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记录
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1]
![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8ac7af073b3567ec102d8aed.png)
空气、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1、目的: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2、参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
3、采样与检测方法: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3.1.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
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
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径9 c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 min。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菌落培养:(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
(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表面微生物监测

表面微生物监测除了用空气微生物取样来监测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外,表面监测也可监测生产区域表面以及设备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世。
监测的方法必须考虑取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基本的监测方法包括接触碟法、擦拭法以及表面冲洗法。
每种提供的数据都可以用于产品质量的评价。
测试方法可以定性和定量。
而且取样的准确性受收集和处理样品的过程影响,因此必须对取样进行培训和测试。
(1)接触碟法接触碟容易操作而且可以定量。
因此被广泛使用,适用于对平整的规则性表面进行取样监测。
通常的碟子是50mm直径的,培养基充满碟子并形成圆顶,取样面积一般约为25cm2。
培养基可以根据使用添加中和剂。
取样时,确保全部琼脂表面与取样点表面充分接触。
取样后,需用蘸有70%乙醇的纱布擦拭被取样表面,以除去残留琼脂。
将取样后并做好标记的接触碟置于培养箱中培养,读数,记录。
缺点:不适用于非常规表面;若培养基太湿润,菌落会连片生长导致不易计数。
(2)擦拭法该方法通常用于对不规则表面(尤其是设备表面)进行取样。
拭子通常为一根棒状物,其顶端由吸水性材料制成,拭子头在取样前应先行浸湿(通常为无菌生理氣化钠溶液或0. 1%的蛋白胨溶液约5ml),取样时,握住拭子柄,以30°角与取样表面接触,缓慢并充分擦拭,取样面积25cm2左右(可用特定的无菌模板确定擦拭面积),然后将取样头折断放入上述溶液内,充分振荡,再用平皿涂布法或铺平板法计数。
如果拭子头的材料为藻酸钙,则要用稀的盐溶液作为稀释剂(如1%柠檬酸钠溶液),这样才能让拭子头完全溶解。
因擦拭取样的面积一般约为25cm2,故擦拭法也属于定量检测方法。
缺点:取样和转移技术可能会影响结果;样品处理后才能培养。
(3)表面冲洗法该法适用于监测大面积区域内表面的微生物含菌量,包括设备轨道、储水罐等。
用定量的无菌水冲洗表面,收集淋洗水,用膜过滤法来计算微生物数量。
缺点:适用性不广,需要额外的操作,取样和处理过程可能会影响结果。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包括沉降菌检测法和拭子擦拭法。
沉降菌检测法是指将待测表面擦拭干净,然后在表面涂抹上一层营养琼脂培养基,并将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通过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判断表面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
拭子擦拭法是指利用拭子蘸取待测表面样本,然后涂抹在培养基上培养。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表面多种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方法,如菌落计数法、涂片法、培养皿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使用。
实验3 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三环境微生物的检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2.懂得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3.了解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二、实验原理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土壤、江河湖海、尘埃、空气、各种物体的表面以及人和动物体的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由于它们体积微小,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
但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在发霉的面包、朽木上看到某些微生物群体。
这些现象表明,自然界只要有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微生物就可以在其上生长繁殖。
据此,我们在实验室里就可以用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
培养基是用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
其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气体和水分。
此外,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要求,在配制培养基时还需用酸液或碱液调节至适宜的pH。
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
所谓灭菌是指采用各类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使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经过灭菌后的物体是无菌的。
消毒是与灭菌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指用较温和的物理因素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病原微生物的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
灭菌的方法较多,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灭菌,其中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
在1.05kg/cm2的蒸汽压力下,温度可达121℃。
一般只要维持15~20min,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操作技术。
为了确保纯种不被杂菌污染,在整个接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经常保持实验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如将微生物接种到适合其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细菌37℃:霉菌等28℃),培养一段时间(一般24~48h)后,少量分散的菌体或孢子就可生长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此即菌落。
空气微生物污染检验方法

空气、物表、器械、医务人员手微生物检测参考标准一、空气微生物污染检验方法采用平板暴露法操作结果计算: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结果判断:Ⅱ环境: 手术室、供应室、计生手术室、产房、眼科治疗室 、婴儿室、≤4.0cfu/皿(15min )Ⅲ环境 各科治疗室、处置室、ICU 、胃肠镜室、儿科病房、妇科检查室、急救室、化验室血库、口腔科。
≤4.0cfu/皿(5min )二、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检测方法:把采样管充分震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 ,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1℃恒温培养箱48h ,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采样面积都为100cm 2)结果计算: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 2)=结果判断:Ⅱ环境: 手术室、供应室、计生手术室、产房、眼科治疗室 、婴儿室。
≤5.0cfu/cm 2平均每皿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 2)Ⅲ环境各科治疗室、处置室、ICU、胃肠镜室、儿科病房、妇科检查室、急救室、化验室血库、口腔科。
≤10.0cfu/cm2三、消毒医疗器材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把采样管充分震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1℃恒温培养箱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检验标准1、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2、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数应≤20 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数应≤200 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1)、高度危险性物品: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压力测量导管、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操作流程
1.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必须在动态下监测。
2.从冷藏柜中取出接触碟,并恢复至室温。
3.将接触碟传送至洁净间,打开外包装,并标记取样地点(部位)、取样日期和取样人。
洁净区取样:每个房间检测1个墙壁1个台面;四联体和分体洁净服取样四个点:额头、胸前、左手腕、右手腕;左手或右手的五个手指。
4.取样:打开碟盖,将平板倒印在物体表面上,均匀按压接触碟底板,确保全部琼脂表面与取样点表面均匀充分接触,计时1min,再盖上碟盖。
5.取样后,需要立即用适当的消毒剂擦拭被取样表面,以除去残留琼脂。
6.将接触碟传送出洁净间,于35~37℃倒置培养24~48h(设置空白对照)。
7.计算菌落数并记录。
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1]
![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65f7445e3b3567ec102d8ac5.png)
空气、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1、目的: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2、参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
3、采样与检测方法: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3.1.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
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
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径9 c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 min。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菌落培养:(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
(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物体表面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物体表面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物体表面采样及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2.1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检测。
2.2 发生有暴发流行。
3.采样时间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4.职责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
5.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6.采样方法用5 cm×5 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采样。
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见表(5.5)。
表5.5化学消毒剂的常用中和剂消毒剂相应中和剂浓度(%)含氯消毒剂硫代硫酸钠0.2~1.0复合含氯消毒剂硫代硫酸钠+吐温80+卵磷脂0.2~1.0+2.0+0.3过氧乙酸硫代硫酸钠0.1~0.5过氧化氢硫代硫酸钠+吐温80+卵磷脂0.5~1.0+2.0+0.3碘酊碘伏硫代硫酸钠+吐温80 0.5+2.0甲醛双甲酮+马林 1.0+0.6戊二醛甘氨酸+吐温80 2.0+2.0乙醇吐温80+卵磷脂 3.0+0.3氯已定吐温80+卵磷脂注:配制各种中和剂均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基础溶剂。
7. 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8.结果计算:8.1规则物体表面物体表面菌落总数计算方法见式(A.2):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2)= 平均每皿菌落数×洗脱液稀释倍数.........(A.2)采样面积(cm2)8.2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