膏

乳腺增生膏配方:威灵仙20克、山甲20克、王不留行20克、山慈姑20克、远芝20克、莪术10克、川芎10克、水蛭10克、草乌10克、川乌10克、马钱子10 、芒硝10克、桃仁10克、大黄10克、乳香5、红花10克、巴豆5克、闹洋花5克、蟾皮5、冰片5、水杨酸甲脂、(冬青油)适量。
主治:急慢性乳腺增生病。
胃病膏药配方:红花10克、川芎10克、大黄10克、元胡20克、木香10克、香附10克、升麻20克、砂仁10克、姜黄10克、丁香10克、桂皮10克、苦参10克、白附子10克、闹洋花10、乳香5克、没药5克、樟脑5克、陈皮10克。
1.制作成黑膏药或四无膏药贴中脘、下脕、或胃腧。
2.治疗范围:各类型的胃病、慢性胃炎、胃下垂。
头疼膏药配方:地龙10克、元胡2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葛根20克、天麻20克、细辛20克、僵蚕20克、全虫5克、蜈蚣5克、冰片10克、红花10克。
[治疗]:急慢性头疼,贴于太阳穴及大椎穴,10到30分钟止疼。
腰椎间盘突出专用膏药配方:淫羊藿800克、元胡800克、马钱子800克、威灵仙2200克、生川乌1200克、生草乌1200克、白芥子1200克、白芍1200克、川椒300克、花椒300克、透骨草300克、杜仲1000克、川芎1500克、骨碎补1000克、雷工藤1500克、秦九1000克、断续1600克、姜黄1500克、大黄1000克、冰片樟脑各40克、乳香500克、没药500克、防己1000克、水蛭800克、山甲1000克、闹洋花1500克、氮酮50毫升。
制作方法:上药取细粉制成黑膏药或四无膏药,一贴就会止疼。
三天即愈。
治疗各种鼻炎的特效药配方:苍耳子160克、辛夷花160克、白芥子20克、白芷30克、细心20克、麻黄15克、葛根10克、麻油500克。
用法:上药用麻油炸至枯黄为止滤去药渣,药油装瓶备用,每日1--3次滴鼻孔,主治:各类型的鼻炎,一次见效一副即愈,一副药用一个月。
对付乳腺增生,名老中医的一张验方,8味药,疗效不错

对付乳腺增生,名老中医的一张验方,8味药,疗效不错
乳腺增生并非现在人专属的疾病,早在古代,对于此病就有了详细的记载。
在中医上,乳腺增生又叫“乳癖”。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
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
中医认为肝郁气滞、情态内伤、气滞不舒、气血周流不畅是导致乳房疼痛和肿块的重要因素。
肝肾两经与乳房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冲任两脉。
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癖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
平素情志抑郁,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挟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故乳中结块。
说了这么多,分享一张名老中医的临床验方——消核汤。
药物组成如下:
炙僵蚕、蜂房、当归、赤芍、香附、橘核、陈皮、甘草。
此方具有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的功效。
尤其对于乳腺小叶增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服用5-10剂可以获效,如果没有完全康复可继续服用。
文中方剂如有需要,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不要盲目使用。
甲珠、蜈蚣粉治疗乳腺增生60

甲珠、蜈蚣粉治疗乳腺增生60例王秀梅,林雪竹,邓成凤(大庆油田管理局总院集团东海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关键词:中医学;甲珠;蜈蚣;乳腺增生学科分类代码:36011021 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75(2004)11-0880-01 甲珠、蜈蚣粉系祖传秘方,为一老中医临床行医50余年的经验方剂,用于治疗乳腺增生。
经3年的临床观察,效果显著,在临床推广上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入选60例门诊病例,均女性。
年龄在25岁~45岁之间。
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之久。
临床主要表现: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肿块常为多发性,可见一侧,也可见双侧,肿块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并无黏连,可推动,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
把它分为4种类型:①片块型:肿块为厚薄不等的片块状,数目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立体感差,质中等或软、有韧性、不黏连。
边界不清或部分清楚,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②结节型:呈结节状,形状不规则,中等硬度,活动,表面光滑或不平,边界较清楚,直径大小013~015cm;③混合型:同一乳房内有片块、结节、条索、砂粒等两种形态以上的肿块;④弥漫型:肿块分布的范围超过3个象限以上或分散于整个乳房。
临床共观察了片块状15例,结节型35例,混合型5例,弥漫型5例。
2 治疗方法基本方:甲珠50g,蜈蚣10条,白花蛇草40g。
研磨成细粉分10份,每晚口服10g,1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腥辣、油腻及寒凉食物,调情志,避免生气。
根据年龄体质不同,酌情加减配伍,辨证施治。
3 疗效标准及典型病历。
痊愈:无乳房胀痛,无肿块;好转:疼痛减轻,肿块变小;无效:服药前后无变化。
病例:某女,33岁,工人。
双侧乳房胀痛3个月,加重1周,该患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乳房胀痛,未经治疗,来门诊就诊。
查体:面色晦暗无光,慢性病容,呼吸平稳,皮肤无黄染,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481.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481.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2009-9-1715:19:56491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
柴胡2.4克,牡丹皮2.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
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
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
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兆俊方。
中药方剂(六)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名】加味瓜蒌汤。
【组成】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广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