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选材组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第一篇: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建议一:可以采用写作训练法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本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并试着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动手训练写作的过程之中掌握这些方法,并会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达成本文的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第一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之中自己的一些困惑,并且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谈到自己在选材和组材上面的一些不足。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谈谈,讨论可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这些困惑的一些方法,老师再适时地加以指导,教授给学生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办法,比如选材材料要真实、材料要典型、材料要新颖等,组材要截取精要、舍本逐末、以小见大等等方法。
第三步:老师可以找一些范文让学生分析这些文章的选材和组材的优点在哪里,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心得来总结写作过程之中如何灵活使用这些方法。
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自己写作,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并且在学生完成后进行点评,让学生可以写出新颖的文章。
建议二:可以采用赏析纠错法建议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老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两组作品,一组是选材和组材都比较好的作品,另外一组则是较差一点的。
然后让学生总结这两组作品哪组写得比较好,好在哪里,不好的又在哪里。
比如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俗:选取的材料陈旧。
这个过程之中主要让学生找不足。
并且老师这个过程中还要加以指导,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概括作品好在比如材料新颖、典型、以小见大等等,在总结的过程之中教给学生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课后作业让学生查一些资料,自己赏析一些写作的比较好的作品。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运用上一课时所学到的方法来练习选材和组材,写作文章。
老师加以辅导,让学生尽可能写出在选材和组材方面都比较好的作品。
记事作文选材[大全5篇]
![记事作文选材[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995f2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d.png)
记事作文选材[大全5篇]第一篇:记事作文选材到生活中寻“宝”----记事作文选材学习目标:1、学会从生活中寻“宝”----写作材料。
2、学习根据中心来选材。
3、养成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的写作习惯。
一、“宝”从何来?1.从现实生活中来-----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2.从阅读经历中来-----历史文学作品报刊杂志著名人物事件等二、校园寻“宝”。
以“那件事发生在课间”为题作文,我选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A.下课了,同桌为我讲解那道数学题B.刚下课,我和小军就冲出教室,在走廊打闹C.老师刚走出教室,我立即拿出暖手宝去“偷电”D.要考试了,我去办公室偷看试卷答案三、家中寻“宝”。
以“家事”为题作文,我选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A.我做家务活挣零花钱B.我帮爷爷染头发C.我家节水记D.遥控器“争夺战”四、选“宝”原则。
真------真事真情小-------小事大理新-------新材新意趣-------趣事明理五、再拾真“宝”。
作文题目:最 _______的瞬间从“难忘的、激动的、美好的、精彩的、感动的、幸福的、紧张的、尴尬的、后悔的……”中选取一个说一说。
我补充的题目是“最____________的瞬间”,我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课堂小结。
记叙文选材与组材共28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记叙文选材与组材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记叙文选材与组材

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以“20年后的我”为题,全班60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显然落入了选材庸俗的窠臼。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这样写就深刻多了。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1.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2.舍本逐末法,它是选材中寻求新颖的反映角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选取事物中似乎是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以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深刻的主题它贵在表达角度新、依材料“逐末”挖掘有价值的重大题材,常有三种方法(1)避开过程的叙述,截取事情的开端和结尾(2)避开主体的记叙,选取事情的细枝末节(3)避开主体的正面叙述,选取事件侧面的蛛丝马迹
5.从与众不同的视角下手
比如“我真想____________”是个开放性的文题,就是让考生写自己心底最大的渴望,让考生尽可能随意地、自由地抒发心中的愿望。有些考生马上想到的就是“我真想睡觉”“我真想哭”“我真想和老师好好说说”“我真想去NBA”“我真想成为总统”等;最后想到“我真想说考试真好”,反弹琵琶,明显就会超出别人。
写作指导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

写作指导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作文训练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阅读知识短文,了解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2、通过训练学生运用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试着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
教学难点:选材的典型性教学方法:写作训练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之中自己的一些困惑,并且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谈到自己在选材和组材上面的一些不足。
二、新授: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
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
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一)材料要真实。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意在告诉我们,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
自然天成,那就要写真实。
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
这个真实,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是耳闻目睹(自己作为旁观者)。
尤其要选取真实的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
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二)材料要典型。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
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
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
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
记叙文选材与组材课件

总结词: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
描写,展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和精神风貌。
01
详细描述
02
选择一个熟悉或感兴趣的人物
作为主角。
03
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的性格
特点和行为习惯。
04
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和心理活动。
05
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或细节,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06
写作实践三:写一篇写景的记叙文
总结词:通过对自然或人 文景观的描绘,传达作者
的情感和思考。
选择一个熟悉或感兴趣的 景观作为主题。
可以穿插一些历史或文化 背景,丰富景观的内涵。
详细描述
注意观察和描绘景物的细 节,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彩、形状、声音等。
通过描绘景观传达作者的 情感和思考,使文章更具
深度。
THANKS
感谢观看
人物形象鲜明
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比较鲜明, 有独特的性格、外貌、语言等特点, 能够让读者对人物有深刻的印象。
记叙文的分类
写人类记叙文
叙事类记叙文 写景类记叙文
02
记叙文的选材
选材的原则
01
真实原则
02
典型原则
03
新颖原则
04
具体原则
选材的方法
观察积累
通过观察生活、阅读书 籍、观看影视作品等方
详细描述
幽默风格的语言以诙谐、风趣为主要特点,通过夸张、比喻、反讽等手法,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发读者的 笑声和愉悦感。这种风格的语言通常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刻画社会现象等方面,能够让读者在欢笑中领悟生活的 真谛。
06
记叙文的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一:写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
记叙文选材组材

且让朽木开新花
——记叙文 选材组材
老师建议:
1、真,有积极意义;
2、小,有典型意义;
3、实,有独特感受;
4、新,有真切体验。
就在那一瞬间
那天早晨,天阴沉沉的。妈妈说可 能要下雨,让我带伞。说不清为什么, 我就是不想带,心想,下雨怕什么。 下午快放学时,天空乌云翻滚,不久, 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落下来了。同 学们掏出伞,三三两两地回家了。 我站在校门口,想一口气冲回家。谁知雨越 下越大,路面上竟有了积水。我正发愣, 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帘。 哦,是妈妈,是妈妈送伞来了。就 在那一瞬间,我被母爱感动,我的眼眶湿润了。
为难时分妈妈给我送伞来。 妈妈时刻为我着想。
这些文学作品都采用了移 植的方法,换掉时代、背景、 人物,本质上反映的还是作 者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时 空错位,可读性强、发人深 思。
就在那一瞬间
窄窄的土路上,妈妈撑着一把红伞来了。 亮亮在校门口等了好久了。 这个偏远的培智学校没有多少学生,亮 亮今年十五岁,上小学三年级,算这里的好 学生了。可亮亮常常情绪反复,让人无奈。今天早 上,妈妈叫他带上伞,他就是不肯,现在只好送。 朦胧的雨雾中,妈妈的红伞特别耀眼。亮亮冲 到妈妈身边,气呼呼地说:“你怎么才来呀?我等你半 天了。”妈妈笑了笑,拍拍亮亮的头,说:“好儿子, 妈妈还给你带好吃的呢。”“我才不要呢。”亮亮 一甩头,拿过伞就走,妈妈在雨里小跑着紧 跟在后面。这一瞬间,谁能深深体会到:有这样一个 孩子的妈妈是多么不容易啊。
独特立意,然后抓住这个情节重 点写,其余的略写。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组材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组材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记叙文的材料要怎么组织文字。
记叙文在组材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疏密有致。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详略得当的问题。
譬如写一个人,必然要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如果每件事都作具体细致的描述,势必冗长,不仅时间和篇幅不允许,而且也会让读者生厌,如果件件都粗粗略述,那人物又不丰满。
我们可采用详写一件,略写一件,再概写几件的方法,这样,就疏密有致相得益彰了。
2.大胆舍弃。
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文总要交代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
可有的同学却有意略去其中的一个环节,文章反而更精练了。
如有位同学写“我”与爸爸妈妈怄气、发脾气、使性子,终于得到一套新衣的经过。
作者开笔就直接插入事情发展过程的叙述:我一脚踢开了房门,妈妈关心地问:“蒂儿,回来了?”真是明知故问!我径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大叫:“妈妈,衣服买了吗?”其实刚进门我就感觉到,衣服一定没有买。
这个开头用一“踢”字单刀直入,至于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承诺买衣给“我”的则一概略去了。
这样一开头就营造了一种“逼”的氛围,于是逼得妈妈唯唯诺诺,逼得爸爸惭愧不安。
当“我”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套新衣服后,才从他人口中得知,衣服是爸爸借钱买来的,“我”感到了无比歉疚。
试想一下,如开头从买衣的起因絮絮道来,那文章能如此一气贯通吗?开头可省,结尾也同样可省。
有位同学在一篇题为《在车夫的影响下》的作文中写他骑车撞倒了一位“阿婆”,本想一溜了之,这时,他的脑海中闪现出鲁迅笔下车夫的形象。
文章结尾写道:“雨开始往下洒,我向阿婆走去……”这个结尾何等简洁!至于如何关心、护理阿婆的事已不是本文的重点。
作者在此戛然而止,既突出了“影响”,又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3.自然过渡。
可是,当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的时候,自以为已经读懂了父亲这本书后,我对父亲产生了隔膜,我不再认真读透父亲的每一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步骤:①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围绕这一中心选取了个什么样的人
③什么样的事情最能表达确定了文章中心
(一)材料要真实。“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意在告诉我们,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这个真实,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是耳闻目睹(自己作为旁观者)。尤其要选取真实的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5.彩线串珠法,即将经过选择、取舍后众多材料用一线索贯串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方法。
另外还有纵横对比法(将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对比为纵比,将两个人的优劣等放在一起对比为横笔)、扇面结构法(用几个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段或事情情节片段组合起来)等。
三、范文学习:
以《我的母亲》《好雪片片》《卖白菜》为范文让学生分析这些文章的选材和组材的优点在哪里,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心得来总结写作过程之中如何灵活使用这些方法。
●记叙文组材的方法:
1.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
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能做成得体的衣服。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心突出。
材料的截取主要从三方面着手。(1)叙事的文章截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2)写人的文章选取人物经历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思想,能多侧面表现人物的材料。(3)写景要截取景物状态最鲜明的片段。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电子教案
授课人
钱丽娟
授课日期
专业部
财经专业部
学科
语文
课题
《记叙文选材组材》
班级
18(2)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阅读知识短文,了解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训练学生运用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试着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教学重点:选材的典型性
难点
(二)材料要典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
选材和组材上面的一些不足。
一、导入新课:
二、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范文学习
教
授
二、新授: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
4.移花接木法,把别的事物、人物、故事转借到自己作品中,借别处的题材表现人物性格,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移花接木法。材料不一定是生活素材的原版,但要符合艺术的真实。它可借自己的直接经验,将体验过的事物特征转借到类似的事物上,使描写符合真实,以假乱真。如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描写,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到过太湖和鄱阳湖,所以也能把洞庭湖景色描写得有声有色。
(四)材料要切题。就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需要尽量剪裁,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典型事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化。
2.不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一般至少有一件事要详写。
3.多个典型事例的安排上应注意衔接、过渡。通过什么方式来组接这些事例也要注意技巧。
(三)材料要新颖。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操作步骤:①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围绕这一中心选取了个什么样的人
③什么样的事情最能表达确定了文章中心
④什么样的动作、神态、语言符合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课堂
小结
本课小结:(2分钟)
本节课从如何选择材料,记叙的方法,实战操作入手,帮助同学们提高记叙文的分值。
作业布置
五、布置作业:
2.舍本逐末法,它是选材中寻求新颖的反映角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选取事物中似乎是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以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深刻的主题。它贵在表达角度新、依材料“逐末”挖掘有价值的重大题材,常有三种方法。(1)避开过程的叙述,截取事情的开端和结尾。(2)避开主体的记叙,选取事情的细枝末节。(3)避开主体的正面叙述,选取事件侧面的蛛丝马迹。
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教学难点:选材的典型性
学情
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
新
课
一、课前交流: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之中自己的一些困惑,并且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谈到自己在
3.以小见大法,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世界。具体做法常有两种:(1)从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2)借助日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视出本质意义。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的本质。
④什么样的动作、神态、语言符合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板书
操作步骤:①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围绕这一中心选取了个什么样的人
③什么样的事情最能表达确定了文章中心
④什么样的动作、神态、语言符合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
课堂问答环节,需要适当引导,减轻学生心理恐慌感。