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免疫学诊断新进展——TSPOTTB

合集下载

T-spot.TB检测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T-spot.TB检测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T-spot.TB检测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324-0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TB),每年新感染患者约800~1000万,因结核病死亡的患者约200~300万[1]。

结核病已是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早期准确诊断结核病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众多不足,如抗酸染色试验检出率低,M T B培养的时间长,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有创试验等。

长期以来,结核菌素试验一直是诊断M T B感染的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势,但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低,其使用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 P D)为200多种蛋白的混合物,多数与非MTB以及卡介苗(BCG)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易发生交叉反应,因此在BC G普遍接种的区域“假阳性”的比例较高。

近年来T-s p o t.T B检测成为诊断结核病的新方法。

本文就近年来该法的研究及应用作如下综述:1.T-spot.TB检测的原理及发展克隆的MTB基因组与BCG以及非MTB基因组的对比结果显示[2],M T B所特有的片段即缺失区域(R D)仅在极少数的非M T B内发现,其表达的蛋白为M T B所特有,且未发现存在于B C G中,因此,接种BCG后不会发生免疫交叉反应;另外,研究表明[3],近期暴露的抗原再次侵袭效应T细胞后,会释放γ干扰素,故对某一抗原的效应T细胞进行体外检测,可有效判断体内近期抗原暴露状态。

用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 L I S P O T技术)能够检测出1/100000至1/50000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 B M C s)中经抗原刺激后释放细胞因子的细胞,目前已成为最敏感的检测方法之一[4]。

随着基因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应用E L I S P O T技术进行的T-s p o t.TB检测应运而生。

T-SPOT.TB阳性结果分析

T-SPOT.TB阳性结果分析

T-SPOT.TB阳性结果分析T-SPOT.TB是IGRA(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一种,主要用于MTB 感染的诊断,鉴于MTB感染包括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和活动性结核病(ATB),因此T-SPOT.TB在临床上的适应症即为这两种的辅助诊断。

目前临床上对于LTBI和ATB的关注度及处理方式有较大的不同,所以临床需要实验室提供其较明确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T-SPOT.TB(主要指T-SPOT.TB阳性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达到临床需求。

目前T-SPOT.TB阳性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患者存在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检查支持结核病诊断,临床排除其他疾病,考虑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

2、患者存在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等临床检查手段未发现结核病证据,临床排除其他疾病,考虑MTB感染状态,建议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既治疗,又诊断),观察疗效(临床症状),再做诊断。

3、患者不存在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显示病灶存在(钙化或陈旧性病灶),存在结核病史,考虑结核之前患过结核病,不代表目前为活动性结核。

4、患者不存在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等临床检查手段未发现结核病证据,考虑潜伏性结核感染。

根据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风险程度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5、4种环境分枝杆菌的感染(海、堪萨斯、苏尔加、戈登分枝杆菌)也会造成T-SPOT.TB的阳性,上述四种情况仍未做出合理判断的可以考虑这中情况。

(我国未见大样本量的NTM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历年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NTM分离率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4.9%,11.1%和22.9%)上述五种情况中,第1和第2种情况表明感染了MTB,且称活动状态,应积极治疗;第3和第4种情况提示体内有处于持留状态的MTB,两种情况较为稳定,需随访观察,高危人群,根据情况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

文章摘自《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年10月第37卷第10期。

γ干扰素释放分析T-SPOT.TB在诊断结核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γ干扰素释放分析T-SPOT.TB在诊断结核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r37 c 分别 编码 相应蛋 白。6K v89 , D早 期分 泌靶 向抗
原 (al scen ni nt gt , S T6 是 R 1区 er ert gat e re 6 E A . ) y i g a . D
发现较 早 的小 分 子 分 泌 型 蛋 白 , r37 由 v85基 因 编
码, 全长 2 5 碱 基 对 , 码 9 8个 编 5个 氨基 酸 。 19 9 8年 B r e 6 在研究 ea e ht t [等 3 st 因表 达 调控 机 制 时 , 现 6基 发
了l h 因 , p基 因 即 r 84基 因 , 于 ea p基 l h v7 3 位 st 因 6基
上游 3 b 处 , ea 4 p 和 s 6基 因处 于 同一 操 纵 单 元 。编 t 码 10个 氨 基 酸 , 白分 子 量 大 小 约 为 lk 由 于 0 蛋 O D, 其基 因产物 在早 期培养 滤液 中出现 , 因此称 为 IK OD 培养滤 液 蛋 白 (ut eft t po i一 , F cl r i r e r e 1 C P一1 ) u la t n 0 0。 e t基 因和 c 1 因 由 同一 操 纵 子 调 控 , 行 协 s6 a f 0基 p 进 同转 录。研究 证 实结 核 R 1区编码 抗 原 E A . D S T6和 C P1 F .0具有 良好 的免 疫 活性 , 够用 于 诊 断结 核 感 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1年 1月 00 2
第 l 4卷
第 l 2期
_
_
_


2 5 。— 06 _ _ — 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 章编 号 : 0 — 272 1)2 05— 4 1 7 4 8 (00 1 —26 0 0

21世纪的结核诊断解决方案_T_spot_TB检测

21世纪的结核诊断解决方案_T_spot_TB检测

可与 BCG 接种后出现的阳性反应相鉴别,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TB 检测的斑点形成细胞数与结核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的正 相 关 趋 势 ,但 并
②临床应用广泛:可应 用 于 活 动 性 肺 结 核、潜 伏 性 结 核、免 疫 抑 制 患 不精确。另外,某一抗原特异性的效应 T 细 胞 存 在 向 病 变 部 位 聚 集 的 特
1.2 检测方式:(1)腹部超声。 在 检 测 之 前 3h,患 者 要 喝 水 憋 尿,中 著超出正常值范围,表 现 最 为 显 著 的 为 60-69 岁 组 与 70-79 岁 组。 结
度充盈膀胱,检测 当 中 采 取 仰 卧 位 ,探 头 与 耻 骨 弓 上 紧 贴 呈 现 45°角[2]。 果见表1。
2014 年 3 月 第 8 卷 第 6 期
大家健康 For all Health
检验与诊断
21世纪的结核诊断解决方案———T-spot.TB 检测
王松林
(辽 宁 省 朝 阳 市 第 四 医 院 辽 宁 朝 阳 122000)
【中 图 分 类 号 】R5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6019(2014)03-0055-01
岁,依照患者的年龄将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50-59岁组(22例),60-69 学意义。
岁组(46例),70-79岁 组 (30 例 )。 所 有 患 者 均 通 过 腹 部 超 声 以 及 直 肠 2 结果
内超声进行检测与诊断。
2.1 两种超声检测结 果:在 各 径 线 值 上,腹 部 超 声 与 直 肠 超 声 均 显
— 55 —
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腹部超声和直肠腔内 超 声 进 行 检 测 ,分 析 测当中采取左侧膝胸卧 位,把 臀 部 与 肛 门 充 分 暴 露 出 来。 把 耦 合 剂 涂 抹

T—SPOT.TB检验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T—SPOT.TB检验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T—SPOT.TB检验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测定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浆中T-SPOT.TB检验结果,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对3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同期进行T-SPOT.TB检验及PPD试验。

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SPOT.TB阳性率为94.4%,高于PPD试验;并且T-SPOT.TB检验的阳性检测率高于PPD试验。

结论T-SPOT.TB检验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达到早期检测结核感染的目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T-SPOT.TB test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T-SPOT.TB test and PPD test were performed in 36 patients with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he same perio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T-SPOT.TB in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94.4%,higher than that of PPD test.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T-SPOT.TB te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PD test. Conclusion T-SPOT.TB test has a high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nd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early detection tuberculosis.[Key words]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Test of plasma T-SPOT.TB;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Early diagnosis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T-SPOT.TB

T-SPOT.TB

优势
• 该检测方法采用的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为ESAT-6和CFP-10,其编 码基因RD1在BCG(卡介苗)和绝大多数非结核杆菌中是缺失的, 因此较好的避免了交叉抗原反应,提高了特异性。
原理
1.从全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2.将样本加入反应孔,每个样本需要4个检 测孔:
①空白对照为了判断非特异细胞的活化反应 ②结核特异抗原A,Panel A(ESAT-6) ③结核特异抗原B,Panel B(CFP 10) ④植物血凝素PHA对照,用于判断PBMC活性
结果
前提:通常正常结果,空白对照孔没有或 有很少的斑点而植物血凝素PHA对照孔斑 点数超过20个。 1.阳性结果:
①空白对照孔斑点数为0~5个且(抗原A或抗原B斑点 数)-(空白对照孔斑点数)≥6 ②空白对照孔斑点数6-10个时且(抗原A或抗原B斑点 数)≥2倍空白对照孔斑点数
2.阴性结果:
不符合上述标准且对照孔正常
• 3.虽然ESAT-6和CFP10在所有的BCG菌株, 以及绝大多数环境分枝杆菌中缺失,但TSPOT.TB的阳性结果有可能是堪萨斯、苏氏、 戈登或海分枝杆菌的感染引起的。
临床应用
传染科/感染科: 1.2-3周以上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结核感 染排筛 2.免疫力低下患者肺外结核的辅助诊断 卡介苗接种人群的结核感染筛查 3.HIV感染者并发结核的筛查 T-SPOT.TB不受CD4细胞计数水平的影响, 避免了HIV感染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导致 的假阴性结果。
T-SPOT.TB
关于原理与临床应用的ຫໍສະໝຸດ 述• T: T细胞 • SPOT:ELISPOT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酶联免疫斑点 技术)是一种从单细胞水平检测分泌抗体或细胞因子细胞的免疫学 新技术。原理是用抗体捕获培养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并以酶联 斑点显色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 TB:结核杆菌

T-SPOT.TB实验结果,你真的会判读吗?

T-SPOT.TB实验结果,你真的会判读吗?

T-SPOT.TB实验结果,你真的会判读吗?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是一种运用IGRA技术,检测被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 10)分别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的效应T淋巴细胞,以辅助诊断结核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如何判读T-SPOT.TB结果?T-SPOT.TB实验设有阴性对照孔、以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刺激原的阳性对照孔以及以ESAT-6和CFP 10作为刺激原的两个实验孔A和B;实验结果用每25万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SFCs)的数目来判断阴阳性结果:当阴性对照孔斑点数0~5时,任意一实验孔的斑点数减去阴性对照孔斑点数大于等于6,结果判为阳性;当阴性对照孔斑点数6~10个时,任意一实验孔的斑点数大于等于阴性对照孔斑点数的两倍,结果判为阳性;如果上述标准不符合且阳性对照孔正常时,结果则判为阴性。

T-SPOT.TB有“不确定”结果吗?当阴性对照孔斑点数超过10个或当阳性对照孔斑点数少于20个时为“不确定”结果,需要复查,除非两个抗原孔A、B根据结果判断标准可确定为“阳性”,此检测结果有效,即为阳性结果。

遇到“灰区”结果怎么办?当阴性对照孔斑点数为0~5个并且(A或B斑点数)减去(阴性对照孔斑点数)等于5~7时,此结果被认为是“灰区”。

如果得到“灰区”结果,不能认为是“不确定”结果,也就是说处在5,6,7个斑点的结果仍然是有效的结果,应该按照我们的“结果判读标准”来确定“阴性”或“阳性”。

应当利用所有可利用的相关临床信息进行判断,并跟其主治大夫进行沟通后再报结果,必要时可进行复查。

如何识别T-SPOT.TB特异性斑点?一般来说,在手工放大镜、4倍物镜显微镜或USB电子放大镜下观察到结合在底膜上的紫色点,中间色深,周围有浅色晕的点才是实验结果的斑点;斑点计数仪是根据斑点颜色饱和度、直径大小和颜色梯度进行斑点的判读。

T+SPOT+TB技术用于结核的辅助诊断

T+SPOT+TB技术用于结核的辅助诊断

邀生塑当壁銎!QQ§生!旦箜!鲞筮3翅』!!塑尘堕丛i!!垡墅!趔!!照i塑:垃塑!鲢12Q堕:坠!!:盟!:3肌力3级,肌张力可,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2×106/L,总蛋白983mg/L,葡萄糖3.9mmol/L,氯化物120mmol/L。

颈椎MRI:多发椎体异常信号伴硬膜增厚(图1)。

头颅MRI示:双侧额叶、侧脑室旁多发斑点状异常信号(图2)。

高度怀疑颈部与颅内异常信号为转移性肿瘤,但骨髓穿刺、腹部B超、腹部cT、颈部淋巴结活检均未发现异常。

图1治疗前、后颈椎MRIA:该患者治疗前颈椎MRI:在颈2—4椎体有异常信号,并有硬脊膜增厚;B:治疗后同一部位的MRI:可见原先的异常信号降低,硬脊膜增厚略有减轻。

图2头颅MRI可见侧脑室旁有圆形异常信号。

2.结果用TSPOTTB检测该患者血液标本,结果阳性(图3)。

于是对该患者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方案为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同时加用甲泼尼松30rIlg。

治疗3d后,患者体温平,治疗1周后,患者颈部疼痛好转,左上肢肌力逐渐恢复,2周后,患者左上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复查颈部MRI示:原先异常信号减弱,硬脊膜增厚减轻(图lB)。

患者出院时仍维持四联抗结核治疗,激素减为泼尼松20mg,嘱患者随访。

从该患者的治疗反应诊断为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和椎体结核。

图3该病例的ELISPOT结果1:阴性对照孔;2.为阳性对照孔;3、4:实验孔。

图中可见第3孔中出现大量斑点,为阳性结果。

每个斑点代表1个分泌IFN.7的T细胞。

用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进行斑点计数得到4个孔的斑点数分别为2、832、401和0。

3.讨论该患者是肺外结核感染,缺乏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如消瘦、盗汗等,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头颅有异常信号,从形态学上倾向于转移性肿瘤,但对常见肿瘤的筛查未发现原发肿瘤的迹象,脑脊液检查只有蛋白较高,细胞数无明显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 I : 1 0 . 3 8 7 7 / c m a . j . i s s n . 1 6 7 4 1 3 5 8 . 2 0 1 0 . 0 2 . 0 1 8 作者单位: 1 0 0 7 3 0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 刘晓清、 霍霏霏) 通讯作者: 刘晓清, E m a i l : l i u x q _ p u m c h @y a h o o . c o m . c n
· 2 0 2 ·
2 0 1 0 年5 月 第4 卷 第2 期C h i n J E x p 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M a y 2 0 1 0 ,V o l 4 ,N o . 2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 2 0 4 ·
2 0 1 0 年5 月 第4 卷 第2 期C h i n J E x p 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M a y 2 0 1 0 ,V o l 4 ,N o . 2 中华实验胸腔积液进行 T S P O T . T B 检测的报道, 如 Wi l [ 1 6 ] k i n s o n 等 对 8名确诊结核性胸膜炎( 1例合并结核性腹膜炎) 患者的胸水单核 细胞( 1例腹水) 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了 T S P O T . T B检测, 结果显示胸腹水 和外周血的T S P O T . T B检测均为阳性, 同时胸腹水的阳性细胞计数远高于外周 1 7 ] 血的阳性细胞计数, 平均为外周血阳性细胞计数的 1 5倍; L e e 等[ 对4 0名胸腔 积液患者( 1 9例确诊结核性胸膜炎) 的胸水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 T S P O T . T B 检 测, 结果显示胸腔积液的 T S P O T . T B结果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为 9 4 . 7 %、 8 5 . 7 %, 外周血的 T S P O T . T B结果对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 7 7 . 8 %、 9 0 . 5 %, 同时胸水的阳性细胞计数平均为外周血阳性细胞计数的 8~ 1 0 倍。以上结果表明对胸腔积液中的单核细胞进行 T S P O T . T B检测是诊断结核性 胸膜炎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1 8 ] K o b a s h i 等[ 应用 T S P O T . T B检测进行疗效评估, 他们对 4 0例活动性结核 4例活动性肺结核) 进行 T S P O T . T B检测, 治疗前其阳性率为 病患者 ( 其中 2 9 0 %, 治疗 6个月后其阳性率降至 6 3 %、 9个月后降至 5 8 %、 1 2个月后降至 5 5 %, 与临床疗效一致, 证明 T S P O T . T B检测对于结核病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 [ 1 9 ] P a i 等 对2 0 0 8年 3月 3 1日之前纳入在 P U B M E D的报道 γ 干扰素释放分 8个研究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其中分析 T S P O T . 析试验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共 3 T B敏感性及特异性的研究均非来自于结核病高流行地区。对其中 1 3个研究中 2 6例入选者进行分析显示 T S P O T . T B检测的敏感性为 9 0 %( C I , 8 6 %~ 的共 7 9 3 %) , 对 6个研究中的 2 9 0例患者进行分析显示 T S P O T . T B检测的特异性为 9 3 %( C I , 8 6 %~ 1 0 0 %) 。 [ 2 0 ] K a n g 等 在韩国首尔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入选了 1 4 4例疑诊为肺结 核的患者, 最终 6 7例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T S P O T . T B检测 的敏感性为 9 2 %( C I , 8 3 %~ 9 7 %) , 特异性为 4 7 %( C I , 3 6 %~ 5 9 %) , 阳性预测 值6 0 %( C I , 5 0 %~ 7 0 %) , 阴性预测值 8 7 %( C I , 7 3 %~ 9 6 %) 。T S T敏感性为 6 8 %( C I , 5 6 % ~7 9 %) , 特异性 5 1 %( C I , 3 9 % ~6 2 %) , 阳性预测值 5 5 %( C I , 4 4 %~ 6 6 %) , 阴性预测值 6 4 %( C I , 5 1 %~ 7 6 %) 。上述结果表明 T S P O T . T B在 诊断结核感染方面较 T S T敏感性高, 虽然其阳性预测值较低限制了其在结核感 染诊断中的应用, 但其较高的阴性预测值有利于协助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 四、 T S P O T . T B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展望 综上所述, T S P O T . T B检测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 1 ) 敏感性及特异性高, 能从 [ 2 1 ] 6 00 0 0个分泌 I N Fγ的细胞中检测出 1个细胞 , 且受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较 [ 9 ] [ 2 ] 小 ; 只有结核分枝杆菌和极少数非结核分枝杆菌 2 才会出现阳性反应, 而B C G 及环境中的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因不分泌 E S A T 6和 C F P 1 0蛋白, 因此本检测 方法可区别 B C G接种后出现的阳性反应。( 2 ) 本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多方面: 在 [ 5 , 9 活动性肺结核、 肺外结核、 潜伏性结核感染及免疫抑制的结核患者均能检测 ], 1 7 ] 对胸腔积液中的单核细胞进行 T S P O T . T B检测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 [ 。
·2 0 3 ·
5 ] 情况。L a l v a n i 等[ 首先将此原理用于结核病的诊断, 其使用 R D 1基因编码的早 期分泌靶抗原 6 ( e a r l y s e c r e t e da n t i g e n i c t a r g e t 6 , E S A T 6 ) 和培养过滤蛋白 1 0 ( c u l t u r ef i l t r a t ep r o t e i n1 0 , C F P 1 0 ) 作为抗原, 体外刺激从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 计 数释放 γ 干扰素的细胞数, 以协助诊断结核感染的存在。 T S P O T . T B检测所应 用的方法为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e n z y m e l i n k e di m m u n o s p o t a s s a y , E L I S P O T ) , 其可 干扰素的细胞数量, 经过多年大量 检测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γ 的研究与临床试验, 应用 E L I S P O T技术体外检测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 E S A T 6或 C F P 1 0刺激后释放 γ 干扰素的细胞技术日趋完善, 该试剂盒 2 0 0 4年首 先在欧洲上市, 2 0 0 5年在加拿大被批准使用, 2 0 0 8年 7月通过美国 F D A审批。 基于相同原理, 可以不分离细胞而直接向外周血中加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 进行刺激, 之后应用 E L I S A方法测定 γ 干扰素的浓度, 据此生产的试剂盒 Q u a n [ 6 ] t i F E R O N T BG O L D已于 2 0 0 5年通过, 在美国被广泛应用 。 三、 T S P O T . T B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 5 ] L a l v a n i 等 对4 7例 痰 菌 阳 性 的 结 核 患 者 ( 其 中 2例 肺 外 结 核) 进行 T S P O T . T B检测, 结果显示 T S P O T . T B阳性率为 9 6 %( 4 5例) ; 对其中 2 6例患者同 时作 T S P O T . T B和皮肤结核菌素试验 ( T S T ) , 结果显示 T S P O T . T B阳性率为 9 2 %( 2 4例) , T S T阳性率为 6 9 %( 1 8例) , 二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T S P O T . T B检测诊断活动性结核感染比 T S T的灵敏度 高。 肺外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以外的全身其他脏器的结核病,能够单独的感染 肺以外其他部位或者联合感染肺部。与肺结核相比, 肺外结核的诊断通常更加困 难, 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肺外结核缺乏肺部病变的特点,而且其病变的部位并 7 ] 不一致,典型的临床症状不明显 [ , T S P O T . T B检测对肺外结核有较高的敏感 [ 8 ] 性, K i m等 随诊 7 2例疑诊肺外结核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 对于活动性肺外结 核, T S P O T . T B的敏感性为 9 4 %, T S T敏感性为 4 7 %。 [ 1 0 ] P i a n a 等 入选了接触过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的免疫抑制患者 1 3 8例, 均患 有血液系统疾病, 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等。最终对 1 2 9例患者进行了 T S P O T . T B检测, 对1 2 2例患者进行了 T S T检测。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T S P O T . T B的阳性率为 4 4 . 2 %, T S T的阳性率为 1 7 . 4 %。进 一步 的 研 究 显 示, 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的患者 T S P O T . T B的 阳 性 率 为 9 9 4 4 . 6 %, 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或增多(<4 . 3× 1 0/ L或 > 1 0 . 8× 1 0 / L ) 的 患者 T S P O T . T B阳性率为 4 4 . 3 %, 而T S T的阳性率分别为 2 5 . 9 %和 1 4 . 5 %。以 上数据说明在诊断免疫抑制人群的结核感染时, T S P O T . T B检测具有更高的敏 感性。 结核性胸膜炎是导致胸腔积液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结核高发地区, 其占胸腔 [ 1 1 1 3 ] 积液病因的 2 5 % , 传统的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包括检测胸腔积液的常 1 1 , 1 4 , 1 5 ] 规生化特征及 A D A水平, 但上述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差 [ 。鉴于效应 T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