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制浆造纸
制浆造纸流程

制浆造纸流程
制浆造纸是一项古老而又重要的工艺,它是将木材、废纸等纤维素原料经过一
系列的处理,最终制成纸张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制浆造纸的流程。
首先,制浆的第一步是选材。
通常情况下,木材是制浆的主要原料,而不同种
类的木材会影响最终纸张的质量和特性。
在选材时,需要考虑到原料的纤维长度、纤维强度以及含水量等因素。
接下来是制浆的预处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原料木材需要经过蒸煮和漂白等处理,以去除木质素和杂质,同时使纤维素暴露在外,为后续的制浆过程做好准备。
然后是制浆的机械处理。
在这一步中,原料木材会被送入制浆机中进行打浆,
通过机械力和化学药剂的作用,将木材纤维分离出来,并形成纸浆的形态。
接着是纸张的成型阶段。
经过制浆后的纸浆会被送入造纸机,经过过滤、压榨、干燥等一系列工艺,最终形成纸张的初步成型。
最后是纸张的加工和后处理。
在这个阶段,纸张会经过裁切、压光、包装等工艺,最终成品纸张会被送往仓库,等待出售或进一步加工。
整个制浆造纸的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化学和机械工艺。
只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纸张产品。
总的来说,制浆造纸流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艺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心
处理和控制。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最终生产出优质的纸张产品。
希望本文对制浆造纸流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纸张生产工艺

纸张生产工艺
纸张是一种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印刷、包装、书籍、办公等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纸张生
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首先,纸张生产的第一步是原料处理。
纸张的原料主要有木材、
竹子、草等,其中木材是目前最常用的原料。
原料处理包括纤维化和
制浆两个部分。
纤维化是将原料加工成适合造纸工艺的纸浆,制浆是
将纸浆加工成所需品质的纸张。
其次,纸张生产的第二步是造纸。
制造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制浆
液均匀地涂布在网纹上,并用压榨法将水分压出,使纸浆中的纤维紧
密结合,形成纸张。
造纸的关键是控制水分含量和温度。
太干或太湿
都会影响纸张的质量,温度也应该能够满足纤维的结合需要。
最后,生产出来的纸张还需要进行后处理。
一般有涂布、表面处理、印刷等后处理。
涂布是指涂上一层保护层,使纸张具有特殊的性
质和寿命。
表面处理是提高纸张的平整度、光泽度和白度等表面属性,在后续的印刷和加工中有更好的效果。
印刷是在纸张上进行文字、图
像等的印刷加工,美化和增加纸张的附加值。
总之,纸张生产工艺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生产过程。
随着制造
技术的不断进步,纸张生产的效率、品质和环保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珍惜使用纸张资源,遵循低碳环保、节能高效
的理念,让纸张生产更加可持续和环保。
木浆生产工艺流程

木浆生产工艺流程
木浆生产工艺流程是将木材转化为纤维素纤维的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木材制浆、漂白和成浆四个阶段。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内容。
1. 原材料准备:
首先,选择合适的木材作为原材料,常见的有杨木、松木和桦木等。
然后,将木材进行切割,去除树皮和杂质,并使其呈现适合制浆工艺的长度和大小。
2. 木材制浆:
将经过准备的木材送入制浆机。
制浆机中的木材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蒸煮,以软化木材的纤维素,使其更容易分离。
随后,木材被传送到磨浆机中,通过高速旋转的磨盘和磨板的摩擦作用,将木材从固态转化为纤维状。
3. 漂白:
制浆后的纤维素纤维通常具有一定的杂质和色素,需要进行漂白。
漂白过程主要包括氧漂和碱漂两个步骤。
氧漂使用过氧化氢和碱性物质,可以有效去除一部分杂质和色素。
碱漂则采用氢氧化钠等强碱性物质,以进一步提高漂白效果。
经过漂白处理后的纤维素纤维变得纯净,颜色较为白净。
4. 成浆:
最后,漂白后的纤维素纤维经过洗涤、筛选和脱水等处理,形成纯净的纤维素纤维,称为成浆。
成浆可以进一步用于造纸、纸板和纺织品等生产过程。
总的来说,木浆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制浆、漂白和成浆四个阶段。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木材被转化为纤维素纤维,为后续的纸张和纺织品等产品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简述现代制浆造纸工艺流程

简述现代制浆造纸工艺流程一、制浆工艺流程1. 木材采集:制造纸张的第一步是收集木材。
木材是目前最常用的原料,通常来自于木材工厂或森林。
这些木材经过去皮、处理等步骤后,可以用于制浆。
2. 剥离纤维:将木材放入蒸煮罐中,经过高温高压的蒸煮处理,使木材中的纤维部分变软,并与木质素分离。
3. 切碎:经过蒸煮后的木材会被送入切割机中进行切碎,将木材颗粒变成纤维丝。
4. 磨浆:将切碎后的木材颗粒通过研磨机进行磨浆处理,使其成为细小的纤维。
5. 浸泡:将磨浆后的纤维颗粒放入大型浸泡池中进行浸泡,去除木材中的杂质和化学成分。
6. 脱水:通过离心机等设备对浸泡后的纤维进行脱水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
7. 漂洗:将脱水后的纤维放入漂白机中进行漂白处理,使其颜色变得更白。
8. 制浆:将漂白后的纤维颗粒通过搅拌、过滤等操作形成液体状的纤维浆液。
9. 成纸:将制好的纤维浆液倒入纸张制造机中,经过压延、烘干等步骤,最终形成纸张。
二、造纸工艺流程1. 纸浆制备:将制浆好的纤维浆液送入纸浆池中,加入水和其他助剂,进行搅拌、稀释等操作,形成适合生产纸张的纸浆。
2. 浆料处理:将纸浆经过过滤、搅拌等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3. 造纸:将处理好的纸浆注入纸张制造机中,通过压延、挤压、烘干等步骤,使纸张的纤维结构变得紧密,形成平整的纸张。
4. 印刷:对制成的纸张进行印刷处理,添加图案、文字等设计。
5. 涂布:将特殊涂料涂抹在纸张表面,提高其光泽度和防水性能。
6. 压光:对印刷好的纸张进行压光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平滑。
7. 切割:将制成的纸张按照所需尺寸进行切割,形成成品纸张。
8. 包装:将切割好的成品纸张进行包装,以便运输和销售。
以上就是现代制浆造纸工艺流程的整体概述,从木材采集到成品纸张的制造,经历了多个环节和步骤。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现代制浆造纸工艺已经变得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为纸张生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现代制浆造纸工艺流程有所帮助。
现代造纸流程

现代造纸流程现代造纸流程造纸是一项古老而重要的工艺,它使得我们可以用各种纤维材料制成纸张,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造纸流程也变得更加高效和环保。
现代纸张的制造主要分为六个步骤:制浆、造纸、压光、裁剪、检验和包装。
首先是制浆过程。
在这一步骤中,纤维原料如木材、竹子或废纸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被分解成纤维素和其他杂质。
机械制浆主要通过物理力将纤维原料切碎成纤维,而化学制浆则是用化学物质将纤维原料分解成纤维素。
制浆完成后,纤维素会被过滤和洗涤以去除杂质。
接下来是造纸过程。
纤维素与水混合形成纸浆后,会进入纸浆机,经过筛网和压榨机的作用,使纤维素均匀分布在筛网上,并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形成湿纸张。
湿纸张会经过烘干和压平等工艺,使其变得扁平均匀。
第三个步骤是压光过程。
湿纸张会被送入压光机中,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将纸张中的水分蒸发,使其更加坚固和平整。
压光机还可以通过印刷和涂布的方式,使纸张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裁剪是造纸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经过压光后的纸张会被送入裁纸机,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裁剪。
裁剪机能够根据纸张尺寸要求进行自动调整,确保裁剪出标准尺寸的纸张。
在所有的制造步骤完成后,纸张会经过检验环节。
通过检验,可以确保纸张的质量符合标准。
一般的检验项目包括纸张厚度、强度、平整度、水分含量等。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检验,纸张才能够进入下一个流程。
最后是包装过程。
合格的纸张会被包装成卷或者平板,以便储存、运输和销售。
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对纸张进行防水、防潮和防尘等处理,以确保其质量和保存期限。
最终,包装好的纸张会被储存在仓库中,等待发货。
现代造纸流程不仅高效,而且注重环保。
制浆过程中的废液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通过改进制浆和造纸的工艺,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和废气的排放;并且,在纸质选择上,更多人开始选择可循环利用的废纸作为纤维原料,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现代造纸流程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环保的纸张产品。
制浆造纸的主要术语

制浆造纸的主要术语(一)制浆1、制浆:制浆是指利用化学的方法或机械的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未漂浆)或进一步变成漂白纸浆的生产过程。
制浆方法分为化学法和高得率法。
化学法包括碱法和亚硫酸盐法;高得率制浆包括半化学法、化学机械法和机械法。
2、本色浆:不需漂白的纸浆称为本色浆,用于生产如:水泥袋纸、电缆纸、电容器纸等。
3、漂白浆:经过漂白后的纸浆称为漂白浆,用于生产如:胶版纸、书写纸、铜版原纸等高级文化用纸。
4、木浆:以木材为原料制得的纸浆称为木浆,主要包括针叶木浆(又称软木浆)和阔叶木浆(又称硬木浆).5、非木浆:以各种非木材为原料制得的纸浆称为非木浆,主要包括棉浆、竹浆、蔗渣浆、麦草浆、棉秆浆、稻草浆等。
6、废纸浆:对废纸进行处理后制得的纸浆称为废纸浆,主要包括包装废纸浆和废纸脱墨浆等.7、化学浆:以各种化学药剂作为蒸煮液制得的纸浆称为化学浆。
8、半化学浆:采用与化学法相同的蒸煮液进行较轻微的处理后再加以机械磨浆处理得到的纸浆称为半化学浆.9、化学机械浆:采用比半化学法更轻微的化学处理然后或同时加以机械磨浆处理得到的纸浆称为化学机械浆。
10、机械浆:不用化学处理,而用各种机械法生产的纸浆统称为机械浆。
11、蒸煮:蒸煮就是在蒸煮设备(蒸球、蒸煮锅、连续蒸煮器)内使蒸煮液与植物纤维原料充分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进行化学反应,脱除原料中木素、获取纸浆的工艺过程。
12、黑液:原料经碱法蒸煮后,从纸浆中分离出来的残液称为黑液。
13、纸浆得率:又称纸浆收获率,原料经蒸煮后所得绝干(或风干)粗浆重量对未蒸煮前绝干(或风干)原料重量的百分比,一般称为粗浆得率;粗浆经筛选后所得绝干(或风干)细浆的重量对绝干(或风干)原料重量的百分比称为细浆得率。
14、纸浆硬度:纸浆硬度是表示原料经蒸煮后残留在纸浆中的木素和其他还原性物质的相对量,测定时通常采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以高锰酸钾值、卡伯值或贝克曼值表示。
木材纸浆制浆流程

木材纸浆制浆流程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木材纸浆制浆流程:
①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原木,进行去皮处理,去除树皮以减少杂质。
② 木片切割:将去皮原木送入削片机,切割成均匀大小的木片。
③ 蒸煮分离:木片进入蒸煮器,加入化学品(如硫酸盐或亚硫酸盐)在高温高压下蒸煮,使木质素溶出,纤维素分离。
④ 洗涤净化:蒸煮后的浆料用水洗涤,去除残留的木质素和化学品。
⑤ 筛选净化:通过筛选设备去除粗片、节子等杂质,确保纸浆纯净。
⑥ 漂白处理:根据纸张白度要求,使用漂白剂对纸浆进行漂白,提高色泽。
⑦ 打浆调制:经过打浆机处理,调节纤维的物理特性,加入胶料、填料等,准备造纸。
⑧ 浆板制作:将处理好的纸浆制成浆板,便于存储和运输。
⑨ 环保处理: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化学品,减少环境污染。
制浆工艺流程

制浆工艺流程制浆工艺流程是将木材或其他纤维原料通过化学或机械方法分解成纤维,并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制成浆料,用来制造造纸或其他纸制品。
下面将介绍一种典型的制浆工艺流程。
首先,木材或其他纤维原料被送入制浆厂,并经过去皮和去枝处理,以去除木材的外层和多余部分。
然后,将木材或纤维原料切割成更小的块状,以便后续处理。
接下来,处理过的木块被送入蒸煮器中进行蒸煮。
蒸煮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和压力,将木材中的天然树脂和其他杂质溶解或分解,使其更易于分离纤维。
蒸煮后的木块被送入漂白塔中进行漂白。
漂白的目的是去除木材中的色素和其他杂质,使纤维呈现出纯净的白色或其他所需的颜色。
漂白后,将木块送入纤维分离机中进行分离。
分离机的作用是通过机械力和水的冲击力,将木块分解成纤维。
分离后的纤维与水混合形成浆料。
浆料被送入浆池中,并通过搅拌的方式保持均匀混合。
在浆池中加入化学药剂,如改良剂、防腐剂等,以改善纤维的质量和性能。
接下来,浆料通过过滤的方式去除杂质和未分解的木块。
过滤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压力过滤或离心过滤,以确保浆料质量的纯净和均匀。
过滤后的浆料被送入纤维细化机中进行细化处理。
细化机将浆料进一步破碎和分散,以获得更加细小的纤维。
细化后的浆料质地更加均匀,适合用于制造高质量纸张。
最后,经过细化处理的浆料被送入造纸机进行造纸。
造纸机将浆料均匀地铺在过滤带上,并通过压力和热风的作用,使水分逐渐蒸发,纤维互相结合,形成纸张的基本结构。
在造纸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纺织纤维或其他添加剂,以调整纸张的性能和特性。
制浆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出的浆料质量符合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制浆工艺流程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纤维的利用率和纸张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材制浆造纸工艺学1、造纸工业特点:①是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生产资料所离不开的;②造纸工业投资大,生产复杂;自动化、连续化、机械化程度高;③能源消耗大;水耗量大;④纤维原料消耗大;⑤化工原料消耗大;2、所谓纸,就是从悬浮液中将植物、动物、化学纤维、矿物纤维或这些纤维的混合物沉积到适当的成型设备上,经过干燥制成的平整、均匀的薄页。
3、中国的造纸工业存在问题:①纤维原料中木材的比重很小;②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偏高,并且供应紧张,对环境污染严重;③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给生产和三废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④技术装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很低;⑤经营管理分散,不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以发挥最好的经济效益;4、制浆基本概念制浆是指将木材或其它纤维原料转化为纤维物质的任何工艺过程;具体而言,制浆是指利用化学的、机械的或二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磨解成浆或分离出浆的过程;5、制浆的基本过程:化学浸渍和磨碎原料-→备料-→化学蒸煮――→洗涤-→筛选-→漂白-→贮浆磨解6、制浆方法的分类碱法:烧碱法、硫酸盐法、氨法等;化学法40-50% 亚硫酸盐法:酸性亚硫酸盐法、亚硫酸氢盐法等;机械法:原木磨木法、木片磨木法、草类机械法;高得率法 94-98%化学机械法:高得率化学法、半化学法、化学机械法;50-65% 65-85% 85-90%7、我国制浆技术的发展重点在:化学法→碱法→硫酸盐法;原因:(1)原料的适应性强,纸浆强度大,针、阔叶材都可适用;(2)由于多段漂白技术的发展,使纸浆漂白度提高,从而扩大纸浆使用范围;(3)由于碱回收技术的完善,使黑液的污染大大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8、原料贮存的意义⑴满足连续化生产的需要;⑵降低水分,提高装锅量;⑶降低树脂障碍,改善原料质量,从而降低碱耗;9、原料场的要求⑴要有防火安全措施⑵要求运输方便⑶要求排水畅通⑷要求通风良好⑸要有良好的照明条件10、木片露天贮存的优点:①节省场地;②节省劳动力及备料费用;③不同材种木片易于分开堆放,易于计量,工艺条件精确;不影响连续化生产;④新伐树木立即剥皮削片,原料损失小;⑤多树脂原木削片后贮存,有利于树脂分的降低;缺点:①木片易受污染,特别在贮存时间较长时;使用前必须进行洗涤等处理;②木片长时间贮存会使其质量下降;11、备料的生产流程:削片机→筛选→木片仓→蒸煮锅原木→拉木机→锯木机→去皮机→短原木去节机→劈木机→磨木机→磨浆12、碱法蒸煮:用碱性化学药品处理植物纤维原料,将木素溶出,尽可能地保留纤维素和不同程度地保留半纤维素,使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浆;13、硫酸盐法优点:成浆强度大,色泽较深;但采用多段漂技术后,可得到白度较好的纸浆;缺点:①纸浆得率低,仅40~50%;②成浆颜色深;③要获得漂白浆,需采用比较复杂的多段漂;④碱回收设备复杂,投资大;⑤虽有碱回收但仍有水域污染;⑥蒸煮产生恶臭气体污染大气;14、亚硫酸盐法优点:①本色浆颜色较浅,漂白剂及其它化学药品消耗量低;②制精制浆不需预水解,从而简化生产过程;③针叶木浆废液可以生产酒精;④各种原料制浆后的废液都可用于制造酵母、粘合剂、香兰素等;缺点:①蒸煮时间较KP法长;②除碱性SP法外,多需要耐酸器材;③对原料要求一般都较严格;④大多数情况下需附设制酸设备;15、蒸煮常用术语:绝干原料和风干原料;蒸煮液;黑液;绿液;白液;活性碱;有效碱;总碱量;硫化度D;用碱量;液比;化合酸、游离酸、总酸、酸比;红液;16、碱法蒸煮的目的:就是利用碱的作用除去原料中的木素,使纤维间结合力下降,从而削弱纤维间的结合力,促使其解离成浆或为离解成浆创造条件,同时使原料中的树脂、蜡、脂肪等皂化除去;SP法蒸煮的目的:是要使植物原料中的木素与药液反应,变为可溶性的木素磺酸和木素磺酸盐而除去;17、草类在100℃前就大量脱木素原因:①含半纤维素多,特别是聚戊糖、糖醛酸、乙酰基易溶解脱除;②草类原料含易溶木素多,达60%,木材只占30%;③草类原料所含木素量比木材少,为18~20%,而一般木材为25%左右;④木素在原料中位置的不同对它的溶出也会造成影响;⑤草类原料结构分子中只有少量酯类连接,在蒸煮中易断裂;⑥草类细胞壁、胞间层脱木素速率一样,这也使木素的溶出更为方便;18、碱法蒸煮中臭味产生的原因:R-OCH3+NaOH→R-ONa+CH3OHR-OCH3+NaSH→R-ONa+CH3SH (甲硫醇)CH3SH+O2→CH3-S-S-CH3(二甲二硫醚)R-OCH3+CH3SH→CH3-S-CH3(二甲硫醚)H2S19、蒸煮操作过程:碱法蒸煮基本操作过程包括装锅、送液、升温、小放汽、保温和放锅等;亚硫酸盐法基本工艺过程为:装锅→预处理→送液→酸液循环→第一段通气与保温→第二段通气与保温→移液或转注→蒸煮终点确定→放气与放锅20、机械浆特点:纸浆得率高,生产成本低,化学药品消耗少,蒸汽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成纸吸墨性强,不透明度高,纸张软而平滑,适合印刷上的要求等特点;缺点:动力消耗大,成纸纤维短,非纤维组分含量高,成纸强度低,易返黄发脆,不能长期保存等;21、磨浆机理:压力脉冲理论;①由于热机械作用引起木材胞间层的塑化;使纤维和纤维间结合松弛;②从木材结构上分离纤维;③分离出的纤维和纤维束的精磨和复磨;22、CMP、SCP化学处理目的:①在得率高的基础上,满足所抄造纸张的性能;②为降低成本,不用或少用高价的长纤维化学浆;③开辟制浆原料;④软化纤维,提高纸浆强度,减少碎片含量;⑤节约磨浆能耗;机械处理作用:①木片的加热和软化;②解离成单根纤维;③单根纤维的细纤维化;23、纸浆洗涤的目的:①除去会在以后工序中污染纸浆的残液;以获得洁净的纸浆;②以最低限度的稀释,回收最大量的废化学品;24、黑液分布形式:①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纤维与纤维之间,其含量约占总液量的70~80%;这一部分黑液可通过挤压作用很容易除去。
②在细胞腔内孔道里的黑液约占15~20%;③在纤维细胞壁内毛细管的黑液约占5%左右;④纤维表面吸附有部分废液,废液中的金属离子与纤维内的阴性基团相结合,这一部分废液更难除去。
25、纸浆洗涤原理:挤压作用、过滤作用、扩散(置换)作用、吸附作用、多段逆流洗涤方式;26、泡沫的形成与消除泡沫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皂化物;消泡方法有:静置消泡、高压蒸汽消泡法、机械消泡法、消泡剂消泡法、抽吸消泡;27、筛选净化原理筛选原理:按杂质的尺寸大小、形状与纤维的不同,采用过筛的方式进行分离。
净化原理:利用杂质的比重比纤维大的特点,用重力沉降或离心分离的方式进行处理;“糊网”现象。
28、漂白目的:提高纸浆的白度和白度稳定性;29、漂白方法:溶出木素式漂白、保留木素式漂白;30、白度:是以主波长为457nm的蓝光照射纸张后的反射能力来表示的;具体地讲,白度是以主波长为457nm的蓝光照射标准氧化镁板的反射率为100%,在同样条件下所测试样的反射率与标准氧化镁板反射率的比值(百分数),为该试样的白度;31、纸浆的返黄(回色):漂白后达到一定白度指标的纸浆,经过一段时间,有的是几天、几个小时,有的甚至立即又出现白度的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纸浆的返黄。
32、预防返黄措施⑴合理控制漂白过程工艺条件,尽量避免漂白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氧化破坏。
⑵改单段漂为两段漂或多段漂,以减轻漂剂对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作用;⑶选择合适的漂白剂,以减少或更有选择性地清除纸浆中的有色基团。
⑷加强漂后纸浆的洗涤;⑸尽量减少浆料中金属离子的存在,以减少对返黄的影响。
33、C(氯化)、E(碱处理)、H(次氯酸盐)、O(氧气漂白)、Z(臭氧漂白)、D(二氧化氯漂白)、P(过氧化物漂白)、ECF无元素氯漂白、TCF全无氯漂白;34、打浆:是指通过机械的磨擦、撞击、压溃的处理,使悬浮于水中的纤维发生吸水润胀和细纤维化的操作;35、打浆意义:①未经打浆的纸浆制成的纸不能满足纸张的要求;②不同性能纸张是通过控制不同打浆条件制成的;③不同浆料也是通过打浆而实现统一成均一纸浆的;36、打浆对纤维的作用: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润胀、细纤维化、横向切断37、打浆方式:分为长纤维游离打浆、长纤维粘状打浆、短纤维游离打浆和短纤维粘状打浆四种;38、施胶方法:纸内施胶、纸面施胶、双重施胶;39、纸面具有抗拒液滴润湿能力的方法:一是降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二是增加液滴本身的内聚力。
40、某厂用37m3蒸球蒸煮木片,装锅量189kg/m3,用碱量18%(Na2O计),硫化度22%(Na2O计),液比1︰2.6,回收的白液中活性碱浓度为100g/l,白液硫化度为14%(Na2O计),进厂固体Na2S溶解后浓度为212g/l,问:①应加多少m3白液?②应加多少m3Na2S液?③如原料含水率20%,用黑液配蒸煮液应补加多少?解:每球绝干木片装锅量:37×189=6993 kg 1分每球用碱量: 6993×18%=1258.74 kg 1分 Na2S量: 1258.74×22%=276.92 kg 1分NaOH量: 1258.74-276.92=981.82 kg 1分总液量: 6993×2.6=18181.8 升=18.18 m3 1分白液中活性碱量: 981.82÷(1-14%)=1141.65 kg 1分①加入白液体积: 1141.65÷100=11.42 m3 1分②白液中Na2S量: 1141.65-981.82=159.83 kg (Na2O计)需加Na2S量: 276.92-159.83=117.09 kg (Na2O计) 1分应加Na2S体积数: 117.09×78÷62÷212=0.70 m3 1分③需补加黑液: 18.18-11.42-0.70=6.1 m3 1分41、已知原酸中T.A.=5.0%,C.A.=2.5%,C.A./F.A.=1.0,配成100m3蒸煮酸,其T.A.=3.6%,C.A./F.A.=3.0,现若使用40m3回收液配,T.A.=1.7%,C.A.=0.85%;化合酸不足则加MgO配,MgO纯度为90%,求①需原酸量;②需MgO量;解:需原酸量为:(100×3.6%-40×1.7%)/5.0%=58.4 m3MgO补充量为:(100×2.7%-40×0.85%-58.4×2.5%)×0.625×1000/92%=630 kg42、用黑液稀释白液有何优点?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萧煮用液量很大,从节约能源以及回收利用等方面考虑,可适当在配蒸煮液时加入一定的黑液,其优点为:①降低白液浓度,使纤维素降解更少;②达到稀释目的但不增加废液的蒸发量;③利用了废液中残余的碱及热量;④利用含有的半纤维素起一定的润滑作用;43、为什么碱法蒸煮终了时要有一定残碱?因为如果黑液中残碱量不足,在接近蒸煮终点时,由于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生的有机酸,使pH值下降;如果pH值小于12,木素的溶出物会重新吸附在纤维上,在这种情况下,纸浆中木素含量会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从而对下一工序造成影响,在漂白处理时也不易除去;特别在pH=6时,木素的沉积会达到最高点,所以蒸煮中要控制一定的用碱量;44、什么是H因子?有何用处?如何计算?H因子是将蒸煮温度与蒸煮时间结合起来的参数;同一原料,在用碱量、硫化度、液比等蒸煮条件相同时,控制相同的H因子,则其纸浆得率及纸浆中木素含量相同;也就是说,只要控制相同的H因子,就可获得相同质量的纸浆;H因子是用蒸煮相对反应速率对蒸煮时间作图时所得曲线下的面积表示;即:H=K R×时间间隔(K R取整数)表示某温度下平均相对反应速率与时间间隔的乘积;解:时间温度K R H=K R×△t0.00 0.25 0.500.751.00 1.25 1.50 …3.008095110125140155170…17031566258921…921H1=0×0.25=0H2=【(0+3)/2】×0.25=【0.5】=1H3=【(15+3)/2】×0.25=【2.25】=2H4=41×0.25=10H5=162×0.25=41H6=590×0.25=148升温时总计:H升=202保温总计:H保=921×1.50=1382总H因子:H=1382+202=1584若条件变化如下表,要获得相同质量的纸浆,试计算应升温至多长时间X;时间温度K R H=K R×△t0.00 …1.50 …1.67 …X80…170…180…180…921…2057…2057升温到170℃时总计:H升′=202H7=1489×0.17=253总升温期间H升=253+202=455保温总计:H保=2057×(X—1.67)=1584-455=1129故: X=2.2245、碱法蒸煮时为什么要进行小放汽?①防止假压;造成温度的误差;②小放汽引起药液的沸腾,可起到减少锅内温差与浓度差的作用,有利于药液浸透和均匀蒸煮;③松木蒸煮小放汽还可排出松节油和其它易挥发物质,回收松节油;46、比较KP浆和SP浆性质有何不同?①KP浆强度较SP浆高;②KP浆白度较SP浆低;③KP浆纸浆品种适用性强,可配抄多种纸张;SP浆纤维长而柔软,但原料适应性较低;④KP浆颜色较深,因此要获得较高白度,需进行多段漂处理;而SP浆基本不需进行高白度处理,因而后处理简单;⑤SP浆较KP浆易洗涤、易抄纸;47、硫化度大小如何决定?是不是越大越好?由用碱量和硫化度的转换关系可知,用碱量一定时,硫化度直接影响硫化钠的多少;由于硫化物直接参与脱木素的反应,所以蒸煮液中硫化度的大小,对蒸煮速度、纸浆得率和纸浆质量都有较大影响;一般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硫化度,能缩短蒸煮时间,降低纸浆中木素含量及保证较高的得率;但硫化度增加太高也不行:硫化度取得太高,则有可能存在以下负面影响:①会产生更多臭气,造成环境污染;②会增加设备的腐蚀性;③由硫化度与用碱量的关系,硫化度超过某一限度,会使NaOH含量下降到不能满足脱木素的需要;因为NaOH是裂开及溶解木素的主要试剂,硫化物只是起促进催化作用,所以,要保证足够的有效碱;④硫化度的大小还要受碱回收的限制;虽然硫在蒸煮中起催化循环作用,但硫易挥发,所以损失也大,在碱回收时硫的损失比Na大,所以保证高硫化度较困难;综上所述,硫化度并不是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