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合集下载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精选6篇)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精选6篇)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精选6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篇1《荷》文之所以美,就在于作品营造出了一个深邃清幽的意境。

散文的意境有三个必备的要素,即语言的真切,景物的真实,情感的真挚。

本文正是以真切的语言描绘一幅真实的景物,抒发出了长期郁积于内心深处的真挚的情感。

赏析本文也就必须从这“三真”入手,而在这“三真”中,对语言的真切的分析又当为揭示其他“二真”的必由门径。

一以真言写真景《荷塘月色》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文题标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

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

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

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

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

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

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

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谈谈《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

谈谈《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

希望丈夫能留下来,让自己有个依靠,但是考虑到家国大义,她知道自己留不住丈夫,只希望丈夫能够明白自己的心意。

三、细腻传神在小说《荷花淀》中,人物的语言是含蓄质朴的,而关于人物动作的描写则显得十分细腻传神。

比如,在夫妻话别这一情节中,作者对水生嫂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当水生踏进家门后,“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这“一笑”透露出满满的欢喜和一丝如释重负。

她说的话看似略带责怪,实则满含关心。

水生嫂独自一人坐在院里编着芦席,看似平静,实则一直牵挂着自己的丈夫。

直到丈夫归来,她的心才有了着落,紧绷的弦随之一松,脸上自然而然流露出笑意。

这样的笑是纯粹、美好的。

当水生说出自己准备去大部队后,水生嫂的心中骤然掀起巨浪。

但作者并没有将写作的重点放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简洁的动作描写展现了水生嫂从震惊到镇定的变化过程。

“手指颤动了一下”“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女人低着头说”……手指的颤动暗示了人物内心的颤动,水生嫂对水生的深情不言而喻。

“吮手指”的动作则表明水生嫂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好让水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害怕对方察觉自己的变化,因此才“低着头”说话,竭力让自己表现得很平静。

作者以简洁细腻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动作,借此展现了水生嫂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如“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里的动作描写也非常细腻传神。

这一“捞”一“丢”的动作,展现了妇女们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而那“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则“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立”。

总之,小说《荷花淀》的语言清新淡雅、含蓄质朴、细腻传神,值得读者仔细品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中学)《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中的名篇。

作者通过描写月下荷塘静谧、优美的景色,委婉地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自己希望得到自由但又无力摆脱困境的心理状态。

荷塘月色景物描写赏析

荷塘月色景物描写赏析

荷塘月色景物描写赏析
荷塘月色是近代中国文学巨匠朱自清先生所作的优秀散文,通过细腻
的笔触展现出荷塘之美,月色之美以及充满生机的动物和植物,下面
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和描写荷塘月色的景物。

荷塘水面:一泓碧绿,清澈见底的水面弥散着淡淡的绿色光晕,荷叶
细碎而繁密地点缀在水面上,清晨的水珠如同垂下的钻石一般反射着
微光,绿色光影随风荡漾,让人感觉仿佛能够闻到荷叶清香。

荷花:荷塘中光泽到眩目的荷花,静静的绽放在水滨,花瓣洁白如玉,描绘着一个温婉而美丽的场景。

夜晚的荷花,花瓣似乎变得透明起来,微凉的空气中弥漫着清幽的花香,令人陶醉。

同时,那醉人的花香与
月光的温柔交相辉映,让整个夜空中都充满了健康、祥和和生命力。

蛙声:荷塘里随处可见的青蛙是荷塘之夜的主人,它们发出的名为“哇哇”的叫声,使清澈的波光荡漾起圈圈涟漪,让游动在荷塘水面上的莲
叶荡起了缓缓的波浪,荷叶随波而荡,仿佛与青蛙一道在歌唱,与听
者一起欣赏荷塘月色的美妙。

月色:月亮悬挂在荷塘的上空,柔美的月光轻轻抚过荷塘,荷塘月色
清幽,亦静亦美,如同一首悠扬动人的乐章。

黄色的月亮洒下了柔和
的光芒,映照着荷叶、荷花和荷塘中的每一寸水面,那荡漾的波光伴
随着清凉的夜风,映着清澈的夜空,使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愉悦。

总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细致、真实地描写荷塘月色的风光景物,让读者领略到了浓郁的自然之美,并且在这种美学的滋养下,孕育出了人文之美。

他不仅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物质美感,更通过对小动物、植物及人物等的描绘,从而突出了荷塘月色风景的主题: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及其赏析

《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及其赏析

《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及其赏析
《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创作的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
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荷塘月色的喜
爱之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全文构思新奇精巧,语言清新典雅,景物描绘细腻传神,具有强烈的
画面感。

这篇散文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情景交融:文章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
者的情感,情景交融,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2. 语言优美:文章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形象生动,使读者感
受到了荷塘月色的美丽。

3. 结构严谨:文章的结构严谨,开头点题,中间叙述,结尾呼应,首尾连贯,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4. 寓意深刻: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深刻。

《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它以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一个美丽、清幽的荷塘月色,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荷塘月色》课文赏析

《荷塘月色》课文赏析

《荷塘⽉⾊》写于⼀九⼆七年⼆⽉。

这时作者正在清华⼤学国⽂系任教,他⼀⾯教书,⼀⾯致⼒于古典⽂学的研究;⽽对⼤⾰命失败后严酷⽩⾊恐怖的⾎污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然⽽⼜终不能闭⽬塞听,因此思想上总存有许多⽭盾的苦闷。

他的这篇著名散⽂主要是写⽉夜下荷塘的幽美景象的,其中也反映出他⽭盾苦闷⼼境的⼀些影⼦。

下⾯和店铺⼀起来看《荷塘⽉⾊》课⽂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全⽂可划分三段。

第⼀段(第⼀⾃然段),点明题旨,同时创造了⼀种安静优美的⽓氛,引出全⽂。

这⼀段以⼀个悬想(“忽然想起……总该另有⼀番样⼦吧”)紧扣⽂章题⽬,点明了描写的内容;接着从“⽉亮”、“孩⼦们的欢笑”,“迷迷糊糊的眠歌”⼏个⽅⾯记述了夜深⼈静的时间,⽽且把读者逐步引⼊⼀种静谧的境界,成为全⽂⼀个极好的引起。

全段中有⼼情、景⾊、时间、地点的交代,眉⽬⾮常清爽,⾏⽂极为⾃然。

第⼆段(第⼆⾄六⾃然段),着⼒写荷塘⽉⾊的优美景象。

先写来路(第⼆、三⾃然段)。

“沿着荷塘,是⼀条曲折的⼩煤屑路”,这⼩路“幽僻”、“寂寞”,⽽且被“蓊蓊郁郁”的树⽊包围,再笼以“淡淡的⽉光”,形成⼀⽚静悄、幽寂的氛围,这也正是统照全⽂的⽓势。

“没有⽉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是⼀笔反衬,由此更衬托出“今晚”⽉⾊笼罩下这⽚景象特有的魅⼒。

在这⼀⽚静谧的天地⾥,“我”仿佛到了另⼀个世界,顿觉⾃⼰是个“⾃由的⼈”,抒发了“我”对这⽚天地格外欣赏喜爱的情怀。

继写荷塘(第四⾃然段)。

这是先写⽥⽥的荷叶,晶莹的荷花;叶与花各有所似,越见出玲珑,晶洁。

再写荷⾹,“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芳⽽不浊,“仿佛远处⾼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以“歌声”⽐况“荷⾹”,实在新颖、透辟,极熨贴地传达出⼀种⾹远益清的韵味。

既有微风,必有所动,接下去顺笔写了花与叶在微风掠过时刹那间的动态,从动态中表现出叶与花⼀种欣欣然⽣机活泼的情状。

这动态与上边的静态相映照,使得形象更加鲜明⽣动。

最后点出被荷叶遮住了的“流⽔”,虽不能“见⼀些颜⾊”,但由它那脉脉流动声的点染,的确叶⼦“更见风致了”,整个画⾯都更富有神韵了。

荷塘月色景物描写的特点及手法

荷塘月色景物描写的特点及手法

荷塘月色景物描写的特点及手法《荷塘月色》是著名诗人晏殊笔下的杰作。

在这首诗中,晏殊以
描写性的语言对夜晚荷塘的美景进行了描写。

他将夜晚的美景比作
“明月当空”,而荷塘的秋水则比作“青草满径”,形成美丽的图景。

晏殊还利用比喻、表象、拟人等手法来描写荷塘的月夜之美,如将清
澈的湖水比作“盈盈的波晴”,将鱼儿的异口声比作“丝丝的童歌”,将湖面上船灯的微弱光芒比作“仙乐风飘处”等。

从一个更深层次上,晏殊把荷塘月色描写得温馨、宁静、恬淡,彰显出他深邃的思想感情
和智慧。

荷塘月色赏析13篇

荷塘月色赏析13篇

荷塘月色赏析13篇荷塘月色赏析荷塘月色赏析(一):《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品透过对月下荷塘的描述,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面情绪以及对未来完美自由生活的朦胧追求。

《荷塘月色》起句简洁,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踏着月光向清静的荷塘走去。

“心不宁静”是全文的情感线索,它给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给以后的抒情写景创造了特定的条件。

在淡淡的月光下,独处于荷塘世界,感到是个”自由的人”。

于是徜徉于荷塘,沉醉于月色,一幅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画便呈此刻读者面前。

作者先鸟瞰月下曲曲折折的荷塘全景,给人以总的印象,然后有层次地从上到下写来,田田的荷叶,美如舞女的裙;荷花零星点缀,姿态万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乳白;微风送清香,叶动花颤,流水脉脉含情。

在这幅画里,作家不满足于对客观景象作静止的摹写,而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机的风姿。

之后作家着力写月光之美。

光是难以捉摸的,作家却借助于景物,创造出一种勾人心魂令人陶醉的意境。

那流水一般的月光,倾泻在花和叶上,如“薄薄的青雾”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

为强化月光效果,作者着力摹写月的投影,如有“参差斑驳”丛生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而这些“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那里光影交错,岸边的树、塘中的荷连结,着意写月色,但处处不忘荷塘,满塘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的令人惊异之美,使人神醉。

最后写荷塘四面,着墨较浓的是柳树,写下月下的情景,应对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以及蝉声蛙鼓则是随意点染,只为增加生气,静中有声,浓淡相间地反衬了荷塘的幽静。

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是片刻的,回到现实立刻又感到重压,心里越发不平静了。

最后写了作者遥想古代江南采莲胜景,虽不在现实之中,然而借助联想,使荷塘画面扩展,更显清新雅致,同时也表达作者对完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

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

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个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

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

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

使用这种修辞方法,能够启发读者更加广阔长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个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

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

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

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