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免疫学辅助诊断检查
结核病辅助诊断项目及意义

结核病辅助诊断项目及意义2008-12-1 13:9在结核病病原学诊断中,下列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1、免疫学诊断:⑴细胞免疫学诊断——结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简称结素试验,是常用的诊断与辅助诊断方法,其原理为IV型超敏反应。
常用5TU标准结素(PPD-S)于前臂掌侧中央处皮内注射,72小时后观察结果。
①注射部位有针眼大小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结直径小于5mm为阴性反应:未感染过结核菌,近期(4~8周)感染机体尚未产生反应,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②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在5~9mm为+阳性,10~20为++阳性反应:机体接种过卡介苗或感染过结核菌已康复。
③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大于20mm(3岁以下婴幼儿大于或等于15mm)或可见水泡、丘疹、局部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存在,可能为抗酸杆菌感染,婴幼儿阳性或强阳性,且未接种过卡介苗,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⑵体液免疫学诊断(血清学诊断)体液免疫学-血清学检测结核抗体的反应机制为结核菌侵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并且细胞免疫随者病情的加重而减弱,体液免疫随着病变的加重(或血行播散)而增加,这种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分离的现象在结核病方面表现非常明显。
①酶标法结核抗体试验(ELISA-TB-Ab)ELISA原理是将抗体或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加入检样和酶结合物反应后,再利用酶催化其底物呈色的反应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本法测出的阳性对活动性结核有辅助诊断价值,但应结合临床观察,因有少数感染结核菌已治愈者也呈阳性反应。
②金标法结核抗体试验(TB-DOT)该方法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提纯结核杆菌特异性外膜抗原,引进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原理,在定性检测的基础上,引进定量标准色谱卡技术,用于测定活动性结核患者IgG、IgA、IgM抗体的快速血清免疫学诊断,以及化疗后抗体滴定度动态跟踪观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在数分钟内完成检测。
肺外结核的诊断金标准

肺外结核的诊断金标准
通常情况下,肺外结核的诊断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痰液检查:如果在痰液中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可以确诊为肺结核。
2.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并根据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来辅助诊断结核病。
局部范围在10\~20mm为阳性,提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局部皮疹范围大于20mm,或出现破溃、水疱等为强阳性,说明处
于活动性结核阶段。
3. 胸部X线检查: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肺部和胸膜的病变情况,对
于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确定结核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 γ-干扰素释放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是一种用于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方法,通过检测患者体内γ-干扰素的释放量来判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肺外结核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种因素,以上金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对于肺外结核的治疗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ELIspot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原理

ELIspot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原理检测原理是: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存在于血液中的特异性效应T淋巴细胞会在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时,产生和分泌IFN-γ,通过检测能够释放IFN-γ的T淋巴细胞数量,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该检测方法相对于结核菌素试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由于结核菌素试验中用的结核菌素是从结核分枝杆菌中提取的非种属特异的性分子,因此存在与卡介苗(BCG)的交叉,接种过BCG的人群即使没有感染结核也可能会出现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而ELIspot检测所用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与BCG抗原无交叉,不受BCG接种的影响,未接种BCG和接种BCG的人群均可用该法进行结核病感染的筛查和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目前应用的ELIspot检测试剂盒是由英国Oxford Immunotec公司生产的T-SPOT®TB试剂盒。
其检测方法如下:1.抗体包被将适量人IFN-γ抗体预先包被于96孔ELIspot板上。
2.标本采集及准备采集8小时内的肝素抗凝血,用Ficol离心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细胞培养液洗涤2次后,重悬于细胞培养液中。
3.细胞计数及稀释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对PBMC细胞悬液计数,将细胞悬液浓度调整至2.5×105个细胞/100μl。
4.抗原刺激及孵育每个待检样本均需设阳性对照孔、阴性对照孔和检测孔。
阳性对照孔加入植物血凝素(PHA)作为阳性刺激抗原,阴性对照孔不加任何抗原刺激,检测孔加入结核特异性抗原。
若有几个特异性抗原进行分别刺激,检测孔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孔。
向阳性、阴性对照孔及检测孔内各加入100μl的PBMC细胞悬液,将ELIspot板置于37℃5%CO2培养箱内静置孵育16~20小时。
孵育期间不能移动ELIspot板,必须保证板静置不动。
5.斑点显色及计数弃除板内的细胞培养液,每孔加入200μl的PBS缓冲液洗涤3~5次,弃净板内的液体,向每孔加入100μl稀释好的生物素标记抗体,37℃孵育1小时。
T—SPOT.TB检验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T—SPOT.TB检验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测定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浆中T-SPOT.TB检验结果,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对3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同期进行T-SPOT.TB检验及PPD试验。
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SPOT.TB阳性率为94.4%,高于PPD试验;并且T-SPOT.TB检验的阳性检测率高于PPD试验。
结论T-SPOT.TB检验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达到早期检测结核感染的目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T-SPOT.TB test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T-SPOT.TB test and PPD test were performed in 36 patients with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he same perio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T-SPOT.TB in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94.4%,higher than that of PPD test.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T-SPOT.TB te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PD test. Conclusion T-SPOT.TB test has a high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nd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early detection tuberculosis.[Key words]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Test of plasma T-SPOT.TB;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Early diagnosis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GenoType MTBDR and 诊断结核感染及对利福 MTBDRplus;INNO- 平和异烟肼药物敏感性 LiPA Rif.TB
Frane; LW Scientific; Zeiss
诊断结核患者
Cepheid GeneXpert
诊断结核感染及对利福 平的耐药性
WHO推荐的结核新诊断技术
方法 DNA微阵列芯片法
有前景的几种新技术
❖ 分子诊断技术:GeneXpert(Cepheid公司) ❖ 分子线性探针技术:INNO-LIPA(Innogenetics公司) ❖ 反向点杂交技术:GenoType MTBDR (Hain Lifescience)
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试剂盒(亚能生物) ❖ 基因芯片技术:微阵列芯片法(博奥生物) ❖ 细胞免疫学技术:T-SPOT.TB(Oxford Immunotec公司)
目前诊断方法回顾
细菌学检测方法 : 涂片、常规培养、快培 其他辅助检查方法:皮试、结核抗体
目前诊断方法的局限性
涂片的缺点: 敏感性低; 特异性差; 无法区别死菌与活菌
培养的缺点: 耗时久,一般需4~8周; 阳性率低,约30%~50%;特异性差, 无法区别MTB与NTM
皮试的缺点: 敏感性低特异性差 抗体检测缺点:敏感性低特异性差
新型诊断技术产品比较
企业 美国 Cepheid
比利时 Innogenetics 德国 Hain Lifescience 中国 亚能生物
中国 博奥生物
英国 Oxford Immunotec
方法
产品特点
GeneXpert
同时检测MTBC和判断利福平耐药; 快速;简便;安全
线性探针杂交法 (INNO-LIPA)
➢ 新的实验诊断技术可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提高诊 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各有缺点或不足,难以完 全满足临床检测需求,因此,新型结核杆菌诊断技 术及产品的研发势在必行。
免疫学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枝杆菌 , 有 2 0 0 0万 活 动 性 结 核 病 患 者 , 每 年新发病 例 9 0 0万
1 . 4 3 8 KD蛋 白 ( Ag 5 , P s t 一 1 , P a b ) 1 9 8 6年 由 Y o u n g等 [ 6 首
人, 有 3 0 0 万 人 死 于 结 核 病 。 中国 是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高 感 染 率 国
是菌种鉴定和耐药基 因突变检测 , 被 认为是 实验室 诊断 的“ 金
标准” , 必 将 成 为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检 测 的 常规 方 法 , 但 存 在 设 备 和 技术要求高 , 许 多 具 体 方 法 效 能 还 有 待 临床 大样 本 验 证 [ 3 的 缺
主要 成 分 , 具有强免 疫原性 , 激 发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和 迟 发 性 超
感性 , 可 区分 结 核 病 患 者 和 B C G接 种 后 阳性 者 。
高、 治愈率低 、 病死率 高 , 世 界卫生 组织 已将结核 病 、 艾 滋 病 和
疟疾一起列为人类最 主要杀手。结核病不仅损害个人健康 , 影 响生命质量 , 而 且 还 会 对 患 者 家 庭 造 成 沉 重 的 精 神 与 经 济 压 力, 从 而加 重社 会 负 担 , 现 已成为全 球性公 共卫生 问题[ 1 ] 。结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1 5 . 0 6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1 5 — 2 0 2 7 — 0 2
和特异性 。
点 。免 疫 学 检 测 技 术 也 是 实 验 室诊 断 结 核 病 广 泛 应 用 的 技 术 ,
TSPOTTB技术用于辅助诊断结核临床病例报道

TSPOTTB技术用于辅助诊断结核临床病例报道莫凌,孟成艳,张舒,金嘉琳,张文宏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通讯作者:张文宏,Email:退修稿:0074[1]。
由T淋巴1.列[2]白:体T根据这一原理,TSPOT技术利用结核杆菌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存在结核特异的活化T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在受到结核杆菌特异抗原刺激后分泌γ干扰素而设计的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
外周血单核细胞,结核特异的混合抗原A和混合抗原B(分别为ESAT-6和CFP-10的部分多肽片断),对照试剂一起加入预先包被抗γ干扰素抗体的微孔培养板进行培养。
当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存在针对结核杆菌的效应T淋巴细胞时,培养液中加入的结核杆菌特异混合抗原多肽A和B将刺激这些效应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
分泌的γ干扰素被微孔板上的抗体捕获,再次加入的碱性磷酸酶标记并针对γ干扰素不同表位的抗体与被捕获的γ干扰素结合,滞留在微孔板表面。
显色底物溶液在反应部位被酶分解形成不溶性色素沉淀斑点。
每一个斑点代表一个γ干扰素分泌细胞(结核特异的效应T细胞)。
通过对斑点进行计数可以推测体内是否存在对结核杆菌反应的效应T细胞,从而对结核杆菌感染进行辅助诊断。
2.),加ESAT-6与鼠抗人物液≥6。
(3.我院传染科首次将TSPOTTB技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疑似结核患者,为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并取得一定成效。
现将一例经TSPOTTB技术鉴别诊断后得到有效治疗反应的病例报道如下。
3.1.病例报道患者,男,62岁。
入院前3月无诱因下出现颈部疼痛,一月前出现左上肢麻木,进行性乏力,伴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消瘦,盗汗等。
入院查体,精神较萎,左侧颈部可扪及肿大淋巴结,质软,无压痛。
心肺无特殊,腹软,肝脾肋下未及。
颈软,克氏征(-),布氏征(-),余病理征均阴性。
左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可,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42×109/L,中性粒细胞72%。
两种免疫学检验方法诊断结核病的效果对比49

两种免疫学检验方法诊断结核病的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探究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外结核患者5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健康体检人员50例进行研究,采集上述参与人员血清标本,并进行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免疫学检验。
结果:金标法对活动性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0.0%,酶联免疫法为83.0%;金标法对肺外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4.0%,酶联免疫法为72.0%;金标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酶联免疫法为4.0%;金标法对健康体检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酶联免疫法为4.0%;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金标法阳性数86.7%,酶联免疫法阳性数88.9%;金标法阴性数72.7%,酶联免疫法阴性数76.4%。
结论: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诊断率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金标法;酶联免疫法;结核病【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067-02结核病属于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疾病,由于痰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且痰菌阳性率较低,很容易出现误诊[1],目前免疫学诊断方法是其重要的辅助诊断方式。
为探究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本文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外结核患者5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健康体检患者50例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报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患者年龄在1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3.5岁),结核杆菌涂阳45例,结核杆菌涂阴55例;肺外结核患者50例,其中,32例男,18例女,患者年龄在11~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3.0岁),结核性胸膜炎40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其中,29例男,21例女,患者年龄在1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3.1岁),肺炎35例,原发性肺癌11例,肺转移癌4例;上述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确诊;健康体检人员50例进行研究,其中,28例男,22例女,患者年龄在10~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8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免疫学辅助诊断检查
利用免疫学原理检查机体对分枝杆菌、特别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造成的免疫反应,从而帮助临床医师进行鉴别诊断;但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特性及此类病原菌引起的人体免疫反应较为特殊和复杂,截止到目前为止,结核病的免疫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尚存有较大争议。
因此,目前结核病免疫学的检测结果,在结核病的临床诊治中,只能够作为辅助参考,不能作为结核病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临床医师在参考免疫学检查结果的同时,必须同时参照结核分枝杆菌的传统微生物学检查(包括抗酸染色镜检、特别是分枝杆菌培养检查) 的结果并参考其它临床检查手段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一)结核病免疫学检查试剂盒概述
根据我国临床生物诊断试剂的规定,用于结核病免疫学检查的试剂盒,必须具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文号。
目前,我国已颁发生产文号的结核病免疫学检测试剂盒,按照相应的实验步骤,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试剂盒检测的标本一般为血清,是利用实验原理进行检测,此类试剂盒中都应具有相应的阴性、阳性和空白对照试剂;另一类试剂盒采用快速金标法进行检测实验,检测的标本有血清和全血,此类试剂盒均应具备显示反应正常的质控线或斑点。
由于结核病免疫学检查的试剂盒种类及相应实验步骤区别较大,故请开展此项检查工作的实验室严格按照选用试剂盒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实验、判断和报告结果。
(二)结核病免疫学检查试剂盒实验的质量控制
、完成结核病免疫学检查实验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必须选用具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生产文号的检测试剂盒;同时生产厂商提供操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使用的试剂盒必须在有效期内;检测实验记录中必须包括试剂盒的生产批号。
、进行检测的相应标本必须符合试剂盒说明书中列举的种类和质量标准。
、采用技术完成检测的试剂盒,每次实验必须设立阴性、阳性和空白对照;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操作步骤完成检测实验,如果相应对照样本检测结果出现问题,必须进行重新实验并分析记录引起问题的可能原因。
、采用快速金标方法完成检测实验的试剂盒,每批试剂盒投入正常使用前,相应实验室应使用检测结果已知为阳性、阴性的标本或使用生产厂家提供的对照预先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相符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对于结果检测值处于无效区和灰区的样本必须进行全过程的重复检测并根据重复检测值报告结果。
本文归纳了结核病细菌学检验所包括的项基本技术(涂片染色镜检、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以及结核杆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技术、免疫学有关检测技术的国家规范。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细菌学检查是结核病确诊和治疗的主要依据。
虽然这些常规检查方法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但笔者认为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结核病诊断方法,目前只是在结核病防治系统内初步得到规范和质量控制,但结核病最初的诊断约是在综合性医院里,而恰恰是在综合性医院里结核病的细菌学诊断尚不够规范且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加强和提高综合性医院的结核病细菌学诊断水平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结核病的诊断技术目前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国际推荐的涂片和培养方法也还分别存在着特异性差、敏感性低和结果报出时间太长的不足,因此不断加强结核病诊断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仍然是十分必须的。
结核菌的快速培养系统是一项得到国际认可的结核菌检测技术,大大提高了培养结果的报出时间,但由于仪器设备昂贵,检测成本太高而较难推广普及。
敏感、特异、快速、经济、个体化是今后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发展方向。
鉴于结核病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细菌学检查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为保障相应检查项目结果的可靠性,要求相应的检查项目必须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完成,且开展相应检查的实验室应具备安全操作设施并制定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同时接受专业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督导和培训。
结核病的免疫学诊断
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从培养滤液中提纯蛋白质抗原,由于该方法制备蛋白抗原较烦琐、费时。
因此,近年来,笔者研究室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表达基因,简便地获得了大量单一的蛋白抗原(如、、、、、、、、、等蛋白),研究其诊断应用价值。
()血清学诊断世纪年代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结核特异性抗体,成为结核病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抗原抗体反应已成为无需特殊仪器的快速诊断技术。
由于结核患者免疫功能不同而导致对抗原识别的差异,此外结核患者对抗原的识别存在阶段特异性,目前任何一个单一的抗原或商品化的组合抗原检测试剂盒都无法检测出所有结核患者血清中的抗结核抗体,结核病患者的抗体反应是针对许多抗原的。
因此,筛选多个纯化的结核病的特异性抗原组成联合抗原是目前血清学诊断的研究方向。
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
结核杆菌分泌到体外的蛋白质。
()皮肤试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是最常用且最简便的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方法,但由于中含有许多分枝杆菌共同的抗原,皮试阳性并不能鉴别是因为复合群感染还是接触环境中或卡介苗接种后造成的致敏。
因此,皮试诊断的特异度差,用该方法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并不能真正反映人群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际状况。
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动物模型或临床试验研究纯化抗原、合成多肽和重组蛋白,筛选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表达而不特异抗原,以期建立新的结核皮肤诊断试剂。
假阳性,假阴性,无反应。
阴性,经周再试验,如阳性,结核。
阴性,不考虑结核。
()双抗体夹心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目前的研究已表明活动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或脑膜炎患者血液中或局部组织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在抗原的激活下,释放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膜受体、γ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和的水平不同,与正常人或非结核性疾病差异有显著性。
因此,采用双抗体夹心检测其在血清、胸腔积液、脑积液中的水平,对结核病具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对抗结核疗效和病情转归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特异的蛋白抗原(如、蛋白等)可刺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人和牛外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