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格式及常见错误
公文拟制中常见的错误及改正方法总结

公文拟制中常见的错误及改正方法总结公文拟制是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环节,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不仅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会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常见的公文拟制错误及改正方法。
一、格式错误格式错误是公文拟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例如行间距、字体、字号、页边距、标题等各种格式问题。
一些公文拟制者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格式统一,造成了后续处理与存档的不便。
改正方法:在拟制公文之前,一定要详细了解相关格式规范,确保拟制的公文规范统一、格式正确,不要偷懒心态。
另外,在写作时要注意行距、字符字体的统一,标题、项目符号等项目需要加粗。
二、语言错误语言错误在公文拟制中同样也十分常见,例如,错用词汇、动词不匹配、语法错误等。
若这些错误出现在公文中,会让读者感到困扰,很难准确理解公文表达的内容。
改正方法:公文的语言要求严谨、准确、简洁。
因此,在拟制公文时,应该尽量使文章表达简明易懂、清晰明了。
对于专有名词、生僻词等词汇,要做好相关的语句配合,保证语言表达的精度。
同时,自己或请他人进行认真的语言校对,保证语言符合规范。
三、内容错误内容错误也是公文拟制中的大问题之一。
有些公文拟制者可能用词不当、关键信息丢失等,这样会影响公文的正常传递,错误的信息传导会给双方带来极大的困扰。
改正方法:首先,公文的内容应该十分严谨,不能随意的添加或删除信息。
为了确定公文内容的准确性,在拟制公文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明确要传递的重要信息并采取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述。
其次,公文语言的精炼程度也很重要。
对于重难点,可以进行重点突出,并加粗、缩进等方式进行辅助说明输出。
最后,进行语言校对、审核,尽可能避免错误的内容信息传递。
四、逻辑错误在公文拟制中,偶然会出现逻辑错误,例如思路不清、表述混乱等情况,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改正方法:公文需要注意语言通顺、逻辑清晰、表述简洁。
对于书写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应该及时修改与调整,并且对于公文的逻辑性要仔细考虑,不要跳过重要信息或者赘言空话。
14种公文格式常出错

这14种公文格式常出错,你中过招吗?作为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配套的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在促进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公文格式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看看下面14种公文格式常见错误,你中过吗?错误1:密级公文未标注公文份号,或使用三位阿拉伯数字标注,标注位置较随意。
正确做法:密级公文应标注份号,并用六位三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标注在公文首页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错误2:涉密公文密级过高或过低,保密期限标注为“有效期内”“发布前”“永久”“长期”“普密”等;公文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汉字小写数字书写。
正确做法:涉密公文应根据涉密程度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用三号黑体字顶格编排标注在公文份号的下方位置,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错误3:不急的公文标注紧急程度,且未按规定位置标注;在标题中的文种前面加注紧急程度,如“紧急通知”“紧急请示”“紧急报告”等。
正确做法:紧急公文应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用三号黑体字,顶格编排标注在公文首页版心的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公文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错误4:发文机关标志标注为发文机关名称后加“任免通知”“情况通报”“值班通报”等。
正确做法: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不加“文件”二字),但发文机关名称后不能加文种。
错误5:发文字号要素中的机关代字概括得不准确、不庄重,字数过长;年度使用“()”或“[]”括入,发文顺序号前“0”占位,且加“第”字;上行文的发文字号标注的位置不准确。
正确做法: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
机关代字要求准确、规范、精练、无歧义、易识别;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前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上行文的发文字号标注在红色间隔线左上方位置,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公文格式常见十大错误和正确处理方法

附件3公文格式常见十大错误和正确处理方法一、随意调整行间距、字间距――行数和字数: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28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下可适当调整。
二、多页公文以单面打印:――印刷要求:双面印刷,页码套正。
三、发文字号年份使用【】、[]等符号扩入――发文字号:用六角括号〔〕扩入。
四、签发人顶右侧编排,签发人及签发人姓名均用仿宋字体――签发人: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
五、项目残缺或多余——公文项目:比如说发文机关标志、标题、红色分隔线、版记等等所有公文格式要求的项目,在文件当中不能缺少(特别指出:上行文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缺一不可);比如还在使用主题词,上行文抄送同级机关领导或处室,都是多余的。
六、结构层次序数使用错误――结构层次序数:依次用“一、””一)””.”“1)”标注,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七、附件说明编排错误,比如使用“附件一,附件二”编排,附件名称后使用份号、逗号等标点符号。
――附件说明: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
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其。
八、成文日期右顶格,无发文机关署名――发文机关、成文日期:发文机关署名长于成文日期,发文机关署名居右空二字编排。
成文日期以发文机关首字为准右移二字。
九、附注与成文日期距离过大,附注居中编排――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十、版记编排在附件之前――附件:应当另页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
公文写作常见的公文格式问题[推荐五篇][修改版]
![公文写作常见的公文格式问题[推荐五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c8b0a5f01dc281e43af003.png)
第一篇:公文写作常见的公文格式问题一、发文字号不规范公文版头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6个要素,在这6个要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顺序号组成,常见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一是年份书写不规范。
把2017年写成17,不够完整准确;二是年份外面使用中括号、小括号等。
不够规范,正确的写法是使用(xx)六角括号。
二、文种使用不规范在文种选择和使用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一是生造文种。
按照《条例》的规定,法定运行的文种包括: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这15种。
也就是说选择发文的文种时,不能在这15种之外。
比如:xx市人民政府关于xx年xx工作的实施方案,这种写法显然是不规范的,因为实施方案不是法定文种应该修改为: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 年xx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还有就是叠用文种。
《条例》中规范的15个文种,不能把两个不同作用的文种叠加在一起使用。
比如关于xxxx的请示报告,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上级接到此文以后无法确定到底是请示的事项还是报告的事项,不能正确处理。
因为,二者的行文目的和回复形式是不同的,请示的适用范围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
所以请示通常是请求上级批准、解决和指示,需要上级以批复的形式给予明确的答复,一个请示必须用一个批复回复;报告的适用范围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属于请阅件,上级通常会以阅存的方式处理。
三、标题写作不规范标题是公文内容的提炼概括,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公文核心的内容,让收文者通过阅读标题,清楚文件的基本内容。
完整的公文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个部分。
在实际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标题要素不完整,有的机关单位发文只写事由和文种,有的只写文种,随意的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这样的写法不利于收文者掌握公文基本的内容,影响工作效率。
公文常见错误及整改要求

常见错误及整改要求一、常见文件格式错误及整改要求对照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不难发现,部分行政机关所印发的文件中存在着一些格式错误。
1. 版心设置不标准整改要求:上边距为37mm±1mm,左边距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注:公文用纸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
2. 发文机关标识所处位置不标准整改要求:下行文——发文机关标识文字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距离为25mm (至上纸边距离则为37±1mm+25mm=62±1mm)。
上行文——发文机关标识文字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距离为80mm(至上纸边距离则为37±1mm+80mm=117±1mm)。
3. 发文字号中年份处所用括号不正确整改要求:用六角括号“〔〕”括入,如:“〔2008〕”。
4. 发文字号所处位置不标准整改要求:发文字号文字上边缘与发文机关标识文字下边缘之间相隔2行(正文行距),发文字号文字下边缘与红色反线(反线长度与版心宽度相等)之间相隔4mm。
5. 公文总标题所处位置不标准整改要求:公文总标题第一行文字上边缘上与红色反线之间相隔2行(正文行距),公文总标题最后一行文字下边缘下与主送单位第一行文字之间相隔1行(正文行距)。
总标题左右居中。
6. 正文中不同层级标题序号及所带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整改要求:一级标题用“一、”,二级标题用“(一)”,三级标题用“1. ”,四级标题用“(1)”。
(注:最常见的错误是三级标题用“1、”标序。
)7. 正文中标题末尾加点号(最常见的是加句号或冒号)整改要求:任何标题末尾都不能加点号。
8. 落款处重复署发文机关名称整改要求:落款处只标成文时间(汉字,“零”写为“○”),不署发文机关名称。
9. 落款处成文时间所处位置不标准整改要求:单一机关发文——落款处成文时间最后一字“日”右空4个汉字位置;2个机关联合发文——落款处成文时间居中,并拉开字距,使左右各空7个汉字位置;3个及以上机关联合发文——落款处成文时间最后一字“日”右空2个汉字位置。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公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务文书,具有特定的格式、规范和语言要求。
然而,在实际的公文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格式不规范格式是公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常见的格式问题包括:1、标题不规范标题应当准确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但有些公文标题存在表述不清、冗长繁琐或过于简略的问题。
例如,“关于_____的一些情况说明”这样的标题就过于模糊,没有明确指出核心内容。
2、字体字号不符合要求公文通常对字体、字号有明确规定,但一些作者可能会随意使用字体和字号,导致整个公文看起来杂乱无章。
3、页码编排错误页码的编排应该连续、准确,但有时会出现漏页、错页或者页码格式不一致的情况。
4、行间距、段间距设置不当行间距和段间距的设置应该保持一致,以保证公文的美观和易读性。
但有的公文会出现间距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5、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标点符号在公文中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例如书名号、括号等的使用要准确无误。
但一些公文在这方面容易出错,影响了公文的准确性。
二、语言表达不准确语言是公文传递信息的载体,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问题:1、用词不当使用了不恰当的词汇,或者对词汇的含义理解有误,导致表达不准确。
比如,“截止”和“截至”的混淆使用。
2、语义模糊表述含混不清,让读者难以理解公文的真正意图。
例如,“近期将采取一些措施”,但没有明确说明具体的时间和措施内容。
3、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子结构不完整,或者存在多余的成分,影响了句子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4、语法错误主谓宾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语法问题在公文中时有出现,降低了公文的质量。
5、口语化或随意化表达公文应该使用规范、正式的语言,但有些作者会使用口语化、随意化的表述,削弱了公文的严肃性。
三、内容空洞无物公文的内容应当充实、具体,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公文写作写错格式扣几分

公文写作写错格式扣几分
在公文写作中,如果格式出现错误,扣分的具体程度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格式错误可能会导致读者理解困难或者信息传达不清晰,从而影响到公文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格式错误及可能的扣分情况:
1. 段落格式错误:例如缺少首行缩进、段间距不一致等。
扣分范围:1-2分。
2. 行距格式错误:例如行距过大或过小,使得整篇公文看起来凌乱或拥挤。
扣分范围:1-2分。
3. 字体格式错误:例如使用了不合适的字体、字号或字形,影响公文的可读性。
扣分范围:1-2分。
4.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例如标点符号缺失、错用或多用,导致整篇公文的语义模糊。
扣分范围:1-2分。
5. 页面设置错误:例如边距设置不当、页眉页脚错位等,影响公文的整体美观和规范性。
扣分范围:1-2分。
综上所述,格式错误会对公文的质量和专业性产生一定影响,一般而言,每个错误可能扣减1-2分的分数。
然而,具体的扣分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学校、机构或考试而有所不同,所以应该根据具体的要求来评估。
最重要的是,撰写公文时要注意格式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确保信息的传达和表达的专业性。
机关公文拟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机关公文拟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一)公文格式的常见错误。
1.违反行文规则。
一是直接报送领导同志个人。
二是多头报送。
三是越级行文。
四是请示事项一文数事。
五是不经协商或协商不一致行文。
2.生造文种。
例如,《关于××××的情况汇报》、《关于××××的说明》、《关于××××的总结》、《关于××××的公示》等,这里的“汇报”、“说明”、“总结”、“公示”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可以改成《关于××情况的报告》、《××关于印发××说明的通知》。
3.混用文种。
一是“请示”、“批复”、“函”混用。
二是上行文文种使用不当。
下级单位向上级机关报文一般使用请示、报告、意见三个文种,其他文种不能用。
4.把应该作为正文的内容放到附件印发。
如《关于印发×××通知的通知》、《印发关于×××方案的通知》。
5.履行审签手续不全。
不经办公室把关,直接找厅领导审签,出现文件倒流现象。
6.结构上大标题用一、二、三,而子标题没有用(一)、(二)、(三),直接用1、2、3。
(二)公文标题常见的毛病。
1、公文标题要素不全。
例如:《关于××××的通知》、《关于××××的报告》等,缺少了发文机关名称。
2.表述不清楚。
例如:某中心更换设备需要申请经费,标题是“某某中心关于更换某种设备的请示”,应该是“某某中心关于更换某种设备所需经费的请示”;再比如,某某中心就某事提出意见请厅里批复,经厅研究同意某中心的请示,标题用“自治区××厅关于某事(某意见)的批复”,应该是“自治区××厅关于同意某事(某意见)的批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页码
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 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 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 7 mm 。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 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 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 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 排。
四、说明及注意事项
3.版记
(1)
版记中的分隔线 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 条分隔线和末条分隔线用粗线(推荐 高度为 1 磅),中间的分隔线用细线 (推荐高度为0.7磅)。首条分隔线位 于版记中第一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 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
(2)抄送机关
如有抄送机关,一般用 4 号仿宋体字,在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 编排。“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 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 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 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 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 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四)公文常见的几种错误?
1、主送机关中的常见错误 (1)主送机关不规范 (2)主送机关混乱 (3)分类排列时未按类内用顿号、类间用逗号 (4)排格不正确。多行排列时在单位名称处顿开, 而不是书写至行末才回行;回行不顶格。
2、附件标识错误 (1)有附件不标注 (2)附件名未标全称 (3)标注不规范。“附件”二字顶格标注 (正确的是左空2字);只标一个“附”字; 附件未全部标注;附件标题末用了标点符号。 3、发文日期:新版已不再使用汉字。
(三)公文中关于阿拉伯数字和汉 字数字的用法
在使用数字进行计量、编号的地方,已定型的 含阿拉伯数字的词语(如3G、MP3等),应该使用阿 拉伯数字;作为非公历纪年、概数(如三四个月、 一二十个)、已定型的汉字数字的词语时,应该使 用汉字数字;如果表达计量或编号所需要用到的数 字个数不多,选择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书写 的简洁性和辨识的清晰性两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时, 两种形式均可使用,如 17 号楼(十七号楼)、 3 倍 (三倍),如果要突出简洁醒目的表达效果,应使 用阿拉伯数字,如果要突出庄重典雅的表达效果, 应使用汉字数字。正文中的数字间不能回行,同一 类型的表述必须用同一种数字。
4、抄送机关标识中的常见错误 (1)已废除“抄报”或“报”、“送”、 “发”等; (2)抄送个人。公文不能抄送个人 (3)标识不规范。抄送机关未分类或标点符 号使用不当。
5、行文规则方面 向上级机关行文:原则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 不抄送下级机关。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 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 心尺寸为:156mm×225mm。
3.字体和字号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 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4.行数和字数
一般每面排 22 行,每行排 28 个字,每面 共计 616 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以 作适当调整。
由“签发人”三字加 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 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 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 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 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 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 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 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 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 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 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 名对齐。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及注意事项
一、公文用纸主要技术 指标
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 2 2 量为60g / m - 80g /m 的 胶版印刷纸或者复印纸。
二、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 要求
1.幅面尺寸
公文用纸采用GB T148中规定的A4型纸, 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
2.页边与版心尺寸
(4)附件说明
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 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 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 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 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 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 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5)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
章
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 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7)特殊情况说明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 或签发人签名章、成文日期时,可以采取调整 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
(8)附注
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 成文日期下一行。
(9)附件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 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 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 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 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 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 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 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加盖印章的公文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 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 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 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 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 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 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6)成文日期中的数字
骑马装订或平订的公文应当:
(1)订位为两钉订眼距版面上下 边缘各70mm处,允许误差+4mm; ( 2 )无坏钉、漏钉、重钉,钉脚 平伏牢固; ( 3 )骑马订钉均订在折缝线上, 平订钉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mm-5mm。
三、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 本标准将版心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 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公文首页红色分 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 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 (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 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 版记。 页码位于版心外。
1.版头
(1)份号: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 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 2 )密级和保密期限: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 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 心左上 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3)紧急程度: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 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 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 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 排列。
(5)发文字号
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 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 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 “〔〕”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 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 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 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6)签发人
5.文字的颜色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文字的颜色均为 黑色。
6.制版要求
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 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mm。
7.印刷要求
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超过 2mm.黑色油墨应当达到色谱标准。印品着墨 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8.装订要求
公文应当左侧装订,不掉页,两页页码 之间误差不超过4mm,裁切后的成品尺寸允许 。 误差+2mm,四角成90 ,无毛茬或缺损。
谢谢大家!
(2)主送机关 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 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 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 (3)正文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 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 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 可以用“一、”“(一)”“1.”“(1)” 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 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 4 号仿 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 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 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 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 1 不编为 01),后加“印发”二字。 版记中如有其他要素,应当将其 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一条细分隔线 隔开。
•(二)公文中的结构层次
公文正文中的结构层次,一般不超过四层,其 层次序数依次可用“一、”、“(二)”、“ 1.”、 “(1)”标注;第一层一般用黑体字,第二层一般 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需要 强调的是,第一层“一”后面跟的是顿号,第二层 次“(一)”后面不跟标点符号,第三层“1”后面 跟的是一个小圆点“. ”,第四层次“(1)”后面 不能跟标点符号。层次序数可以越级使用,如果公 文结构层次只有两层,第一层用“一、”,第二层 既可用“(二)”,也可以用“1.”。
(4)发文机关标志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 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 规范化简称。 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 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 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 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 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 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2.主体
(1)标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厅 一 般 用 2 号 小 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 标宋体字,编排于 处理工作条例》通知 红色分隔线下空二 行位置,分一行或 多行居中排布;回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 行时,要做到词意 《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的通知 完整,排列对称, 长短适宜,间距恰 当,标题排列应当 使用梯形或菱形。
(一)公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 般不用标点符号。在实际工作中,标题中确有除 书名号之外的其他标点符号存在,如顿号、括号、 引号、破折号。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应注意以 下两点: 1.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全称应加书名号。 2.如果在事由部分出现多个机关、人名等并列 时,每个机关名称、人名之间应用顿号分开,不 使用空格。 标题要尽量简短,不要占的行数太多,最好不 超过三行,采用梯形或菱形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