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中考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试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数学第三次质量 理【会员独享】

蚌埠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三数学(理)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注意:本试卷共分Ⅰ、Ⅱ两卷,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及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写在试卷上不予记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复数212bii-+ (其中i 为虚数单位,b 为实数)的实部和虚部互为相反数,那么b 等于( )A B 、23 C 、23- D 、22.将函数()lg 1y x =-的图像进行变换,使所得函数的图像与函数lg y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这种变换是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B . 向右平移1个单位C .向上平移1个单位D . 向下平移1个单位3.已知M 是ABC ∆内的一点,且32=⋅,30=∠BAC ,若,MBC MCA ∆∆和MAB ∆的面积分别为y x ,,21,则yx 41+的最小值是 ( )A .20B .18C .16D .94. 5展开式的第三项为10,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的大致形状为( )5.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4)1f =. '()f x 为()f x 的导函数,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两正数,a b 满足(2)1f a b +<,则22++a b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31(B .),3()21,(+∞⋃-∞C .)3,21( D .)3,(--∞6.已知△ABC 所在平面上的动点M 满足222AM BC AC AB ⋅=-,则M 点的轨迹过△ABC 的( )A .内心B .垂心C .重心D .外心7.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 .对于等比数列{}n a 而言,若m n p q +=+,则有m n p q a a a a ⋅=⋅B .点(,0)8π为函数()tan(2)4f x x π=+的一个对称中心C .若||1,||2a b ==,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为120°,则b 在向量a 上的投影为1D .“s i n s i n αβ=”的充要条件是“(21)k αβπ+=+或2k αβπ-=(k Z ∈)”8.函数cos()y x ωϕ=+(0,0)ωϕπ><<为奇函数,该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右图所表示,A 、B 分别为最高与最低点,并且两点间的距离为 ) A .2x π=B .2x π=C.1x = D .2x =9.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64,{}n n a n b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n n b =则在数列{}n a 的前100项中与数列{}n b 中相同的项有 ( )A .50项B .34项C .6项D .5项10.已知21(),()()2x f x x g x m ==-,若对任意1[0,2]x ∈,存在2[1,2]x ∈,使得12()()f x g x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4+∞ B .1(,]4-∞ C .1[,)2+∞D .7(,)2-∞-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命题“∃(12)x ∈,时,满足不等式240x mx ++≥”是假命题,则m 的取值范围 .12.已知xxx x f cos )4sin(2)(++=π的图象关于定点P 对称,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13.某仪器显示屏上的每个指示灯均以红光或蓝光来表示不同的信号,已知一排有8个指示灯,每次显示其中的4个,且恰有3个相邻的。
名校必备蚌埠二中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蚌埠二中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2011年高考复习策略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了考生的数学素养。
试题总体来说难度比较平稳,很多题目似曾相识,但又不完全相同,适度创新,更加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试题融入了考纲的命题理念,题目平和、无偏怪题,难度控制理想,最后两题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考潜能,考数学应用,在“知识的交叉处命题”有新的突破,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稳定。
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立意创新又朴实无华。
一、试卷结构与去年相比,文、理科试卷结构不变,依然分为两部分:第Ⅰ卷为10个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为5道填空题和6道解答题。
解答题分别是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数列与不等式。
其解答题的排列顺序与2009年相比有所改变,先易后难,形成梯度,层次分明。
二、试卷特点1、立足基础,由易到难文、理科试卷遵循考纲,立足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试题平稳而又不乏新意,平中见奇,难易适度。
选择文、理科1-8题;填空文科11-13题,理科11-14题;解答题文理前三(16-18)题,都属基础题,常规题;理科第15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容易出错,文科第14,21题,理科第9,15,21题,命制新颖,立意深刻,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
2、强化主干,覆盖面广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六大主干知识仍然是支撑整份试卷的主体内容,尤其是解答题,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另外,考试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算法与框图、三视图、统计、概率和分布列、常用逻辑用语等课标新增内容在试卷中都有所体现。
2010安徽省高考试卷含解析最新版本图文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2、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安徽卷)全解析

1 3 ) 则当 0 ≤ t ≤ 12 时 动点 A 的纵坐标 y 关于 t 单 2 2
A 9.D
[ 0,1]
B
[1, 7]
C
[7,12]
D
[ 0,1] 和 [7,12]
π
3
解析 画出图形 设动点 A 在 t ∈ [ 0,1] 递增的 方法技巧
x 轴正方向夹角为 α
则 t = 0 时α =
钟旋
π
6
案无效 在试题卷 草稿纸 4 考试结束
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
参考公式: 如果 件 A
B 互斥 那
如果 A
P ( A + B ) = P ( A) + P ( B )
那 如果 件 A
B 是两个任意 件 P ( A) ≠ 0
B 相互独立 那
P ( AB ) = P ( A ) P ( B | A)
P ( AB ) = P ( A) P ( B )
π π α ∈ [ , ] 在 [ 7,12]
3 2
α ∈[
3π 7π , ] 2 3
动点 A 的纵坐标 y 关于 t 都是单调
动点 A ( x, y ) 在圆 x 2 + y 2 = 1 12 旋 一周能求
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旋 钟所 单 的弧
可知
角函数的定 类似 当 t 在 [0,12] 单调递增区间.
第
卷
选择题
共 50 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i 是虚数单
i = 3 + 3i
A 1.B 解析
1 3 − i 4 12
2010年安徽高考试卷解析非常详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
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
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
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
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2010考年安徽省数学高考试卷命题解析试

2010年安徽省数学高考试卷命题解析皖西中学数学教研组匡大章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从整体看,贯彻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试卷内容上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中学数学教学,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同时题目平和、无偏怪题,难度控制理想,最后两题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考潜能,考数学应用,在“知识的交叉处命题”有新的突破,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试卷注重对常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通性、通法的考查,注重认识能力的考查,注重创新意识,稳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显能力。
1、试卷结构保持稳定今年的数学试题继承2009年形成的模式,试题在题量上、题型分布上仍保持不变,各种题型个数没有发生变化,选择题仍为10道,50分;填空题仍为5道,分值为25分;解答题仍为6道,分值为75分。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分值比例为50:25:75。
2、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很好的发挥试题导向作用2010年安徽省数学试题围绕着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主线、核心能力、改革理念进行命题,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例如理科卷的第(7)(8) (11)(14)题,文科的第(9)(11)(13)(14)(18)题。
对三视图、算法框图、参数方程、全称特称命题的否定以及统计等新增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考查,两份试卷在充分关注新增内容的同时,对传统内容的考查也作了适度的创新。
例如理科第(21)题和文科第(21)题,改革了传统数列呈现形式,充分考查了考生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命题把重点放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上,充分关注考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中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常用技能。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小题上,具体知识点分布在集合、复数、向量、直线与圆、数列、函数图像、函数性质、线性规划、三视图、概率、算法框图、三角函数、圆锥曲线性质、二项式等内容上,而且小题的考查直接了当,几乎都是直接考查单一知识点,试卷对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能力,特别是对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进行较为全面地考查,六道大题仍然考的是函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导数这些重点知识。
2010高考数学理科试题解析版(安徽卷)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理科)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第2页,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钟,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与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 如果A 与B 是两个任意事件,()0P A ≠,那么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 ()()()|P AB P A P B A =()()()P AB P A P B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A、1412-B、1412+C、126+D、126-1.B3)313912412i i+===++,选B.21i=-得结论.2、若集合121log2A x x⎧⎫⎪⎪=≥⎨⎬⎪⎪⎩⎭,则A=RðA、(,0]⎫-∞+∞⎪⎪⎝⎭B、⎫+∞⎪⎪⎝⎭C、(,0])-∞+∞D、)+∞2.A5、双曲线方程为2221x y -=,则它的右焦点坐标为A 、⎫⎪⎪⎝⎭B 、⎫⎪⎪⎝⎭C 、⎫⎪⎪⎝⎭D 、)5.C【解析】双曲线的2211,2a b ==,232c =,2c =,所以右焦点为⎫⎪⎪⎝⎭. 【误区警示】本题考查双曲线的交点,把双曲线方程先转化为标准方程,然后利用222c a b=+求出c 即可得出交点坐标.但因方程不是标准形式,很多学生会误认为21b =或22b =,从而得出错误结论.6、设0abc >,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的图象可能是6.D【解析】当0a >时,b 、c 同号,(C )(D )两图中0c <,故0,02bb a<->,选项(D )符合.【方法技巧】根据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或向下,分0a >或0a <两种情况分类考虑.另外还要注意c 值是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还要注意对称轴的位置或定点坐标的位置等. 7、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23cos 13sin x y θθ=+⎧⎨=-+⎩(θ为参数),直线l 的方程为320x y -+=,则曲线C 上到直线l 的点的个数为 A 、1 B 、2C 、3D 、47.B【解析】化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22(2)(1)9x y -++=,圆心(2,1)-到直线320x y -+=的距离3d ==,直线和圆相交,过圆心和l 平行的直线和圆的2个交点符合要求,又31010>-在直线l 的另外一侧没有圆上的点符合要求,所以选B.【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把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然后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就是曲线C 上到直线l 距离为,然后再判断知3>.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80 B 、292C 、360D 、372 8.C【解析】该几何体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其表面积等于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
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安徽 高考 数 学 自主 命 题 经 过 五 年 的 探 索 已 逐 步 走 向 成 熟 , 成 了 自 己 的 风 格 .首先 是 以 稳 形
例 习 题 , 理 科 的 第 9 1 、8 l 如 、 7 1 、9等 题 . 的 试 题 有 重视 对数 学概 念 的考查 , 理科 的第 1 如 5题 , 要 需 学 生深 刻理解 概 率 的有关 概 念 才能 解 决 . 的试 有
呈现 着 由易到 难 的趋势 : 二 是 每 一 种题 型 中的 第 试题 按 南易 到难顺 序排 列 ; i是 将 每 个解 答 题 第
分 层 设 问 , 个 小 问 题 之 问 也 是 由 易 到 难 , 层 每 层 递 进 . 科 的 第 1~ 8题 , 1 理 第 1~ 1 4题 . 1 第 6题 ,
1 9题 的 第 (I) (Ⅱ)问 都 是 考 查 基 础 性 的 问 题 , 、
省制 定 的《 试说 明 》 考 对考 试的 内容 及 其要求 、 考
试 的 形 式 和 试 卷 结 构 都 作 了 明 确 的 规 定 ,0 0年 21
所 占 分 数 将 近 1 0分 . 考 生 获 得 基 础 分 搭 建 了 0 为
平 台 , 科也 同样 如此 . 文
1 2 试 题 亮 点 纷 呈 . 显 皖 风 徽 韵 . 彰
的 试题 能够 以这些 文件 为 依据 , 且关 注 了不 同版
本 的 教 材 , 注 了 必 修 和 选 修 的 比 例 和 文 理 试 卷 关
的 差 异 . 细 分 析 可 看 出 有 的 试 题 取 材 于 课 本 的 仔
景 考 查 概 率 统 计 知 识 , 题 本 身 所 采 用 的 模 型 就 试
是 实 际 生 活 巾所 运 用 的 一 种 非 参 数 检 测 方 法 , 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二中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2011年高考复习策略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了考生的数学素养。
试题总体来说难度比较平稳,很多题目似曾相识,但又不完全相同,适度创新,更加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试题融入了考纲的命题理念,题目平和、无偏怪题,难度控制理想,最后两题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考潜能,考数学应用,在“知识的交叉处命题”有新的突破,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稳定。
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立意创新又朴实无华。
一、试卷结构与去年相比,文、理科试卷结构不变,依然分为两部分:第Ⅰ卷为10个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为5道填空题和6道解答题。
解答题分别是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数列与不等式。
其解答题的排列顺序与2009年相比有所改变,先易后难,形成梯度,层次分明。
二、试卷特点1、立足基础,由易到难文、理科试卷遵循考纲,立足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试题平稳而又不乏新意,平中见奇,难易适度。
选择文、理科1-8题;填空文科11-13题,理科11-14题;解答题文理前三(16-18)题,都属基础题,常规题;理科第15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容易出错,文科第14,21题,理科第9,15,21题,命制新颖,立意深刻,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
2、强化主干,覆盖面广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六大主干知识仍然是支撑整份试卷的主体内容,尤其是解答题,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另外,考试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算法与框图、三视图、统计、概率和分布列、常用逻辑用语等课标新增内容在试卷中都有所体现。
3、注重方法,突出能力数学试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数学方法的考查,理科第9,13,15,17,20,21题,文科第11,12题等。
倡导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较好地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为考查目的的命题指向。
4、文理差异,逐渐拉大命题注意到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相同题有4题,姊妹题只有3题。
⑴难度要求相异。
如文、理16题都是三角函数与向量问题,但理科还要用两角的和差公式;文科19和理科18题干和前两问完全相同,但文科求四面体的体积,理科求二面角的大小。
⑵设问方式不同。
理科题有很多开放式设问方式,如理19第3设问“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如理科21“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酒味鉴别功能如何?说明理由”等。
而文科则少有这样的设问方式。
开放式设问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考生需要首先探究性的发现结论,然后再去论证结论,这样处理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⑶对相同知识点考查也有区别。
例如理科17和文科20,都是考查导数及其应用,但是文科20侧重对导数的直接应用,主要考查通性通法,而理科17还考查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这样处理符合新课标对文理科学生有不同学习要求的精神,符合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理科19的第三问的结果是“不存在”,多少出乎考生的意料之外,即使考生顺利解答此题,也会不太相信,仔细检查会消耗一些时间;理科20是一道常规试题,但准确书写不易;解答理科21时,如果采用列举法将24种排列全部列出,需要时间和耐心,稍有不慎,失误在所难免。
与去年相比,理科稍难,文科较易。
5、关注生活,学以致用中学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应用,通过对应用题的考查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提炼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理科15,21,文科14,18均围绕着如何利用概率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立意新颖,设问巧妙,独具匠心,背景清晰。
三、对教学的启示1.以纲为纲,明晰考试要求“纲”,主要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读。
《课程标准》则是编写教科书、考纲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既要关心《考试说明》中调整的内容,又要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热点和趋向。
对《考试说明》中明确不作要求的内容及严格界定的教学难度的内容,务必做好“规定动作”,切不可出现“自选动作”。
2.以本为本,把握通性通法两年新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重视和突出三基的考查;突出对主干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适当的进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考查。
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3.基础主干,不变的旋律试卷能全面考查基础知识,试卷的起点题以及每种题型的起点题都属基础知识,试卷的基础题占相当大的比例。
在全面、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了试题的主体,主干内容多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精心设计,重点集中在函数与导数、三角与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等内容上。
4.注重联系,发展的态势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已成为命题方向,试题综合程度、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已是必然态势。
理科13题,将线性规划和均值不等式综合起来,文科21题把解析几何、平面几何和数列融合在一起。
注重内容的联系性和知识的综合性,既能增加知识的考查点,又能从学科整体的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能对基础知识考查达到必要深度。
针对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在2011年的复习策略与方法上要把握精选专题,形成知识网络;精讲巧练,总结通性方法;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错题重做,温故知新;严格答题,增强规范;要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基石,明确复习要点,用好教材,认真落实基础知识,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精练、巧练,防止低层次的重复练习),及时反馈、矫正,使学生解题能力落实到位。
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目标,使高三复习扎实有效。
我们在高三复习之初我们重点做了一下工作:一、明确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的目标第一轮复习是对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复习,即系统地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其指导思想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
全面———即全面覆盖;扎实———抓好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深化;系统———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有机结合,完整性、系统性,使学生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单向性、定向性,初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
复习的直接目标是解决高考中的基础题,其根本目的是为数学素质的提高作物质准备。
在这一阶段主要抓好对基本概念准确记忆和实质性的理解,抓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熟练应用,抓公式和定理的正用、逆用、变用、巧用,抓基本题型的训练和熟化。
首先结合市教科所的高三数学教学计划,我们在开学之初结合本校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而又科学的教学计划。
并对教辅资料进行精心挑选。
针对每一单元的检测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即每一位高三教师轮流出卷,试题来源晚上最新的题目,实行滚动式即上到那出到那,并要求做到只要做一定要讲。
二、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中对教师提出的几点要求首先,教师认真研读高考考试标准,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考试标准上对于高考所要考查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题型比例和题量都有明确的说明,甚至对题目的能力要求,做题目用多少时间都有说明。
教师只有熟悉考试标准,复习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特别是今年有三位教师第一次带高三更应如此。
其次,教师要熟悉和研究近几年新高考试题,掌握高考试题的结构与特征,明确哪些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已经出现,那些还从未涉及过,哪些知识点常考常新,逐一排查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充分利用图像、表格、框图,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使之变成清晰的几条线,而不是模糊的一大片。
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融会贯通,熟练提取,力求做到提起一根线带起一大遍。
第三,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核心,注重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考试常识的渗透。
立足基础,突出通法,揭示知识发生、发展和深化过程,充分展示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技巧、规律和思想方法,促进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实现自我完善,争取收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
使整个复习过程成为锤炼学生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质,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的过程。
三、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中对学生提出的几点要求第一,夯实基础:高考数学题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重为3:5:2,即基础题占80%,难题占20%.因此无论是一轮、二轮,还是三轮复习都要把“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经验作为重中之重,也只有“四基”过关,才有能力去做难的题。
第二,建构知识网络: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把大量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在自己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基础上,形成越来越有层次的数学知识网络结构,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方式。
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握纵横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在加强各知识模块的联系之后,抓主干知识,理清主干知识的内含和外延。
第三,注重通性通法: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注重对通性通法的考查,这样避免了过死、过繁和过偏的题目,解题思路不依赖特殊技巧,思维方向多、解题途径多、方法活、注重发散思维的考查。
在复习中千万不要过多的用技巧,会使自己“走火入魔”。
第四,提高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
由于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都不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一个问题往往看一看知道怎样解就行了。
这是我们高三学生运算能力差的直接原因。
其实运算的合理性、正确性、简捷性、时效性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运算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在大量的做题中体悟运算的重要性,还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同时,要在运算中不断反思自己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和简捷性等。
第五,答题严谨规范:学生常常小错误不断,太多的小错误直接影响最后的成绩。
在复习和试卷的总结中,要注重推理的完整性,特别是“立体几何”中的推理过程;注意数学符号的严格性,以及字迹工整、如何涂改,在规定范围内答题等,养成严谨规范的作风。
四、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一些具体做法(1)阅读教材,做好预习准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预习完成复习资料上的基础训练题,可以了解每一次课的知识系统,知识结构,问题类型及方法、技能,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弄清自己的薄弱环节,使他们能带着问题听课,为听好课作好充分准备(即了解自己对本节哪些知识了解,哪些不了解,哪些方法清楚,哪些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