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定货点法
MRP-ERP订货点法

2.MRP与订货点法的三点区别
① 通过产品结构把所有物料的需求联系起来。考虑不同物料的需求之间的 相互匹配关系,从而使各种物料的库存在数量和时间上均趋于合理。
② 把所有物料按需求性质区分为独立需求项和非独立需求项。如果某项物 料的需求量不依赖于企业内其他物料的需求量而独立存在,则称为独 立需求项目;如果某项物料的需求量可由企业内其他物料的需求量来 确定,则称为非独立需求项目,即相关需求项目。独立需求项目的需 求量和需求时间通常由预测和客户订单等外在的因素来决定;而非独 立需求项目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则由MRP系统来定。
资金周转数
短缺件 成本 利润
上升
下降 下降 上升
50%-400%
60%-80% 7%-12% 5%-10%
21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 is a means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parts,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needed to produce a product MRP provides time scheduling information specifying when each of the materials, parts, and components should be ordered or produced Dependent demand drives MRP MRP is a software system
用到什么) - 已有什么 = 还缺什么
© 2006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ERP发展历程

ERP发展历程ERP从20世纪40年代产生至今,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它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它作为当今国际上一个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在体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从开始提出订货点方法(Order Point Method)到现在,ERP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Ⅰ阶段——订货点方法(Order Point Method):最开始的库存管理,它是一种以统计方式来控制库存,即当实际库存降低到顶点或不低于安全库存时,按规定的订货数量提出订货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其最大的缺陷是它没有按照物料真正需求的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
第Ⅱ阶段——时段式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60年代中出现的一种管理技术与方法。
是一个生产计划与库存管理系统,在需要的时间里得到恰好需要得物料数量。
缺陷MRP(物料需求)计划,出现到成功应用,只局限于物料的管理,还达不到企业生产管理要求。
第Ⅲ阶段——闭环式物料需求计划,或简称闭环式MRP:在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闭环MRP理论认为,只有在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物料需求计划(MRP)才能保证物料需求的执行和实现。
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和执行控制。
在物料需求计划执行之前,要由能力需求计划核算企业的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和需求负荷之间的平衡情况。
第Ⅳ阶段——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MRP)将其简称为MRP II: 以闭环MRP为核心,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
ERP-U8环境下的再订货点法操作

一、存货再订货点(ROP)法概述再订货点(Re-Order Point,简称为ROP)法,指当存货的可用库存降至再订货点时,按照批量规则对该存货进行订购的一种库存控制和规划方法。
在现实中,企业一般无法瞬间补货,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会在存货尚有库存时提前进行采购订货。
该尚有的库存量,就称为“再订货点(ROP)大、送货误期或出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发生缺货延误生产等情况。
为了缓冲这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冲击,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防止由此造成损失,这些多储备的存货称为保险储备,又称为安全库存。
据此分析,虑及安全库存,再订货点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再订货点ROP=采购提前期消耗量+安全库存=日均耗量*固定提前期+安全库存。
再订货点法利用可用库存和再订货点之间的数量关系,给企业提供了采购订货单发明确了再订货的时点后,接下来应确定每次再订货的数量,即当企业库存低于再订货点时发出采购订单的计划订货量。
计划订货量由ROP批量规则的确定。
在ROP模型理论中,ROP批量规则一般采用经济订货批量。
但在实际核算中,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采用不同的ROP批量规则。
ERP-U8环境下的再订货点法操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河源 517000要:存货的库存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存货再订货点法是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扩展,使用再订货点法管理库存有助于企业对存货的控制和规划。
本文通过对存货再订货点法的介绍及归纳其在ERP-U8程,以期帮助企业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再订货点;图1③“计划”是ROP属性设置的主要页签。
图2在该页签中,各项设置如下:1)“ROP件”项必须勾选。
2)选择“再订货点方法”为“自动”或“手工”。
如果选择“自动”,“日均耗量”可由手工录入或在库存系统进行维护,“再订货点”由系统自动生成;如果选择“手工”,“再订货点”由手工录入,“日均耗量”由系统自动生成。
3)选择“ROP批量规则”为以下三者之一:“补充至最高库存”、“固定批量”或“历图3窗口中间可以录入“计算日均耗量的历史天数”,此数值用于计算批量规则为历史消耗量下的日均耗量:日均耗量=历史耗量/计算日均耗量的历史天数,该数值可以为空值,默认为30天,范围为0至365。
订货点法知识点

订货点法知识点订货点法(Reorder Point Method)是一种用来确定何时重新订购库存的方法。
它基于过去的销售数据和库存水平,帮助企业进行精确的库存管理,以确保及时补充商品,避免断货和过高的库存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确定订货点:步骤一:收集数据首先,我们需要收集过去一段时间的销售数据和库存水平。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企业的销售记录和库存管理系统。
收集的数据应该包括每次销售的数量和日期,以及每次库存检查的数量和日期。
步骤二:计算平均销量通过销售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天或每周的平均销量。
这可以通过将销售数量总和除以销售天数或销售周数来实现。
平均销量是预测未来销售的基础。
步骤三:计算平均交货时间除了平均销量,我们还需要计算出供应商交货所需的平均时间。
这包括从订购商品到收到货物的时间。
这个时间可以通过过去几次订购的日期和收到货物的日期来计算得出,然后取平均值。
步骤四:计算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为了应对需求突然增加或交货延迟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库存。
它是在订货点之上的额外库存。
安全库存的大小取决于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预测误差。
一般来说,安全库存可以是平均销量乘以交货时间的数量。
步骤五:计算订货点订货点是在销售和交货时间中的一个点,当库存达到该点时,即应该重新订购商品。
订货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订货点 = 平均销量 × 交货时间 + 安全库存步骤六:监控库存一旦确定了订货点,企业就需要根据库存水平进行及时补货。
当库存量达到或低于订货点时,就应该重新订购商品。
这样可以避免库存短缺和延迟交货的问题。
步骤七:优化订货点订货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根据销售和供应链的变化进行调整。
如果销售量有所增加或供应链的稳定性有所改善,订货点可以相应地调整。
这样可以确保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使用订货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库存,减少库存短缺和过高的库存成本。
它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EERP几大基本概念

MRPMRP是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的缩写,翻译成中文称物料需求计划。
MRP是在定货点法(order point system)计划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库存计划与控制方法,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
订货点法订货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是一种以统计方式来控制库存,即当实际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或不低于安全库存时,按规定的订货数量提出订货的一种库存控制法。
物料需求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个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在需要的时间里得到恰好需要的物料数量,并及时、不早也不晚地制造或采购数量不多也不少的物料。
因此,当时有人把它称为优先级计划,也有人把它称为"时段化需求计划系统"。
闭环MRP所谓闭环MRP是指执行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计划、作业计划,并在计划执行运作过程中,将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信息进行计划平衡调整,使之尽可能满足物料的需求,从而使主生产计划得到协调与统一,这种有效的执行,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这是第一层思想。
通计划的执行与计划信息的反馈,并利用反馈信息进行平衡与调整,连成一个自我调节的闭环系统,这是第二层思想。
从而,闭环MRP 超越了MRP系统,使生产计划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成为一个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制造资源计划MRP II制造资源计划MRP II是在20世纪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诞生的。
MRP II系统在全面继承MRP和闭环MRP基础上,把企业宏观决策的经营规划、销售/分销、采购、制造、财务、成本、模拟功能、准时生产JIT (just in time)和适应国际化业务需要的多语言、多币制、多税务,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接口等功能纳入,形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即MRP II = MRP ++。
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一词是由Gartner Group. Inc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
订货点法-ERP优缺点分析

订货点法:订货点法又称订购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
订货点法指的是:对于某种物料或产品,由于生产或销售的原因而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低到某一预先设定的点时,即开始发出订货单(采购单或加工单)来补充库存。
直至库存量降低到安全库存时,发出的订单所定购的物料(产品)刚好到达仓库,补充前一时期的消耗,此一订货的数值点,即称为订货点。
优点:第一,计算简单,管理容易;其次,对库存管理计划性较强,对于工作计划的安排,实行计划管理十分有利。
缺点:订货点法能够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但是没有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用的时间来确定定货日期,因此往往造成较多的库存积压现象。
订货点法对原料的要求较高,要求原料具有以下特点: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对独立的物料需求是连续发生的提前期是已知的和固定的库存消耗之后应立即补充无法很好的解决何时定货的问题在订货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物料需求计划(MRP),较好的解决了何时订货的问题。
MRP:是以物料计划人员或存货管理人员为核心的物料需求计划体系,它的涵盖范围仅仅为物料管理这一块。
主要用于非独立性需求(相关性需求)性质的库存控制。
优点:定价更有竞争性;销售价格降低;库存减少;更好的顾客服务;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更快;改变主计划的能力增强;生产准备和设备拆卸的费用降低;空闲时间减少。
MRP的缺点:一是缺少高层管理人员应承担的义务;二是对MRP仅仅是一个需要正确使用的软件工具这一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其功能。
MRP被描述成了一个运行公司的完全的和独一无二的系统,而不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
三是MRP如何与JIT相互作用。
闭环MRP: 闭环MRP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闭环MRP理论认为,只有在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物料需求计划(MRP)才能保证物料需求的执行和实现。
ERP整理

第一章绪论1。
生产类型P4 (了解)生产类型就是以生产专业化特征为标志划分的生产种类。
生产类型:从生产工艺角度,可分为离散型生产、连续型生产、混合型生产。
离散型生产①指产品在结构上是可拆分的,产品是由零件或元件组成的.②可通过雇佣工人、购买或租赁设备、生产外包等方式增加产能.③其原材料或采购件具备准确、配套和一致的规格连续型生产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从一投入就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作地点,直至产品产出。
其工艺过程是不可停顿的,产品在物理结构上也是不可分的。
②限制较大,另建工厂来增加产能③通常使用自然资源作原材料,规格一般覆盖一个较宽的范围从生产组织方式角度生产类型可分为6种:①面向订单设计(Engineer To Order,ETO)或面向项目设计(Engineer To Project, ETP);②面向订单装配(Assemble To Order,ATO)或面向订单制造(Made To Order,MTO);③面向库存生产(Made To Stock,MTS);④重复生产(Repetitive);⑤批量生产(Batch);⑥连续生产(Continuous)。
第二章ERP思想的发展历程1。
ERP的概念P15(了解)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英文缩写,是为了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特征─顾客、竞争、变化,整合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资源,使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工具。
2.ERP发展的几个阶段P19 (记)五大阶段:订货点法、MRP、闭环MRP、MRPⅡ、ERP第一阶段:订货点法一种使库存量不得低于安全库存的库存补充方法,以此来保证需求.为每一种物料都设置一个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
订货点=安全库存+提前期×物料消耗速率(预测,变动)按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物料需求库存补充原则假设条件:◎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互独立的;◎物料需求是连续发生的;◎提前期是已知的和固定的;◎库存消耗之后,应被重新填满。
ERP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WORD 格式专业资料整理ERP 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ERP 系统起源于制造业的信息 计划与管理,其形成发展大致经过了5个阶段:20 世纪 40年代的库存控制订货点法20 世纪60 年代的时段 MRP20世纪 70年代的闭环 MRP 20世纪80 年代的MRP Ⅱ20世纪90 年代的ERP 各阶段的特点( 1)订货点法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库存物料随时间推移而被使用和消耗的规律的研究, 提出了订货点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库存计 划管理中。
①订货点法主要解决库存的缺货和积压货物问题。
②订货点法涉及5个量值: 安全库存量、最大库存量、订货提前期、单位时区需求量和订货点,其量值均为经验值。
③订货点法的局限性 订货点法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不能反映物料的实际需求,为了满足生产需求而不断提高定货点的数量, 而造成库存数量和库存物料资金占用的数量增加, 产品的成本升高,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2)时段MRP ①时段MRP 主要解决间歇生产的 生产计划控制和物料需求供应问题。
②时段MRP 的思想MRP 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 单(BOM )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克服了订货点法中彼此孤立的推测每一物料的需求量的局限性。
其次,MRP 对产品结构增加了时间段的概念,这个结构包括物料的数量和需用时间。
MRP 的基本内容是编制物料的采购计划和加工件及产品的生产计划,用 以确定各物料在不同时段的需求量和采购订单下达时间,确定各加工件开工时间。
③时段MRP 的局限性 时段MRP 是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 一是生产计划是可行的,即假定 有足够的设备、人力和资金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 二是假设采购计划是可行的,即有足够的供货能力和运输能力来保证完成物料供应。
但在实际生产中,能力资源和物料资源总是 有限的,因而往往会出现生产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
(3)闭环MRP 闭环MRP 的形成 是在MRP 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 形成了“计划—执行—反馈—计划”的闭环系统,使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订货点库存控制法?它要确定哪些参数? 答:企业控制物料的需求通常采用控制库存物品数量的方法,为需求的每种物料设置一个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
最大库存量为库存容量,库存占用资金的限制而设置。
意思是说,物料的消耗不能小于安全库存,因此必须在安全库存量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量的库存。
这个库存量作为定货点。
当物料的供应到货时,物料的消耗刚好到了安全库存量;它必须确定两个参数:订货点、订货批量。
订货量应用的条件:1、物料的消耗相对稳定。
2、物料的供应比较稳定。
3、物料的需求是独立的。
4、物料的价格不是太高。
二、简述基本MRP的计划逻辑。
答: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然而,要正确编制零件计划,首先必须落实产品的出产进度计划,用MRPⅡ的术语就是主生产计划,这是MRP展开的依据。
MRP还需要知道产品的零件结构,即物料清单,才能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同时,必须知道库存数量才能准确计算出零件的采购数量。
因此,基本MRP的依据是:⑴主生产计划(MPS);
⑵物料清单(BOM);⑶库存信息
三、物料需求计划与订货点理论的根本不同点是什么
答:物料需求计划MRP与订货点法的根本不同点在于:订货点方法是按照过去的库存经验来预测未来的物料需求的方法;而MRP是围绕物料转换,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它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
四、什么是闭环MRP计划理论?它与基本MRP计划理论有什么异同?
答:基本MRP是开环控制系统,在此系统中,制定主生产计划时,不考虑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
因此,在基本MRP系统中,制定的主生产计划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
闭环MRP理论认为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MRP)应该是可行的,即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物料需求计划的执行和实现。
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闭环MRP理论是建立在基本MRP理论基础上的。
五、什么是MRP-II计划理论?它与闭环MRP计划理论有何异同?
答:闭环MRP只反映物流及部分信息流,未反映资金流。
因资金流影响生产运作,进而影响物流运作。
MRP-II理论考虑了资金流和物流、信息流,集成了应
收、应付、总帐系统及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和资金运作过程的控制,调整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和生产计划,因而得到更为可行、可靠的生产计划。
MRP-II的核心部分是闭环MRP.
六、您能画出MRP-II的逻辑流程吗?
答:
七、ERP是什么?是软件还是一种管理理论?
答: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g,是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主要功能模块,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
八、ERP与MRP-II有何异同?
答:ERP系统是从MRP-II发展而来的,它继承了MRP-II的基本思想,还大大扩展了管理的模块(如多工厂管理、质量管理、分销资源计划等模块)。
MRPII 的核心是物流,主线是计划,伴随着物流的过程,同时存在着资金流和信息流。
ERP的主线也是计划,但
ERP已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ERP的管理范围涉及企业的所有供需过程,是对供应链的全面管理。
九、您对ERP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